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片血紅的蒙昧,不知道身在何處,是在何左衝右突,找不到出路。
靈魂似乎在身軀中游離,有半刻的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掌控自己的思想。
時而從懸崖墜落,時而在海底啃沙,時而又隨風輕蕩。
耳邊似乎傳來地獄中的嚎叫,隱隱約約的哀鳴。
從噩夢中醒來,李秉衡滿身是汗。
心有餘悸,心仍在砰砰的跳著,頭痛欲裂。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便造下了無邊殺孽,身上所背負的負罪感無比沉重。
在南華時,上千萬的爪哇人因為他而死於非命,流離失所,雖然現在爪哇族已經徹底融入南華。但是隔閡依然還在。
如果將來被敵對國家利用,依然是個麻煩,到時候是繼續鐵血鎮壓,還是感化?
到了中國之後,無數的俄羅斯人與印度人成為了他主政後推行政策的犧牲品。
他的鐵血手腕,使得中國的國際形象變得如此陌生,傳統的中華文化被顛有
溫和的中國人舉起了鐵血大旗,不再是溫和妥協,也不再是隱忍不,更不再是以德報怨。
李秉衡知道在西方,都稱他為「暴君野心勃勃的復仇者」甚至許多歐洲政治家呼籲交戰雙方正視東方的崛起,是否會因為強烈的復仇心與民族主義而導致西方世界的災難。
承受壓力的主要是協約國家,雖然與中國的貿易連年拔高,但是僅限於經濟與民間往來的密切。
在軍事導政治上,中國依然敵視協約國,或者說,是野心勃勃的自己在窺視著協約國。
,正
與英國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各國都認為是因為香港,以及英日同盟,但是李秉衡卻清楚,更多的是因為自己過去一直在推行民族主義與鐵血政治。
在英國人的眼中,中國今年來咄咄逼人,一直以殘暴與冷酷的形象出現,對俄羅斯人以及印度人犯下了纍纍罪行。
英國的殖民地緬甸與印度等地,更是遭受了滲透於騷擾。
加上中國國防軍絲毫不顧協約國的一致抗議佔據了整個中亞。並且將觸角伸進了北部伊朗,還在謀求佔領哈薩克斯坦全境。
這使得形勢進一步的激化,協約國沒有能力阻擋中國在中亞的動作,但是英法等國還是從中看到了潛在的危機,所以,英法等國已經提交了通碟,要求中國停止在哈薩克斯坦的侵略行為。
這使得中國與協約國的仇恨進一步加深,暫時的隱忍,並不代表中國就此作罷。
即便是高昂的軍費以及遙遠的距離,也無法阻擋中國對哈薩克斯坦導西伯利亞的熱情。
德國也好,奧匈也好,過去成功的化解了與中國的宿怨。
英國一直在爭論,是否放棄英日同盟,並且將香港交還給中國。
目前日本根本就無法負擔起護航任務。完全沒有辦法對協約國提供任何幫助,因為日本與中國的仇恨而使得中國始終敵視協約國,並不划算。
加上日本現在疫病橫行,國內政局動盪,社會不穩,猶如一座隨時噴的火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頹勢。
德國公主與約阿希姆王子到達南京之後,中國各界紛紛舉行了各種歡迎儀式。
在中國的德國僑民也自組織了各種活動,加上中國民間的親德氣氛,使得中德友好的呼聲甚囂塵上。
德國公主與王子的到來,使得在華德國人找到了主心骨,他們更加熱情飽滿的投入到了對中國的改造中,並且希望推動中德友誼的進一步加深。
尤其是從美國過來的遭受排擠的德國人,更是希望逐步的得到中國的支持,以抗衡日益顯露參戰苗頭的美國。
李秉衡樂見其成,這本身對於世界德國人的依據中國是一大促進,對中國的幫助很大。
英國在這種壓力之下,加快了交換租界的動作,並且督促日本,交換在華日租界。
由於日本的流感疫病,中國有正當的理由拒絕日本人來華,並且封鎖日租界,海軍更是嚴陣以待,徹底的封鎖了旅大。
日本方面提出了嚴正交涉,並且叫囂著中日戰爭,派出艦隊與中華聯合艦隊對峙,擺出了不惜一戰的架勢。
不過英法兩國還是迅的完成了租界的交接,作出了不欲介入中日糾紛的姿態。
這使得日本的野心遭受了重挫,不得不認真考慮與中國改善關係。
現在日本到處缺糧,今年更是前所未有的「災荒年」世界範圍都出現了歉收,糧食大國的富餘糧食都輸送到了糧價飛漲的歐洲,根本沒有多餘賣到日本。
這使得日本餓死的人越來越多,社會愈加的動盪,各地此起彼伏的搶糧暴動,讓日本寺內正毅內閣頭痛不已。
雖然中國也通報了在糧食上的「歉收」但是,中國並沒有出現饑荒現象,這說明中國在過去積存的糧食還是有大量富餘的。
由於今年的交惡,中國斷絕了向日本的糧食出口,而是官方小規模的贈送「糧食」這讓日本略微心安的同時,也在不斷努力謀求中國恢復糧食出口。
畢竟中國贈送的糧食用於政府在上層階級的分配還遠遠不夠,更別提穩定日本國內局勢。
李秉衡到很想小日本能夠忍受不住,來
不過日本人如此乖覺,沒有將事態擴大化,只能將收拾他們的機會留到以後。
目前中國的精力集中於穩定中亞局勢,並且暗中支持蘇俄,以博得蘇俄的好感。
在全世界的一致敵視與打壓之下,中國對蘇俄的友誼得到了列寧與托洛茨基等領導人的正面回應。願意正式簽署協約,重新劃分中俄邊境。
