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科幻題材資料 相對論的發現-宇宙黑洞 文 / 編輯手札

    廣義相對論表明,引力場可以造成空間彎曲,強大的引力場可以造成強烈的空間彎曲,那麼無限強大的引力場會產生什麼情況呢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就用這個理論描繪了一個假設的完全球狀星體附近的空間和

    時間是如何彎曲的。他證明,假如星體質量聚集到一個足夠小的球狀區域裡,比如一個天體的質量與太陽相同,而半徑只有3公里時

    ,引力的強烈擠壓會使那個天體的密度無限增大,然後產生災難性的坍塌,使那裡的時空變得無限彎曲,在這樣的時空中,連光都不

    能逃逸!由於沒有了光信號的聯繫,這個時空就與外面的時空分割成兩個性質不同的區域,那個分割球面就是視界。

    這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黑洞,但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人相信有這麼奇怪的天體存在,甚至包括愛因斯坦本人和愛丁頓這樣

    的相對論大師也明確表示反對這種怪物,愛因斯坦還說他可以證明沒有任何星體可以達到密度無限大。就連黑洞這個名稱也是一直到

    1967年才由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命名。

    歷史當然不會因此而停止前進,時間進入20世紀3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提出了著名的「錢德拉塞卡極限」,即:一顆

    恆星當其氫核燃盡後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44倍以上時,將不可能變成白矮星,而會繼續坍塌收縮,變成體積比白矮星更小、密度

    比白矮星更大的星體,即中子星。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進一步證明,一顆恆星當其氫核燃盡後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倍以

    上時,其自身引力的作用將能使光線都不能逃出這個星體的範圍。

    隨著經驗的積累,關於黑洞的理論變得成熟起來,人們從徹底拒絕這個怪物到漸漸相信它,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已普遍接受黑

    洞的概念,黑洞的奧秘被逐漸研究出來。

    嚴格而言,黑洞並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星」,而只是空間的一個區域。這是與我們日常宇宙空間互不連通的區域,黑洞視界將

    這兩個區域隔絕開,在視界以外,可以由光信號在任意距離上相互聯繫,這就是我們所居住的正常宇宙;而在視界以內,光線並不能

    自由地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而是都朝向中心集聚,事件之間的聯繫受到嚴格限制,這就是黑洞。

    在黑洞的內部,物體向黑洞墜落的過程中,潮汐力越來越大,在中心區域,引力和起潮力都是無限大。因此,在黑洞中心,除了

    質量、電荷和角動量以外,物質其他特性全部喪失,原子、分子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形下,無法談論黑洞的哪一部分物質,

    黑洞是一個統一體!

    在黑洞中心,全部物質被極為緊密地擠壓成為一個體積無限趨近於零的幾何點,任何強大的力量都不可能把它們分開,這就是所

    謂的「奇點」狀態。廣義相對論無法對此進行考察,而必須代之以新的正確理論——量子理論。諷刺的是,廣義相對論給我們導出了

    一個黑洞,卻在黑洞的奇點之處失效,量子理論取而代之,而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卻根本互不相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