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妃在此時與王廷判若兩人的話立即讓閔氏家族的人糊塗起來,方才閔妃還在廷自哎自歎,表示願意退政,怎麼一到了這裡,就面若寒霜的下令捉拿李正浩等人呢?
閔成照最先清醒過來,他立即意識到,閔妃極有可能是在王廷怕鬧得一不可收拾採取的緩兵之計,先穩住那些李姓的貴族官員,而且縱容他們毀譽自己,就是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反對閔氏集團,以此來個一網打盡,現在李姓的官員和貴族們想必已經開始彈冠相慶了,而那些潛伏在漢城反對閔氏的勢力在方才也完全浮出水面,什麼人是支持閔妃的,什麼人是反對的,什麼人採取的是中立如今已悉數掌握,只要派出一隊軍吏,就可立即將他們束手就擒,一網打盡……小。說。網
閔成照先是狂喜,方纔那一絲擠壓在心頭的陰雲一掃而空,而隨後又擔心起來,這些反對閔氏的人大多都是李姓,李姓與其他大族不同,他們可是真真實實的宗室啊,這些人官位可能都不大,可是爵位卻高的嚇人,一旦動了他們,可不是好玩的。他皺了皺眉,對閔妃道:「娘娘,真的要全部緝捕這些人恐怕必須要大王親手寫就的詔恐怕才能堵住悠悠之口,況且……」
閔妃面若寒霜的望了閔成照一眼,心裡卻人不住歎了口氣,閔成照這個人她是知道的,為人做事還算穩重,有古大臣之風,只是凡事走了極端,做起事來又難免瞻前顧後,她冷然道:「大王的詔令馬就會出,現在是非常之時,吳辰即將兵臨城下,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要想使漢城一心抗敵,必須將那些異己者全部剷除,不是他們死,就是我們閔氏遭遇滅族之禍,閔議政,你去三軍鎮府所。」
說完朝其他人分派起來,有的去坐鎮各城門守備府,倒不是讓他們去督戰,而是防止守備軍的某些將領同情李姓而鬧出亂子,有的負責聯絡。
當日,朝鮮四門守備兵紛紛出動,恪守各處重要街巷,數千禁軍分別包圍了數十家官員、貴族的府邸,李正浩帶家人百餘人抵抗,被亂軍斬殺,其餘人等盡皆束手就擒,只是他們的命運顯然比起李正浩也好不到哪裡,宮中傳出詔令,所有人以通賊罪論處,全部斬,家眷斬殺殆盡,府中的粟米,家當全部抄沒,糧食充入府庫,財貨則分賞給所有城衛官兵,一時間,漢城內的軍心士氣倒沒有因為這場小規模的內亂而影響,反而高漲起來。
沒有了掣肘,閔氏集團的權勢幾乎達到了最高峰,漢城內部在一番整合之後,形成了眾志成城的局面,雖然反對者仍然不少,但是大多中高層的人員已被清除,下層的反對者在暴力面前亦乖乖的閉了嘴,明哲保身。
到了第二天,一隊隊的散兵游勇開始出現在城外,這些被打散了的朝鮮兵叫著城門,而城樓的守備兵卻並沒有開城的打算,畢竟誰也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來,更不知道這些城門外的人是不是奸細,大家都付不起這個責任,倒是閔成照這個時候前來視察防務,看了看城下那些衣衫襤褸毫無鬥志的敗兵,終究還是讓人開城迎這些人進來。
這倒不是閔成照起了什麼憐憫之心,這些敗兵大多數是仁川與漢城一線城鎮的守備兵,閔成照需要他們提供一些情報。
城樓,閔成照坐在椅,面無表情的看著腳下匍匐在地的一名小軍官,這小軍官是富川集的守備官,富川集位於仁川至漢城之間,處在摩尼山腳,因為歇腳的商旅經常要往此路過,再加一些獵戶經常在此歇息,也就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小集鎮,集鎮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七十多人,這小守備官遠遠的看到浩浩蕩蕩的大軍蜿蜒而來,哪裡還敢反抗,立即便帶著人往漢城方向跑來了,也正因為他的身份,閔成照便找了他來問話。
這小守備官將敵人的情景大致的渲染了一番,而閔成照的臉色也愈加沉重起來,揮手讓他退下,叫來西門守備,這西門守備叫閔鄭泰,亦是閔氏的遠親成員,閔鄭泰向閔成照行過了禮,閔成照問:「西門的守備兵力現有多少?弓箭是否備齊?」
閔鄭泰道:「回稟議政大人,一切都準備就緒,西門的兵力共有四千人,箭矢倒也足夠,只是許多箭鏃因多是庫存中搬出來的,朽爛了不少。」
閔成照皺起了眉頭:「西門面向仁川,是重中之重,我會讓人緊急造一批箭矢過來。各城門的兵力都是四千人嗎?」
閔鄭泰道:「西城的兵力是最多的,東城、南城人數應當在三千,北城人數更少,只有兩千。」
閔成照顯然很不滿意:「三軍鎮府所的那些傢伙們怎能如此愚蠢,守城最緊要的就是城門,怎麼只投放這麼少的兵力?鄭泰啊,你讓人去把三軍鎮府所和兵曹的主事都叫來,我有話要和他們說。」
閔鄭泰為難道:「議政大人,三軍鎮府所這樣做也是無可奈何,城中尚有日軍駐紮,現在到處都在傳播日本人與吳辰合污的流言,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兵曹和鎮府所的大人們一致認為應抽調出一萬精兵在日軍大營附近防衛,以保證安全,所以這四門的守備兵也就少了些。」
閔成照這才想起城內不只有朝鮮人,更夠慶軍和日軍駐紮,慶軍的態度十分曖昧,吳長慶對外宣稱告病,任何人都不見,慶軍更是連大營都不邁出一步。而日軍的情形也是相仿,緊閉營門,似乎是做好了看熱鬧的打算,只是現在到處有人傳言日本人與吳辰有聯繫的事,漢城方面不得不做好防備,若是這些日本人來個裡應外合,那可就全完了,兵曹和三軍鎮府所派出一萬精兵在日軍大營外警戒並非沒有深意。閔成照想到此也只能長歎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