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輔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朝廷處理了一個親王,在崇禎皇帝看來,這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了,所以崇禎皇帝也做好了充足的應變準備,以防生什麼以外情況。
但是出乎崇禎皇帝意料之外,朝廷處理處理福王,卻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而朝臣的反映最多就是上篇奏折,說按照祖制,圈進皇室宗親應該送到中都鳳陽去圈進,而不是把福王圈進在西山。
其實朝臣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究其原因,其一就是宗室人口太多了,在洪武年間,總是人口僅五十八人;而到了永樂年間,就達到了一百二十七人;在嘉靖八年玉牒所載宗室人口達八千二百零三人,一百年間增加六倍。
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約1.5倍,達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一人。嘉靖期間,僅河南地區便有親王五人,郡王八十人,將軍、中尉、郡主、縣主、縣君等共一千八百九十人,為天下之最。
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過一萬八千四百九十二人。再過26年,到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見載於玉牒的宗室人口,已達十五萬七千餘人。到了崇禎時期,總的人口接近二十萬。
明制規定,宗室祿標準,親王祿米1oooo石,郡王2ooo石,鎮國將軍1ooo石,輔國將軍6oo石,鎮國中尉4oo石,輔國中尉3oo石,奉國中尉2oo石。公主及駙馬2ooo石,郡主以下逐級遞減。
龐大的宗室,耗費了不知多少國家財富、民脂民膏,特別是明中後期,巨額的宗祿開支使人人的賦役負擔日益繁重,就拿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來說,全國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而各王府的歲祿開支就達853萬石,佔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成為國家經費中的最大開支。
在年景好的時候,朝廷還是勉強可以付給宗室們所需的祿迷,但是年景不好的時候,朝廷連官僚集團、軍費都勉強才能湊齊,哪有錢糧來支付龐大的宗室開支啊,所以朝臣在心眼裡巴不得皇上多處理幾個番王呢。
再有,鄭國泰和福王可是與東林有舊怨的,想當初國本之爭的時候,東林與鄭貴妃、鄭國泰以及支持他們的大臣可是鬧得很僵,鄭貴妃、鄭國泰一夥極力要福王登上太子之位;東林拼勁全力要維護正統。
現在福王、鄭國泰都落馬了,這正是東林所期望的,而現在的朝廷裡,東林勢頭正盛,所以朝臣們不能說對圈進福王一事拍手稱快,但是也樂於見到福王倒台;至於說鄭國泰,不少朝臣可想要知他於死地的。
最後就是,這畢竟是宗室的內部事務,外臣不好多嘴。宗室裡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的,誰都不想參與其中,這裡面的水可是很深的,一個弄不好,既得罪皇上,又得罪廣大的宗室貴戚,所以很多大臣不願參與其中。
所以,朝臣們幾乎沒有對崇禎皇帝處理福王有所不滿的,到時有很多的希望崇禎皇帝能嚴厲的處置鄭國泰,但是崇禎皇帝接口皇長子降生,不願多造殺虐,所以還是堅持不殺鄭國泰,而是圈進。
但是從福王抄沒的家產讓崇禎航地不得部正事宗室的問題,福王作為神宗皇帝最鍾愛的兒子,福王就番時,神宗皇帝賜給福王兩百萬畝田產、福王結婚時,花費花費了三十萬;修建王府,花費了二十八萬。
而且在鄭貴妃的干預之下,神宗皇帝還賜給福王鹽引千記,所以福王可以算得上是番王指責最為富有的,朝廷從福王家中抄沒的家產,達到了一千餘萬兩,兩外還有大量的古玩等珍貴的古品。
朝廷財政連年吃緊,崇禎皇帝時常動用內帑才能勉強夠用,而一個番王竟然如此的富有,這讓崇禎皇帝耿耿於懷。崇禎皇帝心說:哥們我是勒緊了褲腰帶,才勉強彌補財政虧空,而你們這些番王也太富了吧。
崇禎心想,,俗話說,有苦同當,有福我享。現在的情況是本人辛辛苦苦的維持這大明江山,成天的食不甘味,夜不成眠的,看看本人都瘦成什麼樣了,而你們這幫宗室,一個個肥得流油,這可不行。
於是崇禎皇帝下定決心要削藩,所以崇禎皇帝吩咐把宗室的玉碟拿出來,崇禎皇帝要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現在大明朝光親王就八十多位,其餘的郡王、輔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更是不計其數。
而其中記在了比如晉王府的慶成郡王朱濟炫,生有多達1oo個兒子,全封鎮國將軍。崇禎皇帝真想把慶成郡王朱濟炫從墳墓中拉出來,對他說:大哥,你是怎麼整出這麼多的兒子的,是不是有什麼秘方啊。
崇禎皇帝心裡一算,就算是這八十多個親王能有福王一半的財產,那該是多大一筆錢啊,有了這些錢,老子想幹什麼幹什麼,兵工廠,老子開它十家八家的;戰船,老子建它千八百艘的;還有那個什麼皇太極,;等老子俘虜了他,非得用白花花的銀子砸死他。
於是乎,崇禎皇帝在在心裡吶喊,老子一定要削藩。不過崇禎皇帝也初步瞭解了一番,這些番王也不是一個個都是混吃等死的主,有些還是很出色的番王,比如說鄭王朱載堉:朱載堉胸襟廣闊,同時朱載堉讀書刻苦,涉獵廣泛,在音樂、天文、數學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朱載堉創建了十二平均律,並在數學上找到了解決它的方法。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明朝宗室,大部分無所作為,吃著國家的祿米,仗勢欺人,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但是其中還是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所以在處理宗室的問題上,不能搞一刀切。
對於那些如朱載堉的,朝廷可以給優待;對於那些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的、混吃等死的宗室,崇禎皇帝是不介意削去他們的爵位的。但是崇禎皇帝想要削藩,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宗室太多了。
大明朝,宗室遍地跑。稍微大一點的城市,都有一兩個宗室貴族。而崇禎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把這些宗室貴族全削下去,如果那樣的話,可以想見,這些宗室貴族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他們一定會弄出一點響動的,而崇禎皇帝卻不想把精力都花費在內耗之上,所以用雷霆之法肯定是不行的,要是一個個的去收拾,那要韓非多少的功夫啊,那可是八十多位親王啊,還有數不清的郡王、輔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崇禎皇帝很苦惱,但是崇禎皇帝很清楚,宗室問題必須要抓緊解決,這個負擔太重了,如不解決,朝廷遲早要被宗室給拖垮了不可。這是個棘手的問題,而崇禎皇帝現在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畢竟宗室問題在哪個朝代都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