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四十四章 文 / 崇禎王朝

    與此同時,明朝政府正在為崇禎皇帝納娶蒙古貴妃作著準備,大多數的朝臣以為這回朝廷邊境的問題有了一些保證,所以朝廷與蒙古的邊境守備力量放鬆了警惕。t崇禎重金打造的薊鎮防線也不例外。

    崇禎二年六月中期,崇禎皇帝率領內閣及六部大臣,在京郊檢閱了朝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鑄造的紅夷大炮。這種大炮是引用歐洲技術生產的鐵鑄前裝滑鏜炮,與採用國內技術生產的火炮有以下優勢:

    一是設計優良,它的炮身各部位的尺寸,如炮管長度、炮壁的厚度等都與火炮的口徑成一定的比例;

    二是炮瞄系統採用了孫元化明的「銃規」,銃規「以同為之,其裝如覆矩,闊四分,厚一分,股長一尺,勾長一寸五分,以勾股所交為心,用四分規之一,規分十二度,中垂權線以取準」,用銃規瞄準,改準星、照門目測瞄準為儀器瞄準,使火炮的更加準確。

    三是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因為整體設計先進,炮身長,彈道低伸,並且口徑大,裝藥多,因而殺傷力大,配備只有明朝獨有的開花彈,絕對是守城利器。

    經過射擊演示,無疑使朝辰們受到了震撼,如此利器,比朝廷裝備的火炮更加犀利,但確是由外國引進,使得朝臣們感受到了一絲威脅。

    崇禎皇帝觀看演示後,龍心大悅,當即表彰了有功人員,孫元化等火器司的人員都受到了皇帝賞賜。皇帝親自命名這批火炮為「威武無敵大將軍火炮」。八十門大炮,其中三十門運往遼東前線;二十門拱衛京城防衛;三十門運往薊鎮,鞏固邊防。

    大臣們對於皇帝還如此專注薊鎮防禦有些不解,既然朝廷和蒙古已經和解,按道理朝廷北部邊防應該是不成問題,再說以現在薊鎮的防衛能力,足以應付蒙古人的擾邊行動。但是崇禎皇帝還是不放心薊鎮的防衛能力,畢竟薊鎮離京城太近了,騎兵七天就可以從薊鎮打到京城,再說,崇禎皇帝實在是不放心蒙古人。

    說實在的,即使蒙古人和朝廷合作,也難保在後金的武力壓迫下,一些蒙古部落會協助皇太極,尤其是喀嘛沁部,歷史上就是皇太極以喀嘛沁部騎兵為先導,從薊鎮攻入的京畿地區。

    崇禎二年十月,對朝廷來說又是一個不錯的月份,從各地傳來的消息捉,因為朝廷施行了新的政策,民眾的負擔有所減輕,而各地的督撫切實貫徹朝廷的各項措施,所以在廣大的地區經濟好轉,農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展。

    朝廷派往蒙古的迎親隊伍已經開往遼東了,而王怍遠和錢龍錫也一直呆在遼東,為了鄭重起見,他倆被任命為迎親的正、副使。內閣大臣作為迎親的正、副使,足以看出朝廷對於和蒙古關係的重視程度,方哲也十分高興,明朝政府實現了諾言,在一些邊境地區已經逐步的開通了「馬市」,蒙古各部落安然的度過了災荒,他們十分感激明朝政府,聽說方哲和明廷結親,他們也備了厚禮趕往高台堡一起迎接明朝的迎親隊伍。

    朝廷的迎親團和蒙古的送親團在高台堡接洽,因為蒙古個部落把方哲和明朝結親當作了一件大事,6續有一些蒙古領來到高台堡慶賀。王怍遠和錢龍錫還有一個使命,那就是聯絡和蒙古的感情,他倆看到有這麼多的蒙古部落領,覺得是籠絡蒙古的一個不錯的機會,怍遠和錢龍錫就趁機以朝廷的名義舉辦宴會,宴請這些蒙古的領,再宴會期間也有一些部落的領私下也表達出要和皇帝結親的意願。王怍遠和錢龍錫出於朝廷長遠利益的考慮,也是暗地裡鼓勵這些蒙古領向朝廷寫奏章表達他們的意思。

