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抗戰燈下黑
蘇軍幾十架飛機以河谷為中心,在周圍50公里範圍內整整搜尋了一整天,可就是沒有發現中***隊的蹤影。這讓蘇軍對中***隊的機動能力感到十分吃驚。第二天,他們把搜索範圍擴展到了100公里,可是依然沒有找到中***隊。
得到輜重被毀消息的木倫蘇軍,一面緊急派出部隊趕往被伏擊的戰場救援,一面抓緊時間,手忙腳亂地再次組織車輛向前線運送輜重補給。
三天後,蘇軍的輜重部隊再次啟程了。這次蘇軍謹慎小心了許多,派出了一個團的押運部隊,而且全程都有蘇軍飛機偵查保護。
因為延遲了補給時間,西線蘇軍需要補給物資的缺口更大了,需要補給的數量、種類也比上次更多了,導致這次蘇軍的車隊數量大增。不過,蘇軍卡車數量嚴重不足,木倫兵站被燒燬了120輛,現在只剩100輛卡車,其餘的都是收集來的400多輛馬拉大車。
蘇軍遠東特別集團軍後勤部門,正在民間積極徵調卡車,不過這需要時間送到木倫,而且數量也不會很多。
這是因為,以前蘇聯國內根本沒有大型汽車廠,不能自己大量製造汽車,他們的汽車基本都是購買自國外。
在1895年世界上出現第一輛汽車後,第二年就在俄羅斯的彼得堡也響起了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這是俄國發明家亞科夫列夫和弗列澤創造的成果。不過,受制於俄國基礎工業體系薄弱,沙俄汽車產量非常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一共只生產了400輛汽車。而且,生產這些汽車的工廠都很小,設備也很簡陋,嚴格地說,它們只能稱為汽車作坊。
因此,這一時期,沙俄從西方進口了大量汽車,總數有數萬輛之多。為了滿足戰爭的需要,沙皇政府開始在全國建設6個汽車廠,設計年產量為7500輛。可是還未等這些汽車廠建成,阿芙樂爾號的炮聲轟響了。
1924年,莫斯科的阿莫夫汽車製造廠生產出了蘇聯的第一批10輛阿莫-φ15型輕卡,真正揭開了蘇聯汽車工業發展史的第一頁。這家工廠是舊俄國政府建設的6家汽車廠之一,雖然到1917年僅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程量,但這已是6家中進展最快的一家。隨後,1925年在列別捷夫廠的基礎上建成的雅羅斯拉夫廠開始生產卡車,1927年新建的莫斯科斯巴達克廠開始生產自行設計的微型轎車。
雖然蘇聯政府很注重汽車生產,可是因為工業基礎薄弱,加之西方國家仇視蘇維埃政權,對蘇聯實行技術經濟***,他們發展汽車工業遇到很多困難,進展不快。到20年代末,蘇聯汽車年產量也才僅僅有可憐的2000輛,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要,道路上行駛的汽車90%依然依靠進口。
還是從去年開始,蘇聯利用西方遭遇經濟危機,不得不無奈對蘇聯放棄了經濟技術***,斯大林審時度勢,毅然決定利用這個期盼已久的大好時機,不顧國內千瘡百孔的糟糕的經濟形勢,勒緊腰帶,抓緊時間從歐美開始大規模進口和引進現代工業技術,使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在短期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現在,蘇聯國內,正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幫助下,在莫斯科建設高爾基汽車廠,也就是後世的嘎斯廠,計劃生產嘎斯-a型轎車,規劃年產10萬輛。還有正在改造的阿莫夫廠,計劃形成7萬輛的生產能力,再加上紅色普提洛夫人廠等,構成了蘇聯汽車工業的基礎力量。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工廠要大規模形成生產能力,還要在兩年後。
現在,蘇軍的軍用卡車都是進口汽車,這次蘇軍進攻北蒙使用的汽車,還是大量徵用民間汽車才湊足的。
在損失了120輛卡車後,木倫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的卡車可供使用,無奈只能用大車。
可是,卡車和馬車兩者的行進速度相差過大,在一起行動很不方便。而分開行動,押運兵力又顯不足。最後,蘇軍為保證安全,採用了折中的辦法,四百輛大車在前,由兩營的步兵隨行,卡車在後,由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連保護。每天大車先行出發,兩小時後卡車隊再出發,中午時分兩隊匯合一起吃午飯。下午同樣如此,夜間兩隊一起宿營。另有一個偽蒙軍的騎兵營在前開路,負責沿途搜索警戒。
這樣佈置的好處是:在行軍過程中,如果前面大車隊遇襲,後面的卡車隊可以快速支援;如果後面的卡車隊遇襲,因為兩隊相距不遠,前面的押運部隊也可以在一小時左右趕到。
