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悍戚

龍騰世紀 第八十三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一) 文 / 悍戚

    一天休整,對於劉闖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

    在經歷一連串大戰之後,兵馬需要重新整備。這個一整備卻不要緊,讓劉闖大吃一驚……

    按照他的想法,連番苦戰之後,兵馬勢必折損甚巨。

    可沒想到,在經過彭城、傅陽和白蘆灘一連串戰鬥後,他手中的兵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許多。

    進入徐州的時候,劉闖有兵馬三千多人。

    在彭城,呂岱徵召民夫近千人,而後又在郯縣徵召千人,便有兩千人之多。

    麋芳從朐縣帶來一千多僮客,也併入軍中,便是三千人……此前,在傅陽和白蘆灘兩戰,收攏呂布飛熊軍戰馬近兩百匹,使得騎軍力量,也獲得提高。所以總體計算,劉闖兵馬已逾五千。

    可是,劉闖卻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有些淡淡憂慮。

    兵馬增加了一倍,但戰鬥力卻遠不如先前。

    此前,劉闖手下的兵馬是經歷過轉戰江東淮南,又經歷過汝陰之戰,戰鬥力已經基本成型。後來雖加入許家莊近千兵馬,以及在相縣史渙招來的部曲,也沒有造成太大影響。這些人,大都是有戰鬥經歷,或許在行軍佈陣方面有所不如,可若論戰鬥力,絕不遜色於丹陽兵。

    但是現在……

    兵馬增加三千,卻大都是以流民和民夫為主。

    劉闖很擔心,這些人員加入,非但不會提高戰鬥力,反而會產生不好的作用。

    所以。在和步騭太史慈等人商議之後。劉闖決定。保持原有兵馬的編制,將這些徵召來的民夫青壯僮客,單獨進行編製。雖然說老兵帶新兵,會事半功倍。但那也要因人而定。如果這些新兵是一幫普通的農戶青年,劉闖倒是不介意如此變動。可這些人馬,由流民和僮客組成。

    說穿了,就是一幫子老油子,弄不好反而會帶壞老兵。

    這年頭的軍隊。可不想後世有什麼政治思想教育……

    勝利時燒殺搶掠,失敗時兵敗如山倒,是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軍隊的特徵。

    劉闖更沒辦法教導他們民族大義之類的東西……因為這個時期的中國,家國天下,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其實還處於一個薄弱階段。也許再過一百年,提這些東西會更有用處吧。

    太史慈,依舊統帥騎軍,蕭凌為副將。

    步軍方面,由於管亥不在。所以暫由許褚掌控。

    而這個步軍,則是指以丹陽兵和許家莊青壯為主體的老兵……

    新軍則交由史渙統帥。這也是太史慈和步騭推薦,劉闖方才算答應。畢竟他不瞭解史渙,可太史慈卻說,史渙頗有統軍之才。於是,劉闖命史渙為新軍主將,徐盛為副將。而後,他又從新軍中抽調出一千人,併入輜重營,以劉勇為主將,足以震懾宵小,保證輜重安全。

    把一切商議妥當之後,眾人各自領命而去。

    麋芳與劉闖告了假,帶著一干隨從,準備往兗州一行。

    據說,兗州在今年糧食豐收,所以糧價相對較低。麋芳準備去打探一下情況,而後再做計較。

    對此,劉闖欣然同意。

    他更安排了張承和李倫二人隨同麋芳一同前往,負責保護麋芳安全。

    保這一切事情都處理妥當,劉闖有意拜訪臧霸。

    只不過,臧霸此人非常小心……在得到昌豨的消息後,他雖然同意放劉闖等人通過開陽,卻又城門緊閉,戒備森嚴,害怕劉闖偷襲開陽。見此情形之後,劉闖也只好把拜訪臧霸的念頭打消。他那中陵侯之子的身份,或許對有些人有用,但是對臧霸這種人,恐怕用處不大。

    歷史上,曹操征伐呂布,臧霸是最早投降。

    這個人非常實際!也許是受當年其父臧戒之事的影響,他更信奉實力,而不是單純去看名聲。

    實力強橫時,他自然會知道如何選擇。

    當然了,臧霸也會因人而異。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也曾招攬臧霸,但臧霸還是非常堅定的站在曹操一邊,沒有投靠袁紹。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臧霸在後來,混的風生水起吧。

    官渡之戰?

