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看著宋氏兄弟,輕輕的笑了笑,道:「兩位,酒菜已經齊備,小弟敬二位一杯!今日能夠遇到二位高材,實在是榮幸之至,兩位不要客氣!」說著將杯中的酒喝掉了,臉上的笑容更深了。
宋應星兩個人對視了一眼,拱手謝過天啟皇帝之後,便開始吃飯喝酒。正所謂無事獻慇勤,非奸即盜,他們對天啟皇帝還是抱有戒心的。
「其實將兩位請來,一來是想結識二人高材,二來小弟想知道剛剛吏部門口發生了什麼事情,二人因何與區區小吏爭吵?不知道二位能否相告?」天啟皇帝將手中的酒杯放下,笑呵呵的說道。
宋應星的大哥宋應升,為人要比弟弟懂得變通,此時心中已經料定,對面這位衣著華貴的白公子肯定是哪家的公子。吏部小吏雖然不入流,可是畢竟是管著天下官員的官帽子的吏部,在對方眼裡不過是區區小吏。
既然料定對方的身份非富即貴,找自己兄弟不過是好奇,宋應升的心理就沒有那麼謹慎了。至於對方是不是要找吏部的麻煩,宋應升管不了那麼多,自己在吏部受了一肚子氣,要是能出出氣那是最好不過的。
打定了主意,宋應升先是苦笑著搖了搖頭,將酒杯裡的酒喝掉,又思忖了半晌,做足了樣子。
一邊的天啟皇帝也不著急,十分感興趣的看著宋應升,宋應星的大名自然是如雷貫耳,可是宋應升這個人天啟皇帝並不瞭解。不過此時看到宋應龍如此做派,心裡頓時十分的感興趣,看來這個宋應升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
似乎覺得差不多了,宋應升才緩緩地開口道:「此事說來話長了,我們兄弟二人乃是奉新人,從小在叔祖開辦的私塾中讀書,我們的叔祖乃是隆慶三年的進士。我們宋家在當地也算得上是詩書傳家。世代官宦。」
見宋應升一副驕傲的樣子,天啟皇帝連忙恭維了一下,其實天啟皇帝對這些都沒興趣,對吏部門前發生的事情也沒興趣。天啟皇帝只對宋應星有興趣,不過接觸還是要有過過程,只能無奈的聽宋應升將事情全都說了一便。
原來萬曆四十三年宋應星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在一萬多名考生中,二十九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宋應龍名列第六。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一時間風頭無兩。
鄉試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當年秋他們便前往京師應次年丙辰科會試、但卻名落孫山。他們決定下次再試,為了作好應試準備,宋應升、宋應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萬曆四十七年(1619)是神宗在位時最後一次會試之年。宋應星弟兄與江西其他考生齊會京師,但二兄弟仍未及第。
不過兄弟二人仍舊為死心,在天啟二年的科考中,兄弟二人再一次來到京城參考,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弄人,兄弟二人再一次名落孫山。原本兄弟二人想在京城遊學,等到天啟五年的時候再來過。
只是雖著時間的推移。兄弟二人科舉之心漸漸淡了,年齡也大了,忽然想要到地方上做些事情。於是兄弟二人來到了吏部,請求吏部給二人外放做官。
不過兄弟二人雖然是舉人,可是這個舉人在吏部還真是不夠看,連吏部的主事都沒見到。小吏第一次見的時候還很是熱情,不過卻隱晦的表達的索賄的願望。兄弟二人在京多時,哪有那麼多錢賄賂小吏?第二次在來的時候。小吏頓時冷嘲熱諷起來,這才有了剛剛的一幕。
一口將酒杯裡的酒喝掉,宋應升無奈的歎了口氣,臉上滿是落寞,道:「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兄弟也算是報國無門,準備回鄉去了。或許下次科舉我們還會來。大丈夫還是要建功立業,為國出力的。」
天啟皇帝眉頭頓時皺了起來,雖然得到宋應星讓天啟皇帝很是高興,可是聽到兄弟二人的經歷。頓時臉上帶上了怒色。
「兩位兄弟,今日與二位一見如故,小弟心中很是歡喜。小弟在京城還有些門路,不如兩位在京城在盤恆幾天,讓小弟代為疏通一下?」天啟皇帝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這兩個人走,宋應星這樣的人才要是放棄了,那可就是真的可惜了。
宋應星和宋應升兩個人對視了一眼,臉上滿是謹慎,如果剛剛的事情還能用好奇來形容,現在這是為什麼?要知道自己二人可和這位年輕的公子沒有什麼來往,第一次便交淺言深,對方究竟意欲何為?
天啟皇帝也覺的自己似乎太著急了,雖然知道讓對方懷疑了,可是天啟皇帝臉上卻沒有任何變化。臉上雖然掛著淡然的笑容,不過心裡卻在不斷的轉動,要怎樣把這兩個人帶走呢?
四下看了看,這裡不能表露自己的身份,難道真的要把這兩個人抓回去?
