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中原大戰 整編和人才 文 / 深藍2000

    第二百五十一章中原大戰整編和人才

    李如松知道自己的這個姐夫是幹大事的人,他這麼久不在淶源,現在一定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可見了自己這個未來的小舅子,又不好不理會。為了不過多打擾宋哲武,李如松主動告訴宋哲武,他是來和參謀部後勤處的人結算麵粉和罐頭貨款的。

    宋哲武知道,這是他和李如娟早就定好的。雖說公司裡他是絕對最大的股東,他這個大股東賺的錢最終也要給第四路軍使用,可是既然是股份制,他就要對其他股東負責,否則也不利於他以後募集民間資金。所以,現在第四路軍在興華公司拿的所有物品,都是要付錢的,賬目要定期結算。當然,如果第四路軍的軍費不夠了,還得宋哲武自己掏腰包,很有一些左手右手的味道。

    李如松見宋哲武沒有馬上放自己走的意思,接著又向宋哲武匯報了他主管的銷售和採購的工作。

    一提到興華公司的事情,李如松就興奮異常,現在麵粉、布匹這兩宗興華最大的產品不僅已經銷售到了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而且已經行銷南洋;藥廠出的十幾種中成藥在國內更是供不應求,只是產量受原料限制還很小,其它的各種產品也都銷路很好,現在興華每月收入都在500萬以上。

    「另外,幾家計劃中的工廠需要的設備,都已經開始在國外訂購了,有些設備國外也沒有,都是由我們自己提供圖紙,交給國外廠家生產。為了保密,一些設備還是分開在不同的工廠生產的,這些都是我親自辦理的……」

    和李如松交談了好一會,又叮囑一些公司的營銷方面的注意事項,才送李如松離開。

    隨後,宋哲武拉著已經來了一會的簫國棟進了他的辦公室,兩人關上門,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

    在第四路軍裡,簫國棟不僅是第四路軍的最早初創大將,也是宋哲武最為信任的人,除了宋哲武自己的秘密,第四路軍幾乎沒有對簫國棟保密的,因為宋哲武不可能事必躬親,他需要有一個他絕對信任的人來幫他統籌第四路軍的大局。

    所以,凡是第四路軍裡的各種大事,宋哲武都要先和簫國棟商議一下。而這種商議,實際上只是宋哲武提出他的意見和目的,簫國棟來幫他拾遺補缺,然後再以一個更成熟的計劃徵求幾名大將的意見,再行公佈實施。

    這次則更是必須要和簫國棟碰面,因為宋哲武離開淶源數月時間,不僅宋哲武要把他的新整編計劃和今後的工作安排和簫國棟交待商議,他還急於聽簫國棟給他匯報在他離開淶源的這段時間裡,關於第四路軍發生的各種情況。

    在聽完簫國棟匯報後,宋哲武對他不在淶源期間,簫國棟安排佈置的各項工作十分滿意,部隊的訓練、武器彈藥的儲備,甚至地方的行政管理和研究院、興華公司的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

    最後,簫國棟興奮地告訴宋哲武,王助來了,而且還不是他一個人來的,和他一同來的還有同在福建馬尾航空處的巴玉藻、王孝豐、曾貽經、林安順等十幾人;在法國跟隨居裡夫婦學習的鄭大章也回國了,他還帶回了許多儀器和材料;此外,李明華、崔顥、郭文淵、王明揚和其他工程師、醫生們,招朋呼友,又找來了幾十個各方面的人才。

    第四路軍裡最瞭解宋哲武和他的想法的人,就是簫國棟,他知道這些人才在宋哲武心裡的地位和他們的價值,所以,現在簫國棟對招攬到這麼多的寶貝人才也和宋哲武一樣,感到非常高興。

    這些人,除了鄭大章現在都分配在各個研究所裡,巴玉藻、王助等人則是讓伍進給接走了,這些天他們一直在和郭文淵貓在那個小維修廠裡,擺弄柯蒂斯公司按照和宋哲武的合同,送來的修建飛機維修廠的設備。

    對於這些人才的到來,宋哲武可是欣喜若狂!科技就是生產力,宋哲武這個穿越人士可是知道這句話的意義。沒有科技人才,就不會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就不會有高效的生產手段,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大工業生產。不僅是宋哲武未來的軍工體系需要這些人才,興華公司要想大發展,也急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

    來的這些人中,特別是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曾貽經、林安順等航空方面的人才更是宋哲武所急需的,甚至也是宋哲武念念不忘,望眼欲穿的大才。

    宋哲武知道,這些人裡不僅王助了得,號稱後世波音的的奠基人,其他幾人也都是當今航空界的頂尖人才,而巴玉藻更是不得了。

    巴玉藻字蘊華,生於江蘇省鎮江市,蒙古族,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人。1905年,13歲時就考入南京水師學堂讀書,以成績優異,由三班越升一班。因品學兼優,被選派英國留學,學習製造船炮。次年,又考進維喀斯阿姆斯特朗學院學機械工程。不久,入維喀斯工廠實習。

