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弟之意,若是征服波斯全境,這阿拉伯帝國,並不需要多久?」李恪則思考了一下李泰話中的意思。
李泰點點頭「確實如此,並不需要多久,亞力山大征服波斯只需兩年,這大食就算難一些,但也不會需要太久。貞觀十一年,薩珊波斯就連續被大食大敗,這大食可才攻擊波斯沒有幾年吧。畢竟,你們可能不清楚,這阿拉伯,他可不是僅攻打波斯一國啊,還有北邊的拜占庭,西邊埃及等啊。我能斷定,大食必定先西滅埃及,後東滅波斯。但是,一直與薩珊波斯酣鬥不已的北邊拜占庭,卻無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帝國,就算是來自阿拉伯沙漠的大食再強大,亦奈何不了它。鼎盛時期的拜占庭帝國,跨歐、亞、非三大洲,為歐洲抵擋住了來自東方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脅,夠資格被譽為『西方文明的保護神』。」
「哦,還有能被四哥如此推崇的帝國?」李漱也好奇起來。
李泰笑著摸摸鼻子「當然,歷代歷史中,還沒有一個千年帝國出現,而這拜占庭無疑是一個,甚至是唯一的一個,我華夏可是沒有啊。」心裡有感慨起來,歷史上的拜占庭帝國其實一直都面臨著非常不利的戰略環境,帝國的千年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
從公元6世紀開始,為爭奪東西方商路(即絲綢之路)和小亞細亞的霸權,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在1oo年間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戰爭。查士丁尼一世時期,為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輝煌,進行了長達2o多年的征服西方戰爭,相繼與北非汪達爾王國、意大利東哥特王國、西班牙西哥特王國作戰。6世紀末以後的一個世紀,拜占庭一直抵禦來自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倫巴底人的進攻。從7世紀開始直到11世紀,南方崛起的阿拉伯人對拜占庭帝國構成最嚴重的威脅。11世紀中期至12世紀,東方的塞爾柱突厥又成為拜占庭更大的威脅。
李恪也不禁想瞭解起來了「這拜占庭,莫非還真是千年難得一遇的希奇嗎?四弟且說說看,它怎麼就如此強大的?」
李泰淡淡笑了下,才無奈地講述:拜占庭處於非常不利的戰略環境,而正是強敵環伺、戰爭不斷的地緣形勢迫使拜占庭帝國為確保生存而不斷進行軍事創新。拜占庭帝國的很多君主都很重視軍事創新。查士丁尼一世勵精圖治,推行「一個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積極推行改革並動對外戰爭。而由皇帝伊拉克略一世實行的軍政兼容、兵農合一的軍區制改革,則使拜占庭帝國進入近五百年的展強盛期。
聽了李泰的話,眾人沉默,而李治則喃喃「五百年的展強盛期,千年帝國的國運,這是怎樣強大的一個帝國啊,我大唐又能持續多久呢?」
李泰不禁苦笑,大唐麼?貌似3oo年都沒有,才29o年吧,比之薩珊波斯的427年,尚且少了一百多年。不說白衣大食,就那5o8年國運的黑衣大食,也比華夏歷代王朝多啊。可見,華夏自古那引以為傲的儒家文化,孕育出的帝國、朝代,甚至不如宗教狂徒或是軍事帝國來的長久,或者說,我華夏的政體,政治制度,很有問題
「一袋金子,預示薩珊波斯遍地黃金,那麼一袋泥土,則標誌薩珊波斯有廣大的土地,還是預示其必定滅亡呢?以前或許是吧,不過,有了我們大唐的插手,那麼,這結果,可能就不盡相同了吧」李恪覺得氣氛比較低沉,於是就轉移話題,回到原來問題上。
武照嘴角一揚「那就看,我大唐準備對其如何了。是挽救,幫其復國,還是坐觀其滅亡」