蘇俄代表也私下裡透露,列寧提出的正式放棄對中國歷年侵佔土地的主權,得到了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大部分委員的認同。
關於沙俄中亞殖民地的歸屬,雙方目前還存在較大的分歧,蘇俄可以承認中國恢復古代安西都護府的疆域,但是卻不能將哈薩克斯坦大部、土庫曼斯坦沿裡海部分、烏茲別克斯坦小部交給中國。
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中國與蘇俊的暗中來往,畢竟對於蘇俄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協約國的干涉以及白俄反動勢力。
對於中國來說,也不急於一時,反正中亞核心地區已經大部處在了中國的統治之下,吞併哈薩克斯坦全境也是早晚的事。
李秉衡有的是辦法,而且已經在運作之中。
西班牙流感還沒有造成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損失,因為這只是初步的第一波。真正出現大規模死亡的是在第二波,那要到秋季。
現在。將是提前佈局的好機會。
西線的德軍集中了所有力量,不斷的戲英法聯軍進行猛攻,佔據了絕對主動。
在馬其頓戰線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南線,同盟國也佔據著絕對優勢。
自己正好利用協約國全面被動,以及美國急於找到參戰借口的機會,從中得到利益。
明6日,中國政府再次提出了要求英國交還香港的請求。
這次英國政府並沒有斷然拒絕,而是態度晦澀不明。
中國全權代表6徵祥不斷地在英國活動。向英國各派政治人物暢談中國政府的想法,開誠佈公,明確提出交還香港對中英友誼的幫助。
同時,他也在暗示英國政界要人,如果英國暫時迴避香港問題,那麼,中國希望英國可以支持中方收回日本在華特權。
這中間當然包括收回旅大、在東北鐵路以及台灣,這是日本的核心利益。難度很大。
英國政府一時間陷入了兩難。如果拒絕中國的香港訴求,那麼中英關係將會出現何種走勢,這就無法預料。
但是英日同盟同樣束縛了英國,眼下頹勢明顯的日本並不適合與中國生戰爭,而且,英國也無法盡到盟友的義務。
中國政府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這這個敏感時期提出了這一要求。
目前爭論不斷,各方意見難以統一。
有心人更是將目光投向了約克郡,投向了阿曼達與兒子身上。
約克郡謝菲爾德鋼鐵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氣象。
口石
阿曼達每月都有幾天要在這個家族產業密集地區視察一遍,這次,更是有外交大臣梅洛的全程陪同。
事實上,梅洛也是希望阿曼達能夠成為潤滑劑,使得生硬的中英關係可以緩和起來。
內閣認為目前中國實際上是李秉衡的獨裁統治之下,完全可以憑借對李秉衡的影響,來達到效果。
「德國公主在上海接受在華德國僑民的歡呼,似乎他們是在為了中國與德國的友誼而歡呼,我們呢?應該如何面對這一複雜的形勢。既要避免中國加入到同盟國一邊。又要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適當的改善中英關係
梅洛不清楚目前阿曼達到底有多大的利用價值,話並沒有說透。
英國內閣也認為目前走向中國適當妥協的時候,如果使得中國南華這個集團倒向同盟國,那麼好不容易營造的美國即將加入戰爭的形勢將會進一步惡化。
本來指望依靠美國來扳回頹勢,但是萬一中國南華集團加入,使得前景更加的難料。
阿曼達很清楚梅洛的意思。嫣然一笑,蓬鬆的卷垂在胸前,在陽光下是那麼的耀眼。
「改善帝國與東方的關係,其實關鍵還是在於東方本身
梅洛心中一動,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的確,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自身利益以及日本問題。
如何在大英帝國的利益與中國的利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如何在與中國、日本之間的關係之中尋找一個平衡點,都是最為關鍵的。
帝國一日不能夠拋棄對中國的偏見,拋棄對中國的敵視,拋棄對中國的企圖,那麼與中國的關係就一日不能得到改善。
大英帝國始終不能接受中國的強大,始終抱有戒心與敵意,這是雙方關係的一大阻礙。
加上英日同盟的存在,這成為了中國的心結。
日積月累,中英關係一直處於互相猜忌與敵視之中,越來越疏遠。甚至隱隱的對抗,也就成為了必然。
雙方似乎都需要一個契機。改變雙方關係的契機。
現在中國給出了這個契機。那就是希望英國認真考慮日本問題。
看樣子,中國是下定決心要從日本身上找回失落的尊嚴,重建老大帝國的信心。
當年甲午戰爭,中國硬生生的被日本掀翻在地,狠狠的踐踏了一番。
甲午戰子滄,豆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吊知淵小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
