第六百一十二章抗戰淞滬抗戰蔣介石的抉擇(一)
閘北戰場雖然陷入了短暫的沉寂1,。但是這十幾個小時的戰鬥,卻如同大地震一樣,震動了全世界。
就像日本九級大地震後,所有人都關注東京那樣,這一刻面對日本侵略,所有人也都在關注著南京政府後續如何出牌1,。
而此時,南京中樞,蔣介石剛剛扮演完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
就在1月28日當天,身為一介平民的蔣介石,以國民黨中常委的身份,主持國民黨臨時中政會,任命汪精衛為行政院長,羅文干繼任外交部長。
有誰能想到,面對黨內各派系的聯合反對,被迫下野的蔣介石,卻在短短一個月後就重新掌握中樞,速度之快,令人目眩。而以平民身份任命國家政府首腦,在世界上也絕無先例。
這一天,在內爭上,蔣介石游刃有餘,可謂大獲全勝。但也就在這一天,在外患上,蔣介石卻結結實實的被日本人打了一悶棍。半夜時分,還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蔣介石被緊急叫醒,林蔚告訴他,上海日軍發起了進攻。
蔣介石萬萬料不到,自己已經接受了日本人的最後通牒,可日本人竟然還是苦苦相逼!
蔣介石在當晚的日記中寫道:「聞昨日對上海日領要求,我方已予承認,彼亦滿足,且表示傍晚撤軍,何乃至午夜又衝突也」。
既然對手完全不顧自己的示弱順從,還要得寸進尺,蔣介石就必須進行選擇了。
下午在中常委擴大會議上,對於是否對日進行抗戰,眾人爭論不休,因為蔣介石沒有表態,爭論到最後,在戰和問題上,自然毫無結果。不過,楊永泰提議遷都洛陽,卻獲得了蔣介石的首肯。
傍晚,傳來了英美領事出面要求停火並調停以及十九路軍大捷的消息,讓南京上下一片嘩然,主張抗戰的聲音再次高漲。
晚上9點,蔣介石不得不把新任行政院長汪精衛、軍政部長何應欽、中央組織部部長陳立夫、軍事委員會秘書長楊永泰、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宋子文、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兼任教導第二師師長張治中、軍委會參謀廳廳長林蔚,以及下午才趕到南京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濬等人,召到他的官邸開會商議對日決策1,。
十九路軍能在上海大敗數千日軍海軍陸戰隊,還差點就把日軍全部趕下海去,這樣的戰果讓這些人都即感到吃驚詫異,又感到興奮。只不過,這些人都在政壇混跡多年,城府都深得很,何況是在蔣介石的書房裡,所以臉上都看不出什麼表情,只有宋子文興奮之色無以言表,毫不掩飾高興的心情。
不過,眾人都清楚,宋子文確實也有這個資本。他不僅是蔣介石的大舅哥,這次跟隨蔣介石一同下野前,在財政部又狠狠擺了孫科一道,逼得孫科這位堂堂行政院長幹了一個月就不得不黯然下台,使蔣介石重回權利巔峰,僅憑這樣的這樣的功績,蔣介石就得給宋子文天大的面子。
侍衛給眾人倒上茶後退出去,蔣介石這才面無表情地以他特有的語速,緩緩地道:「十九路軍閘北大捷,幾乎把日本人趕下海去,這個消息想必你們都已經知道了吧。」
見眾人都不做聲,一副了然神色,蔣介石繼續說道:「既然你們都知道了,這件事我就不細說了。不過,有一件事情你們還不知道,閘北大捷的消息,在六點以前,就被上海的報館發給了各地。這個消息明天就會見報,全國民眾都會知曉。動作最快的是太原,太原《北方晨報》不僅在七點前發了號外,還有數萬學生民眾上街遊行慶賀勝利。」
蔣介石頓了一下接著說道:「大捷的消息不僅讓民眾振奮,各地將領也受到鼓舞,這幾個小時內,我已經收到了軍內外數十封請戰和促戰電。對日是戰是和,現在必須要做出抉擇了,今天請大家來,就是為此目的。」
蔣介石停住話頭,以目示意林蔚。
林蔚雖然是軍委會二廳廳長,可自從中原大戰他在河南收編西北軍和其它雜牌部隊後,因為處置得法,深得蔣介石器重,現在林蔚幾乎就是蔣介石在軍事上的幕僚長1,。發給蔣介石的電報,除了極少數特殊的,一般都由他簽收。
林蔚坐直身子,打開手中的文件夾,一一宣讀各地發給蔣介石的電報。
馮玉祥電:「……自從九一八那天起,我就說,非抗日不可,非收復失地不可,誰要是阻礙抗日,誰就是賣國賊。我想不僅委員長,大家也都聽見過我說的這話,今天我再說,就是十九路軍陳銘樞、蔡廷鍇等幾位將軍正在那裡拚命殺敵,他們為什麼這樣?他們為了救國、救人民。我們若不趕快決定派出多數的軍隊援助他們,那就是害國殃民,那就是要把十九路軍的官兵性命送掉,這種貪生怕死的辦法是頂不對的……」
不在京的孫科、李宗仁、劉廬隱、程潛、張發奎、陳友仁等國民黨中央執委電:「……政府此時應該下定抵抗之決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速立決斷,調集軍隊,增援上海。」
孫科、李宗仁等還提出抗戰四項主張:「一、決定徹底抵抗政策,毋再游移,即宣示國人全力禦侮;二、萃陸海空軍力量固守上海,予十九路軍以充分援助;三、即令北方各軍乘機向敵反攻,收復失地;四、非日兵全部撤回,不即交涉,上海問題當與東三省問題同時解決。」
