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的封建國家。核心地區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乾等城的費爾干納盆地。19世紀中期,人口約150萬。主要
居民為烏茲別克人,其次為塔吉克人、吉爾吉斯人和哈薩克人。
汗國的興衰16∼17世紀時,費爾干納屬布哈拉汗國,後逐漸脫離其控制。1710年,烏茲別克明格氏族首領沙魯赫推翻伊斯蘭宗教
上層和卓家族的政權,建立以浩罕城為首都的獨立國家。1760年(中國清朝乾隆二十五年),浩罕統治者額爾德尼曾歸附中國。他的
繼承人納爾布塔(1770∼1800在位)加強浩罕對費爾干納的統治,並繼續對中國稱臣。阿利姆(1800∼1809在位)開始採用汗的稱號
,他在同布哈拉爭奪霍占特和烏拉·丘別的鬥爭中獲勝,並征服塔什干和奇姆肯特。在奧馬爾汗(1809∼1822在位)和馬達裡汗(全
名穆罕默德·阿里,1822∼1842在位)的統治下,汗國進入鼎盛時期。它的疆域西北臨鹹海,包括錫爾河下游附近的哈薩克草原;東北
擴展到巴爾喀什湖以南中國地區;南達喀拉提錦等山區領地。馬達裡汗多次侵犯中國喀什噶爾地區,竭力支持該地和卓後裔進行叛亂
活動。馬達裡汗的暴虐統治引起各階層不滿。1842年,布哈拉埃米爾納斯魯拉乘機攻陷浩罕城,馬達裡□被殺。不久明格家族成員希
拉裡(1842∼1845在位)起兵趕走布哈拉人,被立為汗。在胡德亞爾□時期(1845∼1858),半遊牧的基普恰克氏族貴族與定居的封建
領主集團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王族內訌和宮廷政變層出不窮。這時,汗國的統治者趁新疆動亂之際,企圖入侵中國領土。1865年,
前阿克曼吉特要塞司令阿古柏侵入中國南疆地區並自己稱汗。1876年(光緒二年)清朝政府派左宗棠進軍新疆,粉碎企圖分裂中國的
阿古柏反動政權。另一方面,浩罕□國與布哈拉汗國的對抗加劇,穆扎法爾曾兩次(1863和1865)佔領浩罕,從而削弱了浩罕□國抵抗
俄國侵略的力量。1876年初俄國吞併浩罕(見俄國征服中亞)。
經濟文化在18世紀布哈拉和希瓦經濟文化嚴重衰落時,費爾干納地區開始繁榮興旺。19世紀上半期,經濟生活和文化建設出現**。浩罕人民進行空前規模的水利灌溉工程,促進農業特別是植棉業的發展。養蠶業和園藝也很發達。布匹、書寫紙張、陶器等享有盛
譽。浩罕、塔什干城為當時中亞最大的工商業中心。與附近牧區、中國、俄國等的貿易關係密切。在文化方面出版了包括奧馬爾汗及
當時101位詩人的詩選,編寫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