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拓跋珪詔令秘書郎鄧彥海撰寫魏的歷史《國記》,最終成書十餘卷;《國記》寫到拓跋嗣時中止,以後就沒有人再續寫.拓跋嗣即位後,就讓才學通博的崔浩註解《論語》《詩經》《尚書》《春秋》和《周易》。崔浩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注書工作,但拓跋嗣沒有讓他續寫《國記》。拓跋燾繼位後,一向諂事崔浩的著作郎閔湛和郗標聯合上書,稱漢魏以來的大儒馬融、鄭玄、王肅等人對「五經」的註解多錯謬,都不如崔浩註解的精湛,國家應該收繳境內馬、鄭、王等所注經書,把它們藏在秘府,然後頒行崔浩所注經書,令天下儒生研習,同時請求皇上下令崔浩再注《禮記》,以使諸生得觀《禮記》正義。
魏人解除了來自北方的侵擾和威脅之後,拓跋燾就有了更多的精力來處理內務。他一直都賞識崔浩,於是就令崔浩在輔佐東宮、主持內務的同時,與著作郎高允等人共同撰寫《國記》,並囑咐他「務從實錄」。崔浩接旨後,又向拓跋燾推薦說閔湛和郗標都有著作才,應該讓他們倆參與撰寫《國記》,拓跋燾也就同意了。由於參與撰寫的人較多,又有鄧彥海的《國記》做基礎,崔浩主持的《國記》撰寫工作很快就大功告成了。
國史撰寫完成後,閔湛和郗標又力勸崔浩在國都平城豎立碑林,把國史刊刻在巨石上,以彰顯直筆——據事直書,無所避忌,這一直是良史追求的目標,古時董狐就是一個榜樣。著作郎高允聽說後,就滿面愁容地對著作郎宗欽說:「閔湛和郗標所為,分寸之間,恐成崔門萬世之禍,我等也將無餘類了!」崔浩聽了,卻不以為然。他被閔湛和郗標的建議打動了:若因撰寫《國記》而獲良史的美譽,那自己也將名垂青史!何況皇上也囑咐自己「務從實錄」。於是,他不僅採納了刊刻國史這一建議,同時還採納了二人提出的一併刊刻他的《五經注》的建議。
數月之後,在魏的平城西郭天壇的東面,在一塊方圓一百三十步的地面上,一座用工三百萬的魏史碑林終於如期豎立起來了。
魏史碑林建成後,那裡就不曾間斷過來往的人。起先是一些精通文墨的人,後來連一些大字不識一個的人,也來聽那些讀書人講讀國史。
又是一個人頭攢動的日子。一個讀書模樣的人邊看邊講解著一塊碑文:
「魏家的高祖昭成帝什翼犍——今上的祖父的祖父,是被他的庶長子寔君殺死的。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昭成帝的侄子名叫斤。他因心懷怨恨伺機作亂,就挑撥寔君說昭成帝將要立慕容氏所生的幼子為繼承人,在這之前要先殺了你!寔君相信了,就盡殺諸皇子,高祖同時也被殺了。諸皇子婦以及宮人不得不投奔苻堅的部將苻洛。苻堅在抓獲了斤和寔君二人以後,說『天下之惡都是一樣的!』然後就對他們處以極刑——車裂。」
「這都是有子不教之過。」一個老者說,「在這之前,昭成帝曾經被苻堅打敗,逃到陰山;其子翼珪把他的父親捆綁起來投降苻堅。苻堅認為高祖是不知禮儀的蠻荒之人,就命令他到太學裡習禮,然後把執父不孝的翼珪流放到蜀地。」
那個讀書人又帶著幾個聽講的人來到了刊刻著道武帝拓跋珪事跡的石碑前繼續解說:
「高祖和他的兒子都被殺盡,皇孫道武帝拓跋珪繼位,他就是今上的祖父。道武帝在位期間以刑殺為政令。秦王觚出使慕容垂的燕國被害,道武帝在攻克中山之後,抓獲了害死秦王觚的傅高霸、程同等人,滅了他們的五族,用大刃挫殺了他們。後來討伐劉衛辰,他收捕了劉衛辰的子弟同宗,不論年少年長,共殺死了五千多人。到了末年……諸位看這碑文:『帝至末年,因災變屢見,憂懣不安,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歸咎群下,喜怒無常。帝謂百僚左右不可信,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終日竟夜獨語不止,若旁有鬼物對揚者。朝臣至前,追其舊惡,便見殺害;其餘或以顏色變動,或以喘息不調,或以行步乖節,或以言辭失措,帝以為懷惡在心變見於外,乃手自毆擊。死者皆陳屍於天安殿前。』」
「後來他的結局又如何呢?」有人好奇地追問。
