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武大郎別傳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一回 汴京斗茶 文 / 武大郎別傳

    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銀屏冪講帷;

    石鼎火紅詩詠後,竹爐湯沸客來時;

    雪飄僧捨衣初濕,花落艄船鬢已絲;

    惟有庭前雙白鶴,翩然趨避獨先知。!!!!!!

    《茶煙》

    夜幕低垂,汴河兩岸,燈火通明,人潮洶湧。從紅燈高掛的各種酒樓、茶館中不時傳來藝人的作樂聲、市民歡笑聲、絲竹管弦聲……在這喧嘩的聲浪中,應伯爵、謝希大、潘巧雲來到虹橋附近最有名的茶館來春茶館。

    來春茶館依汴河而築,蘆葦掩映,綠水環繞,環境清幽。

    今晚月色皎潔,將茶樓照得如同瓊樓玉宇。

    宋朝的茶文化是非常達的,尤其是形式高雅、情趣無限的「斗茶」在當時風行一時。斗茶,又稱「茗戰」,是以競賽的形式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茶樓的格局十分講究。來春茶館居中一間大的為主茶室,名喚「滿庭芳」,四間小的茶室名分別為:梅、蘭、菊、竹。茶室外邊的庭院稱為「露地」,是指從候客室至茶室之間的通路庭院。

    令應伯爵他們驚訝的是,他們在候客室等了很長時間,似乎在等著什麼重要人物。

    終於來了,居然是李師師,蔡京,還有一位儒雅斯文的中年人,手搖折扇,氣宇不凡。他們沒有進候客室,而是逕自向「滿庭芳」走去。

    「白先生請,蔡大人、師師小姐請!」

    茶館老闆娘和茶博士恭身將他們迎進「滿庭芳」。

    應伯爵他們在茶奴的招呼下,也魚貫進入主茶室。

    茶室內掛著名人字畫。還有一些插花。一美少女在優雅地彈琴。

    眾茶客坐定,茶博士先給每個人一杯香茗,讓大家先品,猜茶葉的產地和名稱。

    謝希大對茶道一無所知,端起茶杯「咕嘟咕嘟」一飲而盡。逗得眾茶客哈哈大笑。

    連彈琴的少女也忍俊不禁,琴聲也洋溢著歡快的旋律。

    潘巧雲也笑得花枝亂顫:「希大,你這叫牛飲!」

    應伯爵是品茶高手,聞了聞茶的清香,就明白是什麼茶,但他卻並不開口。

    其他人也只是慢慢地品味,都不肯開口。

    蔡京與白先生對視一眼,白先生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琴聲若有若無。

    蔡京轉過頭來,對大家道:「今天本官與民同樂,不要有任何拘束,斗茶,要鬥才有意思。誰拔得頭籌,除茶館給予獎勵外,朝廷另有重賞。」

    潘巧雲看了看茶色,輕啜了一口,第一個叫道:「奴家猜想,應該是黃山毛峰茶,不知對也不對?」

    「恭喜你答對了!」茶博士遞過一小包茶葉,「獎勵你毛峰茶葉一包。」

    琴聲與掌聲一樣熱烈。

    茶博士接著宣佈:「下面考一考喝茶常識!請搶答。」

    嗜茶如命的茶客們誰不知道點兒喝茶常識?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茶博士道:「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幹活非常辛苦的時候喝一杯濃茶,會如釋重負般輕鬆。請問:這是為什麼?」

    有幾個人同時舉起了手。

    茶博士指著其中一人道:「你說。」

    這是一個胖大和尚,敞開青綢衣衫,露出結實的胸肌,只聽他翁聲翁氣道:「這是因為茶解渴,能一身汗。」

    「抱歉。你的回答不準確。」

    琴聲憂鬱。

    應伯爵站了起來:「這是因為茶葉富含咖啡鹼,它能迅而有效地興奮大腦神經中樞,促進心臟機能亢進,並且激活思維,所以邊喝茶邊聊天或者進行創意思維的情況十分普遍。」

    茶博士滿意地點了點頭:「恭喜你答對了。加1o分。請問你貴姓?哦,應先生。如果你有興趣,請繼續答題。但如果答錯了,將倒扣1o分。你是否願意繼續?」

    「我願意。」

    琴聲激越。

    「我們知道,各種茶因為成分及製作工藝不同,出後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請問紅茶2分鐘會讓人興奮,5分鐘則如何?」

    「會有鎮靜作用。」

    「綠茶能否用沸水沖?如你不會,你可以請其他茶客幫助答題,但只有一次機會。」

    應伯爵道:「我求助茶客答題。」

    眾茶客舉手。

    「好,我請這位師傅答題。」

    一個頭陀站了起來:「不能。因為綠茶含有維生素和能夠美白的固齒的氟,茶前應稍微冷卻一下開水,否則沸水沖一定苦澀。也影響它的保健價值。」

    掌聲如雷。

    「好!請應先生繼續答題。烏龍茶可以解酒,也能降低人的膽固醇。這種說法對嗎?」

    「對。」

    「普洱茶能否消除腹部脂肪。」

    「這……我就不知道了,哈哈。」

    「沒有關係,你已經獲得4o分,請獎勵烏龍茶一盒。剛才那個茶客也獲得綠茶一包。」

    茶奴端來一盒烏龍茶,應伯爵笑納。那位頭陀也欣然接受了一包綠茶。

    白先生站起來道:「剛才那個問題我來回答:普洱茶能消除腹部脂肪。」

    茶博士頎喜若狂:「恭喜你答對了,請獎勵普洱茶一箱。」

    白先生擺手道:「不可。那對其他茶客不公平。你獎勵一小包就行了。我最開心。」

    茶博士臉一紅:「是。請獎勵白先生普洱茶一包。」

    白先生接過茶包,順手遞給了李師師。李師師莞爾一笑。

    琴聲婉約美妙。

    茶奴端三個茶盤,每個茶盤一個茶盅,分別為:金盅、銀盅、銅盅。

    茶博士道:「這三個茶盅裡是三個難度不同的題,金盅難度最大,但分值也最高為1oo分,獎品為龍井一箱,車遲國一月游;銅盅難度最小,但分值也最低為5o分,獎品為龍井一包,汴京一日游;銀盅難度中等,分值為o分,獎品為龍井一盒,姑蘇餘杭七日游。獎品由山外青山樓外樓股份公司提供。」

