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龍蛇再起

龍騰世紀 第二十五章 融合? 文 / 龍蛇再起

    第二十五章:融合?

    有了秦嶺這個接班人,楊潛明再怎麼說也沒有了回楊門的可能性。

    見此時木已成舟,楊潛明反而覺得渾身一輕,心裡決然道:

    「不回也罷,不回也罷,十幾年時間,早已物是人非,與其回去遭人冷眼,被小人暗暗中傷,還不如一個人韜光養晦,潛修悟道。」

    到了太極館,一日無事,秦嶺除了上洗手間和中午吃飯時,出過一次監控室,其它時間都呆在裡面,一邊盯著屏幕,一邊練功。

    星期天,楊潛明又教了秦嶺楊式提腿架。

    提腿架,在秦嶺看來,比他現在掌握的套路簡單一些,只是在每個動作完成後,把一隻腿提起來,一隻腳獨撐全身,抬腳作前踢或蹬出的意圖,同時楊潛明還教他一套呼吸法,配合著提腿架,有鍛煉五臟,強壯六腑的功效,是養生提腿架,又叫提放術。

    提腿架,是實戰腿法,主攻上盤。

    由於秦嶺的太極基本功還算紮實,學習起來很快就能抓住要領。

    以前打套路時,主要是練習以意引氣時,對於手法和步伐的概念很是模糊,在學了八法五步後,太極架子明顯變得清晰起來,以意引氣愈輕鬆,打起來還帶有了幾分架勢。

    如今又學了楊式提腿架,與太極五步相互印證,秦嶺頓時就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看得楊潛明頻頻點火點頭。

    秦嶺學會太極五步和提腿架後,走路的時候也在練習,姿勢變得很是怪異,讓班裡的同學看了都忍不住搖頭歎息,好好的一個人,住了一次院,似乎住出毛病來了。

    在確是這樣,自從秦嶺住院回來以後,上課半蹲著聽課,天氣還涼意十足,秦嶺卻滿頭出汗。兩隻手還時不時在比劃著什麼似的,像極了神經質。

    到了現在,連走路都出歪歪扭扭的,不管誰怎麼說怎麼問,都一概閉口不言,連江大林都不例外。

    而且,在同學看來,他整個人也變得神秘兮兮的,這一點,寢室裡的人體會最深,大家都在納悶這猴子究竟整天在幹什麼,凌晨三四點就不見人,除了晚上睡覺時間正常一點,秦嶺的一切似乎都變得讓人難理解。

    江大林經常則在寢室大吼,說猴子強擼不僅擼抽筋了,還把兩條腿給擼瘸了,甚至擼得腦子也不怎麼正常,再不強行禁止,再這樣下去,分分鐘會灰飛煙滅。

    秦嶺沒有在乎高回頭率和班上同學的笑話,一如既往的堅持走路練習太極步法。

    楊潛明當時教他小竅門時,強調先練重後練輕。剛開始,走路抬腳時,要做到如同把腳從泥潭裡拔出來一樣,舉輕若重。到熟練以後,再練習如同在薄冰面是行走,要小心翼翼,舉重若輕。

    把舉輕若重和舉重若輕都做到隨心後,太極步法就會變得輕靈,如同貓竄,悄無聲息。

    至於太極粘走,秦嶺自己也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把樹枝作為陪練對象,但很快秦嶺就現了一個缺陷,就是只要把樹枝往外趕,就會主動彈回原來的位置,練習起來很不符合實際。

    他琢磨著,就想到用一個足球般大小的氫氣氣球,裡面裝上三分之一的水,用細線吊起來,這樣氣球不僅會擺動,還會帶動裡面的水流動或者旋轉。

    方法經過改良後,秦嶺就一直堅持這樣練習,細細的感受著氣球裡面水的旋轉方向,由於水是無形的,沒有任何形狀,所以在練習的時候,他只能小心翼翼,盡量不改變氣球和水的原有形狀,順著水的流動旋轉方向,牽動和改變氣球的擺動。

    秦嶺感覺無比艱苦,而且還很憋屈。

    但是直覺告訴他,這個方法是正確的。

    氣球如同人的皮膚,裡面的水就如同體內血液。人的任何動作都能引起血液流動的變動,或急促,或緩衝,或左偏,或右移。

    太極粘走,就是要求細細的感受對手的動作走向,但是如何準確的判斷一個有的手臂往哪個方向移動,就要通過感受對方的手臂血液流動狀況。

    比如一個人往後抽手,他的意念就會先動作一步,促使血液急促流動,同時筋脈,肌肉接受意念的催動命令,感覺敏銳的人,就能在這一瞬間,捕捉到這個抽手這個信息,到了最後,才是動作移動的宏觀直觀感受。

    所以,秦嶺的氣球裝水,有些類似鉛質太極球注水銀。練習起來雖然困難晦澀,卻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之一。

    在練習太極套路的時候,秦嶺還一邊琢磨著怎麼把太極十三式融入實用中,讓看起來如同病貓的套路能的下山猛虎之意。

    他不再是單純的練習以意引氣,跟隨動作方向遊走,甚至還滲透到骨梢的變化中去。

    比如,他如果要使用勁,那就用意引氣,滲透支五指的變化情況,或伸或縮,或張,或收,還有手腕的扭動,是往上提,還是往下扯,抑或左撇,抑或右撈。

    現在秦嶺每天的練習雖然繁多,但卻比以前更靈活多變。除了上課時一邊上課一邊站象樁。在練習粘走時,秦嶺配合著五步,甚至還用上提腿架,一邊遊走一邊感受氣球內自來水的旋轉方向。如此一樣,秦嶺的時間安排基本保持不變,卻增加了練習的項目。