從傷兵的口中,蘇軍已經知道,襲擊他們的中國部隊只有一個團,這個部署,不會給中***隊什麼機會。
五天後,蘇軍運輸隊再次來到了蘇軍遇伏的河谷,當晚就在河谷中宿營。
之所以選擇在河谷裡宿營,是因為出了河谷,前面很長一段山路都很狹窄,大部隊宿營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間在地形複雜的山地宿營,危險性更高。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蘇軍認為,上次伏擊他們運輸隊的中***隊,不可能膽大包天地還停留在河谷附近,除非他們瘋了。
在蘇軍看來,中國人在偷襲佔到便宜後,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跑得越遠越好。如果中***隊還想要繼續阻斷交通線的話,那他們只能在前面某個適合伏擊的地點在偷偷地等待蘇軍的到來。這段寬闊的河谷,在這個時候,倒是最安全的。
為了防止運輸部隊在路上再次被襲,停留在大塔米爾的蘇軍大部隊已經派出了接應部隊,估計明後天兩軍就能匯合,那時運輸部隊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雖然如此,蘇軍押運部隊還是保持了相當的謹慎,他們在河灘紮營後,把卸掉馬匹的大車分成三組,除了臨河一面,其它三面都用排成排的馬車做了遮擋。然後,在大車後面支起帳篷。臨河一側則是排成一排的卡車。為了安全,蘇軍甚至不怕麻煩,把卡車上的彈藥武器都卸下車,妥善存放。
天黑前,蘇軍又在距離營地三面200米外,設立了六個班哨,每個班哨還配有一輛坦克,對營地進行警戒。在一些大車和卡車上,還建立了十幾個輕重機槍火力點。然後又在營地外側三十至五十米外,每隔四十米點起一堆篝火,有三個班的蘇軍在火堆間巡邏警戒。
佈置完這一切,蘇軍的營地才漸漸地安靜下來。
隨著夜幕的降臨,黑暗逐漸填滿了寬闊的河谷,閃著銀光的河水和跳動的篝火光暈把黑黢黢的蘇軍營地圍在中間,河谷中除了潺潺的水聲、微風吹拂草葉的摩挲聲,以及篝火中木材爆燃的辟啪聲外,再無其它聲音,整個河谷沉浸在一片祥和的靜寂之中。
凌晨時分,被從沉睡中喚醒,還不斷打著哈欠的蘇軍在換過崗後,許多人又靠在坦克上或者圍坐在篝火旁,又繼續打起了瞌睡。
就在這時,從幾里外的山坡上的密林中,悄無聲息地掩出十支小部隊,迅速地向蘇軍營地摸去。這些小部隊正是王德民的部隊。
幾天前,成功伏擊了蘇軍運輸部隊後,王德民並沒有帶著他的團撤走,而是在繞了一圈後,就在河谷邊緣的山林中悄悄地掩蔽下來。
對於這麼做的原因,王德民的解釋是:成功伏擊後,為了避免遭到報復,遠遠撤離伏擊區是基本軍事常識。可是,他們現在是在敵後執行特殊任務,要出其不意,就要背離軍事常識,反其道而行之。因此,這個時候悄悄留在伏擊區附近,是蘇軍絕對意想不到的,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燈下黑」。
而且,王德民這麼做,也並不是盲目的冒險。他是經過仔細思考的。
北蒙西部山區山高林密,要想藏下他們這一個團,那可是太容易了。除非蘇軍出動大部隊大範圍圍剿搜山,否則僅靠飛機空中偵察,是不可能發現他們的。
可是,現在蘇軍不可能採取地面部隊搜索的辦法。因為西線蘇軍的主力此刻都在大塔米爾地區,要他們放棄既定任務返回搜尋他們這一個團,那是絕無可能的。而木倫的蘇軍僅有一個師,他們既要保衛木倫兵站,還要押運物資,兵力已經不足。最多也就能抽出一個團的部隊。
在山區作戰,那可是他們的強項,和一個團的蘇軍在山區作戰,他們是絕對不會吃虧的。因此,留在這裡看似危險,其實是絕對安全的。
尤其是,蘇軍是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竟然敢在同一地點連續進行兩次伏擊。
對於王德民的分析,王彬和史澤波等人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一致同意就躲在河谷裡,等待蘇軍運輸隊的到來。二三兩個營也都摩拳擦掌地準備好好露一手,一雪前恥。
可是,留在木倫附近監視蘇軍的偵查組發回來電報,詳細描述了蘇軍運送隊的特殊的押運方式,這讓王德民和王彬、史澤波等人傷透了腦筋。
鑒於他們已經完成了拖延西線蘇軍前進的任務,王彬建議放棄伏擊,把部隊撤到西邊山區休整待命。王德民也不願意打這種不具備條件的伏擊戰,搞不好讓蘇軍纏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也同意撤離。
不過,史澤波卻有些不甘心,部隊在蘇軍絕對意想不到的地方躲了好幾天,就這麼輕易地放棄了第二次伏擊,實在是有些可惜……
感謝「還沒發現」、「中國兵人」書友的評價!感謝「70生人」書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