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亡宋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三章 背峞軍 文 / 亡宋

    五百人,齊聲喊殺,聲音震天,不只是此營地,就算是旁邊營地也都聽見了。

    這五百人就好像狼,宋軍現在就彷彿羊,就算一百頭一千頭羊沒有了牧羊犬,也會讓一頭狼分食。

    方天定挑飛唐猛的屍身,衝上前去,開始揮舞無常的攝魂棍,每一次揮動都要帶走一條性命。

    直到此刻,這些參軍不久,訓練的天昏地暗的千人隊才知道刀的強處。

    一桿長槍,或是鐵頭或是包鐵,才費多少鐵料,但是一把鋼刀又要多少鐵料,若不是鋼刀有很大的優勢,打造鋼刀做什麼。

    方天定教會眾人的刀法,最基礎的都是格擋,然後才是劈砍,最後訓練到了比較純熟的時候才引入了格擋反殺的技巧。

    對上長兵器,只要當下前一擊或者兩擊憑借勇往直前的氣勢,衝近敵人五尺範圍,持刀的人幾乎可以說是必勝。

    當然,前提是敵對雙方都是同等實力的士兵,實力到了一流高手之後,又是另外一番界定。

    五百頭餓狼殺入羊群之中,那絕對不會是無聲的恐慌。

    各種喊殺聲,痛苦尖嚎聲不絕於耳。

    這一千人中,有些是參加過息坑之戰睦州之戰的,殺過人,有些確實新人,沒聞過血腥。

    世上有三種人,一種人見血會暈,一種對流血沒有感覺,一種會瘋狂的喋血。

    雖然第一種人最多,但是在一中氛圍之下,這種對血的感覺也有可能轉變。

    出征之前,方天定說,數千兄弟,在遂安被屠戮,遇到這些敵人怎麼辦?

    那當然是殺殺殺!

    這個時候,真的是見血殺紅眼。

    很多人強忍著想吐的感覺,揮舞戰刀,當血腥沾進嘴中時,卻不自覺的抿了抿,再殺下去,便對這腥甜的味道不自知了。

    宋軍越圍越多,卻開始崩潰了,還未戰,主將先亡,一頓砍殺,卻折殺眾多兄弟。

    士兵,也是人,也有恐懼感,當那個鼓動他們的人死去後,無邊的恐懼再次襲來。

    整個營地,作為後軍,擁有兩萬士兵,竟然被五百人殺的丟盔棄甲,不是說這五百人如何強悍,而是因為氣勢問題。

    在方天定的帶領下,千人隊氣勢如虹,兩萬宋軍卻因主將戰死,心生恐懼。

    冬日剛去,新春伊始,本是寒冷之時,卻因為十二萬大軍的糧草燒紅了半邊天。

    眾多兵丁熱的汗流浹背,卻也因為這熱浪,每一次揮舞戰刀更加通透。

    鐵血之軍的第一步,已經跨出。

    忽然之間,方天定似乎想到了這支軍隊的名字。背嵬軍,或者說背峞軍。

    這個名號本來來自歷史上的韓世忠親兵,意思是背酒壺兒的軍隊。

    主將的酒壺,自然要親信才能背。

    後來岳飛立軍,模仿韓世忠的軍制,也建立的背峞軍。

    當那一本岳飛傳出來之後,背峞軍就徹底的聞名於世了。

    到了這一世,方天定也就無恥的借鑒了韓世忠大發明家的又一發明。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睦州鐵礦已經開始打造鎖子甲了。

    方天定看到周圍躺著的一地屍體,都以及沒辦法計算殺了多少人了。

    雖然宋軍被殺退了,但是旁邊還有六個營地,若是被團團圍住,那就慘了。

    雖然計劃幾乎很順利,只是在最後出了點小差池。但是憑借殺死對方主將的氣勢,一鼓作氣殺了這麼多人,損傷不超過五十人,已經是驚天大勝。

    見好就收,方天定大喝:「集合!」

    所有人一聽見集合二字,便知道太子要做什麼了,事先約好的,若是集合,一定是集合突圍。

    聽到這條命令的方家軍千人隊,或者說未來的背峞軍開始一同高喝:「集合!集合!」

    令行禁止就是這樣,當命令下來之後,所有人都不再猶豫不再戀戰直接開始向方天定所在的方向集合。

    不到片刻,所有人都圍了過來。

    不知是不是上天幫忙,這個時候,天空竟然開始飄落小雨。

    冬天的雨,就算下的再大,也不會太誇張,所以根本不可能掩藏背峞軍撤去的路線。但是起碼能起到掩飾的作用。

    當五百人集合之時,瞬間就由各小隊統計出了傷亡,四十三死,十二重傷,三名輕傷。方天定當即決定,帶走屍首。

    這樣一來,眾人就得再殺回去一次,又要耗費不少時間,但是在背峞軍,太子的命令就是天,太子命令一下來,所有人毫無怨言的又衝了出去,畢竟,倒在地上的,是自己的兄弟。

    當滿營的宋軍都在慶幸這些從天而降凶神惡煞的紅巾軍撤退之時,卻看到這些人帶著更兇惡的面孔,再次沖了回來。

    許多宋軍當時就嚇得癱軟在地了。

    這時有人去抬屍體,這些宋軍瞬間就發現了背峞軍的企圖,以為有機可乘,有些人竟然反衝向前想要偷襲。

    背峞軍沒有抬屍體的人看到有人偷襲,不防守,反而直接衝殺了出去。又是一陣殺浪滔天。血水和著雨水,侵入黃泥地的營地中,顯得那麼詭異,那麼恐怖。

    再沒有人敢膽阻攔背峞軍的行動。

    眾人抬上屍首再次集合,方天定命令清點人數之後確定,五十一具屍體四百四十九人,加上自己,五百零一,一人不少,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下令:「抬著兄弟的人往中間靠,外圍兄弟警戒!」

