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中原大戰 論戰(二) 文 / 深藍2000

    第三百零八章中原大戰論戰(二)

    作為地方實力派的代表,閻錫山自然不肯吃癟,召集賈景德等人研究了一宿,最後由賈景德執筆,擬就了一封回擊電文。

    在2月13日(元日)閻錫山回復蔣介石的元電中,針對蔣的文電,逐條予以反駁:

    「惟思治國之道,重在止亂,不重在戡亂。且能止亂,戡亂才有結果,不能止亂而一味戡亂,亂終無戡了之一日。謹將鈞座見商者,分別答覆於下:革命為義務非為權利,權利自當犧牲,義務不容諉卸。錫山以為今日非革命與不革命的問題,是革命的力量互相殘殺與整個團結的問題。今日所開除通緝的黨員,何者非盡力國民革命的分子?今日所討伐作戰之軍隊,何者非盡力國民革命之軍人?」

    閻錫山的電文首先再次強調止亂勝於戡亂,指責蔣介石沒有能力止亂,而只會一味戡亂,導致國家紛亂不止,國無寧日。對於蔣介石提出的權利和義務問題,閻錫山和他的幕僚們覺得還是不在這上面糾纏為好。這是因為,蔣介石佔著國民政府主席的大位,再到一名份上居於優勢,閻錫山作為地方勢力無論怎麼說都是以下犯上的作亂。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只是一筆帶過,轉而指責蔣介石黨同伐異,誅鋤異己上。質問蔣介石,『現在開除通緝的黨員,哪一個不是盡力國民革命的人?被蔣介石討伐的軍隊,又有哪一個不是盡力國民革命的軍人?』

    接著,電文又寫道:「革命的黨員破裂,革命的軍人殘殺,非特革命救國不易,革命成功亦難。至雲因反動派謀叛不已,而輕棄黨國賦與之重責,以張若輩之氣焰,是乃獎亂助爭,與禮讓為國之旨適得其反。山意當開編遣會議之際,大眾一德一心,毫無疑義。因黨務財政致起戎端,一處發難,眾處響應,賢者之責備集於鈞座之身,並及於山。錫山以為山隨鈞座暫卸仔肩,使攻擊者無其目標,反動者無所藉口,無目標無藉口,當然無人附和,是滅其氣焰,是止亂,是息爭,非獎亂,非助爭也。」

    這一段是把******,地方勢力反對中央的責任都推到蔣介石的頭上。尤其是「賢者之責備集於鈞座之身,並及於山。」更是告訴蔣介石,你不聽勸諫,一意孤行,讓國內***群起攻伐,我閻錫山跟著你也受到不少連累,我在不跟你混了。你蔣中正只有下台一途,這樣攻擊你的人就找不到目標,自然也就沒有了***的原因。

    然後有寫道:「否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張其氣焰,亂不能止,爭不能息也。至憑籍武力謀危黨國者,捨以武力裁製之外,更有何術以實現和平之目的?山意彼以憑籍武力維護黨國為口實者,我輩能以武力盡平之乎?亦正不必以武力盡平之也。且今日所謂憑籍武力以謀危黨國者,皆昔日努力黨國革命之軍人也,何乃前正而後邪若是之相懸耶?願鈞座安其心而杜其口,山以為必能化險為夷也。」

    在這一段指出,你蔣中正所說的『憑籍武力以謀危黨國的人』過去可都是努力與國民革命的國民革命軍,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現在要和你對著干呢?你蔣中正可要好好想一下。

    不過,閻錫山畢竟也是討伐過唐生智的人,雖然那是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可至少他也算是一個幫兇,閻錫山覺得這一點鑰匙沒有個交待,十分「不好意思」

    於是接著又寫道:「至錫山之討伐改組派,以其仍走破碎黨的路徑,必陷黨於循環報復,此仆彼起,禍亂終無已時,故努力而討伐之也。錫山與此尤有顧慮者兩點,請鈞座加以考慮:將多數黨員劃出黨的圈外,國民革命能否進行無阻?多數軍人置諸討伐之列,和平統一能否真正完成?」

    閻錫山簡單地為自己討伐支持改組派的唐生智做了一下辯護後,質問蔣介石『將多數黨員劃出去,國民革命就能順利完成?對佔有多數的地方部隊進行討伐,就能和平統一?』閻錫山這是在誘導***,告訴別人,他是代表大多數的***人和大多數的地方勢力,真理是在多數人一邊的。

