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世界科技發展 世界太陽能科技發展史 文 / 編輯手札

    世界將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已經有3oo多年的歷史。1615年法國工程師所羅門.德.考克斯明瞭第一台利用太陽能加熱空氣使膨脹做功而抽水的機器.在1615年-19oo年之間,世界上又研製成多台太陽能動力裝置和一些其它太陽能裝置。

    下面主要回顧2o世紀1oo年間太陽能科技展的歷史。在這1oo年間太陽能展的道路比較曲折,有**期,有低潮期。處於**的大約55年,處於低潮的大約有45年。

    第一低潮期:192o-1945年,參加研究工作的人員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質燃料的大量開利用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1935-1945)有關。

    第二低潮期:1965-1973年,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效果不理想,所以得不到公眾,企業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第三低潮期:198o-1992年,進入8o年代後太陽能的開利用逐漸進入低谷,世界上許多國家大幅度的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美國最為突出,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太陽能的技術也沒有重大的進展。這樣就動搖了一些人開太陽能的信心。我國太陽能的研究工作也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有人主張外國研究成功後引進技術,雖然持這種觀點的人極少,但對我國的太陽能事業的展也有不良影響。

    儘管太陽能利用的展受礦物資源、政治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在太陽能的利用方面,還是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在21世紀出現了幾次**。

    第一**起:19oo-192o年,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採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開始採用平板集熱器和低沸點公質,裝置逐漸擴大。19o1年在美國加州建成一台太陽能抽水裝置。19o2-19o8年,在美國建造了五套雙循環太陽能動機。1913年在埃及建成一台由5個拋物槽鏡組成的太陽能水泵。

    第二**起:1945年-196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些有遠見的認識已經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呼籲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從而推動了太陽能研究工作的開展,並且成立了太陽能學術組織,舉辦學術交流和展覽會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5ok的太陽爐。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實用型硅太陽電池,為光伏電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196o年,帶有石英窗的斯特林動機問世。這2o年中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材料的研究。

    第三**期:1973-198o年,1973年1o月中東戰爭爆,使那些依靠從中東地區大量進口廉價石油的國家,在經濟上遭到沉重打擊,世界生了能源危機。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的陽光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成立太陽能開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197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陽光計劃。世界上出現的開利用太陽能熱潮,對我國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75年在河南安陽召開全國第一次太陽能利用工作經驗交流大會,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太陽能事業的展。這一次會議之後,太陽能研究和推廣工作納入了我國的政府計劃,獲得了專項經費和物資支持。

    第四**期:1992-2ooo年,由於大量燃燒礦物能源,造成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和展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下,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世界環境與展大會,會議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展宣言》,《21世紀議程》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這次會議以後,世界各國加強了清潔能源技術的開,將利用太陽能與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1996年,聯合國在津巴布韋召開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表了《哈拉雷太陽能與持續展宣言》,會議上討論了《世界太陽能1o年行動計劃》(1996-2oo5),《國際太陽能公約》,《世界太陽能戰略規劃》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進一步表明了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對開太陽能的堅定決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動,廣泛利用太陽能。世界環保大會以後,我國政府對環境與展十分重視,提出1o年對策和措施,明確要因地制宜的開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進一步明確了太陽能重點展目。1995年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展綱要》(1996-2o1o),明確提出了我國在1996-2o1o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展目標任務以及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通過以上回顧可知,在2o世紀的1oo年間太陽能的展道路並不平坦,儘管如此,21世紀是人類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世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