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華拿起一本書,打開一看,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書上畫得全是男女交媾的春宮圖,姿勢各異,千變萬化,更讓人叫絕的是,有些書可以連續快翻看,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林清華一邊佩服著古人的創造力,一邊過著眼癮。待癮過足,放下書時,他才現屋子的牆壁上也畫滿了春宮圖,看來這位韓太監的愛好不一般哪,林清華看著看著,不禁想起了圓圓和萍兒。昨天政變成功後,林清華便派了五名心腹向瓜洲報信,並令陳唯一率領部隊保護二女進入南京,按照時間推算,最遲後天就能夠見到兩位美女了。想到這裡,林清華不禁有些心猿意馬起來,猛然間想起與侯方域的約會,便匆匆鎖了門回到府中正廳。
對於這個時代的時間概念,林清華還未完全適應過來,他叫來小德子問時間,小德子告訴他現在是申時,也就是還有一個時辰才到酉時,時間還充裕。
林清華讓小德子去備馬,準備在宴會前先到處逛逛,這時祁海卻捧來筆墨紙硯,請林清華為府邸的門匾題字。林清華只好勉為其難的拿起毛筆,飽蘸墨汁,對照著朝廷冊封自己為威毅侯的敕書,哆哆嗦嗦、歪歪扭扭的寫下了「威毅侯府」四個大字,然後也不管祁海臉上古怪的神色,連連催促其快快去將此「墨寶」製成門匾掛上。
一身便裝的林清華正騎在馬上,興致盎然的觀賞著南京御街兩邊的景色,街邊除了朝廷官員的深宅大院外,更多的是鱗次櫛比的店舖,店門口人頭攛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雖然現在天下戰亂不休,前天更是生了一場宮廷政變,但這似乎並不妨礙商人賺錢的興趣,尤其是在南京這樣一個暫時看起來太平無事的小天堂。明朝末年的商品經濟已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人們日常的買賣都是用銀子作為貨幣,不僅大的交易用銀錠,小的交易也用碎銀,這一方面是由於美洲的金銀通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輸入中國,一方面也是出於中國商品經濟展的需要,銀子一多,明朝的賦稅便以銀結算,而這樣一來,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
若不是滿清入關打亂了中國商品經濟的展,中國是否有可能先於西歐生工業革命呢?甚至先於西歐爆資產階級大革命呢?這些問題撕扯著林清華敏感的神經,林清華想得頭都大了,他看看天色已不早了,便低下頭問前邊牽馬的小德子;「小德子,你知道媚香樓在哪裡嗎?」
「回侯爺,媚香樓就在秦淮河的西邊。」小德子回過頭答道。
「那是個什麼地方?酒樓還是妓院?」林清華刨根問底的問道。
「那是秦淮河一帶最有名的青樓,不過那裡的姑娘只接待達官顯貴,而且只賣藝不賣身。」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我經常去那兒。」
「什麼?你一個太監去那兒幹什麼?」林清華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不是我一個去,我又沒錢又沒面子,去了也進不去。我是陪韓公公去的,韓公公是那裡的常客。」小德子一本正經的答道。
聯想起韓贊周的那間秘室,林清華也就釋然了,他甚至有些同情起那個老太監起來。
在小德子的帶領下,林清華很快就到了媚香樓的門前。此時門前早已停滿了小轎,轎夫們則擠在一起談天說地,從轎夫的服色來看,他們的主人非富即貴,決非普通人。
林清華站在媚香樓前,心中不由佩服這樓的建造者。此樓為上下三層,臨水而立,雖說不上金碧輝煌,但也顯得精巧別緻。只不過它與林清華心中古代的妓院相去甚遠,門口既沒有塗脂抹粉、見客便拉的妓女,也沒有拳大臂粗、虎背熊腰的打手,更沒有低三下四、點頭哈腰的大茶壺,所有的不過是門口吊著的一排特大號的紅燈籠而已,而這也是它與普通酒店的唯一區別。