    眾人在訓練中就習慣了太子與自己等人兄弟相稱,也沒有做出驚訝的表現,隨即組成方陣,殺了出去。

    當眾人從此營地中西門出來之時,其他幾個營地的援兵已經出來了。到處都是兵馬。

    方天定帶領手下向著既定的方向逃遁。

    營地外急行,不到半個時辰,眾人竟然帶著屍體急行了十里。整個過程最多一刻鐘多一點時間。

    當到達約定地點之後,方天定大喝:「南國!」

    南國,就是這一次大戰接頭的暗號,他們五百人去了,另外四百多人以及最初去收集宋軍衣服的十數人這是負責警戒與挖陷阱。

    其後,宋庭的騎兵小隊已經趕了過來,確定了眾人的位置,又離開數人,前去通報。

    童貫看著已經被雨澆濕快要熄滅的大火,以及已經沒辦法吃的糧食,不由心中震怒。王者小吳子過來,隨即問道:「統計出來沒有?死了多少人?」

    小吳子低頭道:「傷亡三千七百二十九名,其中輕傷沒有,重傷二十七人。燒燬糧食三萬石,軍裝一千七百二十套,棉襖三百八十套,木遁一千三百面,轅車十八兩,一千九百兩紋銀一千七百貫銅錢化水!」

    童貫聽著傷亡,不由大怒:「唐猛呢?」

    唐猛作為當年追隨自己陣法西夏的得力大將,一直很受自己重用,所以才派他鎮守後軍,護衛糧草,又是江南地勢平台,無險要可守,所以糧草隨軍駐紮,並沒有另立大營或者推入遂安城。沒想到出這麼大的紕漏。

    童貫怒了,攻下蘇州,遭遇那麼強的抵抗,全殲敵軍不過傷亡一萬人,小小遂安城,七尺城牆,三寸大門,竟然讓自己折殺一萬眾士兵,如今,加上火頭軍,整個軍隊都湊不滿十二萬人了!

    童貫再問:「多少敵人?」

    小吳子低頭有些猶豫道:「據統計,因該不超過千人?」

    童貫回頭不巴掌拍斷大帳木柱:「一千人?」

    小吳子艱難的吞了一口口水:「因該是五百人左右,敵軍傷亡不超過七十人!」

    童貫腦中突然如炸雷轟響,這,難道是要我童貫當歷史的笑話嗎?五百人偷營,殺死了我三千人,燒燬了十五萬大軍將近十天的糧草,飄然而去,傷亡不超過七十人,一具屍體都沒留下。

    童貫終於忍不住罵道:「***敵人是鬼嗎?」

    小吳子苦笑:「那些個被嚇得癱倒在地逃過一劫的人,說他們就是鬼魂,是無常。」

    童貫大火,憤怒已經讓其失去了理智:「追擊!追擊!全部殺死!」

    自從征伐西夏一來,還沒有遭逢如此慘敗的童貫怒髮衝冠,眼瞳張裂,似乎要崩開了一般,手中長劍扯了出來。大喝:「追不上這群賊子,眾將提頭來見!」

    這當然不可能,但若是真的找不到,童貫也可能找兩個沒背景的倒霉蛋發洩怒火。

    遂安童貫大營西去十里,將近一萬大軍馬不停蹄的衝入那矮山後的小樹林。

    武俠小說中有一句話叫做縫林勿入,進去會要人命。但是現在,這一萬人也顧不得許多,直接衝了進去。

    騎兵小隊探查出那敵軍躲入了這林子。

    其實不死躲,而是穿林而過,這片林子十分大,直接繞過了遂安縣分水縣,直通鄧元覺鎮守的桐廬縣。

    那一萬大軍除去兩千人鎮守後軍其他八千人盡數衝入了林子。

    整整一千人,挖了三天的陷阱,加上五百人徹夜巡視掩蓋被野獸破壞的陷阱,足足不下一千個大刺坑。眾多滾木坡,泥漿坑,錯落無序。

    林子中,外圍並沒有這些。

    若是外圍就有豈不是嚇走了敵人。直到半刻鐘這八千大軍以雷霆掃穴的速度砍伐荊棘衝入林子深處之時。

    死亡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方天定不記得歷史上是否有大量使用小型連環陷阱的戰例,只是記得有很多偷襲火攻的戰例,但是現在準備倉促不適合火攻。方天定隨即想起了野人山,隨即下定決心,人造一個小型野人山。

    造不出野獸毒蟲,造的出沼澤刺坑。

    一對對人掉入陷阱之後,都是大吼,痛哭,後面的人卻不知道是什麼聲音,只以為前方找到了敵人開始交戰了,更加急不可耐的衝了上去。

    有些人衝過卻沒有引發陷阱,而是險而又險的衝到了更深處,才觸發陷阱,後面跟上來的人就只好掉進陷阱了。

    初四凌晨,沒有月光沒有星光,嚇著小雨,林中十分黑暗,帶火把的人在少數,加之陷阱選擇的位置都是稍微有地形起伏的被角之處。

    當宋軍統領發現情況不對之時,整個森林中哭喊聲已經響的震天了。

    三千七百人,掉入陷阱,盡皆緩緩流血而死,或者直接被淹沒在泥漿之中。

    正月初四,酉時三刻(十八點)當一千背峞軍進入桐廬縣之時,童貫快馬加鞭的八百里緊急軍情,已經送到了開封。

    宋徽宗會不知道自己的八十萬禁軍是什麼貨色,童貫大軍只剩下十一萬了,宋徽宗丟下了正在畫的畫兒,招來了馬植。

    這修羅鬼軍到底是什麼來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