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妖魅記

龍騰世紀 091.千古江山,巫道之別 文 / 妖魅記

    巫修是守護者,面臨著無法傳承下去的問題,也無可奈何,九位大巫齊施的禁咒,不是想消除就能夠消除的。後繼者,絕大部分不能修得法力,當然就不能稱為巫,但王朝需要守護,因此光是架子的巫術演變成兩類:實用型為武技,美觀型為舞藝。

    巫、武、舞,都是同一個音節,其內涵的區別就大了。很顯然,不能修出法力光是以體力而言,男子自然比女子強悍,實用型和美觀型也無需言喻。

    巫修傳承被禁咒限制,資質好的血脈不純,偶有血脈純正者資質卻不理想,突破小巫境都非常難得,等到大巫們全部歸天之後,便迅速沒落。夏王朝歷四百七十多年,共延續十四代,傳十七個王,到了末期巫修幾乎被遺忘。第十四位夏王孔甲修巫,當然不得其法,甚至被朝臣認為是裝神弄鬼,太悲劇了。

    朝堂上,巫修徹底的淪落,方外修真之士,惟有另闢蹊徑傳承,然而真的是太難了。成熟的巫修法門,那是蘊藏著多少前輩千錘百煉的經驗,用智慧與心血歸納的訣竅,就像一座擎天山峰,想翻越過去的可能性很渺茫,繞過去也不容易。

    鳴條之戰,成湯滅夏,商王朝歷五百五十多年。

    牧野之戰,武王滅商,分封天下,歷史的車輪滾滾,進入周王朝。又是五百年過去,寂滅已久的修真界,終於出現了一位曠世奇人,便是震古爍今、承先啟後、開創道修法門的大宗師——李耳!

    周王朝從春秋時期,跨入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一時多少宗師湧現,隱世高人也紛紛浮出水面,浪花淘盡英傑,都扎堆了。繼「道修」出現之後,最有影響力的修真派別,便是墨門以及隱於雲夢山的鬼谷門。

    戰國未年,七雄圖霸火熱化,道修出世逍遙游,墨者、鬼谷門徒入世奔洪流。對於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而言,奉行縱橫捭闔的鬼谷門顯然是非常符合路數,多被招攬到麾下,而墨修奉行的是非攻,那就無法容忍了。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周王朝結束,共歷八百多年。

    嬴政稱始皇帝,歷史車輪邁入秦皇朝,天下人都知道的焚書坑儒並不算什麼,「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儒生畢竟還有生存空間,而俠客則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墨者分為內傳弟子與外傳弟子,內傳弟子修真,外傳弟子習武,也就是所謂的俠客,秦始皇幾乎將墨者趕盡殺絕。寫史書的是儒生,因此「焚書坑儒」濃墨重彩,而墨者從此銷聲匿跡了。

    秦始皇嬴政妄想長生,派鬼谷門徐福出海尋求不死藥,然而還沒等到,卻於東巡途中駕崩,享年五十歲。嬴政歸天之際,倒清醒明白,立詔傳位於皇長子扶蘇。

    然而,臨死前跟在身邊的是奸妄臣子,這樣的時候總免不了要使點陰謀,於是詔書被篡改了,變成賜死扶蘇以及蒙恬。大公子扶蘇身邊,三十萬能征善戰的邊關將士,況且威震匈奴的蒙恬哪會如此稀里糊塗引頸就戮,派人去探明白了情勢,即刻率五萬輕騎回師,掃蕩了趙高、李斯巴結小公子胡亥預謀奪嫡的把戲……

    扶蘇登上皇帝位,君臨天下,可是秦皇朝若大的基業,看似穩固,實則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秦始皇齊頭並進推行的若干巨型項目,老百姓已經不堪重負。秦始皇大手筆、大氣魄,建功心切,扶蘇還年輕,對於父皇未競的事業當然要完成,但可以慢慢來,有時間不急。

    扶蘇在位四十三年,前二十年勵精圖治,後二十三年開疆拓土,接手時秦皇朝總共只有三十六郡,撒手人寰時增至七十八郡,疆域擴大了一倍有餘。大秦皇朝已無強敵環伺,國泰民安,扶蘇的豐功偉績相比父皇毫不遜色,是為武皇帝。

    大秦皇朝的國師都出自鬼谷門,而江湖民間、世外的洞天福地,隱居的多是修道者。時機成熟,修道者創立宗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順勢成為兩大流派,初顯氣候的道教自然被朝廷認為是禍患,視其信道的教眾為妖賊。

    宗教得有自己的神,道祖毫無疑問,當然是老子——李耳。然而老子生活的年代,距當世不過幾百年,顯然不夠悠久,太平道又捧出了三皇五帝時期的一尊大神,標榜為道教的至上神,那就是黃帝。教典《太平經》的神仙體系分為六階: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顯然太平道除了老子的道,吸收的也不僅僅是巫,還有儒家、陰陽家、甚至小說家。

    隨著道教的發展,信奉的神也多了起來,反正巫修早已經淪落,空留下如此多的大神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真是太可惜了。況且巫術在當世,不是被用於宮闈爭風吃醋,就是被用於民間暗算陷害,巫男巫女的形象簡直等同於魔鬼。

    可是,道與巫在本質上是有出入的,道的本質出世,而巫的本質入世。老子道法自然,莊子道逍遙,而巫為守護人類而生。

    因此,修道者成不了神,只能修成仙,山人也。

    巫道的區別就是:修巫者為成神,修道者為成仙。

    如此明確區分開來,修道者當然非常的羨慕妒嫉,恨不得大神們都屬於道教,但真的不同性質。道教沒有屬於自己的大神,於是把祖師爺老子冠名太上老君,直接送到了洪荒時代,又捏造出一位鴻鈞老祖宗,再捏造一位元始天尊,以及十二位金仙,這下夠份量了吧!十二祖巫算啥?都還不得跑去聽鴻鈞老祖講道。還不夠,於是出現了封神榜,「神」的命運掌握在「仙」手上,真荒謬……

    歸根結底,神仙都是一家子,只是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上古神話時代的輝煌榮耀,是屬於巫而非屬於道。

    (我承認,這一章我吐嘈了,罪過罪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