林清華正猶豫要不要進去時,樓中卻走出一人,此人身穿青色長袍,腰間懸一圓形玉墜,右手搖折扇,左手背在身後,邁著官步緩緩而來,定睛一看,正是侯方域。
侯方域見到林清華,趕緊走上前來,抱拳作揖,說道:「侯爺當真守時,說酉時來便酉時來,竟是一點也不早,一點也不晚。來,來,來,趕緊上樓,他們已等得不耐煩了,說道若是你來晚了,定要灌你三罈女兒紅。」說完拉著林清華的手便往樓中走。
林清華隨侯方域來到三樓西廂房,只見不算大的西廂房中擺著一張不大的圓桌,圓桌臨窗而設,六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圍坐在桌旁,正興致盎然的討論著什麼。這些人林清華一個也不認識,看來他們並未在朝中做官,至少沒做大官。
眾人見到他們進來,連忙起身相迎。
侯方域笑呵呵的給雙方介紹道:「我來給大家引見一下,這位便是護送今上南下、如今聖眷正隆、近日又因一舉擒獲竊國巨寇而被封為威毅侯的林子華林侯爺。」
眾人聽後忙作揖行禮,口中說道:「久仰,久仰,失敬,失敬……」自然也免不了說些「國之棟樑」、「社稷幸甚,黎民幸甚」的恭維話。
林清華也學著眾人的樣,作揖回禮道:「不敢,不敢。晚輩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皇上看重,協助皇上平叛成功,這全靠諸位忠義之士的配合,晚輩實在是不敢貪功,諸位若是再說下去,晚輩可就無地自容了。」
眾人又謙讓了一番,侯方域才將他們一一介紹給林清華。
「這位是方以智兄,字密之,號曼公,桐城人,現任翰林院檢討。」
「這位是冒襄兄,字辟疆,號巢民,江蘇如皋人。」
「這位是陳貞慧兄,字定生,宜興高塍人。」
「這位是陳子龍兄,字臥子,華亭人,現任兵科給事中。」
「這位是黃淳耀兄,字蘊生,號陶庵,嘉定人。」
「這位是吳偉業兄,字駿公,號梅村,太倉城廂鎮人。」
侯方域每介紹一個人,林清華的心裡就驚訝一下,「怎麼我來到這個時代,碰到的都是名人呢?」林清華心裡暗暗尋思。這些人在後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他們雖然祖籍不同,愛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復社的重要成員。復社是明朝末年繼東林黨之後崛起的另一股政治勢力,其政治主張與東林黨大同小異,都要求君主實行開明政治,實際上是削弱君權,與東林黨不同的是,其成員多是在野的士子,以年青人居多。復社與東林黨一野一朝,遙相呼應,同為天下清流的楷模,在東林黨遭閹黨清洗後,復社也勢力日衰,獨木難支,直到崇禎上台,清洗了魏忠賢和閹黨,復社與東林黨才恢復了一點兒元氣。明亡以後,復社成員只有少數人投降了清朝,大多數則選擇了或隱居山林,或出家為僧,更有一些忠義之士起兵反清,殺身成仁,例如陳子龍在南京陷落後,就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後被捕,投水自殺。再如侯峒曾,他與黃淳耀率領嘉定民眾起義抗清,堅守十餘日,城破後與二子投水而死,壯烈殉國。
林清華一邊感歎著造物弄人,一邊向諸位士子表達著景仰之情,直到說得眾人不好意思時,方在侯方域的提醒下閉嘴,並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
待眾人全部坐下後,侯方域再次開口說道:「今日我們請侯爺前來,一則是為侯爺接風,順便向侯爺表達我們的景仰之情,二則是想與侯爺切磋一下治國方略,還望侯爺不吝賜教。」
林清華答道:「賜教不敢,不過大明內憂外患,說句大不敬的話,實是已到亡國邊緣。」
眾人聽後對望了一眼,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人臉上則顯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侯方域帶著疑惑問道:「雖然現在戰亂四起,但還不至於亡國吧,想那西漢王莽亂政,也只不過亂了十幾年,後來光武帝征伐四方、削平反側,漢朝不也因此而中興了嗎?在下實不明白侯爺的『亡國』之說,還望侯爺詳述,以解在下之惑。」