    最後寫道:「錫山以為將***除外,凡屬***者團結一致,取決多數,以解決國事,完成整個的黨,使黨顛撲不破,中央常立在理直氣壯的地位,然後有阻礙國民革命者驅除之,破壞和平統一者撲滅之,較之今日多數黨員多數軍人居於不合作之地位以圖治,鈞座以為得力乎?否乎?黨國之危機,減乎?增乎?國人之信仰,外交之同情,多乎?少乎?鈞座達革命救國之目的,易乎?難乎?山以為黨國大治大亂之機,在此一轉移間,乞鈞座察之。」

    繼續質問蔣介石,『現在多數黨員和軍人都採取和中央不合作的態度,你認為這好嗎?』然後,又告訴蔣介石,這樣做不好,這是國家的危機。你蔣中正不是一直高喊革命救國嗎?這不是很難,現在看就很容易,你下野就成了,這就是你蔣中正一轉念的事情。

    閻錫山的元電把當時***內***、國家財政困難的責任完全歸於蔣介石,不僅不與蔣「共謀匡濟」,而且繼續要蔣下台,其態度較蒸電又強硬了一步。閻錫山以他代表大多數不滿蔣介石的人,而大多數人的意見也就是真理。這讓蔣介石一時有些不好回答。

    蔣介石對元電未予回復,閻錫山得勢不讓,於2月18日(巧日)又向蔣發電,表明其政爭非為個人利益,實「純係為黨為國」而謀:

    「元電迄未蒙復,甚為懸念!傾接京訊,盛傳鈞座接電後,赫然震怒,以為錫山受人挑撥,背叛鈞座,將大張撻伐,已下令動員,肅清魯豫,問罪冀晉。聞訊之餘,慌恐無既。山之衷曲,迭電言之,奠定國家,鈞座確有認錯處。」

    「鈞座待山甚厚,知山亦必深。山如有負鈞座之心,當發現於前此危急存亡之時,必不發動於助鈞座平亂之後。山此次敢犯鈞意者,日夜籌思,純係為黨為國,兼為鈞座及錫山歷史謀也,願鈞座深察之。鈞座如必以此罪錫山,無須勞師動眾,一紙命令,錫山無不服從。謹再奉陳。特電奉聞。」

    蔣介石見閻錫山得勢不饒人,催逼自己下台,即在2月19日(皓日)致閻錫山的皓電中點明閻錫山準備發動戰爭的事實,警告閻「臨崖勒馬」,並要閻履行讓馮玉祥出洋的前約:

    「……不邀諒察,重加責難。以我輩平日相待之厚,相知之深,而結果如斯,中惟有痛自愧悔,更何容嘵嘵辭費?且已由胡、譚、王三院長續進忠言,果兄不認為逆耳之言,臨崖勒馬,正未為晚,尤不必中之瀆陳。」

    蔣介石告訴閻錫山,『對我的小過錯,你不但不諒解我,還大加責難。我蔣中正平日可是待你閻錫山不薄,竟然換來了這樣的結果,我蔣中正現在可是後悔死了。你閻錫山就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跟我來這套了。我警告你,你要是現在懸崖勒馬,還來得及,你敢和我蔣中正對著幹,這件事的利害關係就不用我跟你細說了吧。』

    「中日來靜默思過,何以平日負疚黨國之處,不能得兄隨時指陳匡救,而突於此時,嚴重督責?雷轟霆擊,必欲中立即放棄黨國賦與之重任,以證實外間所傳:兄利用他人失敗,不得不親出倒蔣之謠言。」

    蔣介石的這段話則是再次反問閻錫山,『你說我平日有負疚黨國之處,那你當時做什麼了?你為什麼不指出來?現在你要逼我蔣中正下野了,這才跳出來對我橫加責難,明顯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中亦迭接報告:謂兄已決定對中央作戰,所有總指揮,各路司令,均已委派;且又強二集團軍以主力由鄭洛直取武漢,以大部進犯襄樊;對平漢路局與北平電局之中央機關,皆派隊監視,且以武力強取;而對北平行營所發電報,全行檢查;在河北各縣征發車騾,急如星火,中未敢據以詰責,適因來電,為兄言之。兄矢言服從中央命令,甚善!」

    這是蔣介石告訴閻錫山,你決定武力對抗中央,這我已經知道,可是我蔣中正並沒有責備你,你反倒指責起我來了。你不是說服從中央的命令嗎?這好啊!