    劉闖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只是這念頭很模糊,而且一閃即逝……

    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如果,他想要渾水摸魚,站穩腳跟的話,官渡之戰就是他最後一個機會。不過,計算一下時間,現在才只是建安元年。袁紹北方尚未平定,公孫瓚仍屯兵易京。雖說此時的公孫瓚,已不是當年那個在空亭敢用幾十個人和十倍於己的鮮卑人火拚的白馬將軍,卻依舊是一頭猛虎,令袁紹不敢小覷。距離官渡,尚有五年,倒可以籌謀一番。

    至於怎麼籌謀?

    劉闖現在也不是特別清楚。

    反正,他隱隱覺著,他應該可以在官渡之戰中討到一些好處,可究竟是什麼好處呢?

    劉闖開始羨慕曹操,身邊竟有許多能臣,可以為他出謀劃策……而他現在,雖然說有黃劭步騭和呂岱三人,卻明顯不足。不管是步騭還是呂岱,可獨擋一面,但卻無力統籌全局……

    至於黃劭,陰謀詭計或還擅長,但想要獨霸一方,單靠陰謀詭計,始終難成大事。

    謀主!

    也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劉闖的謀主已經足夠。

    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他還缺少一個類似於荀彧郭嘉,或者說類似於周瑜諸葛亮這樣的人物。

    可這樣的人才,或已名花有主,或者還未出山。

    劉闖想要找到更出色的謀主,不但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名望,更重要的。還是要看他的機緣。

    機緣!

    劉闖忍不住一聲長歎:這玩意兒。實在是太過於縹緲了……

    不過。謀主或許難尋,實力和名望,倒是可以想些辦法。

    「我欲派人再往穎川一行。」

    劉勇眉頭一蹙,輕聲道:「孟彥,去穎川有何事情?」

    「我不相信,那鍾元常果真無情無義……所以我想派人再去一趟穎川,拜見鍾繇;若鍾繇還是不肯幫我,那就去找荀家。找陳家……我就不相信,偌大穎川,難道連個有情義的都找不到嗎?」

    劉勇聞聽,頓時沉下臉。

    他實在是不想讓劉闖再去找鍾繇,可聯想到劉闖的身份,若沒有鍾繇這些人予以證明,恐怕也難以取信。

    「你打算派誰去?」

    「我也在考慮這件事……若說德行和才幹,子山無疑是最合適人選。

    但而今子山衣冠不整,恐怕難以得鍾繇招待;況且我這邊也離不開子山,所以也頗有些頭疼。」

    「讓二老爺去。如何?」

    「麋芳?」

    劉勇點點頭,輕聲道:「說起來。麋芳如今與你也算是一家人,所以斷然不會改換門庭。

    他把他的一切,壓在你身上,定然會為你盡心竭力。況且他本就要前往兗州探路,正好可以去穎川走一趟。他商賈之身,也不會為人懷疑……更重要的是,他別的不成,口才不錯。」

    沒錯,這麼說起來,似乎麋芳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除此之外,我還想找人去一趟交趾。」

    「找士燮嗎?」

    劉闖點頭道:「若穎川方面無法給我幫助,便只有交州士燮,可以為我正名。」

    「那……你打算派誰去?」

    劉闖搔搔頭,看著劉勇,嘿嘿直笑。

    劉勇也笑了。

    他點點頭,「說起來,當年我雖老爺的時候,也曾經見過士燮一回……而且此去交趾,萬里之遙,途中凶險頗多。若換個文弱之人,恐怕沒等到了交趾,就要丟掉性命,還是我去吧。」

    「叔父……」

    「放心,那士燮當是個有情義的,絕不會似鍾元常那廝。

    這樣吧,我這就準備一下,帶張超前往交趾即可……不過如此一來,輜重營恐怕要另尋他人統帥。我看,乾脆讓文向來接手輜重營吧。此人忠直,倒不是那種三心二意之人。且武藝不錯,足以震懾住那些個傢伙……說起來,文向也是自己人,你何不好好培養他一番呢?」

    「可是新軍……」

    「子義和子山都稱讚公劉之能。

    若公劉連這些傢伙都收勢不住,又算得什麼本事?我是覺著,你讓文向做公劉副將,屈才了!」

    劉闖突然發現,他和劉勇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他喜歡把事情往複雜裡考慮,而劉勇呢,則會盡量簡單的思索。

    史渙的能力究竟怎樣?

