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抗戰波瀾(三)
宋哲武發出通電後,楊虎城、宋哲元、韓復矩等人,也都紛紛發表通電或者講話,強烈要求國民政府領導抗戰,武力收復東北。
就在各地政治人物紛紛發表通電,爭著表明態度的同時,以東北軍空軍參謀長陳海華為首的東北軍幾乎全體空軍人員,以及以齊興亞、李香蒲、關玉衡、王鐵漢、李濟川等人為首的東北軍中高級將領們,也在包頭、四平街正式聯名發出通電。他們在通電中表示了對張學良不抵抗日軍入侵的極大不滿和失望,宣佈從此脫離不敢抗日的東北軍,轉而加入敢於勇敢抗擊侵略者的第四路軍。
部下的叛離,讓張學良感到很難看,可這還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
而最讓飽受輿論譴責的張學良忍受不了的,而且也是雪上加霜的是,平津地區的東北籍學者和知名人士,此時也跑出來湊熱鬧,他們聯名發出通電,在通電中表示了對於張學良丟棄東北3000萬父老於不顧,任憑侵略者在東北土地上橫行的做法極為憤慨。
尤其是,他們在通電中還極大的感慨,「同為東北人的張學良和宋哲武,兩者的人品行為,怎麼就差的那麼多呢!!!」
在這些人看來,既然宋哲武的爺爺的爺爺是東北人,那宋哲武也就當然是東北人,這些東北籍的學者們顯然已經徹底接受了宋哲武是東北人的概念。甚至開始以宋哲武為榮。
他們還號召,所有東北的有識之士,都應該拋棄張學良,轉而支持宋哲武這個愛國愛家的東北人進行抗戰。
面對國內輿論鋪天蓋地地憤怒聲討譴責,張學良在痛苦、「委屈」、屈辱中,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巨大壓力,為了在國人面前找回一些顏面,減輕一些壓力,張學良在接見學生代表和記者時,不再提及,他不抵抗是為了爭取國聯的支持,有利於國聯的裁決。轉而大談國內應及早統一,尤其是***內應團結一致,一致對外,否則絕對無法進行抗戰,若要現在抗戰,只能是損失更大。把不抵抗的責任,一下子又推到了蔣介石和汪精衛的身上。
此外,張學良更在給駐山海關的獨立第九旅旅長何柱國的信中寫道。
柱國兄:
函悉,因候羅總長由粵返平,昨日乃到,確知粵中情形後,再覆兄信。現和議進行甚順,弟已派羅總長昨日即刻返滬,參加和議,以便悉其內容。看現在情形,兄可不必再去廣東,兄之熱心可嘉,因弟不願兄離開榆關重地也。所以,候粵信,知有眉目,非不得已,必兄去廣東,才可去。因現在我們已半亡***人,所服任務,恐兄去,旅中乏人照料,而山海關又甚關重要,非兄,乏人可勝此大任也。現在最重要者,要確實團結,上下一心,外可以御強敵,內可以除***賊。弟十分痛心者,真有不是人類者,確願作李完用第二,只求目前一點小利祿,言之不覺淚下。夫人必自惡,而後人惡之;國必自亡而後人亡之。可歎!我生此時,親眼看見***奴,真使我五衷如焚,恨不得食彼輩肉而方快。切盼我兄,訓咱將卒,內憂外患紛來,此正男兒報國時也。敵國尚有可和之議,***奴非殺不可。弟書時心火上升,不修辭句,諒兄知我心矣。
此信寫了三天,今日忽接唐少川(唐紹儀字——筆者注)電,又唱高調(蔣下野,另組新政府),可歎!到這步天地,大家還不犧牲一切,一致對外,真傷【喪】心病狂,不怪人民之不愛戴,敵人之看不起也。弟五衷如焚,寫了個亂七八糟,閱完切要一焚,以免落人手,笑我也。如兄對公對私,有所見,切不要客套,常來信為要。
弟良手奏
原本張學良是要何柱國閱完即焚的私信,不知為什麼,其內容卻莫名其妙地被人透漏給了《大公報》。此信一經見報,公眾的輿論果然又開始轉向,對蔣介石和汪精衛的指責又開始多了起來。
蔣介石和汪精衛自然誰都不願意背負誤黨誤國的罪名,雙方又開始互相指責對方不顧國家大義,一味追逐個人私利。不過,蔣介石和汪精衛那是什麼人,他們很快就發覺上了當,轉而紛紛高調放出話來,都表示自己會以國家大義為重,近最大誠意和努力,盡快解決爭端。
就在張學良剛剛得以喘了一口氣的時候,又出了一件事情,把國內國際的輿論視線,又重新吸引到了他的身上。這讓張學良氣得七竅生煙。
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在已被日軍改為奉天的瀋陽,把張學良帥府和他在東北邊防長官公署內的所有值錢的私人財產,裝運了三十幾節車皮,用三列火車全部給拉到了北平,要還給張學良。
