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無極化境Sunline

龍騰世紀 現代很另類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文 / 無極化境Sunline

    現代很另類的情景,使我聯想到舊中國「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歷史

    sun1ine

    這情景本身可能並不具有諷刺性,而令我感到諷刺的是,這是出現在2oo8年1月14日的上海,市中心,福州路,文化街,某個叫做「大眾書局」的書店.

    我曾經遇到過「員工專用」的廁所,這可以理解,但是註明這樣抬頭的廁所,為我歷所未見,不知道有多少國人和外國人實地感受到,我大開眼界,萬分受教。

    在這個廁所入口左面的牆上訂著一塊相對周圍環境十分引人注目的綠色的牌子,牌子上面用顯亮的白字標明:

    「未購買書籍」、

    「請勿入內」、

    「謝謝配合」!

    請注意,這並不是塊手寫的牌子,應該是特別定制的,很難想像沒有該店相關管理人員的官方授權,僅僅是員工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可以造成的結果。

    附實地拍攝的照片為證,拍攝時間是:2oo8年1月14日,15:27:18。

    寫這篇文章對事不對人,我對這家書店本身沒有什麼意見。

    中國不是過去孤立的中國,中國站立在世界上。

    錯誤就是錯誤,應該承認錯誤,勇敢的面對,而不是逃避。

    這是態度問題,而不是形象問題,如只注重形象不重視態度,那麼同樣的事件還可能反覆的生。

    我覺不少國人很要面子,講大局,一旦面子似乎被保全了,大局好像被保住了,但是實際的態度卻壓根沒有真正地改變過。

    還有不少的國人,好像事事默不關己,怕得罪人,這樣的思想要不得。

    你以為不支聲地走過去了,自己就脫離關係了,卻不知道更多的人可能會現,而越多的人像你這樣,那麼就構成一個社會問題了,這是由歷史和文化決定的嗎?我不太清楚。

    而原本可以立刻得到解決的問題,倒逐漸地展出自己的規模效應了,最後可能這就不是你或者其他什麼人可以控制的了,這也不會是那些始作繭者真實夢寐以求的吧?

    如果有人現,眾人立討之,種種惡劣的現象可能立刻煙消雲散,思想逐漸得到轉變,一些欠缺理性思考的行為可能自然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了,這樣也就減少了不斷刻意地要去保住臉面,大局的可能,實現真正的自然而然。

    同樣現不少國人極具官僚作風,面對顧客,自己好像就是個天大的官了,擁有生死定奪之權能,一舉一動流露出霸道專橫之氣質和眼神,從言談舉止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自己卻好像毫不知情,豈不可笑?好像非要有個更大的「官」來壓一壓才會變得「馴服」似的。

    像這樣的情景,不是丟一個人的臉面,作為中國人,我認為中國人的臉面都被丟了。

    我認為這是中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我是中國人,我當然要維護中國人真正的形象。

    2oo8年1月14日星期一

    今天回想起來,昨天寫的讀者可能很難像我一樣瞭解兩塊牌子之間的聯繫。

    而我又是怎麼現的呢?我將從自我挖掘,寫在下面。

    私人的憤慨,如果沒有支持它的基礎,那麼可能即刻消逝。而我在看了幾個鐘頭書,昏頭轉向,四肢麻木,渾身抽筋,好像這樣寫比較搞笑,其實思想和寫作並沒有那麼嚴肅,之後,冥冥中仍然隱藏著什麼,這可能就不是私人的憤慨了,我放開自我向內在的真實之源詢問。不是,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塊牌子,不是我剛才看到的那塊,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對此我仍然疑惑,不知道頭腦中為什麼會出現這塊牌子。

    這塊牌子是殖民時期,殖民者視中國人如奴隸,在這樣的潛在思想的支配下,出現在上海的。

    那麼現代呢?

    現代是什麼時代?你可能舉出很多,但是你不會是「拜金錢為奴隸」的時代吧?出於什麼樣的潛在思想使得國人自己立下這麼一塊牌子,而又視而不見呢?

