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條例,凡軍事大學戰死者,靈位准入忠魂祠,受天下香火,姓名鐫刻入英雄紀念碑,受天下膜拜,凡過軍事大學英雄紀念碑者,脫帽致意,三鞠躬方可離開,凡過忠魂祠者,文官下車,武官下馬,無論任何人,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軍事大學任何公開活動,都少不了對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的致敬環節,任何節日,祭祖在先,祭奠為國戰死的袍澤,也是必需的,絕對少不了,對於為國開疆拓土戰死的軍校學子,這是應該的。
當然,這一舉動在後來招致軍隊的意見,軍校學子為國戰死就是英雄,那麼其餘普通將士為國戰死就不是英雄了?軍功派將官和士兵對此表示強烈憤慨,於是為了平息他們的怒火,李二陛下下令建設大唐國家忠魂祠和國家英雄紀念碑,規模更大,設立在長安城,每一個進入長安城的人都要三鞠躬,脫帽致意,以示尊敬。
這樣一來,才確保了軍隊的安穩,事實上軍校裡面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本來就是軍校私屬的,和國家沒什麼聯繫,但是普通士兵和軍功派將官認為這是對他們的輕視,所以大唐才設立了國家性質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使得佔地廣大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成為了長安城的象徵,長安城的保護神。
人們普遍認為,長安城的風調雨順安安穩穩,是這些忠魂在庇佑著,香火越來越旺盛。紀念意義更加具體化,直接使得軍人的地位提高。尤其是軍制改革之後,軍人的地位更高,在民間的名望相當優越。
這些都是後話,在李二陛下的命令之下,禮部把整個葬禮的流程確立下來了,然後立刻著手安排,把軍校學子們的葬禮弄得相當隆重,這不僅僅是對學子們的尊重。也是對把他們送入軍校為國征戰的父母們的尊重。
從蘇寧這裡得來的報告中李二陛下得知了四個獨生子戰死沙場,使得四個家庭斷子絕孫的慘劇,對於這件事情,李二陛下表示心情很沉重,斷子絕孫是一個家族最淒慘的下場,哪怕這個家族只有少少的三個人,也是個家族。就這樣絕了後,原本是可以成為將軍的優秀學子,就這樣戰死在了蜀中。
在得知戰死了四十個學子的消息的時候,李二陛下一陣心痛,這一千人代表著什麼,他明白。這一千人耗費了他多少心血,他也知道,這一千人人人都識字,對於軍隊而言是多麼寶貴的財富,他更清楚。所以損失一個人都是難以接受,更別說四十個了。那天晚上李二陛下就沒吃飯,一個人悶悶的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說了一段話……
「要說傷心,沒到那個程度,但是擔憂,是絕對有的,這些年輕人很多只有十幾二十歲,正是最美好的年華,就這樣丟了性命,其中還有四個獨生子,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含辛茹苦把他養育大,就等著他養老送終開枝散葉,結果就戰隕沙場,一個家庭就這麼毀了,這還只是一個家庭,一場不是很大的戰爭。
這要是國戰,前隋三征高句麗的時候,那真的是戶戶飄白,每一戶都有戰死的男丁,每一戶都失去了親人,那是何等的痛苦啊,尤其是獨生子家庭,失去了孩子,老兩口拿什麼過活?還有什麼指望?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說完這些話,李二陛下就什麼也不說了,閉著眼睛,長孫皇后都沒辦法,就這樣,一夜無話。
但是傷心歸傷心,難過歸難過,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李二陛下不下於任何一個志在天下的英主,可日子還要過,國事照樣要處理,對於軍校的事情,他幾乎沒有時間去處理,一個月去露一次臉宣示自己的存在已經是極限了,直接處理軍校的事情會讓他累死,所以這些事情交給別人處理就好,可唯獨葬禮這個事情,他要親自過問。
不能讓那些父母寒心,也不能讓軍校學子寒心,人心是不能倒的,隋煬帝弄倒了大隋的人心,大隋就完蛋了,大唐不能走大隋的老路,人心最重要,所以作為皇帝,自己出面參與葬禮,就是對人心最好的補救。
貞觀七年二月二十,按照禮部官員的說法,適合辦喪事,李二陛下就下令朝中三品以上大官跟隨他前往軍事大學參加葬禮,這是一場國葬等級的葬禮,埋葬的是大唐未來的將軍和大帥,禮節務必周全隆重,不能寒了人心。
在接見完所有失去孩子的夫妻之後,四對失去了唯一孩子的老夫妻,受到了李二陛下的單獨接見,這是大唐帝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頭一回,但是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因為這將會成為一個傳統,今後基本上每一任大唐皇帝都會兼任軍校校長,那麼接見軍校中為國戰死的學子的父母,就是身為校長的皇帝的義務,從李二陛下開始,每當有軍事大學的學子戰死舉辦喪禮的時候,就必須到場。
李二陛下見到了哭哭啼啼的四對老夫妻,巨大的喪子之痛使得他們忘記了在皇帝面前的禮節和拘謹,但是這樣更讓李二陛下覺得難受,失去孩子的痛苦是這樣的深刻,他幾乎可以體會到自己的父親在聽說自己殺掉了長兄和三弟之後的感覺,這種感覺,或許永遠都無法忘懷。
李二陛下面色沉重的與老夫妻交談,傾聽他們的痛苦,李承乾作為太子,作為潛在的下一任軍校校長,被李二陛下帶在了身邊,負責為老夫妻倒水,做個最高地位的茶水博士,他沒有一絲怨言,因為這份痛苦深深地感染了他。
斷子絕孫啊,這是多麼惡毒的詛咒啊,這要是用在了人身上。那真是會成為一輩子的生死仇敵的,可是如今。卻因為一場戰役,使得這四對老夫妻失去了唯一的兒子,這還僅僅是軍校內部,軍校外面呢?
