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選擇了一千個鄉作為普及教育的第一批實驗地,這讓不少未被選中的地區大牢騷,這感覺就和勞動改造輪不到他們一樣,山東地區和江南地區的政府官員為此相當不滿,勞動改造咱們沾不上邊兒也就算了,開江南和山東復興計劃提出沒多久,而李二陛下也在揚州荊州和山東各地選擇了一些地方提前搞勞動改造以平息這些地區的不滿,但是這一次教育普及卻還沒有輪到他們,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都是大唐的領土,他們強烈要求公平對待!
這些地區不滿意,作為大唐立國之本的關中地區同樣也有些地方不滿意,畢竟只有一千個鄉,對於人口較為稠密的關中地區而言還算是少的,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輪到,雖然勞動改造已經普及了,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學習,這下子教育普及沒有輪到他們,他們當然不爽!
相對於勞動改造沒有普及的地區,人們還負擔這一部分徭役,所以時間不夠充分,可是他們是最早一批擺脫徭役的,現在的生活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也是全大唐最富裕的,最舒適的,他們自然產生了向上的追求,對於朝廷弄出來的教育普及相當感興趣,便因為此而強烈要求朝廷快普及。
他們當教書育人是砍瓜切菜嗎?李二陛下哭笑不得,只能下達詔書安撫他們,告訴他們普及教育是個大工程,殊為不易,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普及,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過苛求朝廷,朝廷對此已經是盡心盡力,皇帝都好幾個晚上沒有睡覺了。
關中地區的抗議偃旗息鼓了。但是其他地區的抗議聲潮卻是一波接著一波,尤其是那些勞動改造和教育普及都沒輪到的地區,那裡的縣令和州刺史的上書那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哭訴,都在懇求李二陛下可憐可憐他們,不僅僅地方民眾對朝廷重關中而輕視各地感到不滿,就算是官員們也頗有微詞,對於朝廷的做法相當不滿意。幾次三番集體上書要求長官上書朝廷,但是,這如何使得?
本來還好,但是教育普及法令一經頒布,天下震動,萬民盼之如久旱之盼甘霖。結果沒有輪到他們,兩次都沒有,心中是何其的鬱悶和不滿?這下子他們就怒了,百姓給基層官員施加壓力,地方上基層官員給他們施加壓力,他們只能給朝廷施加壓力,李二陛下無可奈何。只好把留著準備明年運送糧草到邊關的戰俘奴隸先送往那些抗議聲潮最嚴重的地區,緩解民怨。
至於朝廷所需要的,就從蜀中抓捕到的那些僚人裡面抽取吧,公奴司主官又來哭窮,說已經沒有可以調用的戰俘了,在這樣下去,他的公奴司直接就關門大吉吧!李二陛下相當煩惱,同時意識到。這段時間裡面埋頭展,忘記對外擴張了,這些奴隸沒了來源,自然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這種意識支配了李二陛下的思想,於是李二陛下不得已下了一道指令給參謀總部,讓他們試著在大唐周邊尋找一些可以動戰爭的地方,大唐如今有十萬之巨的奴隸缺口。看看能不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這個數量或者更多的奴隸。
沒辦法,這是民心所向啊,經歷了售書事件之後,李二陛下深刻的意識到民意不可違逆。尤其是這個時期,貞觀革新最重要的開拓時期,正是需要這些民心的時候,所以順應民意才是最重要的,通過這樣的做法,李二陛下也得到了不少支持,不少貞觀革新的相關法案都會事先在長安城裡面佈告百姓,讓百姓知曉,然後得到贊同。
所以對於各地民意的要求,李二陛下高度重視,官員不被逼到無可奈何是不會上書朝廷向朝廷哭訴的,據說有一個地方就是在徭役期間來了一批外地探親的百姓,看到親戚們正在服徭役,大驚失色,忙問沒有勞動改造?沒有奴隸承擔這些事情?同時還炫耀自己已經不用再服徭役了,於是鬧得當地百姓大為不滿,官府無奈,只好向朝廷哭訴,請求加快勞動改造的普及。
其實勞動改造到如今已經普及了相當一大部分地區,關中基本普及完畢,蜀中藉著僚人叛亂的時機普及完畢,山東普及了十分之一左右,江南只普及了荊州和揚州,但是饒是如此,已經用掉了四十萬奴隸的數量,還有十萬奴隸是朝廷常備的一旦生天災**的救火隊,不能輕動,這一次為了平息民怨,已經用掉了七萬,只剩下三萬,朝廷自己都不夠用了。
所以啊,對外擴張已經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大唐自從蜀中之役以後平靜了好一段時間,軍隊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已經不止一名大將向李二陛下抱怨沒仗可打,很沒有意思,參謀總部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上書請求伐不臣,但是李二陛下考慮到展需要,沒有答應。
如今展需要了,國家需要更多數量的奴隸,動戰爭也就是在所難免的,李二陛下的指令下達了半個時辰不到,侯君集就帶著一批大將聯袂而至,面色驚喜的向李二陛下請示東南西北的出征計劃。
向東可以伐高句麗,高句麗屢次對中原無禮,有不臣之心,更因為前隋之故和大唐關係緊張,在東北地區築城駐兵,心懷不軌,並且和更北地區的蠻族交好,不知其有何所圖,所以侯君集主張即刻對高句麗用兵,奪回故地,擄其民充實公奴司,推進勞動改造進程,一舉兩得,理由就用高句麗建造前朝將士京觀,大逆不道,可以討伐之。
向西就是開拓西域,如今大唐對西域的情況瞭若指掌,通過西突厥商團可以得到大量珍貴情報,西域如今頗為不平靜,更有吐谷渾心懷不軌,可以伐之,至於理由,隨便找一個商戶進去做些事情,然後被逮捕。大唐就有理由興兵了。
向南的話,南詔等部落現在不太穩定,大唐伐蜀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驚恐,他們暫時是不敢和大唐作對的,但是他們也結城自守,大唐也打不進去,要想收拾他們。需要大軍,當然,他們的人口還算充足,季漢丞相諸葛亮曾經南伐孟獲以獲取南中資源以北伐強魏,所以侯君集認為也可以討伐南詔,理由就是南詔私藏僚人。其心可誅!