    劉闖不清楚,劉勇也不是很清楚。

    是太史慈與步騭認為,史渙有這個能力,所以劉闖才委以重任。但是在劉勇眼中,史渙再厲害,也是外姓人。而徐盛的情況則不一樣,小豆子雖然出身不好,但是對麋繯確是忠心耿耿。

    在經歷過海西一難後,劉勇更收了小豆子做乾女兒,還為她取名劉萁。

    徐盛早晚會娶小豆子過門,如此一來,便是自己人。

    這讓劉闖不自覺想起三國演義裡一個情節,曹操修築銅雀台後,曾在銅雀台下進行比武,讓曹姓族人與外姓武將交鋒。乍一看,這似乎是一個無心之舉。但仔細想來,未嘗不是曹操一種權術在其中。曹姓武將和外姓武將,相互較量,相互制約,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平衡。

    唔,這倒是一個發展的思路。

    太史慈這些人,可以算作是外姓武將。

    那麼徐盛和許褚……許褚和劉闖從小相識,劉勇對許褚還有授藝之恩,也可以算作是自己人。

    嗯!

    這個辦法,的確不錯。

    「那叔父何時動身?」

    「明日一早,我就帶張超出發。」

    劉闖想了想,便點頭同意。

    旋即。他又找來徐盛。把劉勇的意思和徐盛講述一番。徐盛欣然同意。

    他曾經統帥過輜重營,再次接手,也是輕車熟路……除了人員增加一些之外,似乎並無其他問題。

    就這樣,劉闖又重新進行安排,並且把麋芳找來。

    除了讓人抄錄了族譜之外,劉闖還從書箱中,取出一份當年劉陶上疏漢帝的奏折手本交給麋芳。必要時可以用這份奏折,來增強說服力。麋芳也欣然領命,便返回營帳,進行準備。

    第二天,天剛剛亮,劉闖下令,拔營起寨。

    大軍繞過開陽縣城,渡過沭水,就算是進入琅琊郡之下。

    與此同時,一封封奏報飛一般送往許都。曹操在得知消息後,也不由得大驚失色。

    「玄德不是說。那劉闖只是一背主家奴,何以是陶公之後?」

    曹操自將大將軍一職讓與袁紹之後,便自領司空,行車騎將軍事。他端坐在司空府大堂上,看著面前書案上,從徐州方面送來的奏疏,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抬頭看著程昱,半晌後輕聲道:「此事,可曾確認?」

    程昱捻著胸前美髯,輕輕搖首。

    「司空不必驚慌,這件事如今尚未得到確認,只是徐州方面傳來消息。

    此人在徐州,兩敗呂布,確有些本事。而且看徐州傳來的消息,也似乎是想要以此為借口,來掩飾呂布連戰連敗的尷尬。我倒是認為,這件事未必當真……公不見文若他們都沒有反應,想來也無法確認。若非如此,恐怕此刻文若他們已經前來,質問司空何以將闖兒趕走。」

    「仲德所言,倒也有理。

    說起來,此兒的確不俗……之前在汝陰時,我原以為憑文達之能,足以將此兒斬殺,卻不成想此兒竟然讓文達吃了一個大虧。非但如此,他更在相縣讓玄德顏面無存,原來玄德妻子,居然被他劫走……呵呵,我就說,玄德何以對此兒恨之入骨,沒成想居然是這麼回事。

    看他這樣子,似乎是要前往北海。

    仲德,你說我是不是讓琅琊相蕭建,再來試試他的深淺?」

    程昱想了想,擺手道:「那倒不必,他能從汝陰一路闖關奪旗,從汝南殺到琅琊,必非等閒。

    蕭建為人雖有才幹,恐怕也非其對手。

    不過,此人欲行北海,卻也不能讓他太過輕鬆。我記得年初是,北海為袁譚所破,北海相孔融棄城而走,故而北海相一職一直未有任命……司空還不委派一人為北海相,也可對此兒有所牽制。此前孔融在北海頗有聲望,而他手下曾有一人名曰彭璆,便是北海人氏……」

    「你是說……」

    「闖兒到北海,若想留在當地,便要受彭璆所制。」

    「若他不肯為彭璆所制,又當如何?」

    「司空怎忘了孔文舉?

