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91章 胳膊擰不過大腿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阻午可汗之所以放歸永樂公主,這背後必定是有故事的,極有可能與契丹叛亂密切相關,。

    一句「替阻午可汗牽線李過折殘部」,足以讓人們解讀到契丹內部的權鬥上了。

    但永樂公主已不肯再透露半字,百姓們也只能乾瞪眼,自然懷疑有人在暗中對永樂公主進行「封口」。

    在真相被壓制的憤怒之下,沒有多少根據但卻十分符合邏輯的傳言因此爆發。

    藉著李琅的知名度和三位和親公主在西市小海池的遭遇之強勁東風,尹子琦「成功上位」,其強搶胡姬的囂張行徑被廣泛地流傳開去,尹子琦的上司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也因此迅速被推上前台。

    安祿山素以邊功邀寵,有插手契丹內部權鬥,挑撥唐契戰爭的動機,人們把安祿山當成引發契丹叛亂的首要懷疑對象。

    甚至,安祿山在京之時曾拜訪過的一些權貴也被一一「人/肉」出來:虢國夫人,張利貞、席建侯、李林甫……讓人遐思無限。

    在朝廷百官的給田假期間,長安城的輿論一浪高過一浪。

    今年科舉推遲,天下士子雲集京都,人多了就有鬧事的,一些士子竟作詩譜樂到處張揚,質疑和親中存在陰謀,要求讓永樂公主開口,還有數百士子聯名告請全年常值的中書省徹查。

    那些敵視進士科的勳貴世家見士子們鬧事,也來勁了,趁機以此攻詰進士科:

    「進士率多輕薄,不必盡用。」

    「士以才堪即用,何必文辭?」

    「酸丁多用浮華,國朝不治。」

    「朝廷顯官,須是公卿子弟,寒士縱有出人之才,又焉知台閣儀範,班行準則?」……

    最惡毒的來了:

    「文學政事,本自異科,求備一人,百中無一,況古今良宰,豈是文人?進士科宜廢止,。」

    世家門閥抓住「文學」與「政事」沒有關聯的天然弱點,大肆攻擊進士科,要求廢止。

    朝廷要廢除進士科了?進士科一年取士不過一二十人,即使及第後也只是擁有一定的出身品第,不能直接授官,現在竟連這條十分狹窄的上升之路也被堵住不成?

    以後是不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了?當官的「官二代官三代……」,一代代「官」下去;富有的「富二代富三代……」一代代「富」下去,窮百姓只能永遠當黎庶草民,永無出頭之日,體制徹底被權貴世家壟斷。

    世家大閥們對士子的攻訐,進士科將要廢止的流言,簡直是在為長安的輿論火上澆油,眾多進士科士子天天在大明宮外圍堵逼問中書省假日值班的閣老們。

    ……

    五月下旬,興慶宮。

    從端午節過後至五月底,二十來天的時間,京城一直在晴雨中交替變換,晴幾天,接著就雨幾天,甚至還不乏惡劣的雷雨天氣。

    今天又是一個下雨天,飄飛著的綿綿細雨周密而仔細地覆蓋住這座既雄偉又精緻的皇宮的每一個角落。

    興慶殿外,兩排金吾衛軍士縱向一字排開,雨水沿著他們鐵灰色的冰冷頭盔亮晶晶地滑下,他們頭盔下的眼睛透過鋪天蓋地的雨霧,仔細地檢視著一個個從殿前東西兩側的龍尾道緩步上來的帝國官員。

    微風悄悄地鼓動著官員們或輕盈的絲質,或輕薄的娟質官服,寬大的衣袖也在風中瑟瑟飄舞。

    改元天寶年以來,下雨天,照例是不上朝的,。但是,半個月長假後的第一天,皇帝就破例宣召百官上朝,進行大朝會。

    黎民百姓們對朝會的內容自然是不知,不過,朝會後,朝廷首先發出了兩道平息民怒的詔令:

    其一,朝廷成立了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組成的「三司推事」,負責審理轟動民間的「和親黑幕案」;其二,今年常科之明經科、進士科、博學宏詞科五月底如常舉行。

    顯然,朝廷在急需使用天下民力之時,不敢進一步惹得民怨沸騰。

    很快,和親黑幕案在刑部侍郎孫逖,大理少卿程正慶,御史中丞張利貞三人聯席坐堂下正式開堂審理了,可第一天就審不下去,草草收場。

    首先傳喚回國卻不願回娘家,甘願出家為道的永樂公主,但永樂公主除了那句「替阻午可汗牽線李過折殘部,阻午可汗因功將她放歸」之外,其他的事情一問三不知……想想也是,契丹內部的事情,阻午可汗豈能讓她一個和親公主知道。

    然後鞫傳李琅……官差們雞飛狗跳地遍搜全城,沒找到李琅半個腳印,三名堂官懷著輕視流民的心態,毫無根據毫無責任地蓋棺定論:

    「李琅畏罪潛逃。」

    不過,這些大部頭官爺雖然認定李琅畏罪潛逃,但沒有對李琅發下海捕文書全國通緝。

    不是他們心虛,而是朝廷想把李琅的影響控制在長安周邊……因為一旦通過全國海捕讓李琅「一舉成名天下知」,那和親這檔子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兒越發難以收場,朝廷將面臨更大的民間壓力。

    在沒有任何人證物證,甚至連指證都沒有的情況下,對李琅作出比「莫須有」更過份的「定論」,百姓們噓聲一片。

    李琅不過一流入契丹的卑微浮人,唐契和親與他一個小人物風馬牛不相及,傳喚他幹嘛?