「白賢弟,你的好意我們兄弟二人心領了,不過無功不受祿,我們就不麻煩賢弟了!今日多蒙賢弟招待,我兄弟二人感激不盡,就此告辭!」宋應升打定了主意,不管對方有什麼企圖,與天啟皇帝的交往到此為止了。
只要從這走出去,兄弟二人就收拾東西回家,京城是非多,還是回去的好。如果再來,那也是天啟五年的會試,現在還是離開的好。
看了一眼身邊的王承恩,天啟皇帝遞給他一個眼神,端坐在椅子上沒有動。笑著對兩個人道:「兩位,今日的事情是小弟唐突了,可是真的不考慮考慮了?」
「無功受祿,寢食難安!多謝款待,告辭了!」說完宋應升便站起了身子,轉身向外面走去。一邊的宋應星自然是以大哥馬首是瞻,其實他的心裡也覺得有些詭異,沒有耽擱便向外走去。
端坐在那裡沒有動,天啟皇帝笑著把玩手中的酒杯,一邊的王承恩卻是心領神會,一個眼神便有兩個人跟了上去。
輕輕的站起身子。天啟皇帝放下手中的酒杯,道:「今天沒有百出來,我們回宮吧!」
「公子,那兩個人怎麼辦?」王承恩自然看的出,天啟皇帝是器重那兩個人,就像到處的盧象升和文正孟一樣。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啟皇帝笑著說道:「將這兩個人送到火器廠去。那裡有一個院子,就是朕存放書籍的那個院子。」
「是,皇上!」王承恩雖然心裡震撼,可是臉上卻不敢有絲毫的表露,只是心中不斷的想著,這兩個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怎麼會讓天啟皇帝如此重視。那個地方能進去的可不多。
天啟皇帝沒有耽擱,帶著人回皇宮去了,不過宋氏兄弟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兩個人快步的走回自己居住的客棧,收拾東西之後就離開了,跟蹤他們的都是老手,二人自然不可能發現。原本兄弟二人還有些緊張,可是直到出了北京城。二人也沒有發現什麼情況,頓時鬆了一口氣。
「大哥,你說那個年輕人是什麼身份?為什麼會對咱們兄弟這麼感興趣?」剛剛在那裡,兄長說話他自然不能開口,不過現在只剩下兄弟二人,宋應星連忙開口問道。
「不管是為了什麼,咱們兄弟二人最好還是要躲的遠遠的,京城裡面達官顯貴無數。如果捲進什麼紛爭,咱們兄弟二人會死的不明不白。」
兩個人一邊說著,一邊快步的向前走,不過很快二人就沒有辦法走了,因為在他們的面前出現了幾個彪悍的大漢。兄弟二人連忙著轉身,可是依舊是幾個大漢。
「兩位,不要讓我們為難。還是跟著我們走吧!兩位都是讀書人,我們不想動粗!」在這些大漢裡面,走出來兩個人,對著二人施了一禮。語氣淡然的說道。
看著走出來的兩個人,宋應升面色頓時變得很難看,這兩個人他認識,正是那個身著華貴的公子身邊的護衛。
宋應升和弟弟宋應星對視了一眼,臉上帶著幾分無奈,眼中滿是灰敗。不過他依舊對領頭的人道:「你家公子究竟是什麼身份?為什麼要帶走我們兄弟,如果不把話說清楚,我們兄弟哪裡也不去,除非你殺了我們!」
領頭的兩個人對視了一眼,臉上都有一絲訝異,不過誰也沒有將宋應升的話放在心上。兩個文弱書生,想在自己面前做什麼手腳,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們也清楚,皇上不是為了治罪,不然也不會讓自己來了。能夠不動粗,兩個人絕對不會動粗的。
其實宋應升的心裡也沒有底,他不過是在賭這些人不敢殺人,先把這些人鎮住,然後在想辦法。
「兩位,我們公子請二位去,並沒有什麼惡意。至於我們公子的身份,我們這些做下人不敢提起,如果有機會二位可以親自請教我家公子。小的奉勸二位一句,跟我走吧!事已至此,二位不想知道是什麼事情嗎?」為首的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慢慢的靠近兩個人。
「大哥,無妨跟他們去看看,我們不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也就是了。」宋應星眉頭微蹙,他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自己兄弟在京城無牽無掛的,身上也沒有什麼值得人抓自己的。
聽到弟弟這麼說,宋應升也點了點頭,他知道對方絕對不會妥協的。現在兄弟二人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只能跟著這些人離開。
宋應升和宋應星被帶上了一輛馬車,馬車上沒有車窗,四周都是封閉的,簾子撂下之後便什麼也看不到了。趕車的人似乎也不防備兄弟二人,沒有給他們蒙上眼睛,沒有把他們綁上,這讓兩個人心中更加的懷疑了。
要知道世上只有對一種人不用保密,那就是死人,難道已經到了沒有必要對自己二人保密的地步了?
趕車的大內侍衛可沒功夫搭理這兩兄弟,這是天啟皇帝交代的事情,至於這兩個人怎麼想和自己沒什麼關係。至於保密的事情,他們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進去之後如果能出來再說吧!
