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見馬先生一同隨趙將軍前來呢?」突聞諸葛亮突出此言,我臉色頓時為之一變,諸葛亮臉上笑意卻是更濃了,「上次與馬先生一別,甚是想念啊!
「回想起上次德衡先生試弩的英姿,實在令孔明想念得緊啊!」諸葛亮一邊說著,一邊暗中觀察著我,「不瞞將軍!對於德衡先生我也是深感佩服,這『諸葛連弩』!我諸葛孔明雖然不敢說它是曠絕古今,卻也是耗了我諸葛亮數年心血。翻閱無數典籍之後,又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做出改進和調整,最後製成!也可以說是拾人牙慧。
「但要是換成其他人初次接觸此弩!即使是精通械器製造之人,別說是要想摸清此弩的構造,就是讓他操控此弩,如果還花上一兩天的時間好好琢磨上一番。我諸葛孔明保證他只有望弩興歎的份兒。然而!德衡先生儘管是第一次接觸此弩,在此之前!我孔明敢擔保普天之下除我之除,絕對沒有第二人用過此弩。他卻是能始臂使指、運用自如,實在是讓人歎服。
「這只能說明!德衡先生對器械製作已經達到爛熟於心的地步。雖然攻城守城器械,各有所長,不一而足。但萬法歸一,一理通百理,只要是掌握到其中製作的關鍵,就是不算太難。」
我連連深歎了幾口氣,努力保持心中你平靜。「子龍將軍!你認為我所言是不是有些道理?」諸葛亮越發證實了心中的猜測,更是有恃無恐起來,笑著對我問道。我身後的張遼卻是已經忍不住了,一支手搭上了腰間佩劍,就要拔劍而出,彷彿想要將諸葛亮斬於劍下。他手才搭上劍柄,站在他另一邊的的高順,連忙跟著按住了他手。
高順輕輕地對著張遼搖了搖頭。
張遼卻還是嚥不下這口氣,一旁的陳宮也緊接著向他打了一個眼色。諸葛亮身後的張飛也是吃素的角色,一見張遼有動手的意思,雙眼圓瞪,狠狠直視向張遼,目光中他隱約帶有挑釁的意思。幾乎就在張遼手搭上腰間佩劍的同時,張遼也按住了腰間佩劍劍柄。張飛看向張遼目光間,帶著幾分不屑和輕蔑,好像就是在說:「手下敗將!安敢言勇?」
張遼豪不退讓地和張飛對視,恨不得將滿口鋼牙咬碎。
兩人劍拔弩張之勢,氣氛立刻變得緊張起來。高順生怕張遼會忍不住一時衝動,就要和張飛大打出手。高順清楚張飛的武藝高強,不要說現在的張遼。上一次張遼與張飛交手,身受重任,此刻傷勢還未見全愈。若是現在與張飛再交上手,張遼只怕更會吃虧,高順按住張遼的手,一點兒也不敢放鬆。
「哼!」張遼重重哼一聲,放下了按在腰間佩劍的手。
諸葛亮暗歎「可惜」,張飛這般表現全奈得諸葛亮的暗示。諸葛亮希望借張飛激怒張遼動手,他從張飛口中也得知此刻的張遼傷未竟全愈。若是張遼忍受不了張飛的挑釁而大打出手的話,張飛若以雷霆之勢將張遼擊殺當場,就能折去我一臂,而且還叫我無話可說。表現看來兩人動手,可說皆是含憤出手,這就好比沙場鬥將,公平較量,生死由天,全憑各人本領。
如果本領不濟被他人格殺,也只能怨自個兒。
諸葛亮深知張遼之能,他知道呂布憑著一桿方天畫戟和赤兔馬征戰天下,從并州到洛陽,再從洛陽轉戰中原各地。除卻他個人的勇武之外,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高順和張遼這二人,這二人一人擅攻,高順八百「陷陣營」披堅執銳,攻無不克;而張遼卻是極擅防守,不論面對如何的危險情況,他都能從容不迫地沉著應對。
諸葛亮曾經細想過:如果以呂布一人之能,縱使有「虎牢關」前的驕人戰績,但以他剛愎自用的性格,定然早在長安就叫全郭氾、李傕等人打得大敗,而且是一敗塗地,全無翻盤的機會。即使是呂布憑借個人的勇武,殺出重圍,但自從之後,他也應該只剩孤家寡人一個,再難翻起什麼大浪。但萬萬想不到,長安之戰,呂布雖說大敗,卻是保存了不少的「并州鐵騎」,而且聞名天下的「陷陣營」絲毫無損。
