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僭越
小翠臉色蒼白,美目閃動著羞臊驚懼惱怒的複雜之色看著陳燁,突然摀住小臉,喊道:「你、你欺負人」哇的,大哭了起來。
陳燁愛戀疼惜的瞧著小翠,半晌,歎了口氣道:「妹子,哥知道哥這番話很傷人,可哥真的很生氣甚至很憤恨。我生氣憤恨的是,哥沒變,依舊是在李莊那個每晚都欺負你疼你愛你的哥,在哥的心裡,這世上沒什麼比你更重要的了。可是妹子你變了,尤其是知道哥是王爺後,開始變得多心,變得不相信哥了。妹子,難道在你心中,哥就是你想的那種只有**沒有愛充滿功利心的男人嗎?」
小翠嬌軀一顫,哭聲小了,但依舊捂著臉,哭泣道:「不是我變了,是、是你嚇著我了,我、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你不再喜歡我,甚至討厭我了。」
陳燁一愣,將小翠攬進懷裡:「妹子,你別哭了,抬頭看著哥。」小翠猶豫著慢慢放下手,美目紅腫,俏臉梨花帶雨的望向陳燁。
「跟哥說,哥做了什麼不妥的事,讓妹子如此擔驚受怕?」陳燁心疼的親吻著小臉上的淚水,輕聲問道。
小翠抽泣道:「你對其他幾個村和藥董會的決定,嚇、嚇著我了,沒有他們的幫襯,當初咱們就不會那麼順利鬥敗孫立,也不會有巨鹿藥行的。可你如今卻要將他們,哥,你變得冷漠絕情了,變得妹子對你又驚又怕。」
陳燁靜靜地瞧著小翠:「妹子,哥問你,李莊遭難時,那幾個村都在幹什麼?」
小翠一愣,抽泣道:「他們也是沒有法子,咱們惹得是楚王,他們都是無權無勢的小民百姓,出頭幫咱們也會白白送死,他們這麼做情有可原的。」
陳燁笑了一下,沉聲說道:「你說的不錯,朱英僉是太祖嫡系子孫,天潢貴胄,面對他的殘暴,身為小民百姓惶恐不敢出頭,是情有可原。可是據官洲錦衣衛所密報,朱英僉僅僅封山路圍捕了三天,他手下的護衛就滿載著銀庫的銀子離去了。可乾爹、二叔還有你和李莊老少卻又在山上忍饑挨餓了五天,要不是我三位義兄悄悄上山尋找,找到你們,將你和香巧她們還有二叔接下山,躲在他的外宅內,又悄悄派人往山上運吃的,你們才逃過這一劫,不然恐怕等到我回來,你們我還能見到幾個?」
陳燁臉色陰冷,雙目閃爍著暴怒,冷聲道:「大半個月時間,毗鄰李莊的其他村明知道你們就在山上挨餓,可他們又做了什麼?什麼都沒有連一口乾糧都沒給過你們我陳燁從沒虧待過他們,可他們卻是這樣回報我和你們的。你說我冷漠無情,我倒是覺得人世間最冷漠無情莫過於他們」
小翠震驚的看著陳燁,陳燁這一番話,將她陷於歉疚並由此驚恐擔憂自己將來的心驚醒過來,慢慢垂下粉頸,第一次冷靜的想著生過的這一切。
陳燁沒有說話,慢慢摟緊了小翠,雙目冷冷的瞧向涼風掀起層層漣漪,日光揮灑而下泛起大片炫目光彩的湖面,嘴角綻起了猙獰。好半天,小翠抬起頭,俏臉全是歉意羞愧的瞧著陳燁,輕聲道:「哥,我錯了,我不該瞎想的。」
陳燁抬手輕擦著凝脂滑膩臉蛋上的淚痕,笑道:「傻丫頭。這回願意跟我回京城了吧。」
小翠溫順乖巧的點點頭,美目露出求懇之色,低聲道:「我跟你回京城,但是你能不能答應,不要讓玉兒和嬋玉也回來。你放心,我會乖乖待在王府內的。」
陳燁愣了片刻,無奈的苦笑道:「你再讓我想想吧。你們啊,沒一個讓我省心的。」
小翠抿嘴一笑:「我就當你答應了。」開心的從陳燁懷裡掙扎著起來。
陳燁鬱悶的活動了幾下手指,感受著指間的軟滑,歎了口氣:「罷了既然答應了你,那你的條件我也答應了吧。」小翠臉上的笑容僵住了,驚愕的瞧著陳燁。