林清華說道:「我所說的內憂不僅指各地饑民蜂起,打家劫舍,還有各地將領不聽號令,不思為國守國門,只一心互相爭鬥,所為者不過一己私利而已,已漸漸有成為軍閥之勢,而文臣則結黨營私,黨同伐異,互相傾軋;外患則是指滿清入關,其不僅到處攻城略地,還廣為收買漢奸,凡向其投降的明官,無不給以高官厚祿,其入主中原之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更讓人憂心的,則是朝廷不顧大局,硬要查『順案』,把北方曾投降李自成後又南下避難的朝廷官員抓起來,開始時還是小範圍的,只抓投降過的,後來則擴大到所有從北方南下的官員,這樣一來,搞得人人自危,使得北方官員很多向滿清投降,值此朝廷用人之機,這不是自剪羽翼嗎?」
說到這兒,林清華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所以我說大明已到亡國邊緣。到那時,恐怕在座諸位都成亡國之人了。」說到這兒,林清華偷偷瞧了瞧眾人,現個個眉頭緊鎖,更有兩個眼圈都紅了。
眾人沉默了半餉,侯方域才打破沉默,問道:「那依侯爺之見,現在可有回天之術?」
林清華答道:「以在下愚見,若想恢復國勢,必須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延攬人才,立即停止清查『順案』,穩定人心,凡從北方南下的官員,一律按品級適當安排,同時開科取士,從在野的士子中選拔人才;一方面是改革軍制,建立新軍,淘汰老弱,加強訓練,並以火器武裝,如此方能抵擋住滿清南下的鐵騎。若是這兩方面做好了,則亡國之禍可以避免。」
侯方域聽完林清華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立即站起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侯爺這一番話如當頭棒喝,令侯某如夢初醒,侯爺憂國憂民之心,令侯某佩服萬分,侯某代天下百姓叩謝侯爺。」說完便要向林清華跪下。
林清華趕忙扶住侯方域,說道:「不必如此,明日我們一起向皇上上奏,請朝廷停止清查『順案』,以安天下之心。」侯方域點頭應允。
這時,其他六人坐不住了,紛紛問道:「那我等怎麼辦?是否聯名向朝廷上書?」
林清華點頭應道:「正是。不過光你們幾個可不夠,還需多聯絡些士子,越多越好,最好搞個萬人上書,書中不僅要寫希望朝廷停止清查『順案』,還要寫上敦請朝廷編練新軍的內容,措辭要懇切,但不要指謫朝中大臣。」
眾人聽後齊聲稱是,承諾盡快辦好。
說了這麼多話,眾人均覺有些餓了,侯方域趕緊吩咐上菜。
只一袋煙的工夫,酒菜便上齊了。侯方域向林清華逐一介紹著桌上的江南名菜,像正宗的西湖醋魚、南京板鴨、無錫脆鱔、蘇州鹵鴨、龍井蝦仁、紹式小扣、西湖蓴菜湯等等,這些以前林清華只在電視上看過,從沒有親口嘗過的名菜,如今卻色、香、味具全的擺在他的面前,怎能不讓他食指大動?林清華只覺得唾液不斷從兩腮湧出,當下只略微謙讓了一番,便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蘇州鹵鴨,放進嘴裡大嚼起來,眾人見他這副吃像,均覺好笑,但又拚命忍住,臉上均現出古怪的表情。
林清華見到眾人的古怪表情,不好意思的說道:「對不起,我確實餓壞了,從前天到今天,我都沒有吃好,況且我出身貧寒,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菜,讓各位見笑了。」
侯方域微笑著說:「哪裡,哪裡,我等哪敢恥笑侯爺,侯爺乃性情中人,生性耿直,正是我等願意結交的豪傑之士,倒是我等少見多怪了。來,來,來,諸位還楞著幹什麼?既然侯爺已動筷,我等也應拿起筷子祭祭五臟廟了。」