能有這樣的結果,就全耐高順和張遼二人的統兵能力了。
雖說諸葛亮對他張遼和高順二人都是一樣的忌憚,但諸葛孔明卻是在私下仔細分析過這兩人的性格。高順沉默寡言,不管哪般情況下,他都能時刻保持冷靜;可張遼卻不太一樣,雖說在戰場之上,他也是一樣的沉著,但此人性情率真,性子又頗為急,儘管不像張飛一般,稍稍刺激到他,他便失去理智,火冒三丈的大發雷霆。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諸葛亮還是一樣就把握讓張遼像張飛一樣失去理智,為憤怒完完全全的佔據身心,就像眼下一般。
因為張遼曾經敗於張飛手下,而且眼下還身受重傷,諸葛亮故意叫張飛表現出一幅對張遼不屑一顧的樣子,就是要刺激到張遼,讓他漸漸為憤怒吞沒。最後在失去理智之下,不顧一切的與張飛動手。諸葛亮如此迫急待地除去張遼,一是因為高順性格冷靜,幾乎已經達到「不以物喜,不為己悲」的境界了,幾乎說得上是油鹽不進,他諸葛孔明基本上全無可趁之機。但諸葛亮卻是找到了張遼性格上的弱點,而且他他這般急於除去張遼的原因就是擔心:要是我輸掉此陣之後,會不守信諾地將這「三陣之約」繼續下去。甚至是我根本不必理會,這最後一陣也不必再比下去了,就這麼保持這一平一負之局,堅持只在戰場上分出勝負。
要是我這般耍起賴頗,到那時!他諸葛亮也不是無計可施。怎麼說呢?他雖然可以說我不守信約,便三陣中兩陣下來,只是一平一負,最後勝負未定,他也是奈何不了我。
然而!諸葛亮本人最最擔心的一點,就是我會據城而守,不肯出城和他交戰。這三天下來,劉備大軍消耗的日劇加重,因為補給線過長的緣故,糧食消耗比起前段時間幾乎多出了一倍。劉備已經不只一次跟他提出過這樣的問題了,諸葛亮表面表現得極為淡定,三言兩語就將劉備打發了回去。劉備這個時候,對諸葛的信任,幾乎也到達了盲目的地步。
他見諸葛亮如此從容不迫,只道是諸葛亮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但諸葛亮本人卻是有苦說不出,任他神機妙算,卻也不可能憑空變出千石萬石的糧食來。
諸葛亮曾經也想過在下邳城周圍就近收集起糧食的。但據他派出去的人馬稟報:不邳城周圍不要說糧食,就連是人家也少之又少。諸葛亮這才反應過來:我定然早就作好了打算,有堅清壁野之意。我據城而守和城外的劉備大軍拼消耗,這是諸葛亮只害怕的,猛然醒悟,更驚出一身冷汗的諸葛亮,甚至想到了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強攻下邳。
但強攻下邳,卻是有張遼這等慣守之將,如有張遼在下邳城中,定然會將下邳經略得如同鐵板一塊,固若金湯。
到時候,劉備大軍攻城難度何止增添一倍?士兵的傷亡也可以想像。所以!諸葛亮眼下才想趁著這個機會將張遼除去。這樣一來,即使是我到時候我不遵守「三陣之約」,決意據下邳城死守,便少了張遼守衛的下邳,攻堅的難度卻無異會小上很多,阻力也會減少到最小。幾番取捨之下,諸葛亮才會冒險生出這般想法。
張遼又豈是易與之人?儘管一開始他的確為諸葛言語激怒,特別是最後張飛挑釁的眼神,幾乎叫他失去理智。
可主「張文遠」到底是「張文遠」,歷史上「五子良將」之首又豈是浪得虛名?就在高順制止住他,另外陳宮也不停朝他打著眼色的當兒,張遼終於微微冷靜了下來。微微冷靜下來的張遼看到諸葛亮說過先前一番話後,不再發一言一語,只是冷眼旁觀。張遼頓時醒悟過來:諸葛亮是欲借刀殺人,欲借張飛這莽夫之刀,叫自己就範。
若是張遼傷勢全愈之下,縱使心知自己武藝不敵張飛,也要鬥上一鬥。但想起如今自己傷勢未全復,武藝只有平時的五成。幾番思量之下,還得覺得忍一時之氣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