    巴玉藻很羨慕飛行家的生活,有閒空時便買些航空書籍、雜誌等來看,也由此對航空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1912年暑假,他與好友王助湊了兩英鎊錢,到離廠不遠的溫德爾門湖上跟飛行家波特爾飛行了一次。自此,他與航空結下了不解之緣。

    1915年,因歐戰關係,巴玉藻與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等由英國轉到美國深造。9月,巴玉藻、王助、王孝豐三人考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學習、研究飛機製造,後來曾貽經也來到學院研究飛機內燃機。

    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課程相當繁重,但巴玉藻聰穎好學,特別是對實習非常認真,從設計、製造到鉗工、鍛工工藝等無不深入實際鍛煉。他經常到飛機廠車間,就是想要等學成回國,建設中國自己的飛機廠,為了搞清飛機廠的設計結構,他甚至還鑽過煙囪,搞得一身黑灰油垢。

    因為巴玉藻學習刻苦務實,成績十分突出,僅用了9個月時間,就先於中美所有同學修完了全部課程,於1916年6月畢業,取得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還被舉為美國自動機工程學會會員。在當時能成為美國自動工程學會會員的人,都是美國,甚至是世界在該領域最有成就的人,由此可見,巴玉藻的學識非同一般。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這一屆航空工程碩士班,是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招收的第二屆學生,在全美國也是第二批該類人才,這兩節招到的學生都不多,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所在的第二屆只有7名學生,在這7人中還有兩名是美國海軍選送的,而巴玉藻、王助、王孝豐三人都按期畢業取得了航空碩士學位。在這一點上,甚至也可以說,在那個時期,僅就飛機設計人才來說,中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巴玉藻畢業後,立刻就被柯蒂斯飛機公司聘為飛機設計工程師,繼而又被通用飛機廠聘為該廠第一任總工程師。由於巴玉藻努力工作和實踐豐富,很快就得到了創建飛機製造廠的豐富經驗與成熟的建廠計劃。

    1917年秋,北洋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提出「飛機、潛艇為當今急務,非自制不足以助軍威,非設專校不足以育人才而收效果」之說。巴玉藻放棄在美國兼任兩個飛機公司總工程師的優厚待遇和優越條件,以及個人的事業前途,和王助、王孝豐、曾貽經四人,毅然辭職回國。

    1917年冬,巴玉藻等四人回國後,立即向北洋政府請命建廠自製飛機。巴玉藻等的請求得到海軍部的讚許,並派人與巴玉藻等一同擇地建廠,經過多方面的調查研究,認為「福州馬尾「地最寬,足敷展佈,而廠所機器尤足」,便選定在馬尾造船廠內建廠,並撥款5萬元作為開辦費。1918年2月,海軍部任命巴玉藻為主任(處長),負責設計、教學等,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為副主任(副處長)。在馬尾正式成立了海軍飛機工程處(即飛機廠),附屬於福州船政局。

    建廠後,巴玉藻等以自己卓越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手試制飛機,他認真吸收歐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學成果,大膽進行技術革新,克服各種困難,終在1919年8月15日,製成我國最早的一架「甲型一號」雙桴雙翼水上飛機,它是以雙桴為支撐體由水面滑行繼而升空的飛機,功率100馬力,載重量1063公斤,最大時速126公里,配有雙座雙操縱系統,供飛行教練用。

    1921年2月,「甲型三號」雙桴雙翼水上飛機製成,由我國航空員曹明志、吳汝夔駕駛試飛成功;後又聘德國人享克和柏爾師徒試飛,他們都認為飛機各項技術指標極其不錯。1927年1月,飛機製造處製成「江鳧」號飛機,4月製成「江鷺」號飛機,9月製成「戊型」號飛機,試飛均十分順利。

    1928年6月,「海鷹二號」飛機製成。9月,海軍飛機工程處改為海軍製造飛機處,製造的飛機在性能、時速方面更有明顯進步。至此,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在巴玉藻等的主持下,已製造12架水上飛機,巴玉藻在給海軍部高層匯報的演講稿中提到:「我們飛機的各部分在這十年中經了不少次的改良,我們從不肯使我們的出品在製造上落在西洋出品之後,這一層我自信勉強的做到了」。

    由於受經費、設備和軍方採購等限制,巴玉藻和王助等人只能給海軍製造水上飛機,但他們的水上飛機在當時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宋哲武相信,只要給巴玉藻和王助這些人足夠的支持,為他們創造必要的科研條件,他有波音和通用兩大公司的總工程師,還有這些不輸於歐美的航空人才,他絕對可以創造出一個完全不同於後世歷史的中國航空史上的奇跡。

