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只睡了2個小時,辛苦碼了這兩章,大家多支持啊。!!!!!!點推、收藏,鮮花,來。
歷史的天空群星薈萃,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百年,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傑出人物,用刀劍筆墨留下了不滅痕跡,讓後人追憶。華夏大地,自古如此。而這個時代,仍然人才輩出,精英層出不窮,爭搶主導歷史走向。
李秉衡常常感歎治蘭芳易,治中華難,蓋因如此。接下來的中華舞台將分外精彩,政治家、軍事家、野心家、漢奸走狗、偉人,在中華大地寫下他們的一頁。
一個人的確很難改變歷史,但一群人,一個團體,一個強有力的利益集團,應該可以撬動歷史的支點,改變它的走向。
中華,中華,可否使你遠離那些慘痛與破滅?
夜深人靜時,李秉衡常常生出幾許追問。在後世拯救中華的那幾個偉人扛起華夏命運之柱前,自己能把中華民族引導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作為一個突兀的介入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根基的人,能夠取得目前的成就實屬不易。如果同盟會以及南洋、國內支持自己的力量能再多些該多好,中國人的確不夠團結,不容易圍繞一個領袖堅決的服從指揮。
即便孫中山這樣的偉人,也被反對勢力所包圍著,黃興等人也時不時的跟他唱反調。各有各的意見,各有各的想法,常常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本來李秉衡想改變這種狀況,使得同盟會更加團結更加有凝聚力,其他黨派與同盟會結合更加緊密,可他現自己錯的很厲害。不僅其他黨派對他意見不一,同盟會中的許多元老也對他群起而攻。這個紛亂的時期,紛亂的政治,不是他一個人所能理的清的。所以這次孫中山等人的到來,也是一個契機,一個改善雙方關係的契機。
後世民國建立後,即便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但不可否認的便是,從同盟會改組後的國民黨已經成為了政治主流,任何一個人一個集團無法繞過去。熟知後世歷史的他如果不想偏安海外一隅,還想著讓祖國富強起來,那麼勢必要直面政治,直面以同盟會為的各個革命黨派,直面國內各路粉墨登場的英雄豪傑。利用同盟會等黨派的政治資源並不是投機,而是團結國內所有進步力量為國家統一與建設服務。
蘭芳國並沒有採取黨派政治,即因為李秉衡等人的身份,也因為目前蘭芳初建,還沒有到實行黨派政治的成熟度。李秉衡、朱執信等人是同盟會黨員,徐錫麟、秋瑾、陳伯平、馬宗漢等人屬於與同盟會分道揚鑣的光復會,居正等人更加尷尬,身份共進會或者其他黨派,但對外還宣稱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同盟會過去組織混亂,制度不嚴,凝聚力不夠等毛病在蘭芳內閣也成了一筆糊塗賬。
如果要在蘭芳實行黨派政治,必然要過同盟會等革命黨派這一關。如果另立門戶,那麼蘭芳將徹底與同盟會等割裂,將來革命成功,便是兩個國家,失去了進入國內政權的機會,而革命黨派也不會輕易放蘭芳成立的黨派進入國內政壇。而不自立門戶,就要面對兩種選擇,總統制與責任內閣制。
李秉衡巧妙的綜合了兩種政治制度,使得總統與內閣總理合二為一,既有總統制總統的權力,又向內閣議會負責,而內閣議會則是從蘭芳國家銀行的股東們,也就是蘭芳系統治階級中誕生,這就使得他在目前擁有實質的獨裁權力,又避開了黨派政治。雖然這種政治制度並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有著極大的缺陷,但他有信心在他執政的時期將蘭芳的政治制度引導向總統制或者責任內閣制,目前他需要整合整個蘭芳的資源進行他規劃中的建設,只能把國家權力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裡。這並不是他想獨裁,而是為時勢所逼。其實蘭芳實行總統制並不困難,但仍然需要表明自己的黨派身份。而實行責任內閣制,那便要馬面對黨派政治,同盟會的黨魁是孫中山,總不能自己退位。
蘭芳的有識之士對目前的這種政治制度趕到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但目前形勢尷尬,也無話可說。
孫中山對於蘭芳的這種政治制度很能理解背後的苦衷,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要求李秉衡帶著眾人參觀蘭芳的工業基。這次來他既是準備消除雙方的隔閡,重啟合作,也是為了幫助蘭芳走出當前的政治困局,李秉衡是他所深為器重的實幹家,這樣的人才不忍心就這麼埋沒在海外一隅,那句『此地雖好,但非故土』自內心,實屬肺腑之言。在對蘭芳的工業實力以及李秉衡的戰略規劃有了初步瞭解後,一個還不成熟的想法在他腦子裡形成,在這幾天的考察中始終保持著沉默。
「光華,從目前蘭芳的盛況來看,這裡的確成為了華人的天堂與樂土。如此看來,在這裡建立我華人國家實在是了不起的創舉。之前見你穩重老成,沒料到會跟荷蘭人開戰,想必當初是有成竹在胸的,先前又打了英國人,彷彿對方是送你炮口,莫非是你故意為之?」孫中山的確不愧為有全局觀之人,看出了些門道。
