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這些無聊的事情,你剛才『只是』,後面就沒了下文,只是什麼?」徐庶似乎對於龐統嘴裡所說的帝王之術極為反感,「你到底想說什麼?」「我只是想,這『常山趙子龍』彷彿瞧將起來不是一般走運,而且走的還是『桃花運』,只是還要讓人家女孩子主動,未免太木訥了些。」龐統說著,捻了捻腮下短鬚,若有所思,「我敢打賭,這『常山趙子龍』的紅顏知己絕對不止這糜家大小姐一個,你定是一個用情不專的多情浪子,在他身邊的女人恐怕也是……」「你怎麼知道?」不等龐統把話說完,徐庶吃驚本能地說道,等反應過來又連忙否認:「你少在這裡胡猜亂想,子龍他……」「切!」也沒讓徐庶將話說完,龐統送還給他一個字,「用得著這麼急著否認麼?我又沒說多情的人不好。我剛才不是說過了,所謂的明主,也就是將來的帝王,最後必將走上無情這條路。人們常言道:一將終城萬骨枯!可是誰又知道?成就帝王這一條路,更是用鮮血淋淋鋪就而成。「或者犧牲的良將、謀臣,還有千千萬不視作螻蟻的普通生命。甚至還是身邊最最忠心之人,朋友、親人。如果當真到圖窮匕現的地步,就算是父子、兄弟、夫妻,骨肉相殘,父子反目,夫妻交惡,屢見不鮮,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費盡心機,逞強用盡諸般手段。高祖皇帝擊敗霸王,那是何等的風光榮耀,風光榮耀背後犧牲自己的父親。可到頭來牝雞司晨,皇后呂雉掌握實權,權傾天下,但這般情況又持續了多久?高祖之後,文帝不甘受制於人,最後為奪回權力,不惜誅盡呂氏一族,母子到頭來還是城為勢不兩立的敵人。「身在帝王之家,讓普通白姓羨慕不已,可以說是大幸,也可說是大大的不幸。沒有朋友,沒有親情,身邊的每一個人到頭來可能都會成為敵人,即使是親生兄弟、父母,已不能倖免。「不只如此!如在犧牲千百人之後,即使那人終於登上帝王寶座,接下來便是輪到那跟著他打天下的良將、謀臣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任你智比天高,用兵如神,到頭來只要一道聖旨下來,或許是為了能保全自己身邊之人,為了家人、朋友,或許是迫不得已,最後卻不得不選擇那一條死路。「趙子龍如果真是一個多情之人,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我龐士元不想做那狡兔死後的走狗和那飛鳥盡後的良弓。」龐統深吸一口氣,拍了拍徐庶的肩膀,歎道:「徐庶看來你選擇之人,的確強過他諸葛孔明選中的人,不知道他孔明選擇明主的標準是什麼,但至少在我龐士元眼中看來如此。「那劉備我也是親眼見過,若論虛偽,此人稱了第二,世人沒敢稱第一的。人都常道:奸雄曹孟德奸詐,他不守尊卑之禮,挾持天子以令諸侯。吞併劉岱兗州,佔據濮陽,用程昱為內應,不顧道義,因為劉岱尚是十八路諸侯中人;他擊敗赤術,更是用盡陰險之招,不惜用自己為餌,以身犯險,卻暗中派出三千『虎豹騎』,長途跋涉,千里奔襲……「曹操被許子將評以『亂世之能臣,治世之奸雄』十個字。可是在這亂世之中,誰又能否定曹孟德的所作所為,如果獻帝並非在落在曹操手中,而是落在其他諸侯的手裡,哪個大權在握的諸侯又試問能做到謙卑躬順,謹守君臣之禮?就是他『四世三公』,譽滿天下的袁紹,因為忌妒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拉著其他幾個諸侯欲立其他劉姓子弟為帝。企圖與曹操在許昌的朝廷分庭抗禮,奈何他所立之人不允……」聽龐統言及此處,徐庶不禁好奇問道:「士元你說的這人是誰?為何這件事從來沒起他人談談過此事?」「此事來得來,去得也快!