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火商人

第一卷 第383章 大饑荒 文 / 佛徒

    第383章大饑荒

    時間如流水,瞬間而逝,有人說這世界上最為廉價的便是時間,在不輕易間,一輩子便走到了盡頭!

    有人說時間是最為寶貴的東西,每一分每一秒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說都會預示著一種全新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單單是表面,還有內在和命運。

    一眨眼的功夫,春節便已過去了一個月,民國17年,公元1928年也正式拉開了生活的序幕。

    杜海生也按照自己所承諾的,不但去見了胡蝶的父母,幾人交談甚歡,氣氛相當融洽,杜海生的名聲,在上海灘可謂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胡蝶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家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是老實巴交的父母,雖然並不算貧窮,卻也不算是富有,只能說還算過得去。

    自從上次訂婚事件,見女兒如此胡鬧,兩人老人大為不滿,憤然離去,雖然過了一段時間也是有些懊惱,仔細想想,畢竟不能怪自己的女兒,一切都是那個林雪懷太過花心,背著自己的女兒竟然幹出如此多齷齪的勾當,而自己的女兒只是一個受害者罷了。

    當時不給她安慰,關懷,理解也就罷了,卻還憤然離去,這卻不是父母應該去做的事情,越想越絕對愧對胡蝶,後來也讓其他子女去打聽她的下落,可當時的胡蝶已經跟杜海生在一起,而且,在不久後便搬到了付紅的公寓,那可是法租界,一般的尋常百姓是不得入內的。

    胡蝶的其他姐妹兄弟也都是普通人,也沒有想到她會跟隨杜海生進入到法租界的公寓當中,即使他們再過懊惱,想要在上海城找一個人簡直是大海撈針,更不要說她這麼一個大活人了,若是隨便在民國某個不顯山露水的地方住下來,他們即便是手段通天也定是找不到。

    正當他們本以為自己的女兒只怕這一輩子再也無法見上一面,親口向她說聲對不起的時候,卻沒有想到竟然有司機開著轎車將她送了過來。

    兩位老人悲喜交加之餘更是大感好奇,當胡蝶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述一遍以後,兩位老人俱是一臉的高興,就是她的那些兄弟姐妹也是一臉的欣喜。

    杜海生是誰,他們自然清楚,在上海城又有幾個人沒有聽說過,尤其是他在一系列穩定糧油肉類價格的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果斷和堅決,更是得到了上海城普通老百姓的再一次深深擁護,即便是兩位老人也是感慨,上海城若是多幾個像此子心懷百姓的商人,那老百姓又怎會日子貧困潦倒!

    卻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兒竟然因禍得福,跟林雪懷那個禽獸不如的東西斷絕了關係,卻得到了傳說中那個無所不能的杜海生的垂青,或許冥冥之中皆是上天注定吧,能夠跟著杜海生,對於他們來說,那是全家人的驕傲,以前那些街坊鄰居因為自己女兒的事情,每次看他們都是一臉的鄙夷和嘲笑,而得知自己的女兒跟杜海生的關係那一刻,他們恨不得上大街上去敲鑼打鼓,告訴他們,自己的女兒現在是誰的女人,他們為此感到驕傲。

    杜海生和胡蝶回來以後,便給兩位老人找了一個在俄租界的公寓,讓一家老小都住了進去,他深知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這句話,便命手下給了胡蝶的兄弟姐妹們一些錢財,讓他們去做一些生意,也算是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對於杜海生的舉動,胡蝶也是感激不已。

    以至於那些平日裡瞧不起他們一家的街坊鄰居得到這個消息,一個個都是趕緊前來聯絡感情,拉家常,仿若之前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般。

    趙天明本來跟杜海生是老熟人,而且趙天明早就打算好了要將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托付給杜海生去照顧,所以不但杜海生和趙薇兒,那一天,付紅和胡蝶也是跟了過去,其實,所有人都明白,杜海生前去,只是走一個過程罷了,指不定趙天明心中樂開了花,合不攏嘴了呢。

    三女的家長杜海生都見過了一遍,只是說明了一下,至於和三女何時訂婚,杜海生並沒有說明。

    他心中有個想法,馬永貞,元東山,張子涵,陳東和鐵柱這些傢伙現在也都有了女人,據說,皆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結婚,一個個都拖著,按照他們的意思,老大為公司鞠躬憔悴,他不結婚,當手下的結婚,也太說不過去了,既然這樣,杜海生想倒不如等維耶裡那島的兵工廠建成以後,讓馬永貞和元東山回來,一起辦一個集體的訂婚儀式,當然錢有杜氏企業出,或者,他杜海生一個人出也成,想起來也是熱鬧。

    現在這個時候倒是不急!

    時間過的很快,一眨眼的功夫,江南的梅雨季節便已到來,上海城又開始進入了整日陰雨不斷,潮濕難耐的季節。

    從自動軍械公司發出來的軍火武器一批批的也是陸續到達,杜海生還是將所有的裝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鐵血十八軍,直到現在,他才認為,此時的鐵血十八軍才形成了一定的戰鬥力,即便汗死面對一個軍團的兵力,若是能夠指揮得力,也不會有絲毫的遜色。

    讓他有些疑惑的是,在春節前就蠢蠢欲動的北伐軍第一,第三,第五軍,獨立第八,第十三師團雖然一直佈防在上海城周圍,將整個鐵血十八軍如同包餃子一般給包裹其中,卻始終沒有進攻的意思,莫非,他們是在等什麼時機不成?杜海生此時也有些捉摸不透,不斷的揣摩著老蔣的心思。