向北的話,北方部族現在和大唐的關係不錯,更是大唐對外貿易主要的財富來源,侯君集不建議李二陛下對北用兵,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和高句麗勾結的北方部族不在少數,伐之。可以剪除高句麗羽翼,反正遲早要對高句麗用兵,剪除其羽翼,也對大唐有好處,理由就是勾結大唐的敵人高句麗,大逆不道,王道之師可以伐之!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二陛下也是哭笑不得。參謀總部不僅幫他考慮好了何處可以用兵,就連借口都想好了,天衣無縫,處處彰顯大唐作為天可汗帝國的威風凜凜和誓死保衛國家民族榮譽的精神,真是王道之師討伐不臣的典範……、
「當真可以伐之?」李二陛下試探著詢問:「軍中可做好準備?可有足夠的糧草器具?可能保證全勝?」
侯君集答道:「當真可以伐之,軍中已做好準備,大軍齊備。訓練精良,養精蓄銳半年,戰力旺盛,鬥志昂揚。出兵以伐不臣,正是時候,至於糧草,連年豐收之下,軍糧齊備,府庫充盈,並無短缺的現象生,而且此次作戰,也可以帶上軍事大學那些小伙子們出去見識見識真正的戰爭,見識一下和外國是如何打仗的,正好貞觀八年他們就可以畢業進入軍中,此時正是時候。」
李二陛下看著侯君集有些激動的表情,和身後一眾將官有些尷尬的表情,心中突然有些明白了,於是決定暫時先不說,然後私下裡問一些事情,決定是否要按照計劃行事,軍隊的穩定是必需的。
於是李二陛下借口需要考慮一些事情,先讓大家都回去,然後等眾人都領命之後,看了李世績一眼,李世績何等聰明,自然知道李二陛下有些事情要和他說,於是等大家一起走出去之後,他悄悄的走遠了,繞了一段路又回到了書房,單獨覲見李二陛下。
「不知陛下喚臣何事?」李世績很恭敬的行禮道。
李二陛下點頭問道:「我對於侯卿之事有些疑惑,方才侯卿在講述之時,我注意到你等皆是一副有話不能言語的模樣,卻是叫我好生疑惑,李卿可否為我解惑,不知這是為何?」
李世績心中一凜,頓時明白了李二陛下是話中有話,看來李二陛下對於近來軍方的一些舉動有些注意了,其實不只是李二陛下,很多參謀總部的臣屬都注意到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侯君集似乎對於立功之事相當在意,而且似乎有些垂涎如今杜如晦和房玄齡的位置,那可是宰相啊!
雖然大唐的宰相不可能像漢代丞相那樣大權在身,可是也是一個相當榮耀的職位,品級不高,卻是權力重大,侯君集對於這個職位產生了追求,在李世績看來,不是好事,更何況他不是在心裡面想想,而是在很多場合中直接表露出了對於宰相的嚮往,大唐的軍方站穩腳跟抱成一團之後,對文官形成了強大的壓力,加上作為文官主力的山東士族被掃滅,如今卻是文官力量最薄弱的時候。
雖然大唐致力於展教育事業,大興文治,可是尚且需要時間,侯君集卻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對政治權利的追求,不得不說,這是禁忌,參謀總部建立的意義就在於分裂軍政,使得軍政分開,相互不甘於,一開始是要保護軍方,讓軍方不受士族干預,士族既滅,軍方失去了最大的敵人,所以然侯君集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
李世績對侯君集的看法一直不怎麼好,認為他雖然有軍事才能,卻有些心胸狹窄,而且權力**大,已經是軍方第一人,現在居然又要追求政治權利,顯然是想學著當初李靖擊破東突厥獲得了宰相職位的獎勵,也想擊滅一個國家獲得宰相的權位,但是很顯然,當時可以,現在不行,李二陛下已經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