    在舊中國的那塊牌子出現的時代,人們不會認為自己是奴隸。那麼,不知道為什麼,反而到了現代卻變得如此地麻木不仁了呢。

    我看到了這樣一副畫面:

    一個個小小的木偶站立著,他們身如白雪,原本應該具有目光的地方,堅定地注視前方,作出防禦姿態,雙臂曲升向前防禦著,全身上下,特別是雙臂被不少飛來的巨大的蒼耳子刺入,被蒼耳子上彎曲的那倒鉤所拉扯,並不落下,好像渴望能將那潔白的軀身的一部分佔為己有似的,紅色從那刺入的地方滲出、蔓延,堆積,卻掩蓋不了那潔白的軀身。現在,這些木偶從頭顱一側至另一側的腳掌被無形的利刃側劈開來,一隻手掌也被同時劈斷,乾淨利落,在斷面上甚至連一滴鮮血都未滲出,那上半斷軀體和手掌維持在那將落未落的時空,好像這一剎那時光變成了永恆,以這麼個姿態向我揭示著什麼。我向他們的目光望去,那原來應該是眼睛的地方,現在一片空洞,只能從殘留的軀骸上現原先那不屈燃燒的火焰留下的痕跡,但僅僅是痕跡而已。

    我寫這個,怕不怕得罪人呢?當然怕了,當成比起這個還有更重要的。

    我不寫政治,不寫時事,不寫中國,但是如果連思想,中國人的思想,我處身之地隨處可見的令我感慨萬分的思想都不敢寫,那麼我還是,從此不要再寫比較好。

    我存在的目標,由愛而生的目標,幻滅過,那些目標已經不可能再實現了,或者即使現在實現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也會覺得也毫無意義。我的目標越了支持原本這些目標的基礎,那未知的真實。

    面對未知和死亡,我的靈魂中與真實相連接,難以描述的那部分,難道會畏懼嗎?

    這個世界存在著痛苦。我的靈魂中與真實相連接,難以描述的那部分,它本身無罪,僅憑自己就可以與這個世界隔絕,完全不會受到痛苦的影響。是它與真實相連接,而不是我直接與真實相連接,我沒有感覺到的,它全部都能感覺到,我如果感到了一點痛苦,那麼它可能之前就早已感到了這種痛苦,而且默默地承受著,好像這樣作能夠為我分擔一絲的痛苦似的。此刻我們由於相同的情感而生了共鳴。但是為什麼它願意誕生在這個世界?為這個世界而承受著它本來並不需要承受的痛苦呢?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想成為基督徒,但我的靈魂中與真實相連接,難以描述的那部分也不會介意,為了人類,為了真實,再被釘上一次。他們在釘我的同時,那無形的真實同樣會讓他們自己把自己給釘了的。

    我是現代的無產主義者,展了的無產階級,我擁有金錢,現代誰不擁有金錢?我投資,現代誰在銀行裡沒有存款?和過去無產階級一樣,我也無所畏懼。

    面對不公正,如果我覺得自己確實擁有影響的能力和可能的時候,我可能才會站出來,請不要認為認為我像我寫的一樣同樣的麻木不仁,我在展中,能力和可能也不是不變的,如果有一天果我覺得自己確實擁有影響的能力和可能的時候,我可能才會站出來。在此之前請原諒我。

    此外插一段:

    不知道文化是被用來炫耀的嗎?

    上面說的那個書店入口,兩邊近百米書籍被人用玻璃膠帶,殘忍地粘結、封閉在一起,聯得很長很長,再一排一排地列起,不知道要以此來炫耀些什麼?

    此外該處內外還有很多細節,其折射的思想內涵,都令敏感的人覺得十分難堪,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潛在思想使得這樣的具現光明正大地,陳列於大庭廣眾之下,卻從未引起人們的深思。

    2oo8年1月15日星期二

    由於本文為《無極化境》文集中的一部分,又有不少地方又是採用的又是神秘主義的隱喻手法,通過讀者的思考,可以從真實中流出從本來我寫的文章中得不到的東西,不是我存心弄出來一個懸念,然後由我自己去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解開,而是希望讀者自己逐步去建立或展一個基礎,自己去現,否則我都寫明了,問題能真正地寫明嗎?又讓讀者去思考些什麼呢?

