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佈局 還是缺錢 文 / 深藍2000

    第四百一十三章佈局還是缺錢

    對於這次集合競價發售股份的結果,最高興的莫過於賈景德和宋哲武等人。

    這次採用集合競價得到的資金,大大多於賣出的股份的票面價值,僅用一億四千萬的股份,就換來了三億一千五百萬的大洋。

    扣除一億四千萬股份的票面價值,淨剩一億七千五百萬,也就是說,太庫鐵路還沒有開始動工,就已經盈利了一億七千五百萬。

    這樣的結果不僅讓眾人驚喜萬分,就是宋哲武也一樣,他雖然表面上很平靜,可是心裡那可是樂翻了天,這條極有軍事、經濟價值的動脈大鐵路,竟然不用他花一分錢就能建成了,這如何能讓他不高興。

    不過,宋哲武高興了沒多久,很快就又泛起愁來。

    處理完太庫鐵路這件棘手的事,宋哲武本應該很高興,原本以為需要拿出大把的銀子,可是經賈景德、賈繼英這麼一鼓搗,竟然不用他多拿出一塊大洋就辦成了。

    雖說最後賈繼英還是和他商議後,掏出了1125萬大洋。可那是買的股份。

    十年,不,也許是七年後,這些股份的分紅就會把本金賺回來,二十年後,北方投資發展銀行持有的,包括那騙來的***人的6000萬鋼軌的錢,換來的這總計百分之二十一點六六的股份也許就會值個十幾億,這可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其實,賈繼英很想再多拿出一些錢入股,畢竟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大好投資機會,只是宋哲武沒有同意,這讓賈繼英很是遺憾了一陣子。

    在第四路軍身上,這些年宋哲武可是只有往裡填錢的份,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光明正大地往回賺錢。

    按說宋哲武現在的確應該高興才是,可是宋哲武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為他還有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解決,那就是他在為他的移民實邊計劃犯愁。

    雖然近十幾年來國內災荒不斷,災民數量眾多,餓殍不絕於道。可是,宋哲武是絕對安置不起兩億人的,更何況還要把絕大多數人安置到幾千里之外北蒙。

    按照宋哲武私下的計算,安置一人如果需要十塊大洋的話,那兩億人就需要二十億,現在要他拿出兩個億他都得勒緊褲腰帶才行,要他拿出二十億,那還不要了他的「老命」?

    可是,實邊一事又是勢在必行,是絕對不能有任何拖延的,這不僅是救濟災民的問題,確切地說這是穩定邊疆和鞏固國防的百年大計。

    這個時候內蒙僅有35萬人,外蒙也僅有73萬多人,兩地蒙古族人口加到一起才剛過百萬,而這兩地的總面積卻達近300萬平方公里,平均每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個人,絕對是地廣人稀。這也難怪北蒙被蘇聯一直不斷覬覦。

    如果北蒙在二戰前擁有一億漢族人口,那就相當於在富饒而廣柔無垠的西伯利亞的南部,新出現了一個比德國和法國人口還要多的的國家,這樣的結果,只要想一想就會讓人興奮的不得了!

    要知道德國在二戰前,即使在它吞併了奧地利後,其總人口也從沒有超過8000萬。就是蘇聯,這時也僅有1億7000萬人口而已。***則直到40年,也才僅有79133000人.

    戰爭打得不僅是經濟和武器裝備,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人口資源。

    後世有一個說法,就是任何和中國、美國、蘇聯開戰的國家,勝算的希望都不大,或者說是根本就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國土廣大,人口眾多,戰鬥意識強烈的民族,即使是侵略一方最後戰勝了,那也將會是一場傷亡極其慘重的勝利,經此一戰,戰勝國不僅僅是傷筋動骨,而是大傷元氣,以後國力也許就會從此一蹶不振,就此衰落下去。

    人口數量的優勢,因為科技高度發達,幾十年以後也許不會成為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可是在二戰前後的這段時間裡,這就是決定勝負的真理。

    據說蘇聯在二戰期間死亡4600多萬人,其中軍人死亡2400萬,這當中有400萬戰俘是被槍殺的。如果蘇聯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即使有美國支援武器物資,死亡如此之多的人,它也不會再有兵員組建足夠的軍隊,更不要奢談使用美國的武器繼續進行二戰了。