    只是,宋哲武記得巴玉藻在他原來的歷史上,在1928年,巴玉藻代表中國到德國參加萬國航空展覽會。會後他又去比利時、瑞典、法國、英國等諸國考察航空事業,並購買一批機器設備。29年3月8日,巴玉藻由馬賽港乘船經蘇伊士、中東、印度、香港回國。在國外期間,他受人暗算,中了慢性藥物的毒,回到上海後面部開始浮腫,6月30日被診斷為腦中毒死亡。據懷疑,是被日本人下得毒。

    讓宋哲武奇怪的是,現在已經是29年12月了,巴玉藻不僅沒死,竟然還到了淶源!宋哲武再次感到懷疑,難道是因為他的穿越現在就開始改變了歷史的軌跡?

    不管怎麼是,宋哲武恨不得馬上就去見到巴玉藻和那些「大腕」們。

    看著宋哲武急不可耐,一副馬上就要去見這些人的神情,簫國棟忍不住笑說:「文戈,這些人明天再去見也不遲,我們的當務之急是你要馬上把部隊整編的事情定下來,也好盡快讓新兵投入訓練。按照你的分析,蔣閻大戰一觸即發,我們的時間很緊啊!」

    宋哲武想想也是,明天再見那些人才也不遲,現在最著急的就是把部隊的整編抓緊完成。

    宋哲武和簫國棟兩人商量了一番後,連夜召開第四路軍高級軍事會議,佈置整編的各項工作。

    簫國棟建議各部隊不要像以前那樣大動干戈地重編,因為要應付即將到來的大戰,各主力師要保持戰鬥力。

    可是宋哲武不同意,按簫國棟的方案整編,幾個主力師固然可以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可是新成立的部隊的戰鬥力就會長時間無法提高到現有部隊的水平,這對實現他的計劃是十分不利的,那時他需要有盡可能多的具有戰鬥力的部隊,否則很難擋住晉綏軍和西北軍的圍攻。

    所以,最後的整編方案是:原有各部隊除營以上主官基本不動外,所有部隊都打散和新兵重新混編,新成立新編第六師,任命梁忠甲為第六師師長;原由伍進兼職的守備旅擴編成守備總隊,由李文田以副參謀長的身份暫時兼任,徐崢調任守備總隊副總隊長,主持日常工作。守備總隊的任務是,負責除司令部和空軍以外的第四路軍防區內的所有重要地點、設施的衛戍保衛工作。

    李文田不再兼任教導總隊長一職,由韓光弟接任教導總隊長;王哲任第四路軍訓練總監,由韓光弟和王哲負責新兵訓練和軍官培訓工作;成立空軍總隊守備旅,負責空軍總隊所屬機場、基地的安全保衛;從魏廣惠原騎兵軍調回的李金明騎兵師劃歸司令部直屬,騎兵師、警衛一、二旅同歸簫國棟調遣,葉長貴協助;特種大隊和山地旅仍由葉長貴負責;

    在教導總隊增設坦克教導大隊、炮兵教導大隊和工程兵教導大隊,坦克教導大隊的人員由張學良派來的教官從招收的幾千名學生兵中挑選;炮兵教導大隊教官由梁芳負責在第四路軍各部隊中挑選優秀射手擔任。之所以沒有讓各部隊推薦,而是讓梁芳這個前炮兵團長來挑,就是怕沒有人把最好的射手交出來。

    成立工程兵教導大隊,是因為不僅是宋哲武佔領山西後要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還要為抗戰做準備,那是需要建設大量軍事工程的,這些是不可能依靠民間來建設的,更何況許多工程還要保密,而且還有鐵路建設,這些大工程可不是國內現在這些不具實力的小公司能做的了得。所以,宋哲武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

    工程兵教導大隊的隊長就有孫思成這個第四路軍裡唯一的幹過工兵的人來擔任,孫思榮這個採礦工程師因為現在沒有什麼事可做,則暫時來客串教官,傳授坑道施工作業知識,同時也要帶出一批學生。

    在滿洲裡繳獲的26門150mm榴彈炮中的24門交給張亞飛的一師,在一師原有炮兵團的基礎上擴建成立炮兵旅。這樣,張亞飛的炮兵旅就有了一個有24門75mm山炮的團,和一個有24門150mm口徑榴彈炮的重炮團,而這樣的炮兵旅火力跟中央軍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準備成立的炮兵師相比並不遜色,只是張亞飛的部隊雖然人數很多,可只是一個師的番號,只好把這個實際上的炮兵師委屈成了炮兵旅。

    從繳獲的32門105mm口徑的榴彈炮中拿出24門,交給梁芳的第五師,同樣組建一個炮兵旅。剩下的兩門150mm榴彈炮和8門105mm口徑榴彈炮都交給教導總隊炮兵教導隊做訓練和戰損補充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