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
中國想要重建遠東大國的地位,光是擊敗俄國還不夠,最為主要的。就是從日本身上討回失去的一切。
到時候中國完全可以憑借對日戰爭的勝利,重新奠定強國地位,徹底的終結自前清開始的半殖民地時代。
是的,中國之所以對大英帝國還抱有敵意,就是因為香港的存在,成為了一道傷疤,中國還沒有擺脫半殖民地身份的傷疤。
香港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背後所富含的深刻含義。
如果中國真的贏得了對日戰爭,那麼中國的崛起再也無人可制,大英帝國願意尊重強者,主動交還香港。
這是強國俱樂部的規矩,英國當然會守規矩,前提是要有真正進入強國俱樂部,甚至是讓大英帝國主動示好的資格。
中國方面提出了希望英國不要介入中國與日本的糾紛,而將香港問題暫時擱置,足見中國政治家的智慧所在。
事實上是在試探英國,如果英國願意不干涉中國與日本的戰爭,那麼這是雙方關係轉好的第一步。
贏得對日戰爭,妥善解決香港問題,這是第二尖
利用中英之間的互補,用新的中英同盟來替代破落的英日同盟,這是第三步。
事實上,中英之間並沒有突出矛盾,甚至英國需要中國龐大的市場,而且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也一直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只要能夠共享殖民地利益,那麼就不用因為這些殖民地而影響雙方關係。
如果都能夠實現,那麼中英之間將會成為牢不可分的同盟關係,確保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受挑戰。
當然,這想想是很美好,實現起來會很難。
,萬
光是第一步,就會在英國掀起軒然大波。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展,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在爭奪殖民地的舞台上勾心鬥角。
英國也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與日本在啦年締結條約,成立英日同盟;洲,年兩國又續約舊年。
根據日英同盟,英國期待著日本揮作用來對抗俄國在遠東的勢力,而日本和英國結成同盟關係,其背後是為了有利於對俄國的交涉。
這個同盟既是用來對付俄國,也是抗衡德國。
但是現在俄國已經無法對英國的遠東利益造成威脅,德國也無法將手伸到遠東。
最為關鍵的是,英國在遠東的利益,不再受到任何國家的威脅,而是取決於中國自身。
隨著中國的強大以及歐戰的進行,英國商品大規模的退出中國,將來在戰後要想重新恢復,就要看中國的態度。
可以說現在英日同盟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日本也無法履行盟友的義務,這個海上孤島當初崛起有二,一是依靠對中國的掠奪,二是依靠西方世界的援助。
而現在中國已經全面撫制住了日本,從根本上讓日本失去了展經濟所必須的資源與商品市場。
可想而知,將來戰後各國自顧不暇,舔著傷口,慢慢的恢復實力,沒有人能夠顧及日本。
英國自身都已經負債纍纍,戰爭打到現在,目前欠美國巫億美元,欠南華引乙美元,欠中國8億美元。
日本的沒落將會不可阻擋,天災**不斷,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制約著它,又有中國與南華包圍封鎖,加上自身的問題。
日本已經徹底的沒有希望了,大英帝國沒有必要為了這樣的一個盟友而自我毀滅。
可想而知,現在英國政府要面對的要問題,是選擇日本還是選擇中國。
雖然大部分人都想要選擇日本,即便這個國家貪得無厭,忘恩負義,但是,有它來制衡崛起之勢無法打壓的中國,牽制中國的野心與視線,顯然要好得多。
可是,目前在歐戰的關鍵時刻,因為日本而樹立中國與南華兩個大敵,又實在是不划算。
都說李秉衡是「暴君。」是「殘忍的獨裁者」可是梅洛卻深深的佩服對方。
這位東方強人顯然極具政治智慧,選在這個時候,讓大英帝國來做出抉擇,實在是高明。
梅洛希望在認真考慮與中國、日本之間關係的同時,可以使用些別的手段,來暫時延緩中國滑向同盟國。
比如阿曼達與他的兒子。
據他所知,每個月都有來自中國的各種物件,源源不斷的送往約克郡,送往那些城堡與莊園。
說明那位領袖很是在乎在英國的家人,況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與說法,中英混血的這位嫡長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或許,那位叫做李本吉的小傢伙,會成為中英關係的一大契機。
與阿曼達站在山網上,望著下面與僕人一起放風箏的少年,梅洛思緒飄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