    三個身著紅色旗袍的禮儀小姐托著龍井獎品,在喧鬧的琴聲中閃亮登場。

    茶博士將蔡京等人的方向深鞠一躬:「車國游、蘇杭游、汴京游則是朝廷的恩賜。」

    眾茶客歡呼雀躍,都想爭金奪銀。

    茶博士微微一笑:「這答不來,可有處罰。選銅盅的,在本店義務為茶奴一個月;選銀盅的,到杭州義務為茶農半年,選金盅的,到車國義務販賣茶葉一年。」

    眾茶客立即安靜一來,這答對了,當然喜出望外,倘若答錯了,可不是好玩的。

    茶博士笑道:「大家不要緊張,其實只要是茶道中人,題目倒並不難答。關鍵是看膽識和運氣。斗茶嘛,有獎有罰才有趣味。」

    眾人哪裡敢輕舉妄動。

    琴聲如晨曦徐徐展開。

    一道艷麗的光芒升起。眾人不覺眼前一亮,不禁暗暗佩服。

    竟是冰肌玉骨、花容月貌、傾國傾城的李師師揭開了第一個茶盅。

    儘管是銅茶盅,但第一個敢來,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

    李師師的玉手拈起一個紙卷,展開讀道:「各種花茶對舒緩工作壓力和美容養顏具有獨特的功效,請舉三個以事例說明。」

    李師師喜眉梢,不假思索,妙語連珠:「人參花補腦益智。百合花清肺利腎;雪麗花強身健體;勿忘我養血安神;菊花排毒養顏;羅漢果瘦身美體。」聲音清麗脫俗,如百靈唱歌一樣動聽。

    茶博士道:「恭喜你,請送獎品龍井一包,汴京一日游券一張。祝你在京都玩得開心。」

    李師師接過獎品,優雅地鞠了一躬:「謝謝茶博士!師師一定會很開心的。」

    茶博士道:「這獎呀說難呀也難,說易也易。哪位再來一顯身手?」

    應伯爵、潘巧雲等人正要動,老太師蔡京搶先一步,揭開了銀茶盅:「啊呀,是兩包茶葉。沒有紙條,這是怎麼回事?」

    茶博士道:「這一次是實踐題:識茶。請大人鑒別一下這兩包茶葉的優劣。」

    「本官明白這是考選茶的技巧。請取賞茶器來。好!選茶先要細看茶干外形。茶干的第一要素即為乾燥程度,諸位請看左邊這包茶葉,拇指與食指輕捏即碎,顯然品質優良。」蔡京將少許茶置於掌心輕握,「唔,略感刺手的茶葉,表示乾燥度良好。諸位再請看這右邊的,即使重壓也不易碎裂的茶干,表示已受潮回軟,品質較差。我們回頭看左邊這包茶干的條索與葉片形狀完整,大小整齊。而右邊的這包茶角、茶梗、黃片及其他雜質含量過多。」

    眾人聽了,都不禁暗暗點頭。

    蔡京道:「剛才講了選茶先要細看茶干外形,其次要深聞茶干清香。這左邊的在色澤,帶有油光顏色鮮艷者為新茶,擺放時間較短,我聞一下,唔!這香氣和滋味較佳。我再聞一下這右邊的,這茶干色彩暗淡,聞之帶有焦火味,在坐的諸位都知道凡帶有油臭味、焦火味、青臭味或其他異味此類茶葉均為末流。還要我說下去嗎?」

    茶博士道:「足夠了!蔡大人不愧茶道耋宿,來呀,給蔡大人頒獎!」

    禮儀小姐送獎品,為龍井一盒,姑蘇餘杭七日游券一張。

    掌聲經久不息。

    蔡太師笑納。

    最後一個也是最吸引人的茶盅聚焦了所有茶客的目光。

    龍井一箱,車遲國一月游。這實在太誘惑人了!

    可是沒有人敢動。

    到車國義務販賣茶葉一年!誰敢?

    很多人暗悔沒對第一個下手,大不了在此店義務為茶奴一個月。

    就是第一個拿不準,選第二個也好啊,萬一砸了,到杭州義務為茶農半年,也還在國內呀!

    只有寂寞的琴聲在幽幽地響著。

    約摸過了一盞茶功夫,還是沒有人敢。

    「看來只有我來試試運氣嘍。」隨著爽朗的笑聲,一人把折扇一合,徐徐站起。

    眾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個人。

    敢於問鼎金盅的竟是瀟瀟灑灑的白先生。

    蔡京和李師師均一愕,但隨即釋然,都露出敬佩的神情。

    茶博士顯然也出乎意料,一時怔住了。

    白先生已大步走過去,揭開了金盅。

    白先生面對著寫著問題的黃絹不禁皺起了眉頭。

    琴聲戛然而止。

    難道是問題太難,無法回答?

    蔡京和李師師等人的神色頓時緊張起來。

    有的茶客則有點慶幸自己沒去冒這個險。

    正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