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武俠版是在高中,還是由同學介紹,看了幾期,那時看的很不連續,連載也未看過多少,即使有印象的故事,也都可能記不得標題,記不得作者.後來上大學,開始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看,好看的故事會推薦給同學,一起來讀,再後來到了社區,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來一起討論我們的武俠版,我們的大6新武俠。
列出幾個印象最深的故事。
第一個已經忘記了標題,是個連載,現代背景,主人公遇見了一個會武功的奇人,後面的都沒有看下去,只看到了開頭,被風趣的語言和奇妙的想像吸引住了。只是默默看了幾期。木劍客提醒了,是九把刀的《功夫》。
然後就到了崑崙。當時是一個死黨,每天在耳邊叫囂著,鳳歌要成為第二個金庸啊,大師級啊。先是聽他講,接著要來書看,後來變成了他買回來書,先搶過來看,然後給他講,同時受感染的還有小師妹,於是每一期出來,三個人坐在一起嘰嘰喳喳總能說好幾天,然後和師妹坐在一起,總要拿著書臨摹著畫畫柳鶯鶯和梁蕭。那時候吸引我們的,就是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人。
高考複習的時候開始焦躁,看不進去書,於是變成了聽評書,每一期出來,就聽人講講,然後討論兩句,上了大學之後依然如此,半個月一次的電話,一定要把這一期的崑崙討論清楚。
在崑崙時代邂逅了《阿淒》,作者丘白(多謝李逾求提醒~),如今已經想不起這個故事究竟為何打動了我,只記得讀過之後很久,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來。故事裡的小店似乎是叫做近水樓台,這種起名的方式,也被我模仿了許久。
大學之後看武俠版,第一個打動我的故事叫做《螢火》,作者是麗端(汗,記住了,不是麗瑞)。印象極深,那一期雜誌,叫做螢火號。看多了長篇,第一次看到中篇,被這故事的結構和感染力深深的震撼了,前後看了幾遍又推薦給同學。這個故事很久很久的刻在腦海裡,以至於此後很久寫文,都會下意識的想要借鑒這個故事的構架。
然後就到了《錢塘一戰》,慕容無言的作品,從那個時候開始迷戀慕容無言的文字,這也是第一篇我動筆寫刊評的文。我被那個叫做張寅生的俠客驚艷到了,第一次現原來俠客不那麼高大的時候可以如此的可愛。那個故事的構架也讓我狠狠讚歎了一番,張寅生平時的行俠,貫穿在這個故事裡。而慕容無言在後記裡所寫的,熱兵器戰勝冷兵器的思考,也開啟了我對熱兵器的好印象。
還有《天下江山》,同時慕容無言清末遺事系列,這故事,除了讚歎那一小詩,還有那個擁有智慧和俠氣的文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因後記中那句「歷史和故事就像雞蛋和米飯,炒在一起才好吃。」
隨後大約是《傲君刀》,馬舸大作。看的過刊上的,看完之後心情卻無法平靜,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俠的張力,是的,從這一篇開始,我開始懂得了「張力」這個詞。
還有夏洛的一個故事,浪淘沙系列的,主角叫江浪,印象較深的是《洞庭波》,尤其記得那一句「江浪又想了一會那一段雪白的脖子……」
那段時間開始認識了九把刀的殺手系列,殺手鷹始終是我心目中的經典,文中瀰漫的那種淡淡的感覺,似乎是鷹放在窗台上的花香,讓人難忘,故事的結尾是一句「那將是另一個故事了。」起初還在猜想,另一個故事,是對面的女孩嗎?後來當真讀到了另一個故事,那已是另一個殺手了。我喜歡這樣一個結尾,那將是另一個故事。
歐陽盆栽也讓人喜歡,我喜歡那樣的性格,不像個殺手,卻也是個稱職的殺手。蟬堡是個可愛的設定,曾經看到有人填,最喜歡看的書是《蟬堡》,就禁不住笑出了聲。