    引用一句:

    歐法裡斯的人們啊,除了此刻在你們靈魂中湧動的事情之外,我還能夠告訴你們什麼呢?

    《先知》-紀伯倫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網絡讀者自三,但遠不止三。

    其中當然有人能對我得思想有所裨益,希望不吝見教啊。

    有新的問題的出現才有更多的展的可能嗎。

    有讀者說看不懂,其中的聯繫,我如果當時腦子一冒出來這個畫面,沒有經過探索,當然不會認為其中有什麼聯繫。今天略微引幾條思考的線索出來,不要指望我一次性把我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全部寫出來,這可不可能不說,如果我全部寫出來,有幾個讀者看完過一本重磅字典那麼笨重的東東呢?如果有,那麼好,你們誰會看我寫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猶如一本重磅字典那麼笨重的東東呢?所以我只寫我該寫的。思考嘛,我思考過了,也不應該讓我就這個問題再來思考一遍,我的意思是就這個問題出一本字典,笑。

    我正面寫有人可能看不懂,那麼我反面諷刺一下吧,如果有人認為我諷刺過頭了,那麼請自己將思維過程聯繫一下,可能就現我的初衷了。我只是諷刺而已,不要以為我真的是那麼想的。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對象是「華人」與「狗」,這是天生注定的。你不能說那個「華人」出生在外國,那麼他的人種就不是「華人」了,即使他的國籍可能不是「華人」籍的。再說「狗」吧,現在基因工程展到這樣的地步了嗎?今天把家裡的寵物改造一下,過不了多久,它就具有人的外形了?而且是並非「華人」的人種?如果這樣,前面說的「天生注定」也就失效了,因為這樣「一隻「狗」變成非「華人」而被允許「入內」的事實就存在了!

    所以,你看啊,誰都可以立牌子。但是你有沒有現,立牌子的時候,自己也被同時也被立了進去,儘管牌子上可能註明了或者隱含了自己是排除在外的。

    先排除上面說的那個廁所,社會存在不少現象是可以理解的,我說的地點是上海,日期是2oo8年左右的一個區間。

    銀行,根據個人財產總額(即存款和投資,例如:國債,基金等的總額)過多少可以辦理什麼卡,憑這張卡在相關地點就可以獲得各種額外的服務或者優惠,例如,有專門的窗口接待啊,不需要和低等級卡的持有者一起排隊了等等。這可以理解啊。

    這個銀行卡的對象的區分,是根據個人財產總額出的,這並不能說是天生注定的。所以沒有有多少人會去強烈地反對。因為儘管一個個體可能天生就具有數千萬的金錢,但是一個天生並非如此的個體同樣具有獲得等額或更多金錢的可能。

    公園,現在上海公園大部分都免費了吧,公園裡的人比以往多了不少吧?那麼喜歡區分等級的人呢?他們試圖用自己各種等級的概念將自己列入自己希望處於的那個等級裡面,這沒有什麼,但是他們這麼作的目的是與其餘的人加以區分,這就不妙了。我們看其中的一種,一部分公園免費了,那麼這些要區別的怎麼辦呢?另找少部分的「公園」收費不就行了嗎?而且由於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是區別,所以在收費上當然要體現這一點。這麼定一個每小時每人數千元至數萬元的標準也就不足為奇了。請看這裡是用金錢作為區分標準,雖然在實際中這並不完全,但是最少也佔據了一定的部分吧?因此用這個標準列入的絕對不會全部是什麼「文明人」,列入的大部分只能是「有錢人」而已,有「錢」就一定有「文明」嗎?沒有「錢」就沒有「文明」嗎?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可能存在這麼個理由。即使你先天沒有那麼多的錢,你後天可以攢啊,所以有「文明」就是有「錢」啊,你沒有「錢」,也就是沒有「文明」,這不是很正常的邏輯嗎?

    據此推測,以後,這個書店,或者其他什麼場所,的廁所可能會生的全新的展趨勢,以此區分不同的等級。

    我們都知道,銀行atm的玻璃屋,要進入的話要用張卡拉一下。這可以理解,你沒有卡,那麼你進去作什麼呢?

    那麼廁所也劃分等級會怎麼樣呢?