    整個上海城一片繁榮,表面上安詳和諧,但杜海生明白,這平靜的背後卻是預示著有更大的暴風雨即將到來,也不時的提醒薛岳要多加防範,不能有絲毫的鬆懈,老蔣陰險狡詐,老謀深算,一個不小心,前邊所做的一切便要前功盡棄,他可不想因為己方的麻痺大意而輸掉整個戰局。

    民國地區大面積的乾旱在這個剛入夏的季節開始蔓延,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地俱是連續百天滴雨未下,甚至,就連處於南方的鄂,湘,桂,黔,蘇,浙,皖這些南方地區也未能倖免,而且越發有擴散之勢,就連廣東南部都無法倖免,很多人已經開始預測,今年糧食漲價已經勢在必行了。

    相對於其他糧食商家,杜氏企業所屬的糧油銷售公司卻是一副井井有條,並沒有出現再去搶購糧食的風潮。

    張立明在得到杜海生的許可後,便從陳光甫的商業銀行貸款一百五十萬大洋,又從於闡那裡取出一百五十萬,一共三百萬大洋,他全部投入到了糧食和食油的收購中,而且,宋子文也被杜海生說服,也拿出了四百萬大洋來賭上一賭,這樣一來,兩方加起來的金額已經高達驚人的七百萬大洋,當時,得到消息的所有人都是一臉的驚詫和困惑,他們看不懂為何杜海生和宋子文會瘋狂的搶購糧食,尤其是東北三省的糧食都不惜用火車運過來。

    在他們看來,一般春節前因為缺少雨雪引起的乾旱,基本上在來年只要雨量充沛便不會有任何的大礙,最起碼能夠供應全國的民用需求。

    可,當各地的旱情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傳入他們的耳朵中的時候,他們也是被深深震撼!

    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夏收,無論糧食還是水稻,多地已經出現了絕收的跡象,稍微好一點的地區,也是受災嚴重,相比往年來說,能夠有四分之一的收成已經算是不錯,所有人似乎都嗅到了這個不平凡的一年要發生的不平凡的事情,糧食價格瘋漲的結果,所有人都清楚,將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吃不到糧食。

    前段時間,民國的糧食價格就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最近一段時間更是如同奔跑的火車一樣,躥升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價格高度。

    即便是如此,糧食價格似乎還沒有任何要回落的跡象,繼續往上攀升卻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們皆是束手無策,沒有絲毫辦法。

    直到現在,所有人才算是明白,杜海生當時如此瘋狂的搶購糧食是為了什麼,原來對方早就對來年的收成有了一個明確的預判,所以才會和宋子文聯合起來,動用巨額資金全國各地收購糧食,當時的糧食價格相比於現在最少低四到五倍,也就是說,一旦開賣的話,那將會賺取至少五六倍甚至更多的利潤。

    所有知道杜氏企業和宋氏商業收購糧食內幕的人都是不由自主的將目光鎖定了杜海生和宋子文身上。

    他們都在等著一個答案——這一次,杜海生和宋子文還會聯手抑制糧食價格麼,還會讓老百姓再一次感恩戴德麼?

    他們已經對政府不報任何的幻想,民國的政府的軟弱無能和不作為已經讓他們完全失去了內心,與其寄托在他們身上,還不如將賭壓在杜海生這一邊。

    此時的杜海生坐在辦公室中,而在他的面前,劉天禹,宋子文,陳光甫三人也是一籌莫展,滿臉的凝重,一個個刺鼻的煙圈從他們口中噴了出來,辦公室中煙霧繚繞,讓人極不適應,「情況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宋兄,天禹兄,光甫兄,你們有什麼想法,都說出來吧,眼下這形勢,不容樂觀啊!」

    三人聞聽也是點點頭,宋子文看了一眼杜海生,道:「杜兄弟,恕我說句實話,這次自然災害牽扯的面積實在太大,民國幾乎每個地方都是乾旱,不乾旱的地方卻是暴雨成災,可以說,因為自然災害絕收減產已經不是一個地方的情況了,若是讓咱們只管上海城這一塊老百姓的話,沒問題,就憑你我的力量,不要說上海城,即便是再加上一個蘇浙,我宋子文也敢保證不皺一下眉頭,也自信有這個能力去完成,但現在的情況是,魯,豫,陝,晉,皖這五個小麥的中產區遭受的災害最為嚴重,而湘,鄂,蘇浙這些水稻的主要產區形勢也不容樂觀,若是要咱們去管整個民國老百姓的死活,咱們可是萬萬做不到啊!」

    杜海生點點頭,也是贊成他的觀點,「宋兄說的不錯,雖然春節前,你我二人還有光甫和天禹兄一共動用九百萬大洋搶購糧食,但這些糧食對於整個民國四萬萬人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眼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緬甸,泰國,越南等地進口糧食,才能緩解眼下的危機。」

    「可,這筆錢怎麼辦,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宋子文有些猶豫的看著杜海生,不得不如實的提醒道:「眼下,我們還是想辦法跟政府溝通一下吧。」

    「政府?誰去跟他們溝通呢?」

    杜海生一怔,道。

    「呵呵,就有我親自前去南市一趟,見一見我那個還未謀面的新姐夫再說吧!」

    宋子文淡然一笑,道,他決定親自前去南市,見一見坐在南市最高行政機關中的那個在人們口中被稱作老蔣的男人。

    「老闆,薛岳將軍急電!」

    正在這個時候,從外邊走過來一個手下,手中拿著一份電報走到杜海生跟前,遞了過去,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