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浪蕩皇帝秘史

龍騰世紀 第三十五章 手握天下權 文 / 浪蕩皇帝秘史

    大選秀女的事就這麼定下了。

    翌日一早,天色還未放亮,蕭若在皇后服侍下穿帶好龍抱皇冠,精神抖擻去金鑾殿上朝。

    自從蕭若執掌天下大權以來,朝廷惡政不出,擾民舉動一概免除,大力賑濟災民,朝廷氣象大為改觀。他又力排眾議廢除諸般苛稍雜稅,搬掉壓在老百姓頭頂上一座沉重的大山、此舉譯被蒼生,造福萬民、舉國民眾莫不歡欣鼓舞,原先被壓搾得話不下去的百姓重新失定下來,民心得以凝聚。

    同時在另一方面、皇帝於國難當頭之際,親統大軍南征北戰,先後殲滅契丹鐵騎,平定王侯豪族之亂、殺盡東洋入侵者、用兵如神,武功赫赫。一掃官兵多年來的頹勢,軍威大震,天下鑷服。

    一時之間、草莽綠林中野心勃勃之輩不敢輕舉妄動,各地叛軍盜匪大為收斂,生怕惹來朝廷大軍圍剿。不少草寇畏懼官兵的強大、同時又受到仁政之下失定生話的誘惑,紛紛一哄而散,回鄉務農。與近幾年沒有話路的鄉民不得不落草為寇、佔山為王的景況正好相反。畢竟世上很少有天生的惡人,如果有安定暖飽的日子可過,鬼才願意冒著掉腦代的危險去打家劫舍當土匪!

    無許民心軍心,都以驚人的度向英明神武的少年皇帝彙集,天下騷動日漸平息、時局為之一新。

    放眼大江南北,關東關西,僅有已然成勢的川中叛軍仍據有巴蜀一帶。餘者俱不成氣候,人心思安。將士用命、江山社稷危而復安,初步呈現中興之氣象。

    「吾皇萬、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跪拜於地,齊聲山呼萬歲。聲震殿宇,嗡嗡迴響不絕。

    「眾卿平身。「蕭若面色沉靜似水、威而不怒,緩緩一擺手道。

    「謝皇上!「群臣相繼起身。站成左右兩列,捧著玉笏躬身而立。

    皇帝率大軍凱旋班師回朝之時,朝中百官幾乎是人人自危,他們當中大多是豪門士族出身、與士族之的四大王族多多少少都有些瓜葛。

    皇帝倘若有心鼓此機會盡滅朝中士族勢力,大肆珠連開來,他們一個都逃不過。皇帝想殺人還不容易。罪名總是找得到的,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孰料,皇帝返京之後、並不大肆追究逆臣同黨,只將除趙牧之外的三王及三侯連帶其家族打入天牢。聽候落。然後就像沒有這回事一樣。待他們一如往昔。

    朝中士族出身的大臣們懸著地一顆心總算放下。無不慶幸逃過一劫。打心底裡對皇帝感恩戴德,戰戰兢兢做好份內差事,不敢再有其他想法。朝廷裡異常穩定。沒有因叛臣作亂之事受到太大影響。

    蕭若深知華朝自開國伊始,就對世家大族太過倚重與縱容,以至於數代之後尾大不掉,朝廷上形成有點類似於東晉時,皇帝與士族共治天下的局面。士族勢力根深蒂固。非同小可。如果自己嚴厲追究其他士族之罪。恐怕大半個朝廷都沒了。更別說狗急跳牆,人急拚命,真要把舉國士族逼急了。很可能又會激出禍亂。

    如今叛亂初平。一切以穩定為上。是以。蕭若才沒有任意擴大打擊適可而止。反正輕此一役,士族元氣大傷,在朝中己不能與皇權相以皇帝現個的威望,大可以對任何大臣生殺予奪。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司禮太監莫平例行揚聲高喊。

    蕭若先說了已然同意女真族內附的清求。群臣得知皇帝已有聖裁,怎敢有二話,紛紛出言應和,引輕據典,列舉恩淮蠻族內附的種種好處。每句的言外之意都是吾皇英明。原本同意與反對的兩派匯成了一派。沒有一人提出異議。

    蕭若看著,心頭一陣莫可名狀的爽快。這才是君臨天下地感覺,耳邊再沒有唧唧歪歪的聲音了。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再沒有人敢說個不字。手握天下權柄的感覺。是如此的今人陶醉。今人**……

    他正自飄飄然的當兒,側殿傳來一聲清冷地咳嗽聲,卻是王楚月的聲音。在嘈雜的金寨殿中仍然異常清晰。

    蕭若心底裡驟然一驚。如被當頭一盆冷水淋下。神智頓時為之一清。他原本不是權力狂,立時意識到這種局面非常危險,因為就算是聖人。都不可能水遠不犯錯誤、更不要說他。

    他暗暗打定主意,這次恩科科舉、一定要提拔一兩個剛正不讀、敢諒敢言的君子。一個朝廷。若沒有魏征之類的鐵面諫臣,皇帝也不可能成為千古明君。

    此事既了。又議妥幾件內政之事,群臣別無他事要奏。

    蕭若便拿出皇后擬就的選秀聖旨,讓司禮太監莫平高聲讀出。念完之後。蕭若特意加了一句:「這都是太后與皇后的意思!」說時,他臉上微撇燙,對於來自21世紀的他來說。下話全國為自己選美女。這等齷齪的事他還真有點做不出來。不過。既然是太后與皇后的意思、他也就勉為其難了。

    群臣一聽說原來是這事。都說正該如此。事關皇宮排場威嚴。太監官女寧可多、不可少。甚至有厚顏無恥之徒湊趣道。我朝繁榮昌盛,正值四干年來都所未有地威世。應該把選秀規模擴大百倍千倍。才配得上吾皇英明神武……云云。

    蕭若聽得幾欲作嘔,吩咐將聖旨頒布全天下,便宣佈退朝。拂袖而去。

    文武百官跪地相送。皇帝走後。群臣面色各異。都在心底裡悄悄盤算。

    四大王族倒台後,後宮內四家郡主的后妃地位也岌岌可危,隨時有可能被打入許宮。現如今。無論朝廷與後宮,都留下了巨大地權力真空。朝中有敘有勢的豪門巨族不在少數,誰不想取而代之?滿朝公卿都琢磨著怎生把自家閨女送入後宮才好,正所謂機不可夫,時不再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