陳燁苦笑道:「以後你這丫頭再敢說我心裡沒你,我可真要悲憤地投湖自盡了」
「可、可是,哥,為、為什麼?」小翠有些語無倫次問道。
陳燁笑著站起身,輕拍了拍滑膩的臉蛋:「你剛才有句話說對了,本王最心愛的女人怎能讓人壓住風頭,沒了面子。不過,丫頭,你可聽好了。本王是懷著自虐的悲壯心情放過了你,你可要爭氣,不要當真本事不濟,輸給那兩個丫頭。」
「哥,你真好」小翠興奮的撲進陳燁懷裡,開心的咯咯嬌笑起來:「哥,你就瞧好吧,妹子保證給你爭臉。」
陳燁使勁眨了眨眼睛,欲哭無淚的低聲道:「爭不爭臉現在不重要,妹子,哥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你能不能臉皮厚點,今晚就讓哥先斬後奏了吧。」
小翠羞驚得急忙掙脫開陳燁,尖叫道:「不行」
陳燁苦著臉,使勁摳了摳耳朵眼,悲憤地嚷道:「不願意就算了,至於這麼大聲嗎?耳朵都快讓你震聾了。」
小翠小臉如火一般燙得驚人,扭捏了片刻,邁動蓮步來到書桌前,拿起紫砂茶壺,倒了一碗茶,吃吃笑道:「讓哥火了,小妹給哥賠罪,哥,喝碗涼茶吧。」
陳燁歎了口氣,接過茶碗,點頭道:「涼茶敗火,妹子你的醫術沒白學,用的真是地方」
小翠含羞撲哧一笑,抬頭瞧了一眼灼熱的日頭,輕聲道:「大伯和爹他們快到了。希望這次藥董會能開的順利,其他村的藥董們不要節外生枝。」
陳燁將涼茶一飲而盡,冷笑道:「節外生枝?他們有這個膽子嗎?我是壓了很久,才勉強壓住心裡的怒火,念在昔日那點情分,僅是趕他們出藥行。他們若是還敢不識時務,那就看他們的頭是不是和他們的嘴一樣硬」
小翠臉色微白,沉默了片刻,瞧向陳燁:「哥,妹子求你了,能不能這次藥董會由妹子主持?」
陳燁靜靜的瞧著小翠求懇的小臉,心裡一軟,苦笑道:「哥能拒絕嗎?也罷,但是我讓李准在場幫襯著你。」
涼亭外,青石板道上李准、劉全寶和三才快步走了過來。小翠抬眼瞧著他們,眼中閃過一抹哀傷,輕聲道:「劉掌櫃和三才來了,應該是大伯和我爹回來了。」
「全寶(三才)叩見東家(王爺)。」劉全寶和三才翻身跪倒,同時說道。
陳燁笑著揚了一下手,劉全寶笑著站起身,三才偷眼瞧了一眼劉全寶,猶豫著也慢慢站起身。
「東家,老太爺和李藥櫃還有藥董們來了。」劉全寶笑著說道。
「李准,你服侍著娘娘,一同去瞧瞧。」陳燁沉聲道。
李准躬身笑道:「是。」走上前抬臂恭請小翠搭扶。小翠俏臉微紅,有些猶豫的瞧了陳燁一眼,暗暗吸了一口氣,將手輕輕落在了李准手臂上,李准微躬身攙扶著小翠邁步走出了涼亭。
陳燁沉默了片刻,說道:「全寶,你也一同過去吧。」
劉全寶一愣,笑道:「東家,全寶不是藥董哪有資格,」話猛地停住,驚喜不敢置信的瞧著陳燁。愣了片刻,翻身跪倒:「全寶謝東家賞識。」
陳燁微笑著伸手拉起劉全寶,點點頭。
「哎」劉全寶激動興奮的轉身要走,陳燁突然道:「給三才也安排一把椅子,以後他有資格聽藥董會。」
劉全寶一愣,驚喜地望向早已驚呆了的三才,笑道:「三才,還傻愣著幹什麼,王爺抬舉你了,還不趕快叩謝王爺。」
三才身子一顫,撲通跪倒在地,激動地全身顫抖,半晌,哽咽道:「三才叩謝王爺抬舉,王爺的恩遇,三才永銘終身。」
陳燁笑道:「起來吧。記住本王的話,凡是和本王一條心的,本王都不會忘了他。」
「三才永遠記在心裡。」三才抬袖擦去奪眶而出的眼淚,躬身說道。
劉全寶過去,拍拍三才的肩膀,感傷的說道:「狗子兄弟地下有知你能這麼出息,他也會為你高興的。」
