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25章 儘管去猜吧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嵩陽道長被賀知章一番貶斥,卻不生氣,他大聲應道:

    「賀監,貧道當盡力而為,。」

    賀知章年老體衰,史載天寶三年,他因病恍惚,乃上疏求還鄉里,未幾病逝,年八十六歲。

    賀知章雖德高望重,還能大口喝酒,但對皇帝已經沒有多大影響力,。

    張旭是「草聖」,書法開一代先河,不過,仕途卻是不順,金吾長史僅僅為一七品官兒,自身地位尚且卑微,更無向皇帝舉薦人才的資歷。

    賀知章開口就要求這個嵩陽道長為國舉才,顯然,這三人中唯有嵩陽老道地位最為顯赫。

    史載,唐朝從建立到滅亡的290年間,一共有21位皇帝。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為服用丹藥後,因重金屬中毒而喪命,他們分別是太宗、憲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除此五位中毒而死的皇帝外,還有幾位唐朝皇帝也曾經迷戀丹藥。唐高宗曾於開耀二年服食丹藥;武則天晚年服用過道士胡慧超的丹藥;

    唐玄宗也曾命道士在嵩陽觀煉丹,續歷代帝皇的長生之夢,而且玄宗煉丹十分專心,不但指揮煉丹師們動手,他還躬親此事,身邊還陪伴有一個「女冠子」:

    太真道士楊玉環。

    安史之亂退為太上皇之後,玄宗仍念念不忘金灶燒煉丹藥之事,可見迷戀至深。

    很多英明皇帝人一老,頭腦就昏聵,晚節不保,令人扼腕。

    「兩位公子,貧道道號嵩陽,住在登封太室山下嵩陽觀,現客居城南平順坊內玉真公主的一處別院。他日有緣再會。」

    嵩陽道長對李岑二人說上一句,笑了笑,也隨即坐車離去。

    ……

    嵩陽觀,一個非常熟悉的名字。

    嵩陽觀傳至後世的有一個《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碑刻,相傳立碑的時候,由於碑身碑帽立不起來,監工大臣因此一連殺了三個登封縣令,六個領工頭目,。

    一千三百年後,這個碑刻依舊存於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大門外西側。碑文由當今右相李林甫親自撰寫,碑字由當世大書法家徐浩書寫。

    碑刻講的是一個故事:

    嵩陽觀內住著一位道士,名叫孫太沖,道號「嵩陽真人」。他終日上山刨藥,煉取仙丹,為人治病,療效很好,聲名遠揚。

    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身染重病,久治不愈。他聽說孫太沖煉的仙丹很靈驗,就派大臣到嵩陽觀討取仙丹。

    李隆基吃了仙丹,疾病果然好了。事後,為了紀念這件事,李隆基派了一個監工大臣,到嵩陽觀立碑銘志。

    如果這個老道便是傳說中的嵩陽真人孫太沖,那麼他倒不全是一個淨糊弄人的神棍,估計老道多少還有兩把刷子,雖然他的長生不老丹絕對是個騙人不償命的玩意兒。

    ……

    盛王李琦在馨凝閣觀賞雪棠的劍舞時,遇刺,險些喪身當場。

    和親公主獨孤雨燕同遭刺殺,身中箭矢,傷勢不明。

    雪棠師妹二人拚死保護李琦和獨孤雨燕,當場將刺客殺死。

    ……

    這件事次日很快傳遍長安城。百姓們議論紛紛,坊間各種傳聞應有盡有,各種猜測花樣百出。

    長安城有日子沒這麼熱鬧了。

    刺客已死,人們自然無從得知刺客究竟是什麼人,也不曉得刺客為什麼要行刺,官府一時更是難以查出刺客行刺究竟是個人行為,還是幕後另有指使之人,。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的想像力,很多人會運用逆向思維尋根究底:

    如果殺死這二人,什麼人會得到好處?

    各路消息,包括一些從宮裡傳出的小道消息匯總後,事態似乎就有些明朗了。

    皇帝讓獨孤雨燕和親契丹,這就自然讓一意出嫁契丹的皇太子妃小妹韋韻寒失去和親機會。

    她為了挽回和親機會,就只有殺掉獨孤雨燕,所以韋韻寒有重大嫌疑。

    但韋韻寒為什麼鐵了心地去和親契丹,遠嫁塞外呢?

    她傻嗎,肯定不是。

    她只是一個不能決定自身命運小姑娘,她的行為必然是受人指使的。

    指使她的人會是誰呢,是父母?是姐姐皇太子妃?還是剛被李相擢升為陝郡太守兼水陸轉運使的兄長韋堅?

    竟然把親生女兒往「狼窩」裡送,這家人有毛病嗎?

    按常理肯定不會,原因還應該出在其他人身上。

    這樣一番推理,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把事情一路扯到韋家女婿,太子李璵身上了。

    如果韋家大姐嫁給太子,韋家小妹嫁給契丹可汗,那太子跟契丹可汗不就成為親戚了嗎?

    太子自開元二十六年立為儲君以來,右相李林甫橫加打壓,壽王李瑁虎視眈眈,東宮之位一直不穩。

    人們又聽說韋韻寒姿容美艷異常,有傾國傾城之貌,人見人迷,一顰一笑間足以令男人魂飛魄散,。

    如果太子能與契丹可汗成為親戚,再讓韋韻寒利用美人計去左右契丹大汗,那契丹的數萬驃騎就是太子的一個強大外援。

    這樣一分析,盛王李琦遇刺儼然就變成了一個障眼法:

    如果僅僅刺殺獨孤雨燕一人,很容易就讓人把嫌疑引向韋韻寒,但同時刺殺李琦,卻會攪亂人們的視線,遮蔽獨孤雨燕遇刺的真相。

    獨孤雨燕被箭矢射中,而李琦卻安然無恙,不就是明證嗎?

    當然,也有人指出,這可能是壽王李瑁設計構陷太子。

    但李琦跟壽王李瑁為一母所生的兄弟,且兩人一直兄弟情深,當時的場面亂箭如雨,一不留意就會射殺李琦,李瑁就是想構陷太子,也用不著把自家兄弟的性命當兒戲吧?

    而且,韋韻寒身為皇太子妃的小妹,怎麼會成為李瑁的幫兇,合起伙來對付自家姐夫?

    於情不合,於理不通。

    ……

    不過,甭管長安官民人等如何議論,猜測,哪怕個個都是武朝的探案神相狄仁傑,如果沒有切實證據,一切推測也是枉然。

    但有一件事情,卻讓李琅做夢都沒有想到:

    他成名了。

    一夜之間,李琅的名字隨著他那兩首關於和親的詩文而風聞長安城。

    就如風助火勢,風越大,火越就大;同樣道理,遇刺的風言覆蓋面積越大,李琅的詩文也就會隨之被傳得越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