    「然中央付兄以重大之責任,固未嘗許兄輕自放棄。中與各院長苦口敦勸,亦冀兄繼續為黨國盡瘁。兄果有服從命令之誠意,則請立即取消下野引退之說。非然者,兄雖矢言服從命令,恐兄動員令完畢之日,即兄通電辭職之時;而辭電朝布,兵禍夕發。」

    蔣介石又再次警告閻錫山,你現在不要再逼我蔣中正下野,你也不要再拿你閻錫山下野來威脅我,這樣我蔣中正還會給你留些情面。恐怕你動員完成,就會辭職和我玩真的。那樣的話,你一發出辭職電,戰爭也就開始了,那時你要想後悔也晚了。

    接著蔣介石又指出:「是以禮讓為名,爭奪為實。不惜甘為黨國罪人。興言及此,中實不寒而慄也!尤有為兄言者:我輩革命,在公當服從黨國命令,在私當重視個人信義。黨國未許我退,我不能擅自言退,此為服從命令者所宜知。信義為禮讓之本,無信義則所謂禮讓者,皆屬虛偽。」

    意思是『你閻錫山嘴上說的好聽,其實就是以禮讓為名,要強我蔣中正這個國民政府主席的位子。我還有一句話告訴你,我們這些革命者,從公講,要服從命令;從私講,要有信義。你閻錫山沒有信義,還跟我蔣中正談什麼禮讓。

    蔣介石緊接著筆鋒一轉,再次要閻錫山和馮玉祥出國。

    「兄與煥章有通譜之雅,親同手足,共事尤久,其交誼固視中正與兄尤有過之。去年***月間,中央迭促煥章出洋遊歷,旅費二十萬元亦早撥請尊處轉發。使煥章早得成行,則西北戰禍可免。不幸,兄堅約煥章同行於前,束縛煥章行動於後。往者不追,兄今日宜首踐請煥章出洋之約,復其***,並切實負責實行編遣會議之議決案,以昭示大信於天下。天下亦將群信兄之光明磊落,始終為革命黨人而服從命令。非出矯正對撥二集軍,確為謠諑,群疑盡息,人心大安,斯真和平統一之福星,願兄圖之。」

    蔣介石告訴閻錫山,你跟馮玉祥的交情可是比跟我蔣中正還要深,甚至還要跟他一起出國。既然那樣,你就還馮玉祥***,你們倆尊守當初的諾言,一起走吧。那樣,大家才會相信你閻錫山有信義可言。而且,你不是一再說我蔣中正只戡亂而不止亂嗎?只要你和馮玉祥一走,國內亂局就停止了。

    對於蔣介石指責他阻撓馮玉祥出洋一事,閻錫山無言以對,於是閻錫山在2月20日(號日)復蔣的號電中,不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再次強調了「三全大會的合法性問題,對實施編遣提出了「交兵於黨」的意見:

    「奉讀皓電,惶恐無似!錫山追隨鈞座,共生死患難者,有年矣。山自處如何,對鈞座如何,挑國家如何,鈞座均知之。諒我罪我,錫山決不願以一言一字,致煩鈞聽。惟對於黨國安危大計,一得之愚,不忍緘默。戡亂不如止亂,必須能止亂,戡亂始有結果。」

    「若不能止亂,一味戡亂,亂終無戡了之一日。錫山所見如此,全體大會為黨國最高機關,不可貽人以口實;若有貽人口實之處,必須設法消除。止亂有方,戡亂始有果。至於編遣,固為當務之急。」

    「惟黨國是以黨為主體,個人中心之武力,是黨國之障礙,應一齊交還於黨,再實行編遣。否則鈞座編遣之苦衷,反不能使人諒解,而事實上亦窒礙難行也。此錫山不憚忌諱,敢陳鈞座者。區區之意,純為黨國久遠計耳。深望鈞座於此兩點,有所指正,閻錫山無不竭誠接受也。若謂閻錫山別有辜負鈞座之謀,於津浦、平漢準備軍事,純係挑撥離間者是言,祈勿輕信,是為至禱!」

    感謝教授和飄渺雲書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