    舉個例子吧,

    第一個是「貴賓」廁所,只有用「貴賓卡」才能進入。

    第二個是「會員」廁所,只有用「會員卡」才能進入。

    這樣的話,第三個廁所的存在可能就像是被施捨似的。

    即使這麼弄,我也想像不出不買書的就不能進入的廁所存在的理由啊?

    如果一個有「貴賓卡」或者「會員卡」的人,進來看看,不一定每次都要買吧?

    要購買才能進入,依據什麼呢,購物小單或者票嗎?找個專人檢查嗎?

    你說,進銀行atm的玻璃屋你沒有卡沒有必要進去可以理解,那麼進廁所和你有沒有卡和有沒有購物有什麼關係啊?

    這個關係不是又回到「金錢」這個標準上了?

    只不過這個書店冒出的趨勢更加極端一點,你有「卡」或者什麼「資格」都沒有用,你不買東西,就不要用這裡廁所,爽吧?

    如果這麼並不違反「道德」,那麼以後所有的市,飲食場所,一部分、一部分地,都可以逐步推廣,那麼是不是你也不能說他們是無理的呢?因為你沒有理由去阻止他們怎麼作啊?談論一下都不行的?

    對於那些區分等級的強權者來說,個體甚至個體全體的利益是毫不足道的。

    為什麼說是強權者者呢?或者說他們是tyrant,這個好像過分了,可以去翻翻字典,我這裡只是說它的象徵意義的一種而已。

    舉個例子吧,同樣是「大眾書局」,前幾年上海所有的現在的「大眾書局」的位置上的書店,都不叫「大眾書局」,叫「思考樂」,當時你去那邊的時候看不出它會倒閉的樣子,比現在的可能都要興盛一點。想想每年或多或少地都會買點書,那麼辦一張會員卡(5o元)可以打九折,憑積分還可以換新卡,倒還合算的念頭下,付費辦了一張,誰想得到還沒買完5oo元的書,但是也快了到5oo元了,這個書店怎麼就倒閉了呢?那個取代的書店的tyrant們,給出這麼一個區分來,你用「思考樂」的會員卡那麼有效期限內,仍然可以使用,但是積分換「大眾書局」的卡?你就想都不要想了!請問有多少「思考樂」的會員用老卡換了「大眾書局」的卡的?我犯得著去和那書店的工作人員爭論嗎?只當我當時的投資打水飄了吧。你說我現在能相信現在的「大眾書局」,去辦它的卡嗎?

    再說2oo7年,網上有這麼一條消息,圖文並茂呢,卡都顯示出來了,生平我不知道似的,不知道是不是誤導,用百腦匯的會員卡可以享受購書折扣,記得好像也是九折的,我去過一次,帶了卡,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我犯得著去和那書店的工作人員爭論嗎?只當網上這條信息是個不誠信的東西的,當時我確實是相信它了,我確實會相信的,現在上當了,還不行嗎?

    由此可見,消費者,不管你有沒有「錢」在這麼個潛在思想構成的環境中,都不得不如此啊?

    你說,我思考有什麼用呢?在這裡談論這些有什麼用呢?

    2oo8年1月26日星期六

    上面我寫了三段,方法運用上像「接生」的蘇格拉底,寫作風格上可能被人當作是「情感」豐富的盧梭。最後卻不知道「接生」出了什麼?下面寫點確定性的東西吧,希望不會有人連這個都看不懂吧,因為關於上面的文章,確實有不少人告訴我,他們的確是連一點點都是看不懂的,好像我是用一門古老得好像已經消失幾個世紀的文字寫出來一樣的。

    今天將探討立這塊牌子的另一個動機,希望只是這個動機才是真正的動機吧?

    「未購買書籍、請勿入內、謝謝配合」一句可能導致誤解,無數的誤解,在於其定義的不確定性,如果改成「請勿將未結帳的書籍帶入、謝謝配合」這一句可能就比較恰當一點。

    前者「請勿入內」限定的是主語「未購買書籍」的人,請問有何必要作出這樣的限定?雖然前者並沒有用「未購買書籍者」,而用了「未購買書籍」來限定行為,但是即使是這樣,同樣由於限定範圍的不當,所以仍然可能導致誤解。

    不知道「購買」這個字單獨與「結帳」相比有何區別?