    因為王怍遠和錢龍錫在高台堡舉行了大規模的宴會,所以迎親的隊伍的行程被耽擱了,王怍遠和錢龍錫只好寫奏章向朝廷和皇上解釋,好在他倆也是因為公事,只有禮部和都察院埋怨了王怍遠和錢龍錫幾句,並沒有幾個大臣來彈劾他倆。

    在北京城,禮部舉辦了盛大的迎接儀式,內閣、六部,再京四品以上的官員都出席了在紫禁城舉辦的宴會。因為這回只是納妃,但皇上納的是蒙古妃子,宴會舉辦的必須隆重,但是卻不能違制,著實讓禮部花了一番心思。

    崇禎皇帝應付完朝臣後,就回到後宮去見新娶來的蒙古妃子。根據從蒙古傳來的消息說這回他迎娶的是方哲的小女兒塞罕貝,據說十分的美貌,聽說塞罕貝在蒙古語中是鮮花的意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崇禎皇帝也是經過了一番皇家禮儀後,才進入洞房。說實在的,崇禎皇帝實在是厭煩了這些繁雜的禮儀。雖然說他想廢棄這些禮儀,但是想來想去覺得在現在還不太現實,上下尊卑的觀念已經深入了人心,並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終於見到新娘了,崇禎皇帝一挑起蓋在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映入眼簾的是個年輕麗人,看年紀不過是十五、六歲。在後世可是一個沒有煩惱的少女,可在當下,卻要為人婦。還真讓崇禎下不去手。

    要說這個塞罕貝還真是美人胚子,只要在幾年,一定會是一個大美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新娘並不怎麼會漢語。只能粗略的交流,看來還要多加調教一下才好啊。

    卻說在蒙古,並不是所有蒙古領都贊同方哲的做法,哈桑看到方哲已經和明廷結了親,覺得自己和後金結盟的事情必須加快腳步了。一方面他加快了部落的戒備力量,另一方面,他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加緊勾結皇太極。

    反觀後金一方,皇太極正愁怎麼打擊明朝呢,這哈桑的信使就到了。這另皇太極異常的興奮,這可是天都幫我皇太極的忙啊。可是皇太極還是有一些疑慮的,眼下蒙古和明朝的關係正是良好的展時期,這個哈桑怎麼會挑這個時候和我合作,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皇太極拿不定主意,但是又不願意放棄這麼好的一個機會,於是他找來範文程商議,這個範文程也覺得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遼西袁崇煥防守嚴密,以後金的實力,實在是沒有辦法攻破遼西防線,如果硬要攻擊,只能再演繹一次寧錦大戰,後金皇太極除了損兵折將外,不會有另外一個結果。

    但是從蒙古借道進攻明朝薊鎮防線的結果就不同了,因為明朝承平以久,尤其是薊鎮防線,根據範文程對明朝薊鎮防線的防禦評估,那是整個明廷邊防的薄弱環節,尤為重要的是那距離京畿太近了。

    皇太極和範文程商議良久,都覺得放棄這麼一個機會太可惜了。恰好哈桑的親信信使來到瀋陽晉見皇太極,表達哈桑對皇太極的忠心,並指天盟誓決不背叛後金,皇太極和範文程見到這個信使這麼有誠意,便有八分相信哈桑的誠意。

    範文程提出讓哈桑親自來一趟大金國,猶哈桑親自晉見皇太極。然後私下裡範文程又重金賄賂了這個使者,希望他能說動哈桑能到大金國一行。這個使者看到這麼多的金銀,當下聯聯點頭,表示會盡力勸說領晉見皇太極。

    同時在明朝,還沉浸在皇帝納妃的喜慶氣氛當中,畢竟這是一個大事,可以說在朝臣的眼中,蒙古已經是朝廷的盟友了,解決北方的邊患那是指日可待的。就連內閣的那些大臣也是持這種態度的。

    皇上迎娶新妃子,在後宮看來是理所應當的,畢竟按常例皇上的後宮應該是有幾十個妃嬪的,現在皇上後宮佳麗太少。周皇后和田貴妃心裡想的是在皇上心情大悅的時候為自己的父親求求情,求皇上放過他們,畢竟那是自己的親人啊,雖然說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為所欲為,但看在以往的情分上能重輕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