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愛你愛得太深,在漆黑的夜裡,我常常迫使自己用遺忘來結束我們的過往。我想輕鬆的、笑著攜你的手,卻又害怕那些夢想都成為你的負擔。嘯鋒,登上紐約班機的那一天,我後悔莫及,我以為我們各自的一半真正出現的時候,就會把曾經瀟灑地拋掉,然而向前走真的好難。◆
半遮的花傘下,一雙人影,在八月的陽光下拉得很長、很長。
北京和南方潮濕的天氣不太一樣,即使八月常常是炎夏三伏的末伏,陽光產生的紫外線很強,但在有樹木或建築掩映的地方,還是能在炎熱中感覺到幾絲涼爽。
有不少的人,大概又乘著汽車到天津去趕海了,許嘯鋒攜著珩兒的手,一面踱步在石板路上,一面想像著天津塘沽海灘熱鬧的情景。今年是他最忙碌的一年,尤其是從杭州回來之後,已經兩個月了,恐怕就是因為開了那個「可惡」的記者招待會,他如今難得抽出一天的空來陪珩兒散步。不過,他還真在圍甲聯賽上創造了四連勝,其中戰勝的對手也再次包括了駱巖,珩兒自然也頗感欣慰。
而令許嘯鋒感到有點意外的是,他本來想帶珩兒去天壇公園走上一圈,珩兒卻偏要說等下次,這次就逛逛老北京的胡同。許嘯鋒心想,三潭棋社的裝修不就有老北京的風味嗎?幹什麼還要去胡同裡轉悠?後來轉念一想,珩兒對自己說過,她父親是北京人,或許是她的鄉愁又作怪了吧,雖然已經身在北京,卻還要追溯到更久以前的北京。
但話說回來,老北京胡同的確是反映北京民俗風情的一大特色,絕對值得一逛。北京人非常講究走路,大街小巷也幾乎都是縱橫交錯、橫平豎直,走路不可能取巧,到了拐彎處都是硬生生的折過去,沒有圓滑的彎兒。走北京的大街,市容倒是整潔,看著也挺氣派,但一塞起車來,可就變成了亂哄哄的一片。因此,有不少人不愛走大街,偏愛穿胡同,儘管胡同之間的道路是石板路或土路,但至少你可以避開你不想看到的東西。
「嘯鋒,原來北京有這麼多的胡同啊。」
珩兒跟著許嘯鋒在胡同裡轉來轉去,好像滿有興趣。
許嘯鋒回頭衝她一笑:「我雖然不是北京人,但自從八歲跟著老師到北京之後,韻秋姐就經常帶我鑽胡同。聽說在明朝的時候,北京的內城加外城的胡同一共就有上千條,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就上了兩千,現在應該是四千多條了吧。」
「這麼厲害?」
「可不是?我剛來北京的時候,跟著韻秋姐穿胡同,要是她不在,我准迷路。」
「為什麼?我倒不覺得容易迷路。」
珩兒不解地望著他的臉。
許嘯鋒立刻接上她的話:「那是因為你爸爸是北京人,雖然你生長在台灣,但你骨子裡始終帶著北京味兒。在我的家鄉重慶,如果你去問路,人家指路的都會跟你說前後左右。可在北京就不同了,這裡的人方向感簡直是強無比,大家都說東南西北。後來韻秋姐告訴我,元朝的時候,那些皇帝建設城市時留下了一些東西,就是胡同和四合院,讓整個北京城變成了軍營一樣的『豆腐塊』,不論是大街還是胡同,朝向都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蒙古人就給咱們留下了這些玩意兒,好處是不少,可對我們外地人來說,要適應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記得自己真正學會分東南西北,好像也學了一個月,最後總算不會再迷路了。」
聽許嘯鋒說起從前的事,珩兒一直都覺得是一種享受,其實並不需要到什麼風景名勝去遊玩,就這樣跟他一起散步,她已經感到很幸福。挽著他的手臂,她輕盈的邁著步子,彷彿腳跟也沾不上一點塵埃。她感受著老北京那特殊的風情,心想著,父親當年應該也住在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裡,每天要穿上幾條或十幾條的胡同,但鞋跟上一定不會帶土。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愛整潔的人,走路也帶著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氣息,那是一種古典的儒雅之風,俊逸而瀟灑。如今自己所踏足的路,其中是不是就有父親曾經走過的那幾條呢?
就在這時,許嘯鋒的電話忽然響了,是馮大虎打來的,似乎是要他準備下一輪的比賽。珩兒抬頭望著他,只見他傻笑著,表情極度無奈。
「是不是明天就要開始準備比賽了?」
「嗯,不過不是圍甲,是下個月的三菱杯總決賽,老師說要給我做魔鬼式的衝刺訓練。」
許嘯鋒遺憾地攤著雙手,自和珩兒正式交往以來,他儘管可以抽出一點時間陪她,但對於一個職業棋手來說,比賽依然是最重要的事。對珩兒,他常常是滿肚子的愧疚感,儘管每次都能讓珩兒諒解,自己卻依舊覺得對她有點不公平。
「如果是準備比賽,你就去訓練吧,我也是棋手,儘管不是職業的,卻一樣很清楚你們的事。吶,我們現在就回去,到那個十字路口再分頭走。」
珩兒沒等他說話,便拉起他的手往回走,許嘯鋒想要開口,偏偏珩兒看見他有開口的「前兆」就搖頭,他只好無精打采地跟著她走上了歸途。天啊,人家談戀愛都是甜甜蜜蜜、暖洋洋的,為什麼他和珩兒就這個樣子呢?好容易在散步中製造出了那麼一點點氣氛,接下來本來應該做點兒什麼,可巧這討厭的電話總是無情地充當著他們之間的第三者。
「咦,這不是嘯鋒哥嗎?」
剛走到胡同口,一個爽朗的男聲讓有氣無力的許嘯鋒猛然朝某地方集中了注意力。只見胡同口*北的方向站著一個青年,他穿一身淡藍色的t恤和短褲,中等身材,自然捲曲的頭,濃眉大眼,燦爛的微笑在臉的兩邊形成了兩個小酒窩。這人乍一看起來,挺像一外國人,但走近前細看,珩兒倒突然想起了馮大虎和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