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上馬就往宮裡趕,幸好今天是起個大早,要不早朝沒上,不知道又會鬧出什麼事。對於昨晚沒回宮的事情,康熙也沒時間問旁邊的曹寅,只能快馬加鞭的直往午門。
換好衣服,也不等蘇嬤嬤嘮叨,康熙他們就跑向乾清門,御門聽政已經開始了。在康熙早期的上朝聽政地點不是太和殿,而是乾清門前的廣場。乾清門是康熙居住的乾清宮前的宮門,把乾清門關掉,在門前放個龍椅就是了,大臣們在門前的廣場上分列兩廂,山呼萬歲之後,御門聽政就開始了。後來因為風雨不適而移動到太和殿那是後話。
康熙匆忙從乾清宮出來,還沒走到乾清門,就聽到了鰲拜的喝斥聲。不知道誰成了他的替罪羊,康熙急步向前,現多隆正跪在地上,而鰲拜正指著他大加指責。
康熙咳嗽了下,走出乾清門,身邊的太監才把乾清門關上。
鰲拜見康熙出來了,才停止對多隆的指責和眾大臣一起給康熙跪安。
康熙坐定假裝咳嗽的說道:「朕昨夜著涼了,所以今天來的遲了,讓大家久等。」
其它人還沒說什麼,鰲拜先行上前一步說道:「都是那些奴才伺候的不是,讓皇上你受涼了,來啊,把多隆這廝拉出去,革職查辦。」
御前侍衛是皇帝親自編製,不屬於內大臣管理,一般御前侍衛都統都是軍機處大臣。所以御前侍衛的都統,現在是鰲拜,按理,多隆作為鰲拜的副手,應該跟鰲拜感情不錯,實際卻是相反。
多隆性情耿直,這跟原先的鰲拜很相似,所以鰲拜很喜歡他,把他拉入自己門下。兩人的感情也一度十分和睦,多隆的副都統就是鰲拜推薦的。鰲拜的忠心,在順治的時候,那是無人不佩服的。
隨著康熙的登基,鰲拜的野心,這兩個曾經的師徒,反目成仇。多隆忠心事主,鰲拜欺君罔上,多隆對鰲拜的不滿,本著對老師的忠誠奉告,卻造成兩人天天的爭吵。
鰲拜對多隆不順眼,那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他老早就想把多隆的御前副都統的職位,給他四弟巴哈第四子訥爾杜。
康熙對鰲拜的話,很是氣悶,鰲拜要革多隆的御前侍衛副都統的職,也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想到這次竟然沒問過其它大臣就私自定奪。康熙其實還沒有親政,來御門聽政那都是擺設,不過一向有什麼大事都是四大輔政大臣集體商議。前幾次說這話的時候,還問過其它人,康熙自然也是力挺多隆,這次居然擅作主張,鰲拜最近對康熙越來越視而不見了。
康熙知道,鰲拜自從自己女兒落選的開始,就越加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自己聽皇祖母的話,忍,這次真是把自己勒急了。多隆的御前侍衛副都統的位置,康熙也放出話過,說是自己選的,誰有意見,就是對自己有意見。
見內侍衛要把多隆帶走,康熙氣惱的站了起來的吼道:「朕叫你們抓了嗎?」轉而又壓著怒火的對鰲拜說道:「朕這次著涼是自己睡不踏實,跟這些下人沒關係。何況,多隆是御前侍衛副都統,朕的衣食起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鰲大人加罪於他有點於理不合吧!」
康熙雖然以前對鰲拜也惱火,但從沒在他面前紅過臉過,還站起來,這次,他是真的氣不過。
其它大臣見康熙這麼說,兩頭都不能得罪的,不說話,全場一下安靜了下來。
鰲拜其實都只是找找茬而已,對於革掉多隆的職位,他是常掛在嘴邊,卻不見康熙今天這麼的生氣。心想這小皇帝長大了,對自己開始很有意見了,自己該小心應付了。
聽康熙說的有理,多隆是罰不了了,就轉變笑臉道:「皇上說的是,臣擔心皇上的龍體,衝動了。」又對旁邊的侍衛喝道:「還不把多隆副都統給放了。」
那些侍衛還在為放還是不放為難著,聽鰲拜的吩咐,才把多隆給鬆了綁。
康熙今天是積壓幾天的火氣,突然爆,本以為鰲拜會對自己又訓導起來。結果看著鰲拜那笑臉,康熙反而覺得有點毛。
康熙看著走過來的多隆,再看看那兩個退下的侍衛,康熙心想要是副都統都是鰲拜的人,那是很不妙的。
多隆還沒走到康熙的身邊,就有一個人對康熙稟告說道:「皇上,這次上三旗子弟比武昨天剛落下帷幕,爭得第一的是訥爾杜。」
一聽訥爾杜的名字,康熙才笑著看著鰲拜,嘴上誇道:「鰲大人果然會教導,你是大清第一巴圖魯,那訥爾杜就是大清未來的第一巴圖魯了。」
原來鰲拜今天還是為自己的一句話而來的。鰲拜要訥爾杜代替多隆,路人皆知。康熙那時候見鰲拜天天找多隆找茬,就隨口說副都統也是可以兩個的。他就知道鰲拜會提及,才提出上三旗子弟比武,誰得第一誰就可以出任。
訥爾杜這次入選,康熙並不意外,這也是他要堵鰲拜的嘴巴而已。而副都統的職位,是康熙欽點,鰲拜要是敢惹惱他,他就慢慢拖著。
大家聽完康熙那句話,等著封賞,康熙卻就此打住,沒往下說。
鰲拜沒有說什麼,只是對那個原先提意見的人,使下眼色,自然有人會為他說話。
那人會意繼續說道:「皇上,訥爾杜已侯在外面,副都統冊封什麼時候開始?」
康熙玩味的看著一直說話的班布爾善,沒有說話,這個鰲拜的傳聲筒,還真是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