「若是從前,我斷然不敢如此行事,如今歐洲兩大集團對立,英國與德**備競爭影響到了許多國家,隨著矛盾的日益尖銳,難免一場大戰。從前年開始英國人的勢力便從世界各個角落回縮,而南洋也在其中,最為重要的遠東甚至靠著他的盟日本出面,而自己則遙控指揮。可以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大機遇,如今不在南洋立國,並將這片資源富庶之地攬入懷中為我中華所用,將來後悔莫及。要是沒有德國為的同盟國牽扯他們的精力,美國在旁邊打秋風,我們在南洋寸步難行,別說挑戰英國人,就是打了荷蘭人保不定就有一大堆的列強國家出來干涉。事實也證明,荷蘭人被我們打的潰不成軍,即便他們的本土艦隊到來也奈何不得我們。而英國人也在我的掌握之中,到時候我有的是辦法讓他們妥協,況且他們不妥協也不行,時間不允許他們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我準備在歐洲爆大戰前再蘭芳迅建立一個工業基礎,到時候就可以大戰爭財。戰爭紅利,不僅是利潤的,也是政治的。到時候交戰國不得不依賴殖民地的資源以及中立國的商品、貸款、資源以及一切戰爭所迫切需要的東西。目前在四川等西南省份開始佈局工業基地不僅是為了在國內壯大革命力量,也是為了在將來分享戰爭紅利。在哪之前,我們必須完成國內的統一哪怕是半統一,然後利用歐洲大戰展國內經濟,最為重要的是,這是個收回喪失的國家主權的最佳時機,這便是我說的政治的好處。」
孫中山與陳其美早就作好了與他秉燭長談徹夜的準備,沒想到剛開始談到正題,李秉衡就給了他們一個驚人的判斷。
「光華,這歐洲爆戰爭的推斷我們已經聽到過很多了,但許多人都認為最多就是一場局部戰爭,就如克里米亞戰爭一般。這歐洲,真的會有一場大戰嗎?」孫中山有些遲疑的問道,沒想到李秉衡不但判斷歐洲會有大戰,而且已經為了這場大戰提前佈局,真不應該說他是先知先覺還是一意孤行,但又與他向來沉穩的性格不符。
「不錯,如果真的爆戰爭,勢必將是一場世界大戰。」李秉衡斬釘截鐵的說道,當前最緊要的就是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對方,也好為將來省些事情。
陳其美直覺的感到將來這場可能的大戰必將波及到中國,而在這場風暴中做對選擇的人必將成為國家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李秉衡所說的收回國家主權,這是每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中國人所夢寐以求的,當前中華的精英們太渴望祖國的強大,太渴望擺脫列強的控制與剝削。向來以英雄自居的他眼神中閃現出了熱烈的神采,炯炯的望著李秉衡,「光華,你必定對將來我們中華從大戰中得到的回報有所預見也有所安排,對不對?」
「不論誰是戰敗國,蘭芳都將從戰爭中得到巨大的好處,並不是現在跟德國人走的近就希望德國贏得戰爭,而是盡可能的使利益最大化,英國人雖然現在在找我們的麻煩,但並不表示將來就不能成為朋,對嗎?」看著侃侃而談的李秉衡,兩人都從他的隨意的口氣中證實了他已經對將來的變局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其實李秉衡對蘭芳在將來的一戰中所取的態度以及準備都有定計,不過這暫時還是他一個人的秘密,並不想拿出來與人分享。而國內不管依循歷史原路,還是走向另一條道路,特殊的國情都決定無法保持中立,必須加入一方以得到相應的權益,而這一方,必須是戰勝方,而所得到的權益,也必須是與實力劃等號的權益。
所以,當前的目標是加快蘭芳的工業進程,以及在西南數省盡快完成一個工業佈局。
雖然剛剛從李秉衡這裡得到的信息太過驚人,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況且根據他這兩年在南洋的大動作以及在國內的佈局,都證實了他的遠見。帶著習慣性的信任與對將來如果真的爆大戰革命黨人將要做的工作,都成為了兩人心中的滿腹心事。
孫中山不禁對蘭芳在下一步所能取得的成績有些期待起來,同盟會的確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如李秉衡所說的,組織無力,管理混亂,缺乏必要的凝聚力,有的同盟會員居然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同志,更有無數身跨數黨的同志,各地革命活動也是各自為戰,互不相通,而且缺乏互助。雖然立即改組有很大的困難,自己也沒有把握迅統一同盟會中同志的思想,將同盟會高運轉起來。但目前加大與李秉衡在西南幾省的合作力度,乃是當務之急。
也許是該讓他們這些老頑固好好端正架子,爭取雙方合作的時候了。孫中山想到幾位元老想收服李秉衡的心思以及汪精衛等後起之秀對李秉衡的嫉妒之心,不由長歎一聲,揉了揉太陽穴,喚著陳其美一起去休息了。
李秉衡腦中還在反反覆覆的想著幾個重要的佈局還有沒有遺漏,眼下離一戰爆還有五年多點,剛剛是一個五年展規劃。
想到後世建國後的五年規劃,有些神思飄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