眾人哄然大笑,正欲吃時,那陳貞慧卻對侯方域說道:「有酒有菜,卻無美人,讓我等如何下嚥?還不將你那紅顏知己香君小姐請出,也好為我等斟酒唱曲兒,同時讓我等一睹芳顏。」
在眾人的揶揄下,侯方域只好出房相請。眾人只在房中聽到侯方域在房外高喊:「李大娘,李大娘。」陳貞慧向著一臉茫然的林清華說道:「侯爺有所不知,這媚香樓的主人人稱『李大娘』,以前也是青樓女子,後來接了這媚香樓,收養了幾個乾女兒,勤加調教,這幾個乾女兒倒也爭氣,很快便名揚秦淮河,其中以李香君最為出眾,而這李香君正是侯朝宗的紅顏知己,她不僅色藝雙全,而且貞烈無比,至今尚是女兒身,半月之前,那奸臣馬士英為了要討好那偽福王,派人來這媚香樓鬧事,要將香君小姐接進馬府,誰知香君小姐堅決不從,還從二樓跳下,以示其志,幸而未死,但也將那馬賊暫時嚇退,不料那馬賊仍不死心,前幾天慫恿偽福王下旨,要娶香君小姐,若不是侯爺將那馬賊的陰謀揭破,並將偽福王擒下,恐怕一對璧人要被活活拆散。」說完唏噓不已。
林清華當然知道李香君是誰,這李香君與明末名妓董小宛、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合稱「秦淮八艷」,色藝聞名天下,後世的《桃花扇》講的就是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
林清華現在終於知道這侯方域為什麼這麼看得起自己了,原來是因為自己無意中間接救了他的心上人,難怪他對自己另眼相看。不過林清華還有些期待,想盡快看到這與陳圓圓齊名的美女到底美成什麼樣,有陳圓圓美嗎?
正這樣想時,侯方域回來了,跟在他身後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美貌女子。林清華向這女子望去,只見這女子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憔悴,懷中抱著一個琵琶。若是將圓圓的美比做艷麗的美、萍兒的美比作清秀的美的話,那麼這女子便是冷艷的美。
李香君向眾人道了個萬福,一言不的坐到桌旁,調好琵琶,便用吳儂軟語唱起小曲兒來。
林清華雖然聽不懂她唱的是什麼,也不懂音律,但他仍覺得很好聽,但他也聽出來歌聲中滿含幽怨、憤懣和哀愁,抬眼望去,卻見滿桌的人均臉現愧色,正欲問,那侯方域卻先開口了:「香君,你怎麼能在這兒唱這曲子呢?不吉利,快換一個曲兒吧。」
那李香君停下歌喉,先望了望侯方域,接著又掃了一眼滿桌的人,幽幽的說:「賤妾不識時務,掃了諸位的雅興,不過賤妾覺得這歌裡『商女不知亡國恨』似乎有些不對,如今大明內憂外患,亡國之禍就在眼前,諸位卻還在此飲酒作樂,恐怕比商女好不到哪兒去呢。賤妾的命真苦,出身賤籍,如今又趕上這亡國之禍,每想及此,賤妾心如刀絞,寢食難安。」話未說完,便已淚眼惺忪。
此時林清華方知剛才李香君唱的是什麼,她唱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用它來諷刺眾人不思為國分憂,只知享樂。
林清華知道她誤會了,忙解釋道:「姑娘誤會了,我等在此並非享樂,如今新皇剛剛登基,侯公子他們特地請我來商議國事,並不是來享樂的。」
李香君說道:「這位公子好面生,敢問公子尊姓大名?」
侯方域搶著說:「這位便是昨日擒了那狗賊馬士英、今日被封為威毅侯的林子華林侯爺。」
李香君道:「可是那千里護送今上到南京的林清華林壯士?」
林清華答道:「正是在下,只是那『壯士』二字實不敢當。」
李香君道:「侯爺過謙了,侯爺乃誠實忠義之士,既然是侯爺說諸位不是在享樂,那香君就不得不信了,剛才是香君錯怪諸位了,香君向諸位賠罪了。」說完便跪了下來。
眾人哪敢受禮,慌忙站起,侯方域連忙扶起李香君,不顧眾目睽睽,掏出手絹,將她眼角的淚擦去,並輕聲安慰。
待緩過勁兒來,李香君馬上堆上笑臉,告了個罪,回到椅子上,彈起琵琶又唱了起來。這一次唱的更好聽了,在婉轉悠揚的歌聲中,眾人才又觥籌交錯、大吃大喝起來。