    如果將對像限定為「未結帳的書籍」而不是將主語或者行為限定為「未購買書籍(的人)」是不是就從「入內」這個行為中排除了我上面三段描述的可能導致的誤解?

    要得到這個判斷,估計用不到等到畢業的中學生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兩者之前的區別。

    所以我不會以為,出於這個動機訂這塊牌子的可能性有多麼的大。

    支持我的如此判斷的理由是:

    1、下令作這塊牌子的所有人不會是沒有我前面所說的那麼一點基本的文化都沒有具備就站在他們現在的位置上作出這麼荒謬的集體行為了吧?不知道,如果僅僅用「疏忽」這兩個字可以對此加以解釋嗎?

    2、我在網上貼這篇文章之前,訪問過該公司的官方網站。(

    未現有效反饋渠道,因為論壇無法註冊,直接返回4o4錯誤。

    於2oo8-1-1511:o8向下面兩個從該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找到的信箱過意見和本文。

    (po均未返回任何結果。

    2oo8-1-26,我因為去上海佳能相機維修,為了消磨等待的時間,又去了福州路的大眾書局一次,那塊牌子照舊存在。我詢問了該處服務台的工作人員,該書局是否有「意見箱」,他們反映均不知道有這個事物的存在,之後,我將我的改進意見特別打印出來,並交給服務台的工作人員,請其轉交相關管理人員,上面並附有我相關的聯繫方式。

    今天是2oo8-1-31,直至現在,我仍然得到沒有任何與此相關的信息。

    我寫這篇文章並積極地與該書局多次聯繫距今已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了,卻從未收到過任何返回信息,此書局的管理工作在我見過的企業中的確具有可以排一下名的必要了。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他們立這塊牌子的動機並非是我在今天談到的這一個的理由是存在的,因為我多次盡可能地提醒了,但是他們被提醒的可能不是我提供的,他們不願意被提醒的意圖也由種種具像在這個世界上表現出來,十分地顯目,他們卻默認如此。是他們自己精心地創造了他們自己,而不是我去把他們創造出來的。

    有人可能認為這篇文章比較繞圈子。我的回答是,不是。在仔細看了這塊牌子後可能就可以現,這是由這塊牌子導致的,而不是我,可以認為是立這塊牌子和默認這塊牌子的相關人員在繞圈子!最後導致這篇文章繞的圈子的其實就是立這塊牌子和默認這塊牌子的相關人員苦心研究出來的,而不是我。我只是提出可能而已,而且並不是一次性地提出的,我希望有人能夠覺醒,並作出改進,哪怕是默默地,所以是一次一次地,逐步地提出來的。但是現實就是現實,和真實極其流出是存在區別的,和我感到的並流出的思想也是存在區別的,所以不要以為是我在繞圈子。

    2oo8年1月31日星期四

    昨天略微補充了點,今天考慮到我是中國人,看這篇文章的絕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而上面的文章中似乎沒有反映出中國古老的智慧,不知道是真的沒有反映出嗎?

    想到前幾天,正好有人回答過我,說因為立牌子的既沒有違反道德也沒有違反法律,所以看到的這個現象的人都應該默不作聲,如果一旦支聲了,那麼支聲的人就好像是罪大惡極似的,造成的影響就似乎要比十惡不赦地去搶劫銀行那麼還要恐怖。

    我當時回答幾乎順應著回答者的意願,讓他自己思考一下自己作出這個判斷的邏輯。

    如果一個存在的問題,即不違背法律,也不違背道德,可能僅僅是作出者的缺乏思考,那麼如果面對這種缺乏思考的思維所造成的結果,國人就能夠無動於衷嗎?

    今天又回過來想了想,他說的是道德啊?什麼是道德啊?我不明白,若道之不存,德將何依?

    某主體,如果部分不符合道,那麼自己對道默而不視倒也罷了,還要把得知道的可能也一一親自去堵塞掉,即使主動告知其道的意願和行為存在的話,在反覆被堵塞的情況下,可能也就知難而退了,畢竟即使是道是沉默的,何況人呢?

