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時空旅人錄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五章未來規劃三 文 / 文詞

    說起礦石,張知秋頓時便想起了自己小學的課本裡所提到的: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物產豐美——老天爺作證,即便是不以「人均」指標這個國人所最不願意提起的詞組,我們的國家距離這些溢美之詞也是差之甚遠的。

    別的姑且不論,作為世界第一的鋼鐵產量大國,國內卻是缺少鐵礦石——更為準確地說是缺少高品質地鐵礦石,而且國內所謂地高品位礦石,在國外也就是普通礦石的標準。

    比較悲催的是,在早年國內全力以赴地發展鋼鐵產業的時候,並沒有立足於國內的實際狀況,所有地大型鋼鐵廠幾乎全部都是採用國外的技術、尤其是日本,在當時這種「技術引進」曾讓國內歡欣鼓舞,但而過惡國卻是在此後的十幾年內陸續地開始爆發開來。

    日本企業佈局很早,在世界礦業極其低迷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他們便在全世界範圍內入股、控股礦石企業,後來又在八、九十年代將他們地「高科技」煉鋼設備低價傾銷給中國——但後續地維護和升級的費用卻是極其高昂的,這也是日本企業對國內所一貫使用的伎倆。

    杯具是在國內最為得意的時候開始的:在國內激動於自己終於奪得了「世界鋼產量第一」地名頭的時候,原本幾乎是垃圾價的鐵礦石卻已經悄然開始在以每年超過百分之一百以上的速度狂漲,而中國企業在這時才發現,自己的鋼鐵廠原來根本就無法使用國內的低品位礦石!

    時至今日,中國的鋼產量依然是世界第一,但這些鋼鐵卻全部都是中低端產品,在國際上早已經是被打壓成為了白菜價,而國內每年需要大批進口地高端鋼鐵價格,卻是一漲再漲,高的讓人為之而眼暈!

    更為讓人感到不堪的是,因為鐵礦石價格的高企,中國的鋼廠如今已然連續多年是在吃著巨額地國家補助虧本經營著——由於鋼鐵廠的特殊生產工藝,如果停產的話設備就將報廢,所以即便是明知虧本,國內鋼企也不得不咬牙死撐著!

    事實上,如今中國鋼材在國外地售價已經是比許多國家當地的生產成本都還要低了,即便如此,國際鐵礦石價格卻仍然在堅定不移地穩步上行,而中國鋼材的價格卻更是毫不含糊地穩中有降!

    「嘿嘿,拯救國內的鋼鐵行業——我就算是成為全球首號走私犯也未必就能做得到吧!」張知秋這次卻是忍不住地怪笑起來:「再者,不等到了那個時候,我也早被國內的那幫洋買辦和漢奸們給剝皮削骨了吧!」

    已然熟知國情地儀二啞口無言。

    改革開放數十年以來,國內卻是著實地出現了一大批地「洋買辦」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國外接受了幾年地高等教育後,翻臉便自認高人一等。

    而最為讓人寒心的是,他們這些人是實實在在地為自己的洋主子在賣命,全心全意地在為洋大人們在謀利益,甚至為此根本就不惜做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漢奸!

    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在數十年內陸續走上各行各業各種領導層崗位的所謂「精英」們,在精神層面上將他們祖輩地那種崇洋媚外地奴性更加地發揚光大了,而在現實地社會中,但凡「涉外」的事件便是天下最大。

    儀二在被張知秋毫不客氣地「打臉」之後,也隨即地意識到了自己那個建議地不靠譜——鐵礦石在國內的用量極其地巨大,而且各方各面所受地制約掣肘之處也太多,做大了根本就不可能,而小打小鬧則是沒有任何地意義。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錳結核!」不甘就此認輸地儀二,在再次地對自己的數據庫進行了一次極速地梳理之後,很快便提出了新的替代方案。

    其他方面姑且不論,僅以經濟價值而言,錳結核卻是要比鐵礦石高的不知凡幾了!