也不知是上等女兒紅的酒精的作用,還是李香君那醉人的歌喉的作用,幾杯酒下肚之後,林清華便有些醉意了,他將頭扭過去,目光穿過窗戶,望向那玉帶般的秦淮河,眼裡看著往來如織的畫舫和河對岸隱約的燈光,耳中聽著李香君和河對岸隱約傳來的歌聲,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畢竟現在真正意識到危機的只有很少的人,而其中又以在野之人居多,朝中手握大權的反而很少,這大概就是所謂「當局者迷」吧,而若要避免明朝的滅亡,就必須使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無論他是農夫、工匠、商人、士兵還是官吏,看來自己必須更加努力才行。
宴會既散,林清華與眾人告別後,正欲騎馬回家,卻被侯方域攔住。趁著酒勁,侯方域非要和林清華一道回府,所興兩人府邸相距不遠,林清華便答應了。林清華吩咐小德子牽著馬跟在身後,而侯方域則吩咐轎夫先回,之後,兩人便在暮色中漫步在御街上,欣賞著南京的夜色。林清華現明朝的夜市很熱鬧,御街兩邊的店舖都掛著大燈籠,照得御街如同白晝。
林清華好奇的問道:「怎麼侯兄不留在香君小姐那兒?」
侯方域黯然答道:「香君小姐是清倌人,不留客人過夜的。」
林清華又問:「你與香君小姐情投意合,何不將其娶回府上,以免日夜相思之苦?」
侯方域先歎了口氣,說道:「侯爺有所不知,我曾向那李大娘提過此事,但她卻獅子大開口,向我索要五萬兩銀子,雖說我父親為官多年,但他為官清廉,家中又無產業,因而此事只好作罷。」
林清華哈哈一笑,說道:「侯兄何不早言?兄弟近日剛剛了一筆小財,正愁沒處花,不如就送你六萬兩銀子,當作我送你的新婚賀禮。」
「這個……這個……」侯方域有些心動了,說道:「就算我借侯爺的,他日若有了銀子,必定雙倍奉還。」
林清華笑著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說道:「你這就見外了,咱倆誰跟誰?說送給你就送給你,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明天我就派人把銀子給你送過去。」
侯方域說道:「那就多謝侯爺了,改日下官迎娶香君小姐時,還望侯爺賞臉喝杯喜酒。」
林清華說道:「一定,一定。」正想再和侯方域開開玩笑,一陣急促的馬踢聲從身後傳來。
二人趕緊讓到一邊,尋思道「莫非有緊急軍情?」
五十多名身穿輕甲的騎兵護送著一名身穿一品服色的文官,從二人身旁掠過。
侯方域眼尖,一邊高喊:「史大人,史閣部大人!」一邊對林清華小聲說道:「這位便是督師淮揚的史可法史大人。」
史可法聽見有人喊他,當即示意馬隊停下,他本人則撥轉馬頭,向林清華二人弛來。
來到二人跟前,史可法跳下馬,向侯方域說道:「難怪這麼耳熟,原來是朝宗師弟,老師他老人家身體可好?」
侯方域答道:「父親身體還好,不過前些天因『順案』入獄,又罷了官,現在雖已放出,心情還是有些鬱悶。」
史可法道:「出來就好,多散散心就好了。這位是……」
侯方域介紹道:「這位便是識破馬士英奸計,親手擒下偽福王的林子華,如今已被皇上封為威毅侯。」
史可法道:「幸會,幸會,沒想到與本朝第一大功臣相會,史某真是三生有幸,不如到舍下小酌幾杯,不知威毅侯肯否賞臉?」
侯方域忙道:「威毅侯肯定不回拒絕的,對吧?」說完便轉過頭,望著林清華,滿臉的期待。
林清華笑著說:「恭敬不如從命。」說完便吩咐小德子牽馬先回府。
一路上侯方域給史可法講著林清華擒獲偽福王的情景,直講的眉飛色舞,便如他親眼見到一般,史可法一邊聽,一邊打量著林清華,而林清華也在打量著史可法,二人的眼神一碰,同時會心一笑。在林清華看來,眼前的這個史可法長相實在是太一般了,黑黑的臉,五短身材,若不是穿上官服,很難把他與老農區別開,這難道就是後世的那個赫赫威名留青史的大英雄史可法嗎?看來「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真的是沒有說錯呀。
來到史府,史可法吩咐下人準備酒菜,便與二人攀談起來。
史可法向林清華說道:「我聽說擒拿叛逆的是一個年輕人,可沒想到這麼年輕,敢問威毅侯今年貴庚?」
林清華道:「虛歲二十四。」