    這麼沒有道,我說的是某部分不符合道,那麼還有德嗎?至少這部分的德是不存在的吧?在違背道的情況下,「德」再強烈,結果也只能增加其喪失道德的程度而已。

    就像一隻沒有皮的雞,不管它的毛是自己還是哪個剝的,如果它想擁有華麗的羽毛,那麼不知道在它什麼地方插好呢?我看到的就是這麼隻雞,它的道的皮並不存在,或者說沒有那麼嚴重,只是缺了一塊皮吧,那塊沒有皮上的德的毛,又哪裡會插得上去啊?即使硬插上了,又如何呢?

    道並不虛無縹緲,它時刻存在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我們注意,就具有現它的可能。下面,我就用我在這個書局經歷簡單地說明一下吧。

    眾所周知,店,不管是什麼書店什麼的,開門就是為了作生意的吧?如果不是,那麼很簡單,就在大門上立一塊舊中國時候人民公園的那塊牌子就行了,我想中國人是不會明知而要入的。

    我們在市購買商品,一般不會只購買一件吧?市為了實現這一點是怎麼作的呢?

    有購物籃和購物推車嗎。

    是啊。

    我們網上購物,在同一個網站中,是不是每看到一件要買東西,在下完訂單後,再買第二件的呢?

    不是的吧,其間,最少在一個虛擬的購物車裡面放上一放,即使只買一件商品,不也放過那短暫的剎那嗎?如果購買的不是一件商品,那麼還可以合併起來整理一下,不用在一次購買中,下n多的訂單了。這樣用一張訂單就可以購買n多的商品了,是吧?否則,就是網站不收運費,且願意你這麼作,快遞公司也願意送n多次,但是作為消費者的你來說,其他不談,僅僅是被快遞按上n多次門鈴的感覺都不好受吧?而n多次送來的商品是你在一次購物過程中所購買的。

    這很好理解吧,就像你在市買了一推車的東西,收銀員不會給你相應商品數量張小單或者票一樣。

    那麼我不知道,在書局買書是不是也是這樣?或者說這是個特例,獨立於我認識的相關邏輯,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出來?

    在書局買書,買多本書,不也是要先看一下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的吧?

    最少在取多本書的行動之間是需要一個過程吧?

    那麼在拿了一本書,決定要買,到其他的書櫃上又取了一本書,準備看看,再決定是否購買之間難道不是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嗎?

    我在福州路大眾書局的多次親身體驗的實際經歷是,在我看第二本書的時候,放在身旁的第一本書已經消失了。這裡用消失這個字不太恰當,因為書是不會無緣無故地自動消失的,那麼是什麼「令」它消失的呢?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奇怪啊?我出於好奇,留意觀察了。大概是我的感覺比較地遲鈍,要在好幾次後才覺了我放在身旁將要購買的書消失的原因。

    書局的工作人員很多啊,我站的區域附加就有三個,每當我放下一本要購買的書,在看第二本書的時候,工作人員就無聲無息地出現在我的背後取走了我放的書,並且迅地移動,淡出我的視野,叫都叫不住,似乎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受到過專門的特別訓練的,作為一般人的我,只能望塵莫及,再看看他運行的方向似乎趨向於我之前拿這些書的書櫃吧?終於在某次,我像一個守候多時的detective,一把捉住了一個「竊書賊」一般,叫住了那個剛剛拿起我放的書,尚未來得及離開事件生現場的工作人員,並且明確告訴他,這些書是我要購買的,他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放下了書,但沒令我高興太久,在我看完我手頭的書後現,我之前放在旁邊的那些書居然再次消失了!你說我怎麼能提起再次巡迴整個書局,尋找我剛才想購買的書的興趣,當然是直接走人了。

    你說為什麼不用之前談到的購物推車和購物籃?

    不是我不用啊?當時,我在書局始終沒有見到類似事物的存在,請問我如果使用一個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東西呢?除非是我真的變成了能讓書自動消失的魔法師了。

    以本月我在網絡已購買的書籍,而且是我在大眾書局看過並準備購買的那些,為例來說明,該書局是如何以各種手段驅逐各種購買的可能的。不知道該書局工作人員這麼作是否符合道呢?這可能是該書局工作人員基於過於旺盛的「德」導致的,但是這樣是否有可能被認為他們確實是具備「道德」的可能呢?哪怕僅僅是「道德」的象徵而已?