日方代表滿鐵聯絡課課長岡崎告訴張學良:滿洲事變的當晚,有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搶劫了包括帥府和***正金銀行在內的奉天城內的十幾家公私銀行,所存款項盡被掠走,雖然他們不知道帥府到底損失多少,可是估計帥府損失應該也很大。在保護張學良的財產時,關東軍陣亡數十人。為了表示對張學良本人的尊重,他奉本莊繁的命令,親自把這些財產送到北平,請張學良查收。
惱羞成怒的張學良就在站台上,當著眾多中外記者的面,氣急敗壞地大聲訓斥了岡崎一頓。最後,張學良聲嘶力竭地告訴岡崎,「這些財物他張學良一件也不會要,馬上全都原樣拉回瀋陽,東三省的面積比***四島還要大,本莊繁要還就把東北三省還給他。」
岡崎在東北呆了多年,對於張學良的脾氣性格很瞭解,此時見張學良臉色漲得通紅,額頭的青筋全都暴起,眼中充滿怒火。知道這位少帥是被本莊繁刺激得動了真怒,自己如果不照這位少帥的要求去做,搞不好自己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了東北了。
岡崎嚇得不停地連連鞠躬,嘴裡不停地「哈依」著。
氣得張學良一揮手,命令軍警把岡崎押上火車,並要軍警押送這列火車至錦州以東。
對於張學良不要這些價值極高的私人財產,岡崎十分不解,甚至沿路的滿鐵職員和關東軍們也不解。
不過,張學良不要並不代表別人不要,沿途有地位的滿鐵日方人員和關東軍部分高級軍官,紛紛把自己中意的東西搬下車據為己有,岡崎攔也攔不住,等回到瀋陽,車上的東西已經十不存一,氣得本莊繁把岡崎大罵一頓,然後下令花谷正追繳這些丟失的貴重財物。
據上車檢查過的東北軍識貨的人講,***人這次運到北平的張學良家產,主要是各式貴重傢俱、大型瓷器和少量古董、細軟。這些傢俱多數都是紅木等珍貴木質的,少量是紫檀的。
這裡面的許多傢俱,都是張作霖當年在北平時,搞到的清廷宮內御用器具,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珍貴器物。比如一套據說是乾隆御用的紫檀書案,當年溥儀就曾拉了一大箱子的珠寶字畫來贖,張作霖都沒有答應。據知情人講,這些東西,少說也值千萬。
張學良如果把這些東西留下,拿到上海拍賣,就是賣出2000萬也不稀奇。即便張學良羞於自己留下這些東西,把變賣得來的錢留作軍費,也好讓東北軍恢復些實力,以備抗戰之需。或者乾脆就把這些錢捐給政府,以用來安置災民也好。
在媒體輿論討論一番後,雖然也有一些主流媒體稱讚張學良有骨氣,可是多數媒體和百姓街談巷議中,還是把張學良描述成一個「敗家子」。
張學良把這些價值不菲的財產,連眼都不眨一下地就扔掉了,不僅讓人對張家到底有多少財產產生了無盡的遐想。
新聞記者的能量是極大的,只要他們想要挖掘什麼新聞,那是沒有他們找不到的。僅僅一天時間,一份詳細的張氏在東北、平津、上海的不動產的清單就被刊登在報上。面對那巨額的不動產,新聞媒體幾乎齊聲驚呼,張作霖實乃民國第一首富。
更有甚者,不知是哪個記者,又從哪個渠道得知,「1925年底郭松齡反奉時,張作霖曾經把二十七卡車的金銀珠寶運到滿鐵存放。」
***人當時曾調查過張作霖的財產。「查得張作霖於奉天以外所存之現款,即朝鮮銀行四百萬,正金銀行二百萬,又在天津一千萬,上海匯豐銀行一千萬。」「奉天『滿銀』、『正隆』兩銀行所存奉票當在百萬元,百五十萬元之數。」鑒於***發達的情報系統,這組數字應該是準確的。僅從這幾家銀行即可看出張作霖的部分存款,也就是流動資金至少在兩千八百五十萬元以上。但這僅是以張作霖個人名義的存款,恐怕還會有不少以夫人、子女名義的存款吧。輿論估計,張學良九.一八事變前的家產應該以億計。
就在關於張學良到底有多少家產這件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之際,想來是為了追求明星效應,張學良和蝴蝶的風波又再次泛起波瀾。
首先是明星影片公司連續兩天在《申報》上發表聲明,闢謠說關於九.一八事變當晚,蝴蝶正在和張學良跳舞一事完全是子虛烏有,但並沒有提供確著證據。
接著,著名的導演、編劇、演員張石川、洪深、鄭小秋等人也紛紛刊登啟事為胡蝶辯解開脫。不過,因為他們當時都不在北平,顯然說服力不足。
最後,胡蝶本人也發表聲明說:「蝶亦國民一分子也,雖尚未能以頸血濺仇人,豈能於國難當前之時,與負守土之責者,相與跳舞耶!」
不過,不管國內輿論搞得張學良如何焦頭爛額,宋哲武都已經沒有心情、甚至也沒有精力顧及了,因為北蒙……
感謝「lnwh」書友的***和「大漢國姓」、「這個名字很難取」兩位書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