「大掌櫃。」三才嗓子眼堵,淚水又奪眶而出。
劉全寶笑道:「大老爺們哭什麼,擦了眼淚,娘娘和李總管已經過去了,咱們腳步快點,可別讓娘娘等咱們。」三才忙應了一聲,和劉全寶急匆匆奔向花府正廳。
花府正廳台階上,李小翠背負著手,俏臉一片平靜的瞧著遠遠走過來的李老漢等人。
李准微躬身站在小翠身旁,微瞇著眼同樣瞧著邊走邊指指點點嘻嘻哈哈的鄭有等藥董,嘴角微微綻起一抹冷笑。站在台階下的劉全寶興奮的笑道:「娘娘,老太爺和大藥櫃他們來了。」
鄭有邊打量著沿途環環相扣造型別緻典雅的院落,邊笑道:「大藥櫃,這宅子真講究,等開完藥董會,咱們跟王爺說說,在裡面好好住兩天。」
李二臉色陰沉,強笑了一下,沒有吱聲。李老漢笑道:「老哥幾個都是藥董,燁兒一向很抬舉咱們這些老傢伙,你們要是中意,住多久都沒啥。」
「那是,大掌櫃,呸呸呸。」王橫急忙連啐帶輕扇了自己臉幾下,笑道:「看我這糊塗腦子,大掌櫃以後是萬萬不敢叫了,要改口恭稱王爺了。老哥幾個,這真是做夢都沒想到,大掌櫃竟然是景王殿下,活了大半輩子,竟活出了人樣,這回該輪到咱們抖威風了」
鄭有、鄭二牛、周大福、王橫都咧嘴笑了起來。跟隨在最後的李寶才勉強笑了一下,眼神閃動著畏懼心虛之色望向花府正廳。
李二臉色越陰鬱,感覺胸口一個勁地悶,憋得慌。「大藥櫃,這大喜的日子,你這是咋的了?」鄭二牛奇怪的瞧看著李二。
「是啊,大藥櫃,小翠那丫頭如今可是土雞變鳳凰,成了王妃,你該高興才是,哈哈哈哈哈。」王橫大笑道。
李二臉色微變,又勉強笑了一下。李老漢暗瞪了自己兄弟一眼,笑道:「他那條斷臂又有點不舒服,沒啥事。」王橫等人恍然,隨即又左瞧右看,嬉笑起來。
周大福抬眼瞧去,笑道:「快看,大侄女出來迎咱們了。咱們都別磨磨蹭蹭了,趕緊的,緊走幾步。」李老漢等人快步沿著青石板道走向正廳。
頭前引路的兩名身形彪悍的僕人還沒等躬身回稟。鄭有笑道:「有勞大侄女,」
話剛出口,李准勃然色變,厲聲喝道:「放肆你是什麼豬狗不如的東西,敢如此不敬,拿下」
兩名引路的僕人聞言,身形如陀螺一般,急轉過身,一個箭步就到了鄭有身前,一個扭住雙臂,一個上前一腳將鄭有踹跪在地上,上去揪住髻,將頭狠狠的按在地上。李老漢、李二以及鄭二牛等人全都驚呆了。
小翠微微歎了口氣,輕聲道:「放開他。」
李准急忙道:「娘娘有旨,把那下濺的狗東西放開。」兩名僕人急忙鬆開鄭有。
鄭有暈頭轉向的哆嗦著爬起身來,驚駭的瞧著台階上臉色平靜的李小翠,不敢相信剛才生的這一切是真的。驚怒的扭頭瞪向李老漢和李二,剛要張嘴怒罵。
李准陰冷尖厲的喝聲再次響起:「大膽你們這群賤民見到王妃娘娘竟然還敢站著,不行跪拜之禮,咱家看你們是不想要自己那條狗命了還不給我跪下」
鄭有等人身子一顫,一路興奮昏的腦袋直到這時才徹底清醒過來,也徹底的意識到,面前的李小翠再已不是昔日的李小翠了,而是景王殿下的王妃。地位的懸殊,等級的森嚴,以及李准的厲喝,都讓他們剛才還興奮得燙的身體瞬間掉進了冰窟窿裡,身子冰冷到了極點。急忙驚恐萬狀的跪伏在地上,顫抖著參差不齊的喊道:「小民鄭有(鄭二牛)(周大福)(王橫)(李寶才)叩見王妃娘娘。」
李老漢和李二從震驚中醒過神來,失神的望向小翠,剎那間,台階上負手站立的小翠變得陌生到了極點。
僭越之罪意味著什麼,自從明太祖朱元璋頒布《大誥》《律令直解》曉諭全國百姓以來,到了大統朝,可說是不識字的山野荒民都能默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