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的梁山我做主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四章 問計 文 / 我的梁山我做主

    當天晚上,王倫在趙明誠家中用了晚飯以後,便在趙明誠的書房之中和劉易經行了第一次長談。

    此時已是深夜,月輪圓月高懸在空中,四下裡寂靜無聲。整個書房中只有王倫和劉易兩個人,趙明誠知道他們談的將會是大明國的一等機密,對於這種事情,身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久利官場,當然知道這類事情還是知道的越少越好,所以他在給他們備足了茶水和一些糕點瓜子之類的點心後就退了出去,只在離著書房三丈遠的地方靜靜的候著。

    王倫坐在一條圓凳上,翹著二郎腿,端著一杯熱茶問劉易道:「先生,你對如今的天下大事,有何看法,我國能一同天下嗎?」

    劉易一王倫向對而坐,道:「明軍驍勇善戰,金人彪悍異常,我軍與金軍相戰正是猛龍鬥惡虎。但草民以為,金人雖然彪悍,但必不是我軍的對手,我軍定然直搗黃龍,覆滅金邦,然後一統天下。」

    王倫聽了這話,心中不禁美滋滋的,但依舊虎著臉道:「朕以國士待先生,難道先生只是以這些阿諛之詞來回報朕嗎?」

    劉易道:「非也,金人彪悍驍勇,但終究人力物力有限,前番兩次攻打東京,因為我軍出擊,已然使他們傷了元氣,此番再來,又要渡江作戰,誠然已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也,只要我軍能在此戰中,在黃河以南區域全殲南犯的金人,而後不給金人喘息之機,揮師渡過黃河,並號召河北義士呼應,請問金人還拿什麼來抵擋我軍之雄獅?所以,在下以為,此戰之關鍵在於無比要在河南之地全殲金人,就算不能全殲,也要打得金人大敗虧輸,大傷元氣。然後方有一戰定乾坤之機。」

    王倫道:「就算不能傷金人的元氣,乘機恢復河南之地,也是可以的。」

    劉易道:「非也。請陛下想想,常言道:女真兵不滿萬,滿萬則無敵於天下。草民以為金人厲害就厲害在騎兵,而北方嚴寒。一到冬季,就是黃河也要封凍,到那時,河南河北連成一片,金人騎兵再次南下。縱橫無阻,恐怕江北之地都難保守。故而,草民以為,此番與金人血戰,務必全殲金人主力於一役,而後迅速渡河北上,不給金人喘息之機,攻陷金人巢穴。指日可待也。」

    王倫聽了劉易的話。心中難免驚訝。原本他的北伐方略是想依據後世的朱元璋北伐方略施行,無論怎麼說朱元璋當年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北伐。

    當年朱元璋準備北伐的時候,與眾將商議方略,常遇chun提出的作戰方案,是攻堅戰術,以為南方都平安了。兵力有餘,直取元都。以我百戰的精兵,來消滅元朝疲憊的兵力。非勝不可,到都城攻下後,分兵掃蕩,其他城池也可以不戰而下。朱元璋的看法正好相反,指出直攻大都的危險性,以為元朝建了上百年的都城,防禦工事一定很堅強,假定大軍孤軍深人,前有堅城,後邊補給線被切斷,元朝的援兵四面八方趕到,進不了,退不得,豈不壞事?不如用斫樹的法子,先去枝葉,再挖老根,先取山東,撤掉大都的屏風,回師下河南,斷掉它的羽翼,進據潼關,佔領了它的門戶,軍事要點都拿到手了,再進圍大都,那時勢孤援絕,自然不戰可取了。常遇chun還是上次堅持直取平江的見解,以為巢穴根本一下,支幹自然不成問題,但沒有計較到孤軍深人,後方的交通線如何保持,萬一被切斷了,兵員和糧食的補充便陷入絕境,固然可以僥倖成功,但是太冒險了,非萬全之計。朱元璋的戰術是穩紮穩打,步步擴大,佔領地和後方聯在一起,補給線在自己兵力控制之下,立於不敗之地,確是勝算。

    常遇chun方略的弊端後來在太平天國的北伐中全部得到了應驗。

    而此時此刻,王倫的處境和朱元璋幾乎是如出一轍,他想只要按照朱元璋的方略施行,那定然是萬無一失的。

    接著又聽劉易道:「如果此時的金國已入末世,陛下的方略可以說是穩妥之極,草民說句該剜舌挖眼的話,如今的金國和陛下的大明一樣,都是新建之邦,國內都有著一股興興向榮之氣,麾下的軍馬都是能征慣戰之輩,所以此戰如果不能殲滅金人主力,就算北上了,也難渡黃河,也難守江北。草民胡言亂語,如有冒犯之處,還請陛下恕罪。」

    王倫聽了劉易的這番話才突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朱元璋的北伐是新興的明朝對沒落的元朝,那固然只要方略沒有大的失誤,就必然可以成功,可是如今他的明朝對抗的卻是新興的金國,那能同日而語嗎?試想,如果朱元璋對抗成吉思汗時期的元朝,他的北伐能這般順利的成功嗎?

