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望到夕陽晴

龍騰世紀 一百三十 先別急(1) 文 / 望到夕陽晴

    第14章第十三章不許再這樣

    第1o節一百三十先別急1

    「河東不見娶親的,河西不見死人的」是最近幾年來金沙河兩岸的老百姓總結出來的。河東的新城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外出經商的人日漸增多,有的村莊甚至全村出動,不是像河西這樣以外出打工居多,而是去外地經商,三十年來河東外出經商的已經遍佈全國。外出經商的人們到底根子還在家鄉,他們根本就沒有確立起在外面扎根展的觀念,總想著一有坎坷波折或者生意失敗還是要回家鄉,因此他們都樂意給自己的孩子在家想找對象,一來可靠有根有底,而來為以後回鄉減少麻煩,假如孩子找了外地的對象,一旦全家回鄉,串親就是個大問題。

    這樣,每年的春節就是相親見面的集中時間,見過面後感覺差不多的就帶著對方一期經商去了,什麼下小貼啊、訂婚啊、登記啊等手續全免了。這種風氣漸漸傳染,以致那些少數沒有外出經商的也跟風不再舉行登記結婚手續,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了一些列麻煩而且還能不受計劃生育的制約任意生孩子。

    因此河東不見結婚的。

    河西原城縣這邊跟河東截然不同。這邊也有受著河東親戚的影響出門做生意的,但為數較少。大多數人是安安穩穩地將責任田市委基本的收入來源,只是將富餘著的勞動力放出去打工了。

    在外打工終歸還是西公人,戶籍在西公,家人在西公,心也在西公,最終還是要回到西公生活。在他們心中,自己出門打工非就是暫時的一種謀生手段,多掙些錢罷了。

    在西公以及原城縣的其他地方人們仍舊保持著就有觀念,人死了就是要個完整屍,這樣的話自己逝去的親人仍然存在只不過是在地下而已。將來的哪一天如果遷墳,如果祭奠,會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假如火化了,會很快遞與土地腐朽在一起,不會找到屍骨,這樣祭奠就不會再有具體目標,而且遇到遷墳這樣的事兒,也找不到居提遷移對象。

    土葬的習慣在西公一直繼承保持著,甘岡實行霍華德那會,人們在心裡就比較牴觸,漸漸產生了偷著死、偷著埋的事例,村裡鄉里也沒有嚴格地追究處理,如此以來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風氣,成為了人們的新習慣。

    這種新習慣在新農保施行之前非僅僅是與火葬管理規定相矛盾。

    但是在新農保施行之後,悄悄地死,偷偷地埋就演化成了大的矛盾。人死了還在領取養老金,那是與社保基金管理規定相衝突的,也違反了《社會保險法》相關規定。

    世事就是這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作為村支部書記的林改新注定要陷入這個矛盾當中。

    自從林改新來西公村之後,偷著埋的習慣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人們照舊按照以往的習慣,將自己死去的親人盡快地埋掉,不出聲、不出殯;民不告、官不究。到底是這不涉及到任何個人的利益,也不涉及哪一級政府的具體利益。

    新農保實施之後,人們也沒有忌諱什麼,死了、埋了、要來金繼續領著,心裡不踏實,忍著。走一步說一步,那天追求起來再說,大家心裡都這麼想。

    前面也有兩個人死亡時出過殯,那是公學來,意外事故死亡,全村全鄉的人幾乎都知道,不能悄悄滴辦理,沒辦法;還有梁老太太,死在了村幹部家中,自然也遮掩不住,該怎麼辦怎麼辦,火化、埋葬。

    也正是這兩個死亡事例按照正常的風俗來辦理的,才使得林改新對此麻痺大意了。

    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西公村還有這麼一種風氣——死人,偷埋。

    按說,這些事兒穆雪梅會在私下裡跟林改新有所透露。但是穆雪梅的家人不曾一次地叮囑過穆雪梅在村集體食物上少參與少說話,一些不該說的事兒盡量別跟林改新去講。不知道,事兒可能就過去了;知道了,不公事公辦違心違規,公事公辦必然要得罪人。再說,林改新奔不是本地人,必然在西公呆不很久,何必那樣較真去得罪村民?得罪了村民,於他自己,於穆雪梅全家談不上一丁點好處,尤其是對於穆雪梅全家,他們可是要一直跟村民們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下去。林改新倒是可以在未來的那一天拍拍屁股走,從而不必再理會其他。

    林改新在靜下來的時候回憶起自己曾經答應廉小炳就死亡不報的問題進行研究的。所以這個問題,在他心裡打下了清晰的烙印。

    這一天,穆雪梅陪同文明麗送完錢後回到村委。

    林改新神情專注地將這個問題專門提起。

    這個問題不免使穆雪梅內心感覺惶恐,到底是說還是不說,自己可是真的瞭解事實真相的。

    內心矛盾的穆雪梅最終沒有拗過林改新的苦苦追問,在林改新答應不會衝動更不會衝鋒在前去追討冒領的養老金之後,穆雪梅感覺到很可能林改新不會因此而得罪很多村民,才不情願地將最近的一個偷埋事例講了出來。

    林改新想,違反殯葬管理規定,不去火化也就罷了,那對誰沒有眼前的大損失。涉及到冒領養老金可就不同了,在西公村,西公村周圍的大窪鄉其他村也都在流行這種做法,到時候新農保全覆蓋了,死亡冒領養老金不是普遍現象才怪。

    這事兒鄉里知道不?縣裡瞭解嗎?自己是不是該將這個問題捅出去呢?問題擺在這裡怎麼解決?村民們都在裝聾作啞,自己也裝聾作啞?村民們會怎麼看待自己?

    改革開放後的農村,人們的思想意識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世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和腦海。而新的世界和思維並沒有在人們腦海留下具體的輪廓。下一步會怎麼樣,人們看不那麼遠。他們只是跟著形勢走,跟著感覺走,跟著運氣走,而不是去設計命運、塑造生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