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龍起蒼茫

龍騰世紀 第三章 產業規劃第二節 人才荒 文 / 龍起蒼茫

    寶寶燒了,今天就一更,抱歉。

    「李,蔡元培博士回電,答應明年夏天回國。」端納興沖沖過來。

    「嗯,那眼下在海的工商學校可以破土動工了,去電虞先生,讓他找教育界的朋幫忙辦理此事。」自從回來之後,李秉衡最頭疼的問題一個是人第二個是人才,所以這兩天一直在思考著人才的培養問題。

    隨著各家加工機械廠的規模不斷擴大,機床廠也在不斷的擴張。即便喻培倫與林覺民招了數百名文化知識好的培訓了幾個月,仍然缺乏大量的技術工人。

    回國前李秉衡就把主意打到了張振勳與黃仲涵等人的墾殖園,光黃家糖園的華人就有1o萬多,之所以忙著開糖、橡膠等經濟作物加工機械,並且在各處墾殖園教授先進的經濟作物種植理論,就是為了能讓一批人手空餘出來。一部份到各家機械廠,文化知識高的到機床廠。

    目前從墾殖園出來成為工人的已經將近兩萬人,但還遠遠跟不工廠擴張度。不僅加工機械廠需要人,獨立出來的為工業服務的輕型機械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就連孫先生送過來讓李秉衡進行軍事訓練的革命同志六百多人,也被他全部塞到了兵工廠,省得喻培倫天天要到機床廠挖人。

    從國內以及各國招聘回來的華人留學生五百多人也是被李秉衡一個當三個用,既要安排他們進行一些實驗與研究,又要培訓新來的研究人員,晚還要義務教授工人文化知識。

    巴達維亞這邊只不過是個試驗基地以及人才培養基地,各家工廠的新分廠都開到了檳城等馬來城市。南洋捲煙公司以及兵工廠都已經搬到了加裡曼丹島的坤甸,目前已經開始生產。坤甸是個華人聚居地城市,並且離新加坡、馬來等也不遠。英國殖民當局對華人的政策要比荷蘭人寬鬆的多,華人受教育程度也較好,在這裡辦廠方便招工並培養技術人員。

    檳城張家祖宅西面空著一大片的房子,十多年前本來是張家開辦的學堂。但後來殖民當局支持張振勳在繁華區蓋了幾所規模較大的小學堂,這個地方才空了下來。後來中學也6續建了幾所,眼見殖民當局對華人教育不再拚命壓制,這房子也就一直閒置起來。

    李秉衡聽說後,立即找張振勳商量將房子迅清出來,並將周圍的地也囊括進來,準備建一個小學連中學的華人學校。但他真實的目的是帶著從國內與歐美回來的數百名留學生在學校裡以教學的目的從事研究活動,在學校各個角落建一批研究所,目前雖然建氨廠、鹼廠等化工廠的計劃延後,但相關科學研究還是必要的。

    本來張振勳對建這麼大的學校有些不解,後來聽說秋瑾將會在下個月帶著數百名留日學生也來南洋後,也覺得目前住房以及校舍的壓力的確很迫切。

    更何況目前有一批從國內招回的工人,都需要給他們安排住處並且讓他們的孩子免費學。將來在檳城的產業更多,為了避免以後臨時抱佛腳,張振勳大筆一揮,從私人名下撥出大量土地與資金,在檳城各個工廠區附近開建工人宿舍,並規劃了幾個小學連中學的華人學校。

    黃仲涵也是個熱心公益與教育的人,聽說了此事後,親自會晤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休茲,拿到了十幾所大型中學的批條,並且休茲還同意黃仲涵在巴達維亞以及泗水、萬隆等地興辦幾所私立華人技工學校。

    這個消息讓李秉衡欣喜若狂,這個技工學校一定程度意味著華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大學,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是辦法讓技工學校實際成為當地的華人本科學校。

    李秉衡立即讓黃仲涵去電在歐美的辦事處,幫助招聘技工學校的教師。並請林文慶等人在廈門等幾個沿海城市興辦師範大學。另外在新加坡由陳嘉庚等人出面擴建華人師範學校。

    將來國內大量興辦教育的話教師也是大量缺乏,有必要現在就開始多培養一些師範人才。為了建一所為新建的小學與中學培養教師的師範學校,張振勳多次會晤了休茲,並且去信此時即將離任的荷蘭相凱柏。凱柏是個主張對殖民地推行教化並且為人正直善良的相,一旦他離任,那麼接任者未必會對殖民地那麼仁慈。

    不僅僅是人才與技術工人,將來對婆羅洲加裡曼丹島進行開需要大量的人手,包括許多建築工人等。

    荷蘭殖民者對荷屬東印度的統制以直接掠奪為主,並不對當地進行工業建設。各種苛捐雜稅,以及吸血式的剝削讓荷蘭每年從這塊寶地掠奪了數千萬荷蘭盾的資金以及更多的貴金屬。除了各種礦產資源,還強迫當地人種植經濟作物甘蔗、藍靛、咖啡、煙草等。

