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遺憾的1884

龍騰世紀 第63章 利馬 文 / 遺憾的1884

    第六十三章利馬

    王致鳴是以長二十米、寬十米(直徑)、高六米左右的尺寸規格設計浮筒的,浮筒吃水三米五,水面高度兩米五左右,重載時水面高度兩米左右,浮筒在水面上的甲板寬度在七米左右,目前適應三級海況下作業。單位浮筒承重量在二十多噸,可以單個串聯、組成簡單的棧橋,也可以兩個或三個並排組合成一個整體後,再與其它單元連接,組成標準的棧橋。浮筒之間的連接,是採用剛性連接和柔性連接相結合的系統,浮筒外壁上都預留了線纜和軟性管道的卡口,便於安裝輸水和輸油管道,以及照明供電線路。

    這樣的浮筒棧橋式簡易碼頭,只適合短期內使用,對海況的適應性也較低,超過三級海況就有一定的風險。不過這只是實驗性的一種登陸輔助設備,今後隨著技術和材料、登陸方式的改進、提高,以後適應四級或五級海況的浮筒棧橋式簡易登陸碼頭,也必然會出現,海軍陸戰隊或登陸部隊在登陸初期的補給問題,將會得到基本解決。隨著大型氣墊船母艦的服役,今後初期登陸的物資補給,也就不再會是什麼問題。王致鳴還設計了一種浮箱式棧橋,現在海軍設計院正在試驗,那可能會突破四級海況的限制。

    打擊編隊在聖洛倫索島附近海面上,組成了四支編隊:重巡洋艦分艦隊、第一驅逐艦分艦隊、第二驅逐艦隊分艦隊、特混艦隊。

    四支艦隊的首要任務,就是配合登陸部隊,佔領利馬,消滅秘魯政府集結在利馬周邊的全部軍事力量。這次特混艦隊所搭載的海鷹攻擊機,將首次參加對地攻擊,即將揭開世界航空史上新的一頁。

    現在的秘魯共和國海軍,已經沒有一艘作戰艦艇,這也標誌著秘魯共和國,已經沒有了海防!

    秘魯,就像後世「甲午戰爭」之後的大清帝國一樣,已經成為一個像被「剝光」了衣服的少女,只能無助而又無奈地,瞪大雙眼,等待著即將降臨到自己那身軀上的「那啥」懲罰。

    自從海軍編隊浩浩蕩蕩地來到聖洛倫索島海域,卡亞俄沿岸炮台的秘魯守軍就緊張萬分,秘魯政府也立即得到了消息,這個時候,那些還在等待遠征艦隊大獲全勝好消息的秘魯政府高層、軍方將領、議會議員、商人、工廠主們,才知道自己的遠征艦隊可能已經失敗,甚至是被塔阿自治區海軍全部幹掉了。這些坐進觀天的西班牙二桿子們,這時候才真正地慌了神,他們紛紛彙集到總統府去,希望與總統緊急商議如何應對卡亞俄外海的自治區海軍艦隊。

    這些秘魯人中的一部分,這時又想起了十年前,智利海軍和陸軍攻佔利馬的那一幕,他們悲哀地發現,自己在十年後,再次陷入了當初的那種窘境,難道說又要放棄這裡的一切,再次上山打游擊嗎?

    這些白人雜種後裔們,這時才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當初自己竭力主張,以武力解決塔阿地區的獨立問題,是否是正確的選擇?既然強勢、而又對土地無比貪婪的智利人,都對喬丹爵士提出購買塔阿地區最後幾年托管權一事,沒有絲毫的遲疑,可見喬丹爵士是有制約智利人的能力的。

    雖然說是因為喬丹爵士幫助蒙特總統,打敗了前任總統,從而使得蒙特司令官上位,但是這些秘魯人中的所謂精英、上層人物,對這位曾經的智利海軍總司令,還是瞭解的,沒有特殊的利益或關係,他是不會輕易就把塔阿地區的最後幾年托管權,以交易的形式轉讓給喬丹爵士的,看來自己當初是被憤怒蒙蔽了雙眼,陷入了智利人設下的一個圈套,這是其中的一部分稍顯理智的秘魯人的想法。

    另外一部分秘魯人,就是另外一種想法了,當然,那是事後諸葛亮式的一幫子人,也是一幫子野心家。他們認為政府對塔阿自治區和喬丹爵士的情況,根本就不瞭解,就貿然發動了對塔阿地區的戰爭,那是極其愚蠢的行為,這屆政府應該對此負責。

    還有一部分人,就是以總統為首的一幫子政府高官、軍方大佬、議會議員,當然,他們是首先被打懵了的一幫子人。

    當遠征艦隊啟航時,那壯觀的龐大場面,在他們看來,自己傾全國之力打造的海軍艦隊,在南美地區那是可以和智利海軍媲美的強大艦隊,打敗只有幾艘小型輕巡洋艦的塔阿海軍,還有有相當大的勝算的,他們也不是完全不瞭解王致鳴集團的海軍實力,甚至他們還知道已經下水的安級重巡,但是安級重巡的主炮口徑和排水量,還是欺騙了他們的判斷力。