黛麗雅並不說話,僅是看著這三位有可能扭轉局勢的王爺。因為,她是聰明人,若非她是聰明人,就不會直接找上李泰這位受帝寵的王爺。女人的直覺告訴她,就算去親見大唐皇帝,上了大唐的朝廷,亦無人會挽救其民族、國家。
而歷史,也正是如此,李世民並不清楚那來自沙漠的白衣大食是怎樣的種族,有何等戰力,竟然可以迫使強盛一時的薩珊波斯瀕臨滅亡,而一慣遵守儒家教義,不可妄動兵戈的朝廷眾臣,亦反對出兵。畢竟,『兵,凶器也,聖人不得已用之』,最終,大唐也僅派遣使者,前往中東,希望面見阿拉伯白衣大食主人。而當波斯第二、三次遣使來長安之時,大唐不是準備,就是正攻打高麗。歷史又錯了一次可以改變的機會,大唐又錯過了一次可以很好地掌控中亞的機會。而高宗時期,薩珊波斯徹底被滅,即位者多次遣使大唐,而當高宗西滅突厥之後,卻也僅是助其在西域站穩腳跟,自行反擊,乃至最後,波斯帝國皇帝、貴族等都客死大唐。
李泰眼中鋒芒一閃,淡淡道「我不欲在朝廷之上與那幫老儒生理論,但是,我卻是極力贊同出兵薩珊波斯。現在的大唐可能不太重視,但若是不出兵,後世之人定會惋惜。且,我本人一直有將儒家從那神聖地位拉下來,讓它不再輝煌,不再具有那光芒耀眼的外衣,這能坑害人心靈的教義,我不唐不需要全遵守,只留其合適的,將不該出現,不適合大唐的一概都去了。而薩珊波斯與其保留的來自極西那古希臘的文明,正是衝撞儒家教義最好的方法。所以,這波斯,我大唐一定要出兵,我大唐既然開放,那就預示著,這儒家的衰弱將開始」
看到旁邊幾人那副詫異的表情,李泰愕然,後又自信一笑「你們遲早會知道,我儒家教義中,有那麼一部分是多麼愚昧了,是不可取的。在我眼中,法家更甚儒家,我大唐若想屹立千年,則必定不可崇奉儒家。而在薩珊波斯有,有一大批來自西泰的學者,以及其帶去的典籍,這點,黛麗雅很清楚」李泰指了指波斯公主,淡淡道。
「確實如此」黛麗雅肯定地點點頭。
李治不禁皺眉「可是,這儒家,畢竟是我大唐土生土長之物,且,並非如四哥所說的,如此不堪吧?」
李泰立即冷冷地憋了李治一眼「好,那麼,我給你提出的64條儒學弊病如何解釋?這些弊病,就是那些自譽為儒學大師的老儒生,怕是也會無言以對吧,那麼,我問你,光這點,你認為,儒家還有統治我大唐文學的資格嗎?它又憑什麼?僅憑它自聖人之手創造?這歷史是在展,年復一年的過,今年你晉王12歲,那麼,明年定是13歲,而不會是11歲。那麼,隨著歷史展,這儒家一樣需要改革,而漢朝、晉朝,貌似都有或多或少對儒學的跟改吧。這代表什麼,這儒家的地位,並不該如此推崇,只需見柬即可,何必奉為國學,一幫吃飽了撐著,閒暇無事,清談誤國,卻有自命清高的敗類罷了,談什麼儒學大師,談什麼儒學至上,哼!」
李治立即回不上來「這個,這」
李恪趕忙打圓場「好了好了,四弟,你也別吵九弟火了,這儒家地位確實該工一動,可惜,高祖即父皇都信奉儒家,若是按照你的說法,能將強烈衝擊、影響儒家的文明傳入大唐,則為兄我也一力支持」若非儒學是大唐最高地位,他李恪的命運,大概將會改寫吧。
ps:今天,有朋友提出,對於那位『南面稱孤』的武後的名字叫錯了。這個,花解釋一下,在隋、唐時期,女子只有姓沒有名。例如,李世民的文德皇后,眾所周知,她被稱為長孫皇后,即為長孫氏。剛進宮的武氏亦無名,媚娘是李世民封其為才人後,李世民送她的稱呼,大概也是類似於閨房之名吧。照是武後等上皇帝後,由她先明的,這裡用這個名字,花覺得比較順口吧。而唐朝最出名的太平公主,也是只姓李,沒有名字的。而且,要不如此,那女皇帝死後,也不會被追為則天大帝,另外,狄仁傑一句「陛下,您死後還能如何?不入李家宗廟,還能下葬在哪?」武後立即同意將流放的太子,也就是中宗接回。就是因為,古代女子是只從姓,卻無名的緣故。而至於盛唐時期的楊玉懷等,那就不相同了,畢竟,那已經展至『盛世』大唐了,而貞觀,也僅是個『治世』罷了。謝謝那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