    在未來,人類在陸地上的礦區已被全部地封閉,所需礦藏在後期主要來自於若干「礦石星球」——其實有許多只是富礦隕石,在被改變其運行軌道之後,自行墜落至月球上後由這裡的礦石工廠進行採集。

    事實上,因為其地表引力僅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大型宇宙飛船地製造基地都是被建造於月球之上的,並且在月球上形成了完整地工業生產鏈,運回地球的已經都是各種工業製成品了。

    但在科技尚未如此發達之前,人類的礦藏需求則是主要來自於海底,而大海中所孕積地各種礦藏,無論是數量還是純度,都遠比陸地上要強上許多倍。

    人類對於海底礦藏的開發利用正是始於二十世紀末期,在二十一世紀開始形成產業,而最先被人類所認知與開採的,就是「錳結核」。

    錳結核是一八七六年由英國人發現的,當時一艘叫「挑戰者」號的三桅帆船剛剛在海上進行了長達三年多的考察,並帶回了一些從不同地區的海底撈上來的像瘤子一樣的東西。

    開始無人知道這是什麼,在化驗室分析後,發現它的主要成分是錳,於是有人就把它叫做「錳礦瘤」,因為它又像患結核病人的結核,所以後來都叫錳結核或金屬結核。

    錳結核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化學分類是硅酸鹽和難溶性高錳酸鹽,顏色常為黑色和褐黑色,形態多樣,有球狀、橢圓狀、馬鈴薯狀、葡萄狀、扁平狀、爐渣狀等。

    錳結核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氧化鐵和氧化錳,還含有鎳、銅、鈷、鉬、鈦等三十多種元素,許多都是陸地上緊缺的礦產資源,而錳結核資源相當於陸地上總儲量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

    錳結核成分複雜,其各種金屬成分的含量大約是:有經濟價值的有錳(27-30%)、鎳(1.25-1.5%)、銅(1-1.4%)及鈷(0.2-0.25%),其他成分有鐵(6%)、硅(5%)及鋁(3%),亦有少量鈣、鈉、鎂、鉀、鈦及鋇,連帶有氫及氧。

    錳結核的大小尺寸變化也比較懸殊,從幾微米到幾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幾十公斤,廣泛地分佈於世界海洋二千至六千米水深海底的表層,而以生成於四千至六千米水深海底的品質最佳,錳結核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面積上就有上百公斤。

    據二十一世紀初期的估算,全球錳結核總儲量估計在三萬億噸以上,其中以北太平洋分佈面積最廣,儲量占一半以上,約為一萬七千億噸。

    僅就太平洋底的儲量而論,這種錳結核中含錳四千億噸、鎳一百六十四億噸、銅八十八億噸、鈷九十八億噸,如果按照當時世界金屬消耗水平計算,銅可供應六百年,鎳可供應一萬五千年,錳可供應二萬四千年,鈷可滿足人類十三萬年的需要!

    當時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把這些已知地錳結核全部開採出來,錳可供人類3.33萬年,鎳可以用2.53萬年,鈷可用34萬年,銅可以用980萬年!

    在這個時期,美國錳礦全靠進口,因此對從錳結核生產錳大感興趣,所以美國最為重視錳結核開發,在大洋錳結核開發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國力最強的美國會將自己的戰略重心轉移至太平洋地區的深層原因之一。

    而最為重要的是,這種結核錳結核並非只是一次性資源,它的增長很快,每年都在以千萬噸級的速度在不斷堆積!

    要想理解錳結核地這種「可再生特性」,就要從它的成因說起,根據考證,錳結核的物質來源,大致有四個方面:

    一是來自陸地、大陸或島嶼的岩石風化後釋放出鐵、錳等元素,其中一部分被海流帶到大洋沉澱。

    二是來自火山,岩漿噴發產生的大量氣體與海水相互作用時,從熔岩中搬走一定量的鐵、錳,使海水中錳、鐵越來越多。

    三是來自生物,浮游生物體內富集微量金屬,它們死亡後,屍體分解,金屬元素也就進入海水。

    四是來自宇宙,有關資料表明,宇宙每年要向地球降落二千至五千噸宇宙塵埃,它們富含金屬元素,分解後也會大多進入海洋。

    當前在世界上有能力、並且已經在從事著錳結核開採的主要是美國,而資源極度匱乏的日本對錳結核開採技術的研發也十分地積極,但國內在這一領域並沒有什麼特別地建樹。

    當前限制對錳結核進行開發利用的,主要還是由於採集技術所帶來地成本因素——雖然是可以隨便地去「白撿」,但以當前所使用的幾種採礦模式,錳結核所能獲得的經濟收益卻並不大。

    當然,做為一種高品位地富礦,錳結核的銷路到是不用發愁,但是走私這種東西的話,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張知秋有些丟臉地撫額——這個儀二,難道就不能提一些稍稍有點有建設性地建議嗎?錳結核雖好,但這個時代還有比它能更為顯眼地礦石了沒有?

    ps:匆匆忙忙地湊了一章,表打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