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狼山主自動將鬼厭的眼神腦補為大感興趣,在心裡大大鄙視,但更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很快將系列調轉,說起正事,殊不知這樣反而躲過一劫。
鬼厭也有疑惑未解,一個放大且沒有底線的「同德堂」,怎麼能撐起四海社的門面,更讓海宏、無垢先生這等長生真人也趨之若鶩?
這裡面定然還有他沒有發現的隱秘。
他把銅牌拿在手中,按照青狼山主的提示,將裡面的功勳信息,轉成了價值遞進的排序模式。在極高端的層次中,也在一片法門、丹藥、法器的「老三樣」中,竟是顯出了一類極其醒目的字眼,名曰:
講。
五極真人開五行妙化第一講、萬飛羅授《雲遁玄義》第三講、玉華真人說《祓毒除邪養意經》最終講……等等等等。
不提講什麼,前面所列這些人物,竟然全都是長生真人……裡面還見到了無垢先生的名號。
「這是講道授業?」
青狼山主大點其頭:「沒錯。」
鬼厭長吸口氣,免不了一番驚奇。
也許這裡面真正出身大宗門的長生真人很少,真正講起來,更多的都是個人的感悟,以及只適用於其本人的獨特路徑,可吸引力仍然不俗。
要知道,出於門戶之見,還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並不是每個長生真人,都有閒心出來授課的。對他這樣的長生中人也還罷了,對於那些還丹、步虛境界的修士來說,多一個指點、印證的機會,就多一線突破的希望,無怪乎價位如此之高,便是鬼厭,也有前去聽一聽的念想。
無垢先生解釋道:「只要是社中的長生真人,只要不是長年閉關的,建議至少要二十年之內開講一次。這是掙功勳的最好路子——講道可是只收功勳的。沒有這個,比別人可要差了許多,在爭取資源上面,也就要落後一截。」
青狼山主補充道:「對於緊缺的資源,社中向來是以功勳值高低排位,從上到下依次選擇的。」
原來還有這麼一個暗中競爭的機關在。
順理成章的,恐怕每個長生真人授課的受眾、精彩程度、得益大小,都會直接影響到其收益。
看功勳信息上的排位,這種差距也確實存在。
差距就是動力,不為別的,就是「顏面」二字,也足夠讓許多人賣力準備,想著力壓旁人一頭了。
關閉廣告
至於相關的法門、丹藥、法器資源,能夠看出來,在功勳消息上,各類法門,尤其是丹訣、步虛術、度劫秘法之流,在各自層次上,都佔據著不可動搖的高端地位。
其次就是丹藥,然後是煉丹所需的各種天材地寶,最後才是法器之類,這麼一來,感覺中,四海社又像是一個以修行為重,不怎麼涉及爭強鬥勝的組織。
鬼厭則從中看到另一件事:在丹藥、天材地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上月聚會時,海宏列出的單子重合、相關,也佔據著最醒目的位置,列著最高的報酬。
顯然,與長生真人抗災度劫相關的資源,是四海社收集的重中之重。
那些本與之無關的還丹、步虛修士,為了換取功勳,為了聽講,想來會拿出相當的精力,以收集這些資源,最終供社中的長生真人享用。
功勳也好、善功也罷,都是專用來量化的虛數,其真正的作用,還是充當交易的介質。
憑借講道的誘惑、資源的廣泛收集,確實足夠吸引相當一部人加入。而若能借助「功勳」,使二者有效貫通,相助相長,這四海社,其實就等於是一個鬆散的宗門,在「良莠不齊」、「一盤散沙」之中,見出長幼、見出格局,也見出傳承。
當然,一切都要往最理想處考慮,才有真正實現的機會,現實如何,還要再觀察。
鬼厭此後再沒有開口,無垢先生和青狼山主也沒有每日裡灌輸,免得惹人生厭。
像他們這樣的修士,閉閉眼睛,在心中推演一番,差不多就是十天半月過去,以海雲帆的速度,還真是「眨一眨眼」的功夫。
半月之後,東海碧波之上,一帆如雲巨帆從海天之間飛來,化為朵朵雲氣,在海面上散開,現出其中三個人影,正是鬼厭一行。
這一路順風順水,別無阻礙,按照無垢先生所言,海面之下,就是太淵城的原址了,也就是當年羅剎教和海人異族拚殺最為慘烈的海域。
「想那海人異族,倚靠堅城巨炮,百年之間,竟將羅剎教及那一位生生堵住,傳聞城破逾千次,都是在危難之際,反衝成功,機關之利,意志之強,至今思來,不免驚佩。」
無垢先生顯出其廣博的見聞,觀碧波蕩漾,也說出一番往事。
隨後便提醒道:「此處海域,當年也曾承接羅剎教那位的無上神通,近乎永久改變了周邊環境,雖然已是四劫時光,間隔一萬五千年之久,海水流動,但據說部分區域仍有留存,甚至是滲入到靈脈竅眼之中。平時也還罷了,若是打坐調息,要小心幻魔侵擾。」
「……」
畢竟是隔了一萬五千年,無垢先生的慎重是應有之義,鬼厭若再鄭重其事地回應,未免就過了,出於多年以來的某種敵視心理,他乾脆沉默以對。
偏偏旁邊的青狼山主還來湊趣:「無垢先生可不是信口開河,就是上個月,還有人在這裡發了狂,堂堂步虛修為,最後護體罡煞都散掉,硬是被海水擠爆,死得實在憋屈。」
說話間,三人躍入海水之中,無垢先生和青狼山主都不是第一次來,前者是在上一劫末遊歷天下時到此瞻仰古跡,後者更接近一些,是一甲子前,專門到這兒來採集太陰元磁的。
兩人都是輕車熟路,可潛入海中沒多久,先是無垢先生,隨後是青狼山主,都停了下來,臉上都相當疑惑。
「變了這麼多?」
在他們的記憶中,附近的海底地形,是一個極陡的坡度,在兩千丈深度,急劇下行,就如同深淵一般,使海水深度一下增加到五千丈,在其底部,也就是太淵城原址所在,至於埋葬該城的更深的海溝,還要往東行進相當一段路程。
可在擺在三人眼前的,卻是一片凹凸錯落的海底山脈,深處仍可達到五千丈,而高處則已經超過了原來的海底平面。
如此地勢,加劇了海流的湧動,使海底環境更加惡劣。(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