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十八般兵器總說 文 / 編輯手札

    1.傳統兵器九長九短

    九短:刀、劍、鞭、鑭、拐、斧、棒、椎、杵。

    九長:刀、槍、棍、鉞、叉、鐺、鉤、槊、戟。

    2.《周禮·夏官司馬》: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先鄭云:戈、殳、戟、酋矛、夷矛。

    3.南宋華岳《翠微北征錄》卷七<弓制>: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4.南宋永嘉年間<張協狀元>第四十八:前日兩個小人,一個道欠錢,一個道不欠錢,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會白廝打。

    5.元曲中大量出現十八般武藝之說,說明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口頭禪。但仍未見詳細內容。

    6.明何良臣《陣紀·束伍》:授器之要,因其短長編列之,宜隨其地勢,每以槍、筅、弓、弩、標、銃為長兵,刀、鐮、叉、鈀、牌、斧為短器。

    7.明嘉靖郭勳刻百回本《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史進每日請王教頭點拔,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鑭、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8.明謝肇制《五雜俎》卷五:正統己巳之變,招募天下勇士。山東李通者,行教京師,試其技藝,十八般皆能,無人可與為敵,遂應選。(十八般乃: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鑭、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9.朱國禎《湧幢小品》仝,惟第十三為撾,當屬音同假借。

    1o.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山西李通善使武藝十八事,計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鞭、鑭、撾、殳、叉、把頭、綿繩套、椎及白打,共十八種。

    11.清初褚人獲《堅瓠集·續集》:矛、椎、弓、弩、銃,鞭、鑭、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12.元兵西征時,從各地帶回一些兵器,種類繁雜,看來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藝之說,是一種統稱或概算。

    13.成語俗諺中,與兵器有關者:一箭雙鵰、借刀殺人、回馬槍、拖刀計、殺手鑭、流星椎、14.歷代名人所使兵器:關公青龍偃月刀、張飛丈八長矛、呂布方天畫戟等……

    二.出土兵器考證1.1975年,在二里頭遺址現銅戈、銅戚各一把,是目前出土的最早金屬兵器。

    2.二里頭出土的兵器中,有青銅製的鉞、戈,和大批的銅鏃。

    3.從1928年起,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崗的殷王墓中,現了一層帶木柄的青銅戈,共有六十九支。還有成捆的青鍰矛一層,每捆十支,共七百餘支。說明商代的青銅兵器的生產,已經很可觀了。種類也相當齊全,計有矢、戈、矛、大矛、短刀、大刀、斤、鉞、盔、弓和兵車等。到商代後期,有不少的改進,用途更趨向專門化,以刀為例,就分成砍殺用的大刀,以及修制武器用的小刀等。

    4.西周時代,製造青銅兵器的技術,較商代更為提高,1975年北京近郊掘周初(約西元前112o年)木槨墓,出土五十四件青銅兵器,另有盔、甲、盾等防護具一百四十三件。五十四件青銅兵器中,包含了:戈31、戟9、刀2、鉞1、短劍6、匕1、斧1、矛1。至於其中的銎戈、寬胡斜刃戈、三銎刀、鷹短劍、馬短劍、帶鈴匕,都是次現的。證明了:戟這種中國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

    5.1974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的秦俑從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鏃、矛、戈、鉞、吳鉤等。就是兩千兩百年前,秦代軍隊武器裝備的再現。戈、矛、戟這三種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長木柄,下端裝有銅鐓,有的矛柄長達6.3公尺。秦代的劍顯得窄、長、薄,刀鋒銳利,呈銀白色,劍、矛,戟的光澤度很高。

    一弓:馬箭、袖箭、步箭、二弩:弩箭、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槍:長槍、叉槍、火槍、蛇槍、看槍、標槍、線槍、神槍、戟槍、勾鐮槍、拒馬槍、飛槍。

    四刀:大砍刀(長刀)、斬馬刀、腰刀、桿刀、朴刀、鉤刀、眉刀、匕、刀、三尖刀。飛刀。

    五劍: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鉞: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鑭:

    十三槁:(撾)、骨朵、錘、錐、椎。鏈子錘(流星錘)、蒜頭錘、骨朵錘、臥錘、重錘。

    十四棍:雙頭棍、操鉤棍、狼牙棍、悶棍、腳棍、齊眉棍。

    十五叉:

    十六耙頭:鐺鈀、鈀、扒、省鈀、鏟、月牙鏟、馬叉、(省=傷-人)

    十七綿繩套索:

    十八白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