一路上沒有絲毫的耽擱,馬車拉著兩個人到了一個地方,不過馬車沒能直接進去,兩個人也被請下車了。
這是一個巨大的建築群,亭台樓閣很是漂亮。周圍全都是田地,不過現在都荒蕪了。最惹人眼的卻不是這些,而是那些在這周圍分散駐紮的人。
在遠處全都是穿著大明鎧甲的官軍,在門口看門的這些人,宋應星和宋應升也是一眼就認出來了。飛魚服秀春刀,這樣的打扮在大明朝恐怕很少有人不認識,正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
這下兄弟二人徹底懵了。這是什麼地方?原本以為會被帶到一個宅院,沒想到居然會是這樣。原本還帶著僥倖的兄弟二人,此時全都是一臉的無奈,心若死灰。這裡想要逃跑,除非自己兄弟二人長出翅膀了,否則想都別想。
「站住!報上你的身份!」站在門口的錦衣衛黑著臉。對著走過來的三個人道。雖然外面的士卒已經檢查過了,可是他們絲毫不敢大意。
那名侍衛連忙走過來,其餘的人全都留在外面了,能夠進來的只有他一個人而已。將自己的腰牌給錦衣衛看過之後,他壓低了聲音道:「我是奉了皇上的聖旨把這兩個人送來的!」
那名錦衣衛點了點頭,沒有在說什麼,倒不是被皇帝的名頭嚇到了。而是他早就接到了通知,今天會有兩個人送過來。看了一眼那名侍衛,錦衣衛沉聲道:「你可以回去交差了,我們接到了命令,你把他們兩個交給我就行了!」
侍衛點了點頭,回頭對宋應星兩個人道:「我就把二位送到這裡了,回見!」說完大步的向著外面走去。
「你們跟著我來吧!」那名錦衣衛依舊是面無表情,招呼著宋應星二人向裡面走。多一句話也不多說。
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宋應星兄弟可是一點準備也沒有,不知道等著他們的是什麼。
雖然對宋應星兄弟來說這是了不得的大事,可是在京城裡根本就沒人在意。京城裡這些日子很是歡樂,歡慶不斷,都在慶祝勝利。
在西北的遵化,自從明軍的大部隊進駐遵化之後。整個遵化城都沸騰了。明軍大勝的消息早就傳開了,邊軍頓時士氣大震。
其實現在的九邊人馬大部分已經是形同虛設了,十之七八已經不在了。士卒逃走,軍官也不上報。他們趁機侵吞士卒的田地,以及朝中頒發的軍餉和賞賜。有的地方更嚴重,軍官逼迫士卒背井離鄉。
天啟皇帝之所以不調邊軍作戰,其擔心也正是在這裡,現在邊軍之地大多都是客軍。一旦調動牽扯太多,不到萬不得已時絕對不會動的。
休整一天之後,孫傳庭帶領明軍再一次出擊,不過建奴早就已經逃出大明腹地了。軍隊便分駐在三屯營和遵化,等待著天啟皇帝的聖旨。
明軍這邊是一片喜慶,大肆的慶祝,不過建奴和蒙古韃子的聯軍卻一片慘淡。這次出征,蒙古人損失在兩萬人上下,建奴損失在一萬五千上下,一時間人心渙散,無力再戰。
上次對戰之時,努爾哈赤吐血摔倒馬下,直到一天之後才醒來。不過臉色依舊十分的蒼白,身子似乎損傷很大。上次瀋陽城打敗,努爾哈赤便大病了一場,這次更是吐血落馬。
對於已經六十三歲的努爾哈赤來說,這樣的打擊已經是十分的嚴重的了。他不在是那個野心勃勃的,能掙善戰的老狼,而是走上了所有狼頭都要走的命運,他老了。
大金和蒙古的聯軍撤出明朝疆域之後,在一百里外的草原上安營紮寨。表面上很是平靜,可是軍營裡卻湧動著幾股暗流。
對於蒙古人來說,懾服於後金,不過是因為他足夠強大。現在努爾哈赤危在旦夕,他們心中便蠢蠢欲動了。不過有個更為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這次沒能劫掠到過冬的物資,這個寒冷的冬天怎麼過?
每天無數人都在關注著努爾哈赤的營帳,包括努爾哈赤的兒子們,其中心情最複雜的自然是大貝勒代善了。他的心裡再一次燃起了爭奪汗位的心思,畢竟皇太極死了,能夠和他相爭的人似乎沒有。
原本努爾哈赤的大兒子是愛新覺羅儲英,可是儲英死了之後,代善變成了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努爾哈赤也考察過大貝勒代善,對他的能力也是十分的滿意,同時深得各位兄弟的信任。
抬頭看著棚頂,努爾哈赤的思緒不斷的在腦海裡面轉動,過去的一幕幕不斷的在腦海裡回放著。這是他第一次用旁觀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一生,最後只能無奈的歎口氣。
「父汗,鐵嶺來信了,是阿拜送來的。」走進來的正是大貝勒代善,手裡拿著一封信,道。(。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