    當地人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要麼從事挖礦、種田等工作,要麼做苦力修建道路、港口、軍事設施等。亞齊等地的起義使得殖民者到現在還沒能控制這個資源大省,蘭芳共和國雖然在十幾年前被鎮壓,但仍有零星的起義活動在持續。

    李燮和帶著在天津等地招募的一千多名勞工剛坐船到了這邊,李秉衡立即讓他們住進了之前林覺民等人修建的兵營。這個兵營是以前訓練特戰隊的訓練營,在李秉衡等人去國內後擴建,目前可以容納兩千多人。之前訓練的一千多人已經分批由李燮和與陳更新等人帶去了越南由孫先生帶領準備參加定於下個月的鎮南關之戰。加剩下的仍有將近兩千人,李秉衡暫時讓這些人都接受統一的軍事訓練,然後再分流一部份到附近的工廠。

    本來這批華工是為了進入工廠彌補工人的不足,但如今有必要先以公司護衛隊以及華僑富商保鏢隊的名義進行訓練。將來再多招幾批,都參加類似的訓練,以後即便不參軍進了工廠也容易管理。

    李秉衡讓方聲洞帶了人繼續回國內招募勞工,以北方人為主。巴達維亞人口三百多萬,但華人只有四十萬出頭,目前各個初步的工業基地,以及基建、墾殖園與礦山都需要大量的壯勞力,並且以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將逐步轉變成為技術工人。將來入川,這批人將是強有力的基石力量。目前他還沒有僱傭土著人的打算,免得將來免費培養的人才不為所用甚至反咬你一口的狀況出現。

    中國工人的勤勞樸實,勇猛肯幹,太多的優點讓華工成為許多國家優先使用的壯勞力。

    沒有文化不要緊,可以慢慢培養。對於這批人三天後就能走正步,勉強站隊列的結果,他已經非常滿意。怪不得都說中國人是最有紀律性並且聰明,這讓他放心許多。

    李秉衡去電張子厚在山東等地幫助招募華工,他也並不清楚這個時代的工資水平,工資與安家費等都是由張振勳制定的。在國內老百姓工資最高的是紡織、採礦、機器局的工人,每月二十到五十兩白銀不等,而農民的收入好一點的每月三到五兩白銀,偏遠山區地方則連肚子都吃不飽,一年有個五六兩白銀的就算很不錯的了。而復興公司的工廠都實行分級,一般最少的每月也有二十兩白銀,高的如機床廠技術工能有七八十兩。

    這些情況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國內工業水平以及教育的落後,相比之下南洋這邊要好許多。經過多年的抗爭,並且華僑在當地影響力的擴大,從前對華人教育嚴加限制的殖民當局現在寬鬆了許多。大部分華僑後代都能學到中學,出來也都能找到工作。

    不僅是復興公司在巴達維亞與檳城等地大量招收工人,而且其他華人興辦的糖廠、橡膠廠等產業都在不斷的擴張,添置人手。這也是李秉衡迫切需要大量工人的原因。

    之前由於殖民當局出台的保護法案,許多華僑產業都受到損失。但如今隨著新設備、新理論甚至先進生產管理理論的武裝,華人資本再次捲土重來,與西方資本家抗衡。

    許多西方資本家甚至門請求張振勳賣給他們新機器,並到處挖華人員工與墾殖園的農業技術員。

    剛剛有所起色的華人資本圈是不能容忍這種現象生的,所以部分西方資本家黯然神傷的撤出了印尼。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甘心的在背後指使殖民當局對華人產業進行無理的打擊,在黃仲涵出面調停了幾次後才有所收斂。

    這也是李秉衡下定決心訓練自己的武裝的原因,將來家業越來越大,樹大招風,難免引起別人的眼紅。未雨綢繆,也是以防萬一。

    從國內跟過來的這批各國的軍官的表現讓李秉衡異常的滿意,每一個時代的軍事理論都是與工業水平、國家實力、人文思想等聯繫在一起的。這意味著後世的先進軍事理論在這裡並不一定適用,所以在與這些軍官交流了幾次後,他也認為這些軍官目前是足夠勝任將一千多名並無軍事素養的華人訓練成精銳的任務的。

    買回來的炮都投入了訓練,百名有文化底子的華僑子弟被單獨分開接受道森等炮兵軍官的訓練。另外還有幾門炮被拉進了兵工廠,由聘請的外**工專家帶著華人技術工人拆開研究,準備進行仿製。

    一個初步的架子搭了起來,巴達維亞這邊不斷的培養新人,然後補充到馬來、婆羅洲的新公司。加學校以及研究機構,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斷完善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