最後,李二陛下表示大唐不會忘記他們的孩子所做出的貢獻,他們今後的生活,會有大唐一力承擔,他們絕對不用擔心。大唐會奉養他們,替他們的孩子做到他們已經無法做到的,孩子們也會進入忠魂祠,受天下香火,名字也會鐫刻入英雄紀念碑,受萬人敬仰,他們是英雄。為國捐軀的英雄!
這些失去了孩子的家庭都被免除了賦稅,從今往後不需要繳納賦稅,每個月還會得到來自朝廷和軍事大學的雙份慰問金養老金,保證他們的生活,所在地縣政府需要派專人保證老夫婦兩個的生活問題,一直到他們壽終正寢為止。對於後人的問題,李二陛下對蘇寧提出的建議很認可,那四個受到托付的學子需要承擔起來。
「你們要為國征戰,要為國開疆拓土,很難有時間奉養父母。這一點我也考慮到了,所以。縣官員會專門負責這件事情,你們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限你們的諾言,另外,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那就是必須要有至少兩個兒子,一個兒子要過繼給你們的袍澤,讓他們後繼有人,絕對不能斷了香火傳承,你們可明白?」李二陛下威嚴的說道。
四個學子流淚答應,接下了李二陛下的命令,他們的父母也流著淚扶起了四對老夫妻,退了下去,在場諸人無不動容,歎息流淚不止,這才僅僅是四十個人,僅僅是軍事大學啊,這要是一支大軍打完了仗,損失數萬人馬,那麼會是何種景象?
一念至此,瘋狂的主戰派們不由得心中震撼,戰爭可以帶來很多,帶來很多很多的財富,很多很多的寶物,很多很多的土地和戰俘,但是,還是要死人不是嗎?敵人無所謂,但是大唐的戰士們也會喪生,他們的父母會痛心,家人會難過,更多的還會生活無著落,老無所依……
李二陛下為此還專門下了一道命令,命令各地官員在轄區內尋找家中有為大唐奮戰致死的將士的家庭,他們家中若是還有人的話,就要看看生活過的好不好,過得好就送上慰問金,表示大唐不會忘記他們,過得不好就要報上來,報到中央,中央來統籌管轄,該撫養的撫養,該免稅的免稅,該補償的補償,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讓百姓對大唐寒心。
這個舉措倒是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好處,大唐的百姓們得到了來自皇帝的慰問和補償,為大唐奮戰致死最終只化為一筆撫恤金的家人終於得到了他們應該得到的……百姓們對於大唐的認同程度大大提高,忠心程度也大大提高。
當然,這個問題還直接影響了大唐未來數十年的國策制定,經過這一次普查,朝廷突然現了一直被他們忽視的問題,戰死的士兵往往只能拿到一筆很少的撫恤金,就了事了,不論是後事還是家庭,朝廷都不關心,失去了壯勞力,失去了頂樑柱,這個家庭如何存活?所以民間才對徵兵如此反感,如此懼怕……
這個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嚴重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蘇寧突然意識到府兵制度的崩潰就有政府對於戰死士兵的後事漠不關心的問題在裡面,造成軍人地位的下滑,李二陛下在看到了蘇寧的奏折之後也突然意識到任其展下去會非常不利,於是著手展開戰死士兵善後事宜的安排,這個安排,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次。
這些惠及下層普通百姓的政策實施之後,朝廷才現社會上的問題居然如此之多,如此之大,導致他們引以為傲的「文景之相」簡直不堪一擊,大唐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和反思之中……
這一切的源頭,就是這一次的軍事大學葬禮,葬禮上,李二陛下作為皇帝親自講話,李靖作為祭酒親自講話,牛進達作為率軍出征的主帥親自講話,認錯,向失去孩子的老夫妻表達誠摯的歉意。
葬禮進行的極為隆重,招魂幡設的到處都是,各種供品果品放滿了忠魂祠內外,這周圍也站滿了穿著白衣為學子們送行的人,場面隆重,卻非常安靜,安靜的讓人想哭,老夫妻們低聲的啜泣更加劇了人們心中的哀傷,而就在這時,天降大雪,這是短時間內的第二次降雪了,彷彿就是為了軍校的學子們而降雪的……
伴隨著「魂歸來兮」的法事聲音,學子們的靈位莊嚴而又肅穆的入駐了忠魂祠,第一炷香有李二陛下點燃,隨後,所有人都獻上了一炷香,再之後,英雄紀念碑上的名字也得到了所有人的三鞠躬……
整個過程,只聽得見「魂歸來兮」的聲音,而聽不到別的說話聲,大家都靜靜地,生怕吵醒了長眠的學子們……
魂歸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