袁紹在南皮揭竿而起之際,便有另立劉虞為帝的打算,他認為董卓無故廢立少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帝,名不正言不順。當時他曾向當時袁家家主袁隗提過之議,奈何當時袁隗身在洛陽,袁家一大老小都在董卓掌握之中,又豈敢輕舉妄動,輕易接受袁紹此議?「當時袁紹微有薄名,雖是長子,卻不庶出,也只能說是人微言輕,袁家那個時候還輪不到他作主。待他響應曹操檄文,坐上十八路諸侯盟主之位,與董卓大軍對峙與虎牢關下。卻也不能不佩服此人狠毒,你以為他這個諸侯盟主是如何得來的?那是袁家成百上千條人命換來的,他袁紹又不是笨蛋,哪裡會不知道一旦自己有異動,自己身在洛陽的叔父,還有其他赤袁氏家族成員,豈有倖免之禮。「不過話又說回來,能狠起心腸的又何止他袁紹一人,他的弟弟袁術當時也在聯軍之中,他比起這個兄長也不遑多讓。不過,聯軍得到一把火燒盡的洛陽之後,各懷異心,貌合神離。十八路人馬,最後追擊董卓大軍的居然只有曹孟德區區一路人馬。想來那個時候,他曹孟德認定這大漢沒得救了,他也做不成『治世之能臣』,決定走『亂世之奸雄』這一條路的。「諸侯聯盟瓦解之後,袁紹並沒得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反倒是那個弟弟,轉而佔下了富庶的壽春,進而兵鋒直指淮南一帶。直到他用田豐之謀,假借公孫瓚之勢,拿下了鄴城和整個冀州,方才真正的的崛起。此刻大權在握的袁紹,聽聞曹陣德自洛陽迎回獻帝,藉以天子之威,無往不利。「此時!袁紹方才羨慕起得到天子的好處。可笑當初他手下謀士田豐和沮授都曾經向他建議過自李傕、郭氾手中奪回天子,借天子之名以正其勢。乃奈初得鄴城之下的袁紹志得意滿,滿心不把那落魄天子放在眼裡,他心中卻是生出原來的想法,欲另立劉姓子弟為帝,作為傀儡。不管是是以前洛陽城在董卓控制下天子,還是以後被曹操迎回許昌人的天子,他都能名正言順地與之分庭抗禮。「袁紹滿心以為以他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加上他盟主的特別身份,劉虞在得知自己支持並立他為帝時,他定然想也不想地就會答應。「當時!無論劉虞的品行還是威望,在皇室宗親之中都是一時無兩。豈料?袁紹之議劉虞一口拒絕,他劉虞可謂是劉氏子弟中佼佼者,從他將窮困不堪的幽州,一手發展成為堪比徐州富庶的州郡,就能看出此人的能耐,他又如何看不出袁紹的狼子野心?只可惜此人政略文韜兼備,就是武略不足。手中有十餘萬大軍,最後卻被公孫瓚兩三萬人馬打得一敗塗地。只怕當時他袁紹也沒想到,他欲立為帝的劉虞居然敗得如此之快。「劉虞死後,此事當然作罷!袁紹想要在劉氏子弟中找出一個品行威望皆能讓天下信服的人,卻是難上加難。「況且!袁紹還希望此人能為自己所用,當時益州劉焉,荊州劉表,誰不是割劇一方,擁兵自重,手下都是帶甲數十萬,袁紹又豈敢打他們的主意?所以說此事來得快去得快,因為劉虞之死,導致袁紹的計劃迅速破產。至此之後,袁紹再沒有辦法名正言順地和曹操在許昌的朝廷分庭抗禮了。「至少表面上如此,除非他袁紹甘心背上『叛逆』的罪名。他能有今日成就,全耐他頭上『四世三公』的光環。「這『叛逆』一旦坐實,不要說他是是『四世三公』,就是皇親國戚,最後也逃不過眾人幽幽之口。袁術私據玉璽冒然稱帝,已是然袁家『四世三公』的光環上蒙上了污點,他袁紹又豈敢在這個節骨眼上站將出來和天下人為敵?不過!他袁紹表面上看將起來寬厚儒雅,但實際上也是小肚雞腸之人,你看他這些擊敗公孫瓚後的一系列動作,明顯是衝著曹操而去的。」「你不是說他不敢背上『叛逆』二字麼?如今獻帝在曹操手中,他曹孟德便是佔據了大義,他袁紹再輕舉妄動,豈不是……」a>