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考出……(之一,市場供給和需求對生產者的影響)
sun1ine
先申明,寫本為為了引思考,而不是去研究經濟學。
先隨便找個問題看看。
市場的供給的增加如何影響市場的需求?
這個問題太過廣泛,這裡只選取及其狹窄的部分加以分析。而那全體可不是部分的簡單拼湊,或者說即使試圖去拼湊可能也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雖然可能引新的矛盾,建立新的基礎,產生新的方向,其作用是積極的,但在本文不加闡述。
一種新技術的產生會增加市場的供給。
如果市場的需求不變。
那麼市場的供給符合市場的需求,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了,那麼就無需原先那麼多數量的生產者,即新市場需要的生產者數量=舊市場需要的生產者數量-(1-新市場單位勞動生產量-(舊市場單位勞動生產量+新市場單位勞動生產量)。
那麼由於,新市場單位勞動生產量>舊市場單位勞動生產量,那麼可以得出新市場需要的生產者數量<舊市場需要的生產者數量!這個結論,但是要注意這個結論所假定的前提,即市場的需求保持不變。
那麼市場供給的增加會不會引起市場需求的變化呢?這個問題的結論並非單一。
那麼換個角度,什麼會引起市場需求的變化呢?再去尋求這些引起變化的因素與市場供給之間的關係是不是解決原問題的可能程度增加了呢?
有何市場存在必不可少的因素?
人?是否沒有人,就沒有市場?
那麼人的數量的增加就必然引起市場需求的增加嗎?
那麼單憑這些人的市場需求的客觀存在就能支付增加的市場供給嗎?
看啊,問題出現的更多的分支。
這麼,市場需求這個概念需要重新的定義。
這個市場需求必須建立在可以由消費者所能夠且願意或者不願意但必須支付的基礎上。
不是什麼需求都可以構成市場需求的!因為如果這樣,就不需要再將其和人的數量相關,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像一下自己的需求,那麼這個需求就可以構成市場需求,那麼目前所有的市場供給可能還不夠滿足一個人想像出來的自己的需求!
那麼人這個因素對於市場需求這個因素來說,是個原子因素嗎?我寫這個「原子因素」概念的意圖是引這樣一個思想,第一個因素有沒有屬性,且其中有些屬性和第二個因素或者第二個因素的屬性直接相關?而著屬性本身也可以構成一個因素。如果完全沒有,那麼它就是原子因素。以此使思維的對象更加明確。
很簡單,可以現人這個因素具有金錢這個屬性,由金錢這屬性通過人這個因素,以某種方式和市場需求這個因素相關。
而這裡的金錢不是說某個人的金錢,即不是特指的概念,那麼可以是什麼樣概念呢?選擇很多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即可以用所有人的金錢,即全體的概念,當然也可以用一個人的金錢,某種平均的概念,換一個視野或角度,同一個概念有無數種解釋!
那麼究竟用那種視野或角度下的概念,這完全根據問題存在的基礎,從不同的視野或角度下的概念出可能得到不太相同,甚至在某種層次中完全相反的結論,且實質上並不衝突!
如果現在取用全體的概念,又引了一系列新的分支,這裡只能簡單地舉出一個中的一個的一個,否則可能就偏離了寫作本文的目的了。
而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呢?開頭寫了一點,文末我又會再透露一點,可能不少的讀者不用看到文末就已經現了或者早已現了卻只不過隱含在腦海中而已。
偏題了,好,現在回到正文,剛才引入了「金錢」這個屬性,又用某個全體的視野去看這個屬性和其因素的整體。而「金錢」這個概念是不是沒有一定的展階段直接從天上掉下來呢?
簡單的回顧一下金錢的歷史:在以物易物的時代,金錢沒有現在人頭腦中具有的一些意義。之後,出現了一定的等價物,例如:展到近代出現的黃金,在一定歷史情況下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等價物。再之後憑借信用的票據由於其特質的優越性且符合一定歷史情況下展的趨勢,不可阻擋地取代了實體的等價物,例如黃金,成為了金錢這個概念的主流,並不斷地展著……
由此可見,這裡「金錢」這個概念,並不是指,實際的黃金白銀,也不是是指流通的紙幣,甚至也不是指銀行中的以電子形式存在的存款的數字!這些都是「金錢」這個概念的具現形式,而不是其本質!這些具現以無法描述的複雜的方式相互聯繫著,而不少學科都是為了對這些具現的聯繫進行研究的。例如:無法精確地或者相對精確地給出一個各種形式存在的貨幣和實物之間關係,而各種形式存在的貨幣以一定關係代表的現實的市場需求總量和實物以一定關係代表的現實的市場供給之間也無法給出一個精確地或者相對精確地的關係來!
現在提升一下觀察的視野,可以現實物同樣被「金錢」這個本質所包含,因為金錢存在的目的之間就是為了交換實物。那麼市場需求的實物同樣是市場供給所提供的,增加的市場供給同樣增加了「金錢」的總量!而增加的「金錢」總量是否流通是否變化了形式後再次流通就是其他的問題了,例如:流通、分配等。
當干預也被當成與自然一體的時候,實物和貨幣之間,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之間的轉化是自然進行的,現在的具現中比較流行的是市場加上適度的政府干預這樣一個概念。
在整個過程中可以現,某種情況下,「金錢」的變化,導致總量不是減少和不變而是增加了!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有益的展嗎?顯而易見,市場和政府干預的目的即在於使總量增加,而手段是多樣的,總之是要保持一種平衡,而在其基礎上比較順利地完成這個總體上的增加的循環,因為它不僅僅是一些量上的增加,而一些質上面的改進也在不斷地進行著,同時也是目的之一。
在總的增益回路下,局部的回路也需要自行改進,因為回路總是在一定基礎上的,此基礎一部分是外在的,另一部分是自己所創造的!局部回路如果不符合這個基礎,那麼導致的就可能是降低的回路,而不是增加的回路。而意識到並加以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當這個改變後符合其存在的時間出局部所能承受的時,局部即告崩潰!而新技術導致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總是帶來一定的波動。而外在的干預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使局部意識,並加以引導、轉化並且緩和,那麼局部就可以相對更多地完成向增益回路的轉變。而局部相對更多轉變為增益回路,那麼就會對總回路起到促進而不是之前的相對地阻礙作用。
本文分析不可能全面,只是提供一種思考的方法,由提供的思考的方法中隱含的方法或者其他什麼的。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寫經濟學,我沒有去翻什麼資料,純粹憑借記憶中的東西加以推導。如果有人專門去搞,可能有更多的收穫。
我看到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它存在,且是整個世界的意志所向,但並不一定是由本文或本文集所帶來的,這股趨勢引了之後一系列新的分支和以次引的無數系列的分支。
關於「趨勢」這個概念,我同時寫了一篇散文詩歌,放在本文集《無極化境》的《短篇散文詩歌》中,名為《時代的趨勢和存在的問題》,如有興趣,可以看看。
2oo8年1月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