    至於上身的元氣,將近一個月時間,每天又是象樁又是三體式,到現在還沒能練出來。只感覺到並不怎麼強烈的麻癢。

    果然如同楊潛明所說,要把上身都站出元氣來,困難多了。

    秦嶺對此也毫無辦法,只好老老實實每天堅持站。右腳累了就換左腳。

    隨著練習三體式的時間變長,秦嶺漸漸現這個樁步愈深奧。當時楊潛明說過,三體式,外形體現天地人,內在體現精氣神。這聽起來就像道家人修的道一樣,虛無縹緲。

    他經常琢磨,三體式能讓身體產生元氣,是內家拳的基礎功,而且進可攻退可防。

    靜時如處子。

    一旦動起來,重心腳一挺,腰一崩,渾身是勁,整個人就能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突然爆起,配合剛猛的拳法,就能雙手搏擊四面八方,簡直動如脫兔。

    靜防,動攻,如處子,如脫兔。

    進退自由,攻防兼備。

    進步、退步、側步、滑步,都能由之演變衍生出來。

    所以,秦嶺認為,三體式從國術角度來說,應該是集樁步、身法和搏擊於一體的內外兼顧的一門武學精髓。

    他不禁想到,太極至柔,缺少剛猛,太極至剛是建立在至柔的基礎上而言,至柔至剛也不過是一個陰陽論調。如果單純論剛猛程度,天下武學,唯有崩拳。

    所以,秦嶺就琢磨著,如果如將三體式,融入貫穿到整套太極套路中,就能隨時做到如同馬鞭一樣,柔時鬆軟似水,僵時斷金裂石。太極只有這樣才真正是集至剛至柔於一體的拳法。

    因此這些天,秦嶺一直都在思考著怎麼把三體式的意境融進太極十三式中。

    太極十三式是太極拳的骨架根基,步法虛實相間,又與三體式三七分著力不謀而合。而且兩者都提到涵胸拔背、鬆肩圓腰等要求,配合一呼一吸,開,合,蓄,。

    秦嶺驚訝的現,太極與三體式實在是太相似了。

    到了星期六,楊潛明看著秦嶺額頭兩邊隆起的太陽穴,暗暗點頭。

    這個星期,楊潛明還是沒教秦嶺新的東西,所謂多嚼不爛。秦嶺以前沒有任何底子,在短短一個月內能有這樣的成績,都是憑一股初生牛犢的蠻幹勁頭,和過人毅力恆心咬牙堅持出來的結果。

    這過程說得簡單同,聽得也簡單,但做起來卻異常枯燥。加上年輕人容心浮氣躁,沉不住氣,秦嶺能在沒人督促的情況下,做到如此,連楊潛明都不得不承認,秦嶺是一個意志力可怕的偏執狂。

    恰巧偏執狂很是適合習武同,偏執狂不僅耐得住枯燥,還肯下苦功夫腳踏實地,滿腦門子心思都在想著怎樣才好做好,怎樣做才能事半功倍。

    總得來說同,楊潛明對秦嶺的各方面都表示很滿意,這小子腦瓜靈,悟性高,往往一點就通,的確是塊習武的材料。只是唯一讓他很不滿意的,就是秦嶺那身板實在太瘦小太猥瑣了。

    楊潛明陪著秦嶺練習太極粘走同,動作不快,但也不是很慢,秦嶺的運意行氣又經過半個月的練習,已經極為熟練,太極粘手的初級階段,形粘也進步不小。掤,捋,捺,采,按,肘,擠,靠,被他用得有板又眼。進,退,顧,盼,定,也走得有模有樣。

    隨後他就現了秦嶺的步法,似乎有點不一樣,但他並沒有立馬醒秦嶺,而是仔細的看著,揣摩著。

    突然他眉頭一展,原先兩隻無神軟弱的手,一下如蛇一般靈動起來,恍若無骨,纏住秦嶺的雙臂,然後一震,甩了一個掤勁。

    秦嶺一下重心不穩,但他被楊潛明「偷襲」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他反應極快,再加上楊潛明並沒亮全力,也就出了四五分,他雙手反轉,捏住楊潛明的雙手,將重心懸而又懸的鎮定。

    楊潛明見勢,步法後退,同時粘住秦嶺的雙手,秦嶺瞬間反應這是以退為進,順勢就踏一步,重心卻隱隱做好後退的趨勢。

    楊潛明暗叫一聲:果然!只見秦嶺此時的姿勢,正好就是三體式架勢。

    同時,楊潛明心裡叫一聲好,動作絲毫不停,一隻手輕捊秦嶺的手腕,準備給秦嶺來一個捊捺采三勁並用。

    秦嶺一驚,瞬間手一縮,楊潛明一個進步跟進,另一隻準備撤開的手也因此慢了一拍。

    秦嶺要的就是這個時機,他另一隻手迅趁機捊住楊潛明的手腕,楊潛明內心輕咦一聲,笑罵道:「這臭小子,竟然使詐,來個虛晃一槍。」

    計劃被識破,楊潛明很果斷的趁著此時秦嶺中線大開,一隻腳往秦嶺雙腳間一擠,瞬間側身,雙腿一蹬一伸,頓時秦嶺彷彿看到一隻猛虎,以下山之勢向自己撲來。

    秦嶺心裡一下提到嗓子裡,只好轉守,兵來將擋,他雙手曲肘併合,豎在自己的胸前,同時向外一推。

    砰!

    一聲沉悶的撞擊聲,楊潛明一個正身站起來,反觀秦嶺,卻是騰雲駕霧般倒飛出去。

    大家收藏個,推薦個啊∼∼∼∼歌喉需要大家的支持!!!!這樣《龍蛇再起》才能走得更遠,同時希望太太們給歌喉一些關於《龍蛇再起》的意見和建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