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緩緩流逝,「朱雀太陰劍」已飛行了十幾個時辰,至少掠出了五千餘里,但除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魚類,小雲沿途再無其它現,恍如海底世界永無窮盡。他眼下所處的位置已在大海中央,距海面約有三千多丈,亙古至今,從無人類抵達。憑借「元始渾天輪」出的銀光,小雲見海底景色光怪6離,色彩斑斕,奇異非常,為之大開眼界。水流度逐漸加快,他頗感振奮,繼續御劍前行。半個時辰後,前方海底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裂隙。
小雲減緩度,在裂隙邊緣站定,低頭俯瞰,見黑黝黝一片,難以見底,不出意料,此處就是「天一真水」所在的「無底之淵」。他持續飛行十幾個時辰,功力損耗嚴重,緩緩御劍潛入裂隙,同時行功恢復體力。此處水壓極大,沿途不見任何魚類和水生物,在「元始渾天輪」銀光照耀下,兩旁參差不齊的崖壁,如同無數頭擇人而噬的猛獸,景色極盡荒涼恐怖。
裂隙成漏斗狀,越向下越狹窄,下潛一千多丈,小雲已接近裂隙底部。朦朦朧朧,見一條怪獸據守在谷底中央。它外形和龍大致相仿,頭角猙獰,生有許多暗紅的肉瘤。長約一百多丈,體表披覆鐵灰色鱗甲,腹部兩側生有幾十雙紅色長足,又和蜈蚣有點相似。它如長蛇盤成一團,雙目緊閉,似乎正在睡眠。它名為「癩頭蜈龍」,世間僅此一條,一萬年前業已存在。它原先生活在南方的原始叢林裡,日常以各種毒物和硝石硫磺為食。七千年前,積聚在體內的火毒漸漸開始作,它痛苦非常,為了抵禦火毒焚心之苦,就近潛入了南海。「無底之淵」深入水下接近五千丈,從開天闢地以來從未見過陽光,至陰至寒,正好可以抗衡它體內的熱毒。
「癩頭蜈龍」原本已危在旦夕,但在谷底定居之後,憑借陰濕之氣抵禦體內的熱毒,竟一直活到了今日。此中奧妙和大燥大熱的雪蓮,反生長在寒冷無比的高山上的道理完全一致,皆是陰陽平衡原則的一種靈活運用。可見,順應自然之規,乃可存活,長生久視之理原本如是。世間萬類,除了泯滅靈性的人類,餘者莫不知曉。
小雲見「癩頭蜈龍」外形奇異,多加了幾分小心,無聲無息,緩緩潛至谷底。遊目四顧,見谷底面積不大,幾乎被「癩頭蜈龍」龐大的身軀全部佔據,並沒有什麼泉眼。御劍飛起,低頭仔細尋找,不出所料,在「癩頭蜈龍」盤成的圓圈中央,現了一處泉眼。他十分興奮,不管有無危險,御劍疾下潛。
水流湧動,「癩頭蜈龍」從沉睡中甦醒。緩緩移動身軀,捲起海水,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漩渦。小雲猝不及防,身體登時失去了控制,隨水流高旋轉。臨危不亂,心念電閃,五方神劍一起前衝,順利擺脫漩渦的吸引。「癩頭蜈龍」向左一轉,憑借盤旋之力,龍形身體緩緩昂起,開口噴出一顆火紅的內丹,擊向小雲。它身軀過於龐大,行動十分緩慢,原本不難對付。但水裡不同於6上,此時它身體盤旋之際,掀起一股力量極大的水流,以泰山壓頂之勢緩緩逼近。
小雲在水裡無法借力,難以抗衡,御劍飛向一旁。飛出不遠,脊背靠上了山崖,再也無處閃避。心念疾轉,五方神劍交叉飛行,將暗流割裂成幾十股,力量分解,待湧至近前,已無半點力道。紅色內丹緊隨在後,和五方神劍接連相撞。撞擊力如波浪一層一層壓向小雲胸口,他肋骨咯咯作響,感覺自己就要被壓成肉餅,使了個「引」字訣,把力量引向後背。山石崩裂,身體全部沒入了崖壁。紅色內丹力量大的異乎尋常,如被它直接擊中,焉能活命?雙方僵持一會兒,「癩頭蜈龍」開口吸回內丹,尾部用力,龍形身體撞向山崖,估計是想把小雲撞死。
小雲怒極,他原本並不想傷害「癩頭蜈龍」,但它糾纏不休,不殺了它,怎能得到「天一真水」?殺心一起,再不猶豫,五方神劍全體出擊。五色劍光交相輝映,飛旋轉,海水劇烈翻湧,毫不費力已將「癩頭蜈龍」斬成了十幾截。鮮血瀰漫,碎裂的屍體緩緩沉入海底。待海水重歸平靜,小雲潛下谷底,見它的屍體猶在微微抽搐,也不理會,從一堆碎肉裡找出紅色內丹,收入「須彌芥子壺」。之後走到泉眼旁,俯身仔細查看,見泉眼約有拳頭大小,此時並無泉水湧出。
他頗感失望,偶一抬頭,見崖壁上隱隱寫有字跡。筆畫圓轉流暢,絕非斧鑿鐫刻所致,竟是用手指直接寫上去的。心裡一驚,此等指力,絕非凡人所及。起身上前觀看,文字內容是:「盤古創世,唯心留存。慈念未泯,南海沉淪。亙古永昌,卯酉晨昏。醴泉澤世,惠及子孫。嗟乎,億萬斯年,仰止之尊。」往下是一行小字:「盤王歿後,留此一心,可謂仁善者也。據聞,媧皇之後,亦有一心存於世間,神鬼皆不知所在。今謁盤王遺跡,猶念媧皇之惠,臨別泫然,逝者如斯,心下唏噓。」最後是落款:「開闢後十萬八千歲,輪甲子之年,丙子之月,甲子之日,於甲子之時,大撓氏謹題。」
文字並不晦澀,但內容頗令小雲震驚。「大撓氏」乃是太古真仙,創六十甲子,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紀年,人類從此才有了明確的時間觀念,所以他被後世尊成為「曆法之神」。道門神功源於干支克變和陰陽化生之理,強調順應天時,所有的修行者必須掌握曆法,所以大撓氏又被稱為「五行神功」的奠基之祖。在道教門徒心裡,他的身份和太昊伏羲氏大致相仿。他手寫在崖壁上的文字,內容並不複雜,大體意思是說:盤古之心每日卯時和酉時方才噴湧一次,歷經萬古,從不改變。據傳聞,女媧死後也曾留下一心,但藏於何處,神鬼不知,他甚感遺憾。臨別之際,想起盤古女媧二神的仁德,他不禁流淚感歎。(據史書記載,大撓氏乃是黃帝之臣,寫小說不必照搬史實,達者也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