在香港的粵系領袖、中央常委胡漢民也提出和孫科、李宗仁等人相似的關於時局的四項主張:「一、對滬戰為確實之應援,務將暴日逐出上海;二、撤銷解散各地義勇軍命令,切實組織民眾成為抗日之中堅;三、迅速檄調以抗日為主義之勁旅,收復東北失地;四、嚴整沿海各省戰守之備,真實謀長期抵抗。外交,至少限度,亦當確認東北與滬案為整個問題,務求整個解決,在日本未退出上海前,無交涉可言。」
北方邊防總司令宋哲武、晉綏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第四軍團總指揮蔣鼎文、鄂豫陝邊區清鄉督辦徐源泉、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第四十一軍軍長孫殿英、第四路軍總指揮何健、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第四軍軍長張發奎、第一軍軍長余漢謀、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張鈁,還有中央執委唐紹儀、鄧澤如、陳濟棠、白崇禧等1,。甚至還有正在江西「剿共」的江西綏署主任朱紹良領銜在南昌的30多名中央軍將領,致電蔣介石,請纓禦侮。
此外,民間知名人士的促戰電也不少,比如朱慶瀾、杜月笙等人。
這個朱慶瀾可不簡單。朱慶瀾字紫橋,紹興人。
清宣統元年即1909年,趙爾巽調四川總督,朱慶瀾隨之入川,任四川巡警道,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旋升陸軍第十七鎮統制,特給陸軍副都統銜與程潛等編練新軍。武昌起義,響應革命,宣佈**,被推為四川大漢軍政府副都督。
民國元年,任黑龍江督署參謀長,1912年,被袁世凱聘任為臨時總統軍事顧問。1913年10月後改任護軍使兼署民政長、巡按使、黑龍江省將軍。
民國5年,受段祺瑞任命出任廣東省主席。7月,兼任廣東新軍司令。張勳復辟,朱慶瀾首先通電聲討,響應孫中山「護法」主張,電請孫中山來粵主持大計,並從省主席警衛軍中撥出二十營改編為孫中山護法軍。
段祺瑞對此大為不滿,調朱慶瀾改任廣西。
民國11年,應張作霖之邀,重返東北,任東北特區行政長官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任內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將鐵路沿線俄國人所佔100多萬畝土地全部收回。
民國14年辭職回滬。此後長期從事慈善救濟與抗日救亡事業,先後任華北慈善聯合會會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委員長等職,為賑災奔走呼號,不辭勞瘁。
「九?一八」事變後,又積極聯絡各界人士,組織遼吉黑熱民眾抗日後援會,自任會長,積極募款支持東北義勇軍。此次日軍進攻閘北,又向國內外募捐,為十九路軍組織宣傳、醫療、運輸等工作。
在當內外資歷極高、名氣極大1,。
這次他與黃炎培等,致電蔣介石,為孤守上海的第19路軍呼叫後援。
朱慶瀾電文如下:
「滬戰日軍大敗,萬眾歡騰,惟聞日本援軍行將抵滬,我軍亟待增援……」
杜月笙在積極支前的同時,對國民政府尚無援軍馳援的狀況非常不安。作為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理事,與會長史量才、副會長王曉籟和理事虞洽卿、張嘯林、劉鴻生等,以該會及個人的名義,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蔣介石、汪精衛發出一份措辭十分急迫的電文:
「……究竟政府通令各軍抵抗以後,對於懸滬孤軍有何援應方法?上海三百萬市民現幾瀕於絕境。無上海即無全國,置十九路軍而不顧,豈特棄我三百萬市民?試問全國失此經濟中心,今後將何以自立?」……
林蔚讀完電報,蔣介石不易察覺地微微皺了皺眉頭,端起桌上的玻璃杯,喝了一口白開水後,語氣有些沉重地緩緩說道:「軍心不可違、民心亦不可違,你們都說說,我們現在到底應該如何辦理啊?」
以往在這種時候,總是何應欽先發言,然後眾人再講,可是今天有些不同,因為汪精衛在場。自二七年以來,他們還是頭一次和汪精衛同坐一室議事,眾人都很不習慣。所以,蔣介石話音落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出聲。
論職位汪精衛是僅在蔣介石一人之下,至少名義上是如此。論資歷,他汪精衛在國內更是沒有敵手,他不說話,別人的確不好先開口。
汪精衛也意識到這一點,沉默了一會首先開口道:「委員長說得好!軍心民心可用,我支持在滬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