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結束,皇帝派飛騎回京報捷,同時傳達皇帝口諭,命翰林院翰林們著手起草正式國書,派使者送往契丹王廷。
國書用字遣詞務必不卑不亢,傳達善意的同時暗藏鋒芒,若契丹人同意簽定和約,那這三千多契丹俘虜可以交還給他們,兩國和睦共處,在邊境開設榷場交易互市,對兩國民眾都有好處;如契丹人非要兵戎相見,天朝七千多萬漢人絕不會屈服,便以三千多俘虜的鮮血祭旗,兩國再來一場惡戰,決一生死。是戰是和,讓契丹人自己掂量著辦。
再派人去北方邊關三鎮,傳令那三位身兼節度使之職的侯爺即刻進京述職。這一支人數不算多的契丹鐵騎得已深入內地,為禍達數月之久,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無能所至,責無旁貸。
這三家侯爺也是世襲爵位,又身兼節度使之職,手握一鎮軍政大權,儼然便是一個半獨立的小王國,朝廷裡下達的命令,對他們有利的,他們便立刻執行;有損他們利益的命令,他們便敷衍了事,陽奉陰違。朝廷一慣對他們也無可奈何,要是嚴厲懲辦他們,只怕反會激出禍亂。這也是王朝積弊重重的一方面。
蕭若打算趁此大勝餘威,招他們進京,以喪師辱國之罪罷免他們節度使之職,並將節度使一職永久取消,日後邊關地區派經略使管政事,派總兵掌軍事,由朝廷直接委任,一舉根除掉這一百年弊病。如若他們膽敢找借口不進京,便以抗旨不遵之罪,大軍征討他們。他們沒多久前被契丹人大敗,元氣大傷,士氣沮喪,相信王師一到,以皇帝現今威望,敢跟隨侯爺們造反的士兵不會太多。
頑敵終於被撲滅,境內已無敵軍,此前皇帝嚴令左近百姓不得靠近戰場一帶的禁令自然解除,附近村鎮的老百姓們一窩蜂擁來軍營,爭相目睹當今天子的風采。
百姓們聽說皇帝為將契丹韃子消滅,不懼矢石之險,不辭遠征之苦,御駕親征率兵千里追擊敵軍,與將士們同食同臥,平易近人,並且嚴令約束軍紀,於民秋毫無犯,今日又巧施妙計火燒胡騎,一舉將敵軍盡數殲滅,其大智大勇,可比古之聖君……這些消息在百姓們之間流傳,一傳十,十傳百,口口相傳時不免添油加醋,修飾加工,自是人言言殊,越傳越是玄乎,到得後來,當今天子簡直成了千古未有的明君聖主。皇帝的聲望一時間達到頂點。
蕭若卻不過眾多民眾的殷殷之情,便攜鐵寒玉及諸將出營一見。
只見營寨外人山人海,萬頭簇動,黑壓壓一大片,也不知有多少人。百姓們見身著金甲的皇帝出來,嘩啦啦一齊跪拜叩,轟然道:「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鄉親們快快請起。」蕭若作個虛托手勢,揚聲說道。
皇帝拉著鐵寒玉走到人群當中,溫言撫慰激動的人們。幾個白蒼蒼的老村民圍著皇帝,邊走邊哭訴村民們的辛酸苦難,說到動情處,一個二個哽咽失聲,泣不成語。
蕭若聽了感同身受,心裡一陣陣酸楚,眼眶泛紅。他在21世紀時也是平頭老百姓一個,又不是姬煌那種溫室中的花朵,如何不知底層人們的苦楚難處,與他們分外談得來。
一旁鐵寒玉見他得到百姓們自內心的擁戴,而不僅僅是對皇帝的敬畏,深受感動,望著氣宇軒昂的少年皇帝,不禁芳心可可,美眸中彩光連閃。
回到營寨後,不少附近地方官巴巴的上前叩見皇帝。他們這些個地方官大多是些芝麻小官,知縣通判鎮守一流,最大的也不過是個知州,品階只有區區五品,尋常連皇帝面都見不到,難得有機會面聖,哪還不使出渾身解數討皇帝歡喜。
一時之間,諛詞如潮,諂笑氾濫,他們在官場打滾十幾年,別的本事也許沒有,溜鬚拍馬、歌功頌德那是一等一的本領,即便皇帝一無是處,跟劉阿斗不相上下,他們也能吹得天花亂墜,何況當今皇帝本就有自豪的資本,頓時將他捧得天上少有、地下無雙,功蓋三皇、德過五帝。
蕭若親主戰事,京城一戰大敗敵軍,挽狂瀾於即倒,更不顧自身安危,御駕親征追殺敵軍,設計火燒胡騎,以極小的代價一舉殲滅這股頑敵。如今大功告成,精神鬆懈下來,要說沒有一點點自我陶醉,那是騙人的,這時給他們一番吹捧,也不禁飄飄然起來,洋洋自得不已。
這些地方官見皇帝唇角笑意越來越深,顯然龍顏大悅,心中暗叫走對了路,正欲將阿諛之言再提升一個層次之際,忽聞旁邊一聲冷吭,他們打眼望去,卻是穿回了女裝的鐵寒玉所,他們曉得她是皇帝新封的妃子,心想皇帝出征在外都將她帶在身旁,得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話語聲頓時戛然而止,哪還敢再說。
鐵寒玉也是出身官宦之家,自身在官場也不是一天兩天,對這一套再也清楚不過,聽他們越吹越離譜,忍不住出聲打斷。
蕭若神志一清,想想也有些好笑,揮袖轟他們走路,「去去去,你們的話還真多……嗯,朕今晚要開慶功大筵,你們派人多送些美酒好菜來大營,所需銀錢到時候向戶部支領。你們這幾天來,著力督促屬下運送飯菜及各項軍資物什,也算有功,你們晚上也一塊兒來吧!」
這些地方官立時叩謝皇上恩典,山呼萬歲。而後,出營自去操辦,皇帝親**代下來的差事,他們自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