    他而今為將作大匠,實則無所事事,整日清議抨擊朝政……若知彭璆死於闖兒之手,他豈能善罷甘休。到時候,就算那闖兒是陶公之子,恐怕也難以在北海立足。公可將他召回許都,便文若等人,也不會責怪,反而會對司空大加稱讚……」

    曹操生就一雙細目,聽聞程昱這番話,不由得連連點頭,表示稱讚。

    程昱笑道:「而今危及司空者,在西不在東。

    公即已決定征討張繡,便不必理會闖兒,且讓彭璆與之周旋。待平定張繡之後,又何需懼一闖兒?」

    曹操,深以為然!

    +++++++++++++++++++++++++++++++++++++++++++++++++++++++++++

    建安元年十月,許都一紙詔書,任彭璆為北海相。

    隨後,又拜管統東萊太守,行奮武中郎將事。同時,曹操命泰山太守呂虔,嚴密監視劉闖動作。在一系列命令發出之後,曹操的注意力,便轉移到宛城,秣兵厲馬,準備征伐張繡。

    而此時的劉闖,仍在琅琊郡行進。

    為了整頓新軍,劉闖命史渙沿途征討山賊,故而行軍速度頗為緩慢。

    不過,為了日後謀劃,劉闖卻認為這是不可缺少的過程。新軍在征討山賊的過程中雖有傷亡,但是在經過數次搏殺之後,已經不復最初那般散漫。同時,史渙在軍中行七禁令五十四斬軍法,對軍紀大加整頓。在抵達崢嶸谷的時候,雖然新軍比不得丹陽兵,卻已改頭換面。

    至少在劉闖看來,這支新軍,已有了一點軍隊的模樣。

    「文向,前面就是莒縣,可要祭奠叔父?」

    劉闖抵達崢嶸谷的時候,新軍已經在史渙率領下,前往萁屋山圍剿當地山賊。

    這也是劉闖準備在進入北海之前的最後一次練兵,史渙對此也非常重視,故而早早就開拔出發。

    過了崢嶸谷,就是莒縣。

    想當初,徐盛為父報仇,殺了本地豪強滿門,不得不南下逃亡。

    便是徐盛自己,也未曾想到會這麼快返回家鄉,聽劉闖這麼一說,徐盛也有些心動。

    看他猶豫不決的樣子,劉闖忍不住笑道:「文向何需如此糾結,既然回來了,便不能過門不入。

    想來叔父墳塋上的雜草也需要清理一下,正好你也可以帶著小豆子,讓叔父安慰一些。」

    劉闖說完,徐盛的臉就紅了。

    一旁小豆子更低垂螓首,恨不得把腦袋埋在胸前。

    麋繯忍不住推了劉闖一下,輕聲道:「怎地好好的事情,到了你嘴裡,就變了味道?」

    「哪裡有變味道?」

    劉闖不滿道:「文向這次回來,雖算不得衣錦還鄉,但也算是出人頭地。

    好歹也是一營主將,難不成還要躲躲藏藏?而且,小豆子和文向也是情投意合,叔父都說了,待到了北海穩住以後,就要為他二人操辦喜事。這可是人生大事,又怎能不告之父母?」

    徐盛眼圈一紅,頗為感激的看了劉闖一眼。

    而小豆子也少了些羞澀,輕輕『嗯』了一聲,算是答應下來。

    「就這麼說定了,明日一早,我帶飛熊衛陪文向前去祭拜長者……繯繯,不如你也去,就當做散心。」

    麋繯頓時開懷,連連點頭。

    「既然如此,那咱們同去,同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