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芙殤

正文 曾以情重負情濃,而今才知相思重(四) 文 / 明月璫

    轉眼之間便是芙洛在炎夏得到的第一次盛寵,軒奧帶著心機寵她,那般柔情蜜意真是好不麻痺人的眼睛。

    --------------------------------

    芙洛某日不小心的說漏了嘴,皇上最喜愛的那株魏紫就移栽到了菡萏軒。

    又某日她不小心說漏了嘴,靜嬪就乖乖的來菡萏軒彈了一場醉人的琴,那般的柔情似水,風姿傾城,可惜龍軒帝沒有絲毫動搖。這讓芙洛覺得有點小小的不正常,面對這麼美的美人,沒有意思動搖,太可怕太不正常了。

    又某日她不小心說漏了嘴,龍軒帝居然親自為她垂腿捏背。

    自此她再也沒漏過嘴,因為這一切讓她有不真實的快感,真實的恐怖感。

    --------------------------------

    其實我覺得無論再寵愛,如果不是真心,也不可能屈尊降貴的去給妃子捏背,也許他還不懂他的反常。

    可是虐是繼續的,明知芙洛次日朝會,還在前一夜那麼賣力。

    ----------------------------------

    於是去慶桐宮的路上就多了一行行色匆匆的車輦。大夏天還要裹著密不透風的衣服讓芙洛的心情很是煩躁,極度缺乏睡眠的臉上頂著兩個黑眼圈,芙洛覺得,也許今天也是在那個皇帝的算計之中,否則他干麻早不寵幸晚不寵幸,偏要選在昨日,還那麼操勞。

    ---------------------------------------

    玉真使團的到來,軒奧賜給芙洛的月華衣和玉貴妃是一樣的,沒有獨特。一個女人往往是不能忍受自己在他心中居然不是獨特的事實。

    看不出他是有情無情,我個人覺得無情居多。

    當他向她求證《種蓮》是否她所吟的時候,居然慶幸她的否認,可見他從心底是排斥芙洛這個人的,希望她一切都不好。

    不過這二人最妙的是,不管愛不愛,恨不恨,感情是不影響性情的。

    彼此對對方身體的眷念是此時唯一的牽繫。

    常想,芙洛在身體上的手段一定是為她加分不少的。

    照常的纏綿,即使是在分崩離析的前一刻,我覺得軒奧非常眷念芙的身子。

    接天湖龍舟一遊。

    如果要打擊芙洛,不用在龍舟上,任何地方都可以。

    可是他選擇了她所希望的夜遊接天湖。

    是滿足將死之人生前的願望,還是忍不住想讓她高興,一種提前的彌補,彌補以後的傷害。他的心太複雜,我不懂。

    她,玉足沾水,他擔心她著涼,為她低頭穿上鞋襪。

    這一幕成了她死前的回憶,也成了他心底的回憶。

    當初看不覺得這一幕驚心,如今回憶,卻覺得太過驚心。

    -------------------------------------

    龍軒帝從背後輕輕的摟住芙洛,「小心著涼,起來吧。」

    他俯下身,靜靜的為芙洛穿上鞋襪,讓芙洛受寵若驚。想起張無忌脫趙敏的鞋,一脫定情,今夜芙洛覺得男子為女子穿鞋,效果可能比脫鞋更好啊。

    ---------------------------------------

    在這裡芙洛第一刻想到的是張無忌和趙敏的定情一幕,趙敏在張無忌脫她的鞋子時動了心,是不是在告訴她自己,她的心這是就淪落了,不早不晚,在最甜蜜的頂峰陷落,傷得最慘。

    不由聯繫一下股市,就好比你在最高點進了,然後是暴跌,心情可想而知。連歡快都不曾來過,就down了下去。

    而龍軒帝呢?

    忘記了張無忌是什麼時候動情的。

    可是以帝王之尊的他,為她夜遊接天湖,傷財啊,以他的節儉,奇怪。以他的冷情冷心,居然真的關心她的身體,著涼,奇怪。最後,在這種要撕破臉的時候,還要為她穿鞋,不是粗暴的,而是溫柔的,自願的。

    我覺得龍軒帝心驚膽戰了。他意識到了感情,可是他以為他能控制,他總是對自覺充滿了自信。

    所以迫不及待的招來了麗婕妤,對芙洛當頭棒喝。

    完全沒有必要如此著急,留下一個完美的句號,改日直接扔在人叢裡,不理不睬,看她自生自滅,從他以前的伏筆看,那一項不是高調的希望所有妃嬪都恨芙洛入骨,等著看她與其她女人博弈,彷彿一個玩具。

    他這樣做了嗎?沒有。

    他選擇自己狠狠的傷她,沒有讓其她女人來陷她,害她。

    根據日後明月對軒奧的人格剖析,認為他對自己喜愛的物體總是要自己親手毀滅的,不會假手他人。所以他今日選擇了急切的傷害她。

    是怕自己反悔,還是怕自己以後下不了手。

    他選擇了最最幼稚的方式。

    我心中的軒奧該是獨坐一旁,笑看後宮風雲的人,可是這一次他陷入了。

    他意識到了她的不同,他心的顫動,他後退了,這是以情重負情濃的第一次。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