    該傳喚的不傳喚,不該傳喚的卻一個勁地瞎折騰,妄圖轉移矛盾,。

    大唐京都的百姓或多或少地見過一些世面,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人們反而認為,這是虢國夫人、安祿山,抑或其他看李琅不順眼的權貴們眼見「殺人罪」被神秘的假李琅破壞掉,已經害不了人,便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藉著和親黑幕案再次向李琅發難。

    這次更惡毒,不但要讓李琅捲入公案,還要把李琅的名聲給搞臭。

    畢竟,官府做得這麼過份,已經露底了。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逆民意而動,透支了官府無形的「公信力」。

    三法司誣言李琅尥蹶子跑了,然後還能傳喚誰?

    朝廷中那些促成和親的高官顯貴?安祿山?契丹阻午可汗?松漠都督泥禮……這樣的玩笑可開不得。

    和親黑幕案剛開始審理就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

    內情人都清楚,其實,和親黑幕案之所以被立案,本就是為了暫時平抑民怒,李琅畏罪潛逃,以及其他如得不到契丹方面的證詞等,不過是一個可以忽悠百姓的借口而已,朝堂相關利益方的阻力才是本質所在。

    和親黑幕案完全就像一場滑稽鬧劇,鬧劇過後,朝廷真正想要發佈的詔令便一道接一道地下來了,無一不是與徵稅、募兵有關。

    ……

    土地兼併愈演愈烈愈來愈不可收拾,貪官污吏越來越多越來越肆無忌憚,官場享樂盛行揮霍無度,再加上連年戰爭消耗甚大,如今又因契丹叛亂而導致唐軍西中東三線作戰,朝廷度支嚴重吃緊,自然要擴大徵稅了,。

    這次徵稅,新任戶部尚書陳希烈為竭力迎合皇帝,新官上任玩起了新花樣:

    陳希烈竟無視「中男十八」授田,「丁男二十一」納稅的唐初祖制,將其私改為「中男十八」納稅,原來21歲交稅的稅制變成了18歲就納稅。

    說得形象一點,就是一個男子滿18歲授田後,還沒在田里種莊稼,就要向官府交戶稅和租調了……人家拿什麼交啊,不被逼得家破人亡才怪。

    另外,為了多收一點戶稅,陳希烈還搞出一個什麼「半丁男」來,戶稅是丁男的半數。

    《唐六典》有制:凡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在這中間夾一個不倫不類的「半丁男」是個什麼名堂呀?

    陳希烈在政治上沒有多大作為和突出政績,但精於玄學,常入宮給皇帝皇子皇孫開講《老子》、《周易》,「以講《老》、《莊》得進,專用神仙符瑞取媚於上」。

    果然不愧為「玄學大師」啊,連取名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領悟得透的。

    陳希烈還將這種做法美其名曰「不加賦而國用足」。

    這其中還有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用心:用賦稅逼迫百姓家中年滿18歲的男子不得不募入軍隊……早在高宗後期,府兵制就已經開始敗壞,名存實亡,現在大唐全是募兵了,歷史上,府兵制在天寶年間被正式廢止。

    這還不算完,酒鹽鐵稅賦也有不同程度的加重不說,最近傳聞連平日不怎麼喝的茶葉也可能要開始徵稅了。

    這樣下去,是不是常喝的酪漿、「四時飲」,最後乾脆連井水、雨水都要徵稅?

    土地越種越少,田賦越來越重,日常生活用品越來越貴……老百姓還要不要活了?

    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百姓鬧得再歡也沒用,朝廷還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大夥兒還是洗洗睡吧,。

    甚至宮裡還傳出一個讓人鬱悶無比的消息,李琅俘獲突厥王庭所得2000萬貫橫財未曾繳入戶部國庫,而是悉數被聖人納入興慶宮中新設立不久的皇家內庫。

    皇帝有錢還搜刮百姓,曾經心憂黎民的聖主,今安在?

    以天寶改元為轉折,大唐盛世由巔峰逐漸滑入深淵,後世的《資治通鑒》也記錄了這一歷史性的轉折:

    「開元以前,每歲供邊兵衣糧,費不過二百萬;天寶以後,邊將奏益民浸多,每歲用衣二十萬匹,糧百九十萬斛,公私勞,民始苦矣。」

    然而,朝廷不怕百姓苦,權貴們害怕的那些能動搖現有體制的力量:比如契丹的滾滾驃騎。

    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依附在體制上,為了防止自家的利益鏈條崩解,他們必須全力將一切危及現有體制的因素剪除。

    ……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全城灼灼綻放的牡丹花,標誌著天寶元年的五月就要結束,即將迎來六月盛夏。

    人們感到今年的盛夏比去年更冷了一些,連牡丹花都遲開了幾天。

    六月盛夏,又將會發生些什麼?

    運河邊的百姓如果注意看的話,會發現廣通渠的漕運船減少了很多,而永濟渠上卻是千帆競風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