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大明征途

龍騰世紀 第七十七章 兵部尚書 文 / 大明征途

    「老爺,午門到了。」

    聽到外面輕聲的呼叫,坐在軟轎中假寐的兵部尚書石星緩緩睜開了眼睛,整理了一下官服,捋了捋花白的鬍子,才從已經被壓下的轎中緩緩走了下來。只是,這位手握大權幾乎掌握著整個大明四品以下武官陞遷、所有武官考評的兵部尚書,臉上盡顯疲憊之色。

    這次石星到皇宮來,既不是去內閣商量兵事,也不是去求見已經很少接見大臣的朱翊鈞,而是去文華殿為朱常洛講解政務上的問題,今天輪到他執勤了。

    說起來,石星這個人還算正直,做官也能造福一方,絕對算得上是能吏了。不過,他的運氣似乎有些不佳,說命運多厄也無不可。

    隆慶元年,穆宗剛即位時,由於當時的內閣人才濟濟,既有名相徐階,又有能吏高拱,還有雄才大略的張居正,所以崇尚「無為而治」的隆慶皇帝便放開了手腳,任由內閣施為。而他自己空閒下來,難免溫飽思**,在其他方面放縱了些。

    作為言官,時任給事中的石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上疏直指隆慶皇帝沉湎酒色,荒廢政務,為鰲山之樂,縱長夜之飲,極聲色之娛,朝講久廢,章奏抑遏……最後更是大著膽子在奏折的最後奏道,若果長此以往,天下將不可救焉!

    隆慶皇帝看了,當即勃然大怒,認為石星是在譭謗污蔑自己,馬上下旨廷杖六十,貶斥為民。這還不是石星最倒霉的地方,讓他魂飛魄散的是,當時監督廷杖的居然是與他有間隙的宦官騰祥!對方當然藉機報復,讓錦衣衛下了重手,把他打得死去活來、皮開肉綻……要不是賴同鄉好友穆文熙的保護,這條小命肯定是交代了。更倒霉的是,他的夫人鄭氏聽說他可能已被擊斃杖下,竟忠烈的很,當場觸柱而死!

    直到萬曆元年,朱翊鈞即位,已經被罷斥為民近七年的石星才得以昭雪,官復原職。不料,當時張居正為首輔,石星和他政見不合,上書彈劾不成,讓張居正尋機罷官,又被趕回了老家……這一去又是十年,等張居正死了,他才又赴朝居官。

    兩次被罷免、在野近二十年的石星第三次入朝為官,這次在陞官的速度上倒是異乎尋常的順利。僅僅五年,在萬曆十五年的時候,他便升到了工部尚書的位置!三年後,萬曆十八年,又被調任到異常重要的戶部任尚書,這可比工部尚書重要和權力大多了。又過了一年多,由於大明內部和邊關戰爭增多,再加上天災不斷,兵部急需要一個懂得財政的尚書,這一重任便落到了石星的頭上。

    按說,這第三次入朝為官的石星應該算是仕途大順、權勢赫赫了,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在萬曆十五年他剛當上工部尚書不到一個月,黃河便在開封決口了!這可是屬於工部管轄的範圍,出事了第一責任人就是工部尚書。所以,在工部尚書的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穩的石星,由於在野那麼多年,瞭解農民疾苦,便親赴開封指揮抗險和後續的修建工程,忙前忙後,鬍子都白了不少,總算是把損失控制在最低,也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認可。

    在當時這可屬於大工程,他忙活了近兩年的時間,到了萬曆十七年四月,才算是把整個河南境內的黃河河堤修築梳理一遍。可還沒等他喘口氣,在萬曆十七年六月,黃河再次決口於夏鎮!對於搶險救災也算輕車熟路的石星責無旁貸,又再次投入到了處理後續事情中去。

    到了萬曆十八年,大概是由於石星的兩次搶險救災處理的妥當,得到了內閣和朱翊鈞的認可,被調到了戶部出任尚書。就在他剛得到要去戶部出任尚書的聖旨沒多久,麻煩再次來了:這一年先是二月份直隸順德府發生大地震;三月份直隸大名府狂風暴雨,民房倒塌無數,山東兗州府、濟南府、青州府,河南開封府、彰德府、衛輝府、歸德府等地也接連傳來黑風捲沙,民房損毀無數,損失慘重的消息;四月份京師大旱、湖廣饑荒;五月份山西地震;六月份青海部落浩爾齊入侵,戶部要籌備錢糧等物用於戰爭……

    總之,在石星出任戶部尚書的一年多時間裡,他根本就沒有安生過哪怕是一個月,天災**是一件接一件,讓他真是操碎了心。在萬曆十九年,他終於離開了麻煩不斷的戶部,去任了兵部尚書,本以為只專心處理邊關那些草原人的小打小鬧即可,但實際情況卻是讓他措手不及。

    石星是萬曆十九年八月調任兵部尚書的,就在本月底,河套部大舉南下犯邊,等處理好這件事,已經進入了萬曆二十年。就在這一年二月十八日,寧夏哱拜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嗾使軍鋒劉東暘叛亂,殺黨馨及副使石繼芳,縱火焚公署,收符印,發帑釋囚,這就是規模頗大的寧夏之亂!

    還沒等兵部尚書石星想好應付寧夏叛亂的策略,就傳來了朝鮮使者的求援哭訴,他們被小日本侵略,全國已經快要淪陷了,請天朝上邦趕緊發兵救援!真是禍不單行,讓石星忙的頭都大了,又要平定寧夏,還要派兵威懾時降時叛的西南土司,朝鮮那邊還不能置之不理……

    打仗倒是其次,關鍵是曾經做過工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的石星知道,無論是工部還是戶部,由於天災**不斷,國庫入不敷出,都沒有多少存銀。特別是作為國庫的戶部太倉庫,石星瞭解的一清二楚,哪裡還有多餘的銀子供兵部預支打仗啊!

    堂堂大明沒錢打仗,這可把兵部尚書石星差點愁白了頭,可無論是寧夏還是進犯朝鮮的日本,都是必須要打的,這是朱翊鈞的親自批示。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石星與時任內閣首輔的王家屏商量之後,上奏朱翊鈞,挪用了太僕寺和南京國庫的存銀,並把這些銀子作為專門用於戰爭的備用資金。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不得已而為之,除了皇宮的內庫還有些積蓄之外,整個大明也就太僕寺那些專門用於馬政的銀子和南京國庫的備用存銀了。

    平定寧夏倒是還算順利,花費的銀子還不到百萬兩,但是遠在朝鮮的戰爭,可就沒有那麼順利了。這幾年的杖打下來,除去寧夏用的近百萬兩外,僅朝鮮那邊,就花去了三百多萬兩的白銀!這已經用去了戰爭專項資金的一半以上,再繼續打下去,即便是能在半年之內打退倭寇,可那還剩下的二百來萬兩銀子,也就打的差不多了!到時如何應付邊關的戰爭?如何應急?作為兵部尚書,石星不得不考慮這些。

    說實在的,石星最開始的時候是對去朝鮮打日本最堅決的人之一,要不是他與朱翊鈞還有當時的內閣首輔王家屏一力堅持,大明哪能決策和反應的那麼快,敢同時應對寧夏叛亂和朝鮮之戰!

    可是,在其位就要謀其政,這是石星一直堅持的格言,他也是這麼做的!眼看著大明花錢如流水,戰爭的備用款快速的消耗,這讓他這個兵部尚書怎能坐得住?唯有快速的結束這場發生在屬國的戰爭才行。正好當時日本好像也有和談的意思,思前慮後,石星迫不得已做出了決定,轉變立場,支持和談,盡快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