    當當網(

    《貨幣戰爭》宋鴻兵著,中信出版社,原價38元,實際購買價格為折。

    互動出版網

    《理想國》柏拉圖著(英漢對照)(全二冊)九州出版社,原價1o9元,實際購買價格為元,9折。

    《瘋狂的眼球:薩爾瓦多·達利難以言說的自白》上海文藝出版社,原價49元,實際購買價格為元,9折。

    你看看就只算這三本原價之和不都快2oo元了嗎?而還僅僅只是我不到一個月中的購書量啊。

    這三本書我於2oo8年1月從網絡購買,而原本是會在大眾書局購買的,而且可能性不小!這不都快拿到收銀台了嗎?只是瞬間,我當時準備要買的而且放在身旁的書,卻一本都找不到了!叫我回到那迷宮中再去尋找一番嗎?但是我當時是確實是沒有精神了,最後只能在失望和疲倦中默默地離開。

    這個書局雖然沒有立舊中國的那塊牌子,但是卻立了一塊具有當前時代鮮明特徵的牌子,而且不僅僅是塊牌子而已,從中折射出來的東西,很多,很多,就算我為之寫上幾百萬字的文章可能都不能及其皮毛啊。想必讀者看到這裡早就覺兩塊牌子中的不止一條的聯繫和各自隱含的東西了吧?

    如果昨天我分析的動機成立的話,那麼該書局在這個立了牌子的廁所附近完全可以設立一個特別的書櫃,專供消費者暫時放置想要購買的書籍之用,這樣做,沒有一定還能具有蝴蝶效應的呢!我的意識是說能引更多的其他消費者的關注直至購買的可能。據我所知,國外有些書店確實有類似的作法,並且作為自己的特色之一加以宣傳。除了書店,其他的行業難道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嗎?至少我是親眼看到一點的。而這麼作有什麼好處呢?這就不用我來說了吧?

    由此,我對我體驗到的道略微作了一點補全,至於是否真正地補全了,這就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做到或者能夠保證了的了。

    這篇文章至此也應該結束了,不是嗎?但真的結束了嗎?

    2oo8年2月1日星期五

    今天(2oo8年2月29日星期五)我途經福州路,順便又去了一次大眾書局,上面描述的問題似乎已經有所改變了,入口處地板上放了幾個疊著的購物籃,雖然需要彎腰9o度以上才能去提取一個,但是現在至少購物籃是存在了。廁所旁邊的原來那塊牌子釘的地方,現在放上了一個大大的塗綠色漆的鐵皮文件櫃,徹底地掩蓋了後面牆壁上的東西,至少,就算還有人,存心要去看,現在也是看不到的了,這樣,不是很好嗎?

    大概是2oo8年2月13日星期三,我完全地出於善意和好心,將上面由其而生,且不到萬字的一位顧客在該書局中購物中體驗到的感覺,完完全全地地打印了一份,包括一幅設計,再附加上封面、封底、目錄索引、前言、後記等,封裝成一本即簡潔又精美的手冊,作為2oo8年的賀年禮物,特為送至其服務台,請櫃檯接待人員待為轉交其相關管理人員,這一事件終於觸動了它們,總算看到了一點對此有所反應的效果了,可見這個賀年禮物送的雖然晚了一些,但是總算來的及,可見,即使是去祝賀一個晚年,也總比不去祝賀的來的要好啊。之前,即2oo8年1月26日,我向其提供的意見單,估計是太過概括了,只有一頁,不夠份量呢,這次,那本冊子,除去封面、封底兩張透明的塑料之後,還有13頁呢,在加上一張設計,不是有14頁了嗎?這次份量估計是起到了作用了,以後要以此為戒才好,不要太過偷懶了,否則即使作了,只是所作的仍然可能是無用工,不是嗎?

    上面文章中,我沒有對大眾書局有所偏見,讀者可以從我最近寫的《大眾書局vs無良印品2oo8o229》一文中現,我甚至會宣傳它們舉辦的活動呢。

    2oo8年2月29日星期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