    背時倒灶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種口徑的主炮,已經是當今世界海軍同口徑主炮中的佼佼者,是遠遠領先於海軍強國二十多年的先進艦炮系統,加上梯那啥恩梯裝藥的彈藥、最新型的發射藥,其炮彈的破壞力,並不比現在世界各國裝備的八英吋口徑的艦炮差多少。

    更何況,喬丹爵士準備與秘魯海軍較量的殺手鑭,並不是海軍艦炮,而是來至水下的潛艇和空中飛艇的攻擊。而這次專門為秘魯人準備的,還有首次參加實戰的海鷹攻擊機和它所攜帶的航空魚雷、航空火箭彈。只是對付這樣垃圾似的鐵甲艦,王致鳴根本就沒有準備採用聚能裝藥穿甲彈頭的魚雷罷了,那是為無畏艦準備的主菜,秘魯的垃圾艦艇,還沒有資格享用這種「喬式」大餐。

    原本秘魯軍方的計劃,是當遠征艦隊和遠征軍攻佔阿里卡之後,軍火船隊也應該到達卡亞俄港口了,得到充分補給和武裝的後續軍隊,就立即開赴阿里卡,遠征艦隊和部分遠征軍就可以立即啟航,迅速攻擊並佔領托科皮亞自治區,把喬丹爵士在南太平洋沿岸的地盤,一股腦的徹底剷除,消除一個威脅秘魯國家安全的危險因素。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托科皮亞已經初具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城區建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港口和鐵路也完成了一大半,因此,秘魯政府和軍方,都認為那可是一注大財。

    甚至秘魯海軍的一部分高級將領,還想進一步佔領喬丹爵士在智利的那些礦山,那也是一大筆財富,為海軍再添上一、兩艘無畏艦,秘魯海軍一躍成為南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那就是無比美妙的一件事情了。

    幻想是美好的,現實也是殘酷的。

    秘魯政府和軍方寄予厚望的軍火船隊,已經注定不會再出現了。

    就在秘魯政府、議會亂成一團糟的時候,兩艘鷹眼、四艘空中炮艇,組成兩個三艇編隊,已經飛臨利馬城市的空域,它們以一艘鷹眼、兩艘空中炮艇編組,分別定位在利馬總統府和卡亞俄半島上空一千多米的高度,飛艇那巨大的氣囊投射到地面上的陰影,就像一片黑壓壓的烏雲,籠罩著利馬城,給城裡面的人一種異常沉重的壓迫感。

    飛艇的到達,預示著戰爭的危險,已經降臨了利馬城。

    對此局面,秘魯政府和軍方那是完全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戰火就即將燒到自己的頭上,這與他們的願望相差太懸殊,大的一波混亂,在秘魯政府和高層中出現。

    作為一個國家軍事指揮和領導機關的秘魯軍方,倒不像文人官員那樣驚慌失措,他們還是比較盡責地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秘魯軍方通過境內的有線電報網,向秘魯全國各地的所有軍隊和准軍事部隊,都發出了一個緊急的統一命令:迅速增援利馬,與塔阿軍隊在利馬城決戰。

    六月十六日,上午,十點。

    一陣尖利的呼嘯聲,打破了卡亞俄海岸的寂靜。

    距離卡亞俄港口六公里遠的海面上,三支塔阿國防軍的海軍分艦隊,排列成炮擊陣型,開始了對卡亞俄港口附近秘魯海岸炮陣地的火力急襲。

    一時間秘魯的海岸炮陣地上,升起了一朵朵巨大的蘑菇煙團,陣地上爆炸聲聲、煙塵滾滾,空中飛舞著殘肢斷臂、破銅爛鐵。

    重巡分艦隊與兩支驅逐艦分艦隊,兩個中隊共八艘龍一型轟炸艇,在兩艘鷹眼的校射和指示下,首先開始對卡亞俄港口的秘魯海岸炮台,進行了徹底地清除,密集的彈雨和五百公斤級的高爆彈、水泥彈,把卡亞俄港口的建築和海岸上的炮台,挨個輪了一遍。

    秘魯海軍岸防炮陣地上的這些老式露炮台,在這樣暴烈方式的打擊下,迅速地灰飛煙滅了。

    隨後三支炮擊艦隊,與另外兩艘轟炸艇,以及昨天佈置在聖洛倫索島上的臨時海岸炮兵,聯合對卡亞俄半島沿岸的海岸炮台,也進行了逐一的定點打擊,徹底摧毀了這些在硝石戰爭之後,秘魯海軍重新修建的新式水泥炮台,不過它們還是露炮台的結構,在500公斤級重磅航空炸彈,以及152榴彈炮、130毫米艦炮的直接打擊下,無一倖免,很快就被全部摧毀。

    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