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61章 延展思維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李琅拜見相國,卑職本是一浪蕩浮人,今雖蒙聖上隆恩,得以晉身仕途,但終究難脫山野草莽之氣,若有失禮之處,還望相國海涵一二,。」

    見李林甫悠然踱步出來,李琅緊趨數步,上前向李林甫躬身行禮。

    「李將軍多禮了,將軍驍勇果決,僅以三千輕騎出擊草原,即攻滅突厥汗國,俘其王庭,除掉我朝患之已久的北部強敵,功在社稷黎民,乃名垂青史之千秋功業,。」

    李林甫寒暄一句後,這番話說得還不算粗鄙……但他話鋒隨即一轉,緊盯著李琅道,

    「中書省接到了契丹求親使阿隆勒上表朝廷的一份奏折,裡面提及李將軍原來是驪山北麓的清江村人,三年前,聖上修建驪山園林,清江村違抗聖意,不肯搬遷,因而全村淪為浮人,背國流亡契丹,此事可否屬實?」

    「阿隆勒所言非虛,清江村孤陋鄉人,不知聖意如山,斷不可違,故而一時糊塗,鑄下大錯,悔之晚矣。」

    李琅雖然不明白李林甫突然說起這番話的用意,但也不甚在乎。

    因為在回歸計劃中,清江村村民從未打算隱瞞此事。

    畢竟紙包住火,他們的原籍所在地遲早是會露底的。

    至於阿隆勒是不是真的上表朝廷言及此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對李琅來說,當面一套,背面一套,欺上騙下的李林甫完全不可信,李林甫說的話跟放/屁無二。

    就這麼一件小事,李林甫隨便找一個契丹使團中人打聽一下,就可以知道,何需阿隆勒專門具表相告。

    「阿隆勒還在奏折中密告朝廷,聲言李將軍故意拖延行軍,才致使靜和公主在雲州被劫,要求朝廷徹查此事。」

    李林甫突然聲色俱厲道。

    「此乃契丹蠻子惡語中傷,血口噴人,相國不可輕信。」

    李琅聞言心中咯登了一下,忙矢口否認。

    李琅早該想到這個計劃在執行過程中漏洞百出,很容易被有心人察覺有異,。

    「本相倒是願意相信李將軍確是受人惡意構陷,但陛下卻並不一定會相信。」

    李林甫見李琅神色終於有了一絲慌亂,不由玩味一笑,

    「料想陛下見到這份奏折,必會龍顏大怒。故而本相已將這份奏折扣留,並未上呈聖上御覽。」

    「多謝相國為卑職顧慮周全。」

    李琅總算有點明白李林甫把他叫到相府來的目的了:

    李林甫著人把他找來,先是晾了半天,接著又發出「徹查」的威脅,然後再賣個人情,想來是對他有所脅迫。

    果然,李林甫轉而微微一笑道:

    「不過,李將軍也不必過於擔心此事。只要李將軍在護送靜和公主和番契丹的過程中,嚴加防範意外事件發生,不出任何差錯,本相自會酌情處理這份於將軍極為不利的奏折。」

    「請相國放心,卑職定當頂力而為。」李琅再次躬身行禮。

    李林甫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關心和親契丹的事情,此間必然是牽涉到李林甫某一方面的利益。

    雖然在回歸計劃完成後,李琅並不想再去關心和親契丹這種與他毫無干係的「閒事」,但從李林甫的脅迫中,李琅卻可以管中窺豹:

    李林甫能懷疑劫持靜和公主是他李琅在暗中搞鬼,那皇帝就不會有同樣的懷疑麼?

    劫持公主的後果,其嚴重性顯然超乎李琅的預料。

    如果李隆基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心中生怒,那清江村村民的回歸計劃弄不好會功虧一簣,滿盤皆輸,。

    從李林甫府第告辭出來,李琅有些惆悵,但一直懸而未下的決心終於算是正式定了下來。

    李琅決定兵行險招。

    李琅前去登門拜訪賀知章,央求賀知章代他向皇帝呈現緊急奏章。

    在整個大唐官場,李琅暫且只信任賀知章。

    賀知章明知李琅所作的和親詩文是在非議皇帝,卻依舊給予肯定,並要求嵩陽老道向皇帝舉薦李琅。

    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賀知章「四明狂客」之名名副其實,值得信賴。

    ……

    從賀知章的府第走出來後,李琅渾身輕鬆不少。

    雖然剛才賀老震驚和擔憂的神色無以復加,但李琅堅定地認為他這麼做是正確的。

    因為李琅從李林甫脅迫他這件事情上延展出那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皇帝已經在懷疑他。

    李琅是一個不從屬於任何派系的官場新人,為免於李琅投身太子陣營,按照李林甫這種「權術大師」的慣用套路,必然是千方百計地拉攏,甚至不惜施以小恩小惠加以誘惑。

    李林甫要李琅去辦個什麼事,也完全可以好言慰籍,許以厚遇,哄騙利用。

    總之,正常情況下,絕不會是公然脅迫。

    脅迫李琅,就等於把李琅推到了對立面,憑空樹立一個新的敵人,。

    而李林甫卻偏偏選擇脅迫李琅。

    這說明李林甫根本就無意拉攏李琅,也料定李琅沒有出頭之日,不足為患。

    聯想到李林甫是皇帝的「代言人」,其所作所為全是在極力迎合聖意這一點,李琅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推斷出皇帝在懷疑他。

    畢竟,回歸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露出頗多破綻,皇帝豈會視而不見?

    李琅得未雨綢繆地想好臨機應對之策。

    從開元到天寶,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年號更替。

    它表明皇帝登基三十年後,心路已悄然轉變,由兢兢業業轉向志得意滿。

    志得意滿的人一般都很自信,且不容許有人干擾這種自信。

    皇帝懷疑李琅,當然也是這種自信的表現形式之一,那李琅就不能拂逆皇帝的自信。

    也就是說,皇帝懷疑李琅,李琅就不但不能反駁,反而要主動坐實皇帝的懷疑,才能讓皇帝對他的印象得以徹底改觀,怒火得以消散。

    ……

    在大明宮的正南方向,有一座宏偉的佛寺:慈恩寺。

    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就是貞觀朝顯赫一時的玄奘法師。

    即使到了一百年後的天寶年間,玄奘法師依然擁有為數眾多的虔誠信徒。

    比如,當朝權宦高力士就十分信佛,經常去慈恩寺上香禮拜,施捨為數不少的香油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