史可法道:「後生可畏啊,威毅侯智勇雙全,年紀輕輕便立此大功,他日必是國之棟樑。」
林清華忙謙虛道:「哪裡,哪裡。史閣部為國分憂,鎮守淮揚,真正是我等楷模,我那點功勞怎入得了大人的法眼。」
史可法道:「威毅侯過謙了,如今國事紛擾,我等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吃些苦,受些累也是應該的。」
林清華不想再說這些廢話,立即切入正題,問道:「不知史閣部對如今天下的局勢有何看法?」
史可法沉吟片刻,說道:「如今闖賊雖已被趕出北京,但勢力仍很雄厚,盤踞著關中和河南,仍須加緊進剿,不過我大明精銳盡在吳三桂所統帥的關寧鐵騎,若是與他聯合進剿,則闖賊遲則三年,少則一年就可平定。」
林清華歎了口氣,問道:「史閣部的眼光難道僅盯著李自成,而忘了滿清八旗了嗎?再說那吳三桂已投降了滿清,他願意聯合,他的主子還不願意呢。」
史可法答道:「這個我也考慮過,那吳三桂在誓師時說的很清楚,他引滿清入關只是借師助剿,等剿滅了闖賊,再禮送滿清出關,這一點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在給本朝的國書裡也講的很清楚。」
林清華說道:「那滿清入主中原之心已久,這一點從其一入關便到處招降納叛就可看出,要不是有入主中原之心,它要那麼多漢奸幹什麼?無論與吳三桂還是與滿清聯合,都是與虎謀皮,請神容易送神難,還望史閣部三思。」
史可法想了想,說道:「如此說來也有些道理,但如今朝廷兵疲將惰,用誰來剿滅闖賊呢?若連闖賊都剿滅不了,還談什麼抗擊滿清。史某人無能啊,愧對先皇對我的信任,若是保不住大明的社稷,讓我如何有臉去見先皇啊?」
林清華安慰道:「其實也不是完全沒辦法,眼下便有一個,史閣部想聽否?」
史可法忙問道:「什麼辦法?快快說來。」
林清華說道:「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與李自成聯合,共抗滿清。」
「什麼?不行!」史可法聽後勃然大怒,猛的一拍桌子,說道:「那不可能,那闖賊進京,逼死了先皇,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怎能與仇人聯合,此計不好,另換一計。」
林清華兩手一攤,說道:「那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大家就坐等亡國好了,到那時,今上是亡國之君,而史閣部便是亡國之臣,孰輕孰重,大人好好想想吧。」
史可法聽完,「撲通」一聲坐回椅子上,神色黯然,喃喃道:可怎麼辦?亡國之臣,亡國之臣……」看來這句「亡國之臣」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
林清華趁熱打鐵,說道:「這只是權益之計,待打敗了滿清,再和李自成算帳。明日我就向皇上上奏,封李自成一個王,穩住他,之後再從長計議,大人到時只要不反對就行了。」
史可法望著林清華的眼睛,他從中看到了自信與堅毅,於是緩緩說道:「好吧,明日你上奏,我不反對便是,不過,封其為王的事你可不能扯上我。」
林清華笑道:「那簡單,只要史閣部不反對,此事多半可成,這大明的社稷也就保住了,史閣部也可成中興名臣了。」
史可法苦笑道:「是否成中興名臣,我倒不在乎,只要保住了大明社稷,我也就對得起先帝了。」
三人小酌一番後,林清華與侯方域告辭而去,史可法一直送到街上方才轉身回府。一路之上林清華與侯方域均無話,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林清華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他原以為要很廢一番口舌才能說服史可法的,沒想到史可法這麼通情達理,心裡早已想好的說辭大多都沒用上,既然已說服了史可法,那麼就得好好考慮考慮明天怎麼說服皇帝和那班頑固的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