    王倫看著劉易,心中暗道:「難怪趙明誠說這劉易劉玄機厲害,果然是個人物,試想我一個來自後世的人,在北伐的問題上盡然考慮得還沒他周全,看來這人將來或許可以取吳用而代之。」於是又問道:「如果依先生之計,滅了金國,而那些統兵的將領又個個都擁兵自重,那朕該如何削藩呢?」

    劉易見王倫杯中的茶水已經飲盡了,他起身提氣茶壺,給王倫斟滿了一杯。王倫將茶杯放到書桌上,伸了個懶腰,道:「請先生等等再講。」說著,他端起一張太師椅放在劉易的對面,躺在上面,道:「好了,這樣舒服了,先生接著講吧。」

    劉易看著王倫的舉動,哈哈一笑,他想來灑脫,見王倫沒有半分帝王的架子,與尋常人一模一樣,心中如何能不讚歎,於是笑道:「方纔陛下說的是如何削藩的問題嗎?」

    「正是正是。」

    劉易道:「從古自今,削藩不過三招。」

    「不過三招?那三招?」王倫一聽削藩的招數只有三招,不禁好奇的坐起了身子。

    「第一招,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劉易扳著指頭道:「將全國的殺氣,滿朝的戾氣,在酒席之上化於無形,此誠上策也。」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的這種手段比起他前面的漢高祖和他後面的明太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此次事件史稱「杯酒釋兵權」。

    王倫問道:「那第二招呢?」

    劉易道:「高祖游雲夢。」

    高祖游雲夢指的是當漢高祖劉邦聽說韓信在楚陳兵出入,於是採取陳平偽游雲夢之計,當韓信前來接駕的時候逮捕韓信,貶為淮yin侯。

    劉易不待王倫再問第三招,又補充道:「其實草民以為,高祖游雲夢之計不可取。」

    王倫不解的問道:「為什麼?」

    劉易道:「劉邦之所以能在車駕前逮捕韓信,這正說明了韓信並沒有反心,如果韓信真有謀反之意,那恐怕這次被擒的不是韓信,而是漢高祖劉邦了。不過這一招終究沒有流血,沒有殺戮,沒有戰亂,故而也能算得上是一條好計。」

    王倫又問道:「那第三招呢?」

    劉易抿了抿嘴唇,道:「那第三招就是就是要血流成河了。漢景帝的平七國之亂了」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在公元前一五四年發生的一次叛亂,發生於西漢王朝初期的漢景帝三年。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國家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引起之內亂,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由竇嬰、周亞夫所平定。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王國勢力和中央集權的矛盾。漢景帝平定了王國叛亂,為後來漢武帝繼續清除地方王國的勢力奠定了好的基礎。

    王倫聽了長歎一聲,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到萬不得已,不可用啊。那先生以為,朕滅了金國以後,該如何收取眾將的兵權,謹防他們擁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勢呢?」

    劉易道:「可先採取太祖皇帝的杯酒釋兵權之計。」

    「如何用,請先生說得清楚些。」

    劉易道:「滅金以後,陛下必然要封官加爵,舉國同慶吧。」

    「這是當然。」

    「陛下可將眾將全部以封官加爵之名全部調回金陵,待他們到了以後,明升暗降,不動聲色的就可以奪了他們的兵權,此誠為上策。」

    「如果要是有人不來金陵呢?」

    「那陛下就號令天下軍馬共討之,共擊之。待叛軍叛將被擊滅以後,再行高祖游雲夢之計,奪取其中一支軍馬的軍權,以為朝廷的根本,其他的再設計破之。」

    王倫聽到這裡,看了一眼劉易,突然打了個哈欠,道:「先生,朕累了,今天就先到這裡吧。今天你我二人的對話,萬不可讓任何人知曉。包括你的好友德甫,不然滅頂之禍,必然降臨,你可明白?」

    劉易一聽這話,急忙跪在地上:「草民遵旨!」(未完待續……)

    >vid/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