    如果北蒙真的實現一億人實邊,蘇聯人不僅永遠不可能奪走北蒙,相反,他還要隨時防備宋哲武要搶他的西伯利亞呢。

    其實宋哲武的胃口確實很大,只是宋哲武現在是不會跟任何人說的。不過到宋哲武需要的時候,如果他沒有足夠多的人口可以利用,宋哲武的目的要想實現起來,那將會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宋哲武是充分認識到了實邊的意義,也絕對認識到在北蒙他有大量可以使用的人力資源的重要性,他現在唯一發愁的就是移民實邊的資金問題。

    所謂民國期間的這兩億災民,其實是從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二十年間出現的。宋哲武估計在整個三十年代,災民大概能有一億左右。這一億災民自然不會全部願意移民到北蒙,因為中國人的鄉土觀念極重,有一些人寧肯要飯大概也不願意去北蒙那個苦寒之地。

    因此,雖然有一億災民,可是實際上在40年以前,能有七到八千萬人移民到北蒙,那就非常不錯了。

    可就是八千萬人口實邊,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也絕不是宋哲武隨便就承受得起的。

    不過,好在這些災民不是在一年內集***現的,而是在幾年內逐步出現的,還有就是這些肯移民的災民們要求不高,只要是能活命,條件暫時艱苦一些也無所謂,也就是說,要安置這些災民,宋哲武一年最多拿出一個億也就差不多了。

    而眼前的31年,馬上就會發生長江洪災,在宋哲武的記憶中,其實今年不僅是長江會出現洪災,其實全國許多流域都出現了洪水氾濫,災民眾多,只不過長江和淮河流域的洪水造成的危害更大一些。

    現在,安置這些災民到北蒙實邊倒是很是時候,太庫鐵路建設和北蒙道路、城市建設,開墾農田、修建水利設施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這些災民並不需要宋哲武全部真金白銀地拿出錢來賑濟,只要給他們安排相應的工作,並把他們的家屬逐步安置到北蒙就行了,他們有了工作,就自然可以自己養活家人了。

    不過這些災民的長途遷移和在北蒙的住房建設是必須要宋哲武掏錢的,僅運送災民和大量的水泥等建築材料前往北蒙,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在鐵路沒有建成之前,向北蒙運送人員和物資是必須要用卡車的,而且還是大量的卡車。

    要知道,這可是需要穿越戈壁荒漠的幾千里的路程,用大車運輸不僅時間長,人吃馬嚼的費用也會更高。

    而最關鍵的是,大車的運力太小,即使不用運送建築材料,僅是運送人員,運送1000萬人,就需要200萬輛,就是把全山西和南北蒙的大車都集中起來,最多也就有10來萬輛,宋哲武是絕對找不到200萬輛大車的。

    沒有辦法,太原的汽車廠還沒有正式投產,宋哲武只好又拿出了幾百萬,用於購買卡車和建築材料,這些事都是要在洪災發生前準備好的。

    可是剩下的資金也是要籌集的,賈繼英主持的北方投資發展銀行雖然還有錢,可是那些錢宋哲武不能輕易動用的,那些可是他的家底,也是他在為抗戰積攢起來的本錢。

    思來想去,只能再想辦法弄錢,而且還是大量的錢。

    要錢,只能還把目光落在興華身上。

    其實宋哲武在賺錢方面準備了許多手段,只不過許多辦法要見效,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遠水不解近渴啊。

    宋哲武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忍痛將尼龍這個超級寶貝提前拿出來了。

    早在淶源時,王明揚在宋哲武的「悉心」指導下就已經研製出了尼龍這個寶貝,不過研製出和生產出是兩碼事,要想進行大規模工業生產,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工業化生產設備和具體的工業化生產工藝,這可不是像前世看穿越小說裡的豬腳們那樣,立刻就能像變戲法一樣,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東西就源源不斷的出來了。

    摸索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工藝,研製生產設備,這件事足足讓王明揚搞了整整一年。

    這件事如果放在歐美,估計有半年時間就可以做完,因為那裡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和技術力量。而且這件事,現在已經得到了部分證明。

    和杜邦公司合資興建的,在美國專為生產尼龍的興華.杜邦化工聯合股份公司的生產設備,就是以王明揚等人設計的生產線為藍圖的,不過杜邦的工程師們在看過這套設備的圖紙之後,很快就提出了改進計劃,據說改進後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會使生產能力和效率都會大幅度提高。

    感謝「70生人」和「cn2541」書友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