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說說張遼張文遠 - 轉 文 / 編輯手札

    在合肥呆了幾年,去過一次逍遙津,對張遼的戰績很是敬仰,覺得他在三國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看到一篇文章,正和我意啊。

    田中在《中國武將列傳》中提到,歷史上有一些名將,儘管戰功卓著,但由於主君名望太高,自己的名聲反倒被埋沒了。所以在他列出的三國時代的名將中,曹魏一方竟只有司馬懿一人,至於鄧艾,已經是晉朝時候的將領了!這對當時名將如雲的魏國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而且,就實際的戰功和個人能力、品行來說,魏國排第一的也不應該是司馬仲達,而是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年輕時就以武力過人而聞名,最初在并州刺史丁原(呂布的第一個乾爹)手下做官,呂布做掉丁原後,張遼又成了呂布的部將——由於呂布實在是太有名了,因此這個時候的張遼並不為人所知,倒是演藝裡面有一段關羽和他的故事:呂布從劉備手中奪得徐州後遣張遼追殺劉備,張飛欲出戰,關羽攔住張飛說,我看張文遠的武藝不亞於你我,不可力敵。聽說他也是個忠義之人,讓我去講講道理。於是關羽上前說,以前你家主公落魄時來投靠我大哥,我大哥以兄長待之,現在你們得勢了不但不知報恩,反而要將我們斬盡殺絕,這是正人君子的行為嗎?張遼聽了之後立即引兵而去。不管這個故事是否虛構,可以看出,在民間,張遼的武藝和人品也是得到認可的。

    「三姓家奴」自取滅亡後,張遼降曹,從此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人生。圍昌稀,破袁紹,數有戰功,而令他名震諸侯的,則是斬殺匈奴蹋頓單于。

    當時袁紹敗亡後,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爭權。張遼與樂進先擊破袁譚,然後又攻滅遼東匪徒柳毅,立下大功。曹操在張遼凱旋時親自出迎,與之共乘一車,這可是極大的榮譽!然後封遼為蕩寇將軍,而張遼後來的表現也的確不負「蕩寇」之名。

    東漢末年,北方的匈奴仍然是一大隱患,對於雄心勃勃的曹操來說,自然不能容忍在自己後方有人虎視眈眈,況且逃亡的袁尚也已經和匈奴勾結!於是曹操親自率軍北伐,和匈奴戰於柳城。初戰不利,士氣低落,只有張遼力勸再戰。曹操為他的豪氣感動,以手中節杖授之。張遼即領兵出戰,大破匈奴,陣斬蹋頓單于!

    這一戰對以後的歷史展意義重大。自漢武帝后,漢軍對匈奴就鮮有勝績,而東漢末年諸侯混戰,國力衰微,正是匈奴大舉南下的絕佳時機!因此,蹋頓的陣亡無疑是對匈奴人心理上的一次重創!在三國鼎立的幾十年間,北方一直保持安定,而西晉統一後倒是沒過多久就被北方少數民族趕到長江流域,從此開始了更加混亂的「五胡亂華」時代。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曹操的魄力與能力!而張遼也憑此一戰具備了一流名將的聲望!畢竟整個中國古代史中,能在匈奴人身上佔到便宜的漢族將領也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

    此後張遼又征討荊州,平定陳蘭、梅成叛亂,所戰皆捷!終於等到了著名的赤壁之戰!這一戰張遼沒有什麼揮的餘地。曹操退兵(其實是逃跑)以遼斷後,將七千餘人屯於合肥,張遼就在這裡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刻。

    當時東吳大破曹軍,孫權勢力極度膨脹,有一鼓作氣進取北方之意!沒多久就親領十萬兵馬圍困合肥。而曹軍主力此時正在討伐漢中的張魯,張遼只能依靠手中的七千人抵抗吳軍。這一戰即使是在《三國誌》這樣的正史中也有極為精彩的描寫:……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明日大戰。遼披甲持戟,先凳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遼斥權下戰,權不敢動……以八百軍士,竟然令十萬之眾的統帥不敢妄動,豪勇可見一般!而張遼還有更為驚人的表現:……權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將軍棄我呼?」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為將如此,士兵怎會不捨身奮戰?後來張遼在合肥的這支部隊全部編入魏軍精銳虎僨軍,張遼病重之時,曹丕派太醫問診,虎僨軍官兵爭先探問病情,「道路相屬」。

    孫權兵敗合肥後退走,張遼又在路上多次截殺,差點使紫髯小兒嚇死,因此也留下了江東一帶母親用張遼之名恐嚇不聽話的小孩的傳說。幾年後孫權又起兵,此時張遼已經病重,但還是親臨合肥前線,軍士無不歡騰。孫權歎曰:「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然而,張遼還是擊敗了東吳大將呂范,再次將吳軍趕回江東。沒多久,張遼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謚號剛侯。

    張遼一生征戰無數,只要親自指揮的戰役,幾乎沒有失敗的,而且不論是在北方荒原對抗以騎兵著稱的匈奴還是在南方出戰長於水軍的吳越之民,無不披靡,其指揮才能之全面在當時無人能及。其人格也成熟近乎完美,反映到用兵上,剛猛迅捷而不失謹慎,即使用計也堂堂正正,絕無陰險狠毒的感覺。而他周圍的同僚,上至君王,下至兵卒,對他的為人也無不歎服,這在亂世的武將中是很少見的。

    從小說的角度看,張遼其實是很適合做傳奇的主人公的。同時具備人的武藝和頭腦的武將本來就很少,更何況張遼還是當時的一大帥哥…………呵呵,這是演義上說的,愛玩光榮三國誌的朋友也一定注意到了,張遼的頭像的確不俗,武勇中透著一些儒雅,當然某些女同志一定要說嘴上無毛的小屁孩才叫帥哥我也沒辦法。以前在什麼地方看到一位女士寫的三國同人,從一個暗戀曹操的女官角度寫的,主角和張文遠之間的關係可是曖昧得很,呵呵,扯遠了。不過,就憑他殺入包圍圈,救出剩下的兵士這一點,張遼也是三國誌中我最欣賞的武將。

    閒話還沒完。張遼雖然具備群的才幹,但是最終也只是做到了一個相當於軍區司令的位置(征東將軍),因為魏國的將領一直分為門閥和外姓兩大系統,最高軍事領袖一直為曹家及夏侯家兩大家族把持。前期,曹仁-夏侯惇等人雖也是一代名將,但審其才幹始終不及張遼,而後期的曹真等人更是凡夫俗子。張遼儘管得到了應有的榮譽,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權力,這不能不說是魏國的一大損失。曹操晚年曾到合肥,在張遼擊敗孫權的地方感歎良久,然後給張遼增兵,可能這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張文遠的才幹還沒有得到盡情的揮,然而不久曹操病逝,曹丕雖然也是個名君,氣量上終究和父親差得太遠,張遼統領全國兵馬一統華夏的希望也就徹底消失了。

    還有一段小插曲,關羽困曹仁於樊城,魏軍幾路兵馬援救,其中就有張遼的部隊,但在他趕到之前,徐晃已解樊城之圍,因此張遼就失去了一次與關羽直接單挑的機會。否則以他和關羽的交情,又是一個小說的好題材,畢竟當年是衝著張遼的面子關羽才暫時寄於曹操,而華容道上,關羽先是放走曹操,不久張遼又引一隊敗兵而來,關羽以手掩面,又放過了張遼。哎,這就是男人的友情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