「諸位看這裡。」那讀書人帶著他們到了另一塊石碑前,指著上面的文字逐行講解,「曾經有一個神巫說帝將有暴禍,只有滅『清河』,殺『萬民』才可免。帝於是就想著滅掉清河一郡,能快些殺人達到萬數。他有時乘坐小輦,就手握利劍刺殺抬輦人的後腦,一人死了,一人代替,每次外出,死者達數十人。每到夜晚,他常變換住處,外人不能知曉,只有一個叫萬人的愛妾知道他的臥處;而萬人與帝子十六歲的清河王拓跋紹私通,清河王擔心事洩,就讓萬人作內應,在一個夜晚殺死了帝。帝臨崩,才醒悟:『清河、萬人之言,竟是你們倆!』其後明元帝抓獲了清河王,就殺了他和他的生母賀夫人。」
「此二帝都不得善終,也都是親子作亂。漢家帝王自古以來都不曾有過此類事。莫非這就是華夷之別嗎?」一個漢民說完後,看看眾人,悄悄地溜走了。
「這事生在晉安帝義熙年間,我在南方時聽說過。」另一個從南方來的漢人說。
「如果類推的話,今上的將來……」
「噓——」旁邊的人趕忙打斷他的話。
「按順序這下一塊碑該是今上的父親明元帝了。來,讀書人,再給大夥兒講講他的奇事吧!」
「今上的父親諱嗣,是道武帝的長子。」那讀書人過了一塊碑,「這前面是他的偉業,你們要聽的奇事在這裡。就從他的廢後講起吧。被廢黜的皇后貌美,十四歲入宮,因為備受寵幸而被立為皇后。後來因為明元帝頻頻遠征,她獨守寂寞,她的心腹宦官趙慶知道後,就向她推薦了一個叫田菩薩的小太監來陪伴她。皇后雖然為他的身體不全而感到遺憾,但仍然一見愛之。不幾日,田菩薩露出真容——原來他竟是一個冒名頂替的健全少年!皇后的狂喜是可以想見的。她在心肝寶貝的呻吟著叫喊著的同時,還不免嗔怪田菩薩說得太遲以致荒廢了好幾個時日。她厚賞了趙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皇后和田菩薩如**一般燒起來,沒個完了;皇后漸入佳境,連連接招的田菩薩卻開始氣喘心慌,最終被扶持下床。帝既遠行,又有當權的宦官趙慶等人為她遮掩,這原在深宮裡的事是很難外洩的,無奈皇后**四露,公然醜行,於是節外生枝。
「當時長公主寡居在家,因其丰韻誘人,皇后的弟弟北平公就向帝求婚,帝就答應了他,但長公主不願意。皇后想逼她成婚,就定了婚期,長公主就率著十餘名家童和侍婢乘輕車、冒風雨馳赴帝之所在,自訴不願與北平公結婚,又趁機稟告說皇后在宮中的醜狀,帝驚駭之餘還將信將疑。公主外逃之後皇后害怕了,就與其母常氏求托女巫詛咒帝臥床不起,又在後宮花園中埋下木偶人。
「帝此時已返京,將近平城,於是秘密傳喚小黃門孫興壽到帝住處,問他事件始末,孫興壽知道瞞不過,就一五一十地說了;說完,帝敕告他勿外洩。次日夜帝入平城,派人密捕田菩薩、趙慶以及皇后身邊侍者六人,六人都被隔離審查,帝於是盡知皇后姦情。時帝臥病於含溫室,他就深夜傳喚皇后,讓田菩薩等人站在門外。皇后臨進去,帝令宦官搜她的身,說要是現寸長的刀劍就斬了她。皇后進來後就叩謝罪,帝賜她坐在二丈遠處。帝令田菩薩等入內陳述事件始末,隨即斥責她。皇后請求屏退左右,有秘言要說。此時帝對她仍有憐愛之意,就讓左右都出去,只留下長秋卿白整在側;然後帝拿護身刀搗搗皇后,皇后仍然不說話,帝就拿綿團塞住白整的雙耳,又多次小聲呼喊白整的名字,白整無反應,帝才令皇后說。皇后所說的秘事,世人不能知。
「隨後帝令人叫來他的兩個弟弟彭城王和北海王,對他們說:『此女人往昔是你們的嫂子,如今已是外人。只管進來,無須迴避!』二王仍不肯進來,帝就上前拉他們進來,又說:『此女人竟想拿白刃插我肋上!二王為我徹查此事,不要感到為難,不要以為我還有餘情!』帝又深深自責,感到愧對二王。過了很久,二王才出去,帝令先把皇后幽禁在掖庭。次日,帝又令宦官傳問皇后,皇后罵道:『我是天子婦!應親自面對,哪要人傳!』帝怒,傳令皇后母常氏入宮,賜給她木杖;常氏羞慚,不得已用木杖擊打馮後百餘下。時帝已病危,就對彭城王說:『皇后久違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我死之後,可賜之自盡,以皇后禮安葬她,以掩外戚之大過。』不久帝崩,北海王奉宣遺詔,長秋卿白整等人拿著藥進入後宮,皇后奔跑喊叫著不肯飲藥:『官豈肯這樣做!是諸王想殺我!』官,指帝。白整等人強逼她,她才含椒自盡。諸王遵奉遺詔以皇后禮安葬了她。咸陽王等聽說後相視說:『若無遺詔,我兄弟等也將設法除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割天下,枉殺我輩!』」
在一旁一直屏聲斂息地聽著的眾人,都感到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