其後大約就到了《梵音》,作者是紅豬俠(再謝李逾求提醒~)。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狠狠喟歎了一番,那樣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那樣一個奇異的小和尚。印象最深的,是梵音嗆著許默叫了一聲:「許默?」還有重逢之後,一言不的連夜弄來藥材。許默身邊的小廝感歎:「這些年他都幹了些什麼?」從此之後愛上了這樣一種意象,一個人在角落安靜的生活,一個人在江湖打拼,不需要讓人看到在江湖上都經歷了些什麼,只需要看到歸來時那些與寧靜的小村格格不入的煙塵。有疲倦、傷痕,或者是仍然不知疲倦的心。後來過了很久,一個偶然的機會,不知怎麼又想起來梵音,才突然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寫進了我心裡。
然後是《滄海》,開始讀滄海很晚,卻一讀就讀入了迷,清楚的記得,第一次等待下文是在谷縝斗寶的一節,當時當真等的心急火燎。鳳歌的故事從來都是面面俱到,每一面都極為考究,讓人從中學到很多。也因為滄海,我真正走入了社區。和大夥一起扯起谷縝6漸,花癡著左飛卿施妙妙,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然後是《大唐乘風錄》,那對我影響極深的故事,這故事伴我走過了一個極難的時期,故事裡的人對於我,幾乎成了一種激勵或者隱喻,時而我會幻想有一日我是鄭東霆,可以厚積薄一鳴驚人。輕鬆的文筆,卻滿是熱血、夢想和深意,金大也幾乎是我唯一一個有交流的作者,每次了帖,等待看金大的回帖也成了習慣。那真的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作者啊。
繼而到了巫山系列。濺玉錄讓人印象深刻,真正被打動卻是因為沉魚記。那大智慧和大勇氣的齊小魚,那萬人如海一身藏的錢夫子,讓我覺得我終於在故事中找到了我夢想中的人物。一度向朋友說,我喜歡扶蘭的風格,甚至我有些像扶蘭的風格,那風格有些淡。只是我卻沒能淡出扶蘭的韻味來,潛意識裡卻在模仿著,那樣看似清淡卻有深意的文字。後來去了巫山門,看到大家討論起扶蘭的智慧,才又一次歎服。
沉魚記之後我才複習了錦衣行,看到了扶蘭鐵血的一面,那鐵血並非一貫的俠之大者,而是一種武者的意氣,無論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還是凡有所學結成命運,扶蘭對命運的思考,與這思考之後的突破,都讓人震撼不已。
最後,才是開唐。讀到開唐,才覺得相見恨晚,為何沒能早幾年,從杯雪就讀椴的文字,為何在讀借紅燈時,還無法體會其中的深意。椴的文字緩,情節緩,讀來卻不覺得厭,因為那些絮絮的文字間,可以讀到太多的東西,椴的東西似乎也是飛翔著的,有那樣一雙強健的翅膀,別的故事怕坑,唯獨椴的不怕,因為也許讀的早已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心緒,哪怕是情節,也都是為這心緒服務的。那是所有化作現實的夢幻,那是喧囂的生活裡,唯一可以讓人安靜的港灣。
記憶到此結束,接下來,就是等待著更多的驚艷了。
議「新派武俠」
新派
某日,某在網裡閒逛,不知不覺轉到一個小小貼吧裡,現裡面的文字甚是偏激,現在將其摘抄小段,大家看看:
「我認為小椴,步非煙,滄月等所謂的新派武俠小說寫手都不知道什麼叫武俠,他(她)們寫的那個作品真是污滅了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就是被這些人敗壞的。他(們)那個小說嚴格的來說應稱之「武俠青春偶像小說」。
總論:1、男主角都是英俊的過火,並且相貌女性化;女主角都是美如天仙或清純或刁蠻或天真或無知。這些都無疑是受到了韓國和台灣偶像劇響的結果。
2、寫作方式上大都想集眾家(主要傾向古龍)之長,結果學這沒學好學那沒學好,把自己的作品弄得四不像。在眾多武俠寫手中只有一個孫曉能獨樹風格。難怪人家說「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3、沒有掌握到寫小說的主者是對於「人性」的描寫。上面說的那些寫手只為迎合大眾多賺點讀者的錢而寫,內容大多庸俗不堪,製造出一大堆的文字垃圾,浪費讀者的血汗錢和精力。每念及此我就感到痛心,像這種還說什麼提高武俠小說的地位,真是癡人說夢。金老好不容易把武俠小說的地位提